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心理学如何影响经济学

心理学如何影响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2-18 20:57:09

A. 丹尼尔·卡尼曼把心理学研究引入了经济学的意义是怎样的

丹尼尔·卡尼曼把心理学研究引入了经济学,因此奠定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基础,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过程,他认为人类决策可能与标准经济理论的预测有系统性差别,他和1996年病逝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一起提出了探查理论,这一理论更好地解释了人类的观察行为。卡尼曼还发现人类对快速试探的判断过程与基本概率原理有系统性偏差,他的研究启发了新一代经济学和金融界研究人员,通过采用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动机,从而丰富了经济理论。

B. 经济学能跟心理学同时学么

能呀!国内很多学校都可以辅修第二专业,虽然填报志愿只能选择一个专业,但进入大学后可以辅修第二专业。

国家教育部委托国内几所重点大学,开设了作为双学士学位的新兴专业,着重培养当前社会急需的高级新兴专业人才,从应届和往届的大学本科非本专业毕业生中招收学员。由于他们已经接受过严格系统的高等教育,有的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入校后将直接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两年之后他们会作为知识结构较为完整的跨学科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员进入社会。

时间和科目
目前,第二学士学位考试都由各招生高校单独出题、单独招生,没有全国统考。考试时间大约在每年的3、4月份。报考的学校、专业不同,考试的时间和科目也不尽相同。招生考试的内容应是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

报考条件
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含实行学位制度以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也招收少量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含按学分制提前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在职报考要经单位批准,经过必要的资格审查与入学考试、考核,择优录取。二学位修业年限一般限定为两年,有的专业如中医学专业为三年。

特别提示
通过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的人,不能报考第二学士学位。如果想报考第二学士学位,需参加由国家学位办组织的学士学位考试,获得学士学位后再报名参加第二学士学位考试。

C. 心理学在商业中的作用

当然有作用咯。对关系户、合作伙伴、市场趋势、客户走向的研究,回无不是一些心理的预测和引导答过程!

比如我们的一个案例,就是帮某公司,做客户满意度的调查。通过问卷,顾客购买后到走出商店的行为、表情、多方面因素,去考察。所谓满意度.是顾客在购买了商品以后的满意程度.作为一个买家,除了得到商品的使用权,也要求得到一种欢愉的购物心态.这种购物后的满意度,卖家不能忽略.这是影响评价和扩大声誉的重要因素.

口碑,就是商家的信誉,有合作信誉,也有经营信誉。所以商务心理研究是未来很有潜力的探索方向!

D. 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研究对于项目有什么联系

这一研究项目从两个重要方面背离了传统的理性行为者模型。首先,涉及显性知识。因为人类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我们经常以不同于那些在理性行为者模型中被假定的方式来评估不同选择。“拇指判断法则”或我们所依赖的直觉在许多背景下都发挥良好,因而增加了从理性行为者模型中预测到的系统性背离。许多人感觉有激励促使他们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比如说,一方面传统的理性行为者模型预测决策者应忽略沉淀成本,但大多数人实际上受到沉定成本的影响。其次汇集了对人类动机更为丰富的说明。理性行为者模型以其最广泛的应用形式,假定个人仅仅由狭隘的自我关注所驱动。此类人被预测为与我们通常所观察到的行为大相径庭的方式行事。比如说典型的“经济人”不会参加诸如总统选举的投票,在饭店用餐之后也不给服务小费。然而成百上千万人定期投票,大多数人在饭店用餐后给服务小费。我们把上述源于不同动机背景的事例称为“貌似非理性但无遗憾的行为”。1979年,卡尼曼与阿莫斯·特沃斯基合作,共同提出了“期望理论”。该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基础,能更好地说明人的经济行为。他们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并非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回避风险的。投资者在投资账面值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账面值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期望理论解释了不少金融市场中的异常现象:如阿莱悖论、股票溢价之谜等。

E. 经济学和心理学问题

我基本同意“精灵幻术师”的说法,这个问题确实可以将一个人的财富划分为资本、消费、储蓄这三部分来解释。但我想补充的是心理和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在于经济学研究的不是利益,像“垮掉的人”的说法完全用利益来考虑是不对的,也不是经济学的本质思想。经济学在用于思想的时候用的是“效用”这个词,也就是说虽然利益没有损失,但效用降低了,你心里就会觉得不爽。

例1:用点会计学的知识,当借款发生,虽然你的资产没有变化,但是你的现金流发生了变化,你不但对于资产总量的不变有着一定的效用,但是可支配的现金流量变小,会使你的效用降低,你就觉得不爽了。这里不能单纯的以“精灵幻术师”的想法去操作,因为根据理财方法的灵活性,储蓄随时可以转化为消费用的现金,你把钱借给别人即使使用的是你的生活消费资金,也不一定会影响你的正常生活。这说明资产、消费和储蓄之间的界线并不清晰,你只是由于现金流的降低导致了效用的降低。有可能提款你觉得麻烦,有可能你虽然不花但是知道兜里揣着巨款你效用就偏高,都有可能,无论因为什么总之现金流减少对你的总效用的减少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所以“精灵幻术师”的说法只能解释这个问题,但并不是根本的原因。

例2:同样是由于现金流的减少,三个月暴打期间你的现金流被分配到了以后的十二个月去返还,你的效用再次被降低,你又觉得不爽了。联通这么做只是为了保留一个客户用卡的时间,购买该卡的用户至少会持续使用该卡12-15个月(不知道还款计划具体怎么设计的),而用足12-15个月后大多数人就不会换号了,挨个通知麻烦。且不论商家为什么这么做,造成你不爽的原因就是现金流减少而带来的效用下降。

例3:同样的解释,你的现金流没有减少,“先交钱再发钱”与“最终一起结算”的收入差是一样的,因此对于对现金流具有较强偏好的人来说你会觉得很爽,这个问题“精灵幻术师”回答得非常好。

综上所述,恐怕你还是学生吧?学生这个群体,对现金流的要求确实比工作的人具有更强的弹性,因为学生群体没有流入,只有流出。流入肯定是会给人带来效用的,包括举债,如果你明白财务杠杆的原理你就明白了,一般的企业没有负债根本算不上什么好企业,说明他们练财务杠杆都不会用。那么流出呢?如果流出能够带来更大的流入我们谁都愿意(比如提供有偿借款),这时候流出的效用就会有所增加,或者说减少的效用量会比没有提高流入时减少的效用量少了些。那么好,对于没有现金流入的学生来说,任何一笔流出都会觉得自己效用被降低了,你接触的人大多会是你的同学,你的环境也是学校的环境,大家都一样,所以你会觉得大家都觉得“流出就会导致效用降低”的想法,你要知道只有学生和退休老人这两个群体是这样的,工作的人不会觉得所有的流出都是坏的。

关于心理与经济学是现在经济学应该说非常前沿的东西,你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小问题,还有更多的心理与经济学的问题更好玩,哪一年我忘记了,经济学诺贝尔奖就是被两个心理学教授获得了,研究的就是经济学当中效用的问题。我看过奚开元教授写的一本书《别做正常的傻瓜》,比较有意思,你可以找来看看,不过呢,这本书浅得很,一般人读的,经济学专业的人可以当小说看看。

最后提醒“垮掉的人”,不要把经济学理解成都是由利益构成的,经济学中只有法人是讲求利益最大化的,自然人是讲求效用最大化的。“不管什么事都可以从利益分析得到结果”只是你个人的处事方法,不要玷污经济学和崇尚经济学思想的人!

F. 心理学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心理学是应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为个体及群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所涉范围较广。从现有学科分类的角度看,经济心理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经济心理学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就业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等。狭义的经济心理学则以从事直接与拥有货币之后产生的心理与行为为主。它主要包括:消费心理学、投资心理学、税收心理学、保险心理学、储蓄心理学、赌博心理学、慈善心理学等具体领域。它更多地涉及个体或群体在获得货币之后的经济心理行为的机制和规律,而较少或较间接涉及商品的生产领域。另外,广义经济心理学中的部分研究领域相对系统和成熟,而狭义的经济心理学尚属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的对象是狭义的经济心理学。

狭义的经济心理学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学科领域。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其主要假设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的,个体被看成是一个具有经济理性的、独立的、可以自主选择和决策行为的个体。因此,个体的心理层面的其它特征便被经济学家忽略了。近年来,西方新经济社会学、经济人类学和经济心理学的发展,与经济学形成了学科之间的对话,提出不同文化、社会中的个体对于财富的理解是不同的,在经济刺激和经济行为之间存在着社会、文化和心理构成的"黑箱",个体并不是总是按照经济理性来选择自己的经济行为。

例如,某一文化、社会中的个体的财富观念、公平观念、风险的承受力、个人的效能感、成败归因倾向等等极大地左右了个体的经济行为。金钱对个体的意义不同,获得金钱之后的心理感受也不同;政府、社会、他人对个体的意义不同,个体对金钱的使用决策也将不同。在这样的学科间挑战与融合的背景下,八十年代中期,荷兰的社会心理学家创办了《经济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出版了《经济心理学》著作,一些国家的大学成立了经济心理学系或教研室,逐渐形成了狭义经济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些发展心理学家也从儿童青少年的经济概念的形成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

G. 心理学 经济学,以后哪个更好!

我觉得当今社会心理学比经济学更好。因为人们的心理都多多少少有点儿问题,以后如果心理学学好了,可以给人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

H. 学习心理学,哲学,经济学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人的心理,分析人的性格。哲学使人明白一些抽象的道理,然后有许多事物都可以用哲学的道理来解释。至于经济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离不开经济,所以,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I. 经济学与心理学分别如何做选择

经济学(economics)是 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回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答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与行为的规律。两者是针对不同事物的规律进行探索,而你的选择在于你对什么更感兴趣。我本身是学心理学的,我觉得学习心理学可以让你对自己生活有更多反思和认识,可以活得更快乐和幸福,然后通过当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师把这种“自娱自乐”的方法告诉更多的人。但同时因为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沟通,所以可能有时候他人不理解时也会无奈和失落。是否有成就也主要看你个人对这个是否用心,在南方发展空间要更大些。如果学经济的话应该也是不错的,现实效益会更多些~看你个人的选择咯~无论哪个,只要你向着选好的方向坚定不移的前进,你一定会成功的~~

阅读全文

与心理学如何影响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