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哪些假设条件为前提
微观经济学(复Microeconomics)(“微制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以如下三个基本假设条件为前提的:
第一,市场出清。即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equilibrium)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
第二,完全理性。即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已为目的的理性人(rational man),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
第三,完全信息。即消费者和厂商可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information)。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微观经济学关于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及由此引出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才是正确的。
㈡ 经济学三个重要的假设前提条件是什么
经济学有三个基本前提假设:
第一个基本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又称经内济人假设,或最大化容原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
第二个基本前提假设是信息完全假设,价格机制是传递供求信息的经济机制,信息完全假设具体体现在自由波动的价格上,最大化原则加上完全竞争假设才能推导出信息完全假设。
第三个基本前提假设是市场出清假设,它与前两个基本前提假设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是前两者的逻辑推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围绕着对这三个基本前提假设的反思而展开。
㈢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
1.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其基本假设包括(ACD )。 A. 市场出专清 C. 完全信息 D. 完全理属性 2.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包括(ABCD )。 A. 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或依赖程度 B. 商品可替代的程度 C. 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使用寿命 D. 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的比重 3.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包括(ABCD )。 A. 商品本身的价格 B. 其他商品的价格 C. 人口结构与数量的变动 D. 消费者的偏好、广告规模4. 以下属于微观经济学内容的是(ABCD )。 A. 均衡价格理论 B. 消费者行为理论 C. 市场理论 D. 生产理论、分配理论 5. 根据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把需求的价格弹性划分为(ABCD )。 A. 完全无弹性 B. 缺乏弹性 C. 单位弹性 D. 富有弹性、完全弹性
㈣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经济规律。因为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
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
(4)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扩展阅读:
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经济学家看来,所谓经济,就是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动,所谓经济学就是教人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学问。
但随着后来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出现、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出商品经济,发展出市场经济,提升为知识市场经济,衍生出虚拟经济;经过西方古典-新古典-新兴古典经济学家与时俱进线性抽象的一路折腾一路演化,价值逐步异化为价格,异化为金钱,经济活动逐步异化为赚钱,经济学也就逐步异化为教人怎样赚钱,包括怎样投机赚钱。
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色诺芬的《经济论》,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职业,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现代经济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
㈤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人的欲望及其满足说。
西斯蒙第和罗雪尔都曾提到过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但他们所讲的人的概念比较含糊。
主观经济学派的先驱者马斯夏在(经济和谐)中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并解释说,“欲望、努力、满足,这就是经济观点中的人”。
奥地利的门格尔则明确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他把经济学分为应用经济学、历史统计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他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指出,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类为满足其欲望而展开其预筹活动的条件。庞巴维克和维塞尔依然都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杰文斯也指出,经济学为人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学。
㈥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是( ) A 完全信息的假设 B 完全竞争的假设 C 合乎理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内均衡价格的决定,容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6)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扩展阅读:
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必须考察人们的复杂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观望理论、遗憾理论及模糊模型。具体到市场中资产征状组合决策时,出现了风险资产理论(衍生证券)、代理理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等。
与这一理论相应产生的是阐释消费者在不同条件下对消费和储蓄的不同选择的跨时期选择理论。动态的跨时期选择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已有普遍应用。
㈦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
这是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最优化配置的问题。
两大基本框架原理是:
1. 最优化原理均衡原理
最优化原理是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够支付的起的最佳组合。
2.均衡原理
均衡远离是价格会在市场的作用下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和供给数量相等。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这样理解:
1.生产什么?这就涉及到了资源应该如何配置的问题。
2.为谁生产?这就涉及到了分配问题,即产品如何分配的问题
3.怎么生产?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在解决问题1的前提下,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即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产出;二是从增长角度看,就是技术进步对于产出或效率提高作用问题。
以上供参考。
㈧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经济规律。因为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
㈨ 经济学有哪些基本假设
经济学的基本假抄设来自《微观袭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有:
1、经济人假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稀缺性假设(资源总是有限的)。
3、非厌足性(人类总是贪得无厌的)。
㈩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前提,阐述一下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经济学》(2005年8月第2版)
第十二章,第三节,一(287页):
“失业是指在社会经济中劳动者处于无工作的状态,这些人有工作能力而且愿意工作,却没有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均称为失业者。”
如果一个人虽然没有工作,但不愿意工作或不去寻找工作,就不是失业者。一个社会的劳动者就是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