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2020-12-19 03:05:08

㈠ 微观经济学的十大原理是什么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People face tradeoffs

2.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How people interact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Trade can make everyone better off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最好方法Markets are usually a good way to organize economic activity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Governments can sometimes improve market outcomes

整个经济如何运行 How the economy as a whole works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A country's standard of living depends on its ability to proce goods and services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Prices rise when the government prints too much money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Society faces a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㈡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体现了哪些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体现了(消费者均衡如何实现)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消费者均衡发生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的位置。在切点对应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同时切点满足:
MUx/Px=MUy/Py这一条件。
供参考。

㈢ 微观经济学有哪些原理

基本理论有这些: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均衡理论,博弈论

㈣ 管理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学借用了哪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1.B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选D,随着x轴上值的增大,斜率变小

3.ABC

4.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你选择了一个方案,而失去另一个方案的收益。B

答:联系: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是微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理论在企业中的运用。

区别:(1)目的不同。管理经济学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决策问题而提供经济分析手段。微观经济学是为了解决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理解价格机制如何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2)重点不同。管理经济学的着重点在于企业理论;微观经济学的着重点在于最后引申出整个经济的一般均衡框架,得出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等福利经济学的结论。因此,管理经济学是为企业服务的;微观经济学是为宏观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的,既可以为企业服务,也可以为其他经济行为人服务,同时,也可以为政府服务。(3)研究范围和假设条件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而管理经济学解决的企业遇到的具体问题。微观经济理论建立的两个假设条件:“经济人”和“完全信息”在现实中很难存在。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企业决策的目标不是最优解,而是满意解。完全信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管理经济学所研究的现实企业通常是在一个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很不确定的状态下经营的。要求管理经济学在研究企业决策问题时,还要运用微观经济学以外的其他理论与分析方法,如运筹学、市场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以便收集分析必要的信息,并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

什么是边际效用?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参考答案: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增加一个单位物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该物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递减。

㈤ 微观经济学的五大基本原理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产生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
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㈥ 怎样理解无差异曲线分析体现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无差异曲线的前提条件是消费A、B两种(或说两类)商品,这两种商品可以替代。在获得相同满足感(效用水平)的情况下,要多消费A必然以少消费B为代价。

㈦ 急求尼科尔森_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扩展中文版.pdf

http://pan..com/s/1vNtCc

㈧ 中级微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只是难度上有什么区别

1,难度大小不同:中级微观经济学的难度大。经济学原理的难度适中。

2,内容多少不同: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经济学原理的内容相对较少。

3,适用范围不同:中级微观经济学的适用范围大。经济学原理的适用范围小。



(8)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扩展阅读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经济学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又可以从三大角度进行区分,也就是说它们回答了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是人们怎样作出决策。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四个原理:

1,人们面临交替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为了或得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那么所谓的决策,就是在这两件东西中进行选择最后有所取舍。

2,一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因为人们之间都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在作决策时人们就要对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问题是一项行动的成本往往并不是很容易就可计算出来的。

3,理性考虑边际量。作者认为生活中有很多决策都与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小的增量调整有关,这些调整就是所谓的“边际变动”。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作出决策是在对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后进行的,当成本和收益变化时,人们的决策及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动。所以,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的。这种激励既可以是认为的,也可能是自然变化的结果。

㈨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JHenderson)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

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

(9)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扩展阅读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选择,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如何试图影响它们的选择。微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消费者如何应对产品价格的变化以及企业如何决定收取什么样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到政策问题,如分析减少未成年人吸烟的最有效方法,分析批准销售一种新处方药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分析降低空气污染的最有效方法。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作为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宏观经济学问题包括解释为什么经济会经历衰退和失业不断增加的时期,以及为什么在长期内有些经济体比其他经济体增长得快得多。

宏观经济学也涉及政策问题,如政府干预能否降低衰退的严重性。

阅读全文

与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