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GDP 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 的概念 计算方法和反映的内容,请详细讲解一下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产品形态、价值形态和收入形态。
曾有人给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许宪春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经济学家走在路上,经济学家甲指着一肮脏之物对经济学家乙说:“你把它吃了,我就给你100万元。”乙在诱惑之下吃了,再向前走,又见一肮脏之物,乙对甲说:“你把它吃了,我也给你100万元。”甲亦不能抗拒诱惑吃下了脏东西。两人继续前行,忽然想到:“咱俩什么也没得到!”再一转念恍然大悟:“咱们为GDP创造了200万元。”讲故事的人问:“这是创造了GDP吗?”
许宪春笑着告诉记者,诸如此类的笑话,他听过很多,原因是人们对GDP缺乏基本的认识。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产品形态、价值形态和收入形态。
从产品形态来看,它表现为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之和。这里所谓的“产品”,不仅包括诸如食品、衣服、汽车等有形的货物,而且包括诸如教育、卫生、理发、美容等无形的服务。所谓“最终产品”是指那些不再被用于生产过程,或虽被用于生产过程,但不会被一次性消耗或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产品。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在利用购进的各种零配件组装汽车时,各种零配件(如轮胎)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所用的电被一次性消耗掉,它们被称为中间产品,只有组装完的成品汽车才是最终产品。GDP中之所以不包括各种零配件和电等中间产品的价值,是因为作为最终产品的汽车的价值已经包括了它们的价值,把这些中间产品的价值与最终产品的价值相加,就会重复计算。所谓“所有的”是指GDP所包括的产品的全面性。它不仅包括所有经过市场交易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且包括所有未经过市场交易的最终货物的价值,如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以及部分未经过市场交易的最终服务的价值。但是,GDP不包括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没有报酬的家务劳动,如照顾老人、养育儿童、清扫房屋等。
从价值形态看,GDP表现为一个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与同期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GDP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 定时期内的生产活动所形成的原始收入之和。它包括常住单位因从事生产活动而对劳动要素的支付、对政府的支付、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以及获得的盈余。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工业生产总值却不完全转化为GDP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
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及其广泛运用
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恩格尔对当时比利时的三个阶层作了统计调查,得出如下图表:
食粮费 衣着费 住宅费 燃料费 文教卫生娱乐费
一般劳动者家庭
中等阶层家庭
高等阶层家庭 62%
55%
50% 16%
18%
18% 12%
12%
12% 5%
5%
5% 5%
10%
15%
从这个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收入少的阶层指出食粮费的比率反而高。随着收入的增加,食粮费支出比率渐次减少,衣着费的支出比率也渐次减少但比率变化较少,住宅费、燃料费的支出比率保持不变,文教卫生娱乐等杂项费用支出比率随所得增加急速增长。
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中最早确立的两个函数关系之一。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一直被广泛运用于统计工作之中。人们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水平和经济状况。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程度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在中国,恩格尔系数同样受到高度重视。无论是政府机关的工作报告,还是新闻媒体关于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报道,都可以见到恩格尔系数踪影,使用频率极高。2003年我国发布的第一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至47.7%(小康),而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降至37.9%(富裕)。在新华社的网站上,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都有一篇关于本地区恩格尔系数数据的报道,以反映本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更重要的是,政府机关的很多工作计划的依据就是本地的恩格尔系数。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之一就是恩格尔系数法: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提供的年度标准食物谱及标准食物摄取量,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
说到贫富悬殊,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概念,这就是“基尼系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
专家建议:在单独衡量农村居民内部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各自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而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
Ⅱ 解释一下恩格尔法则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西方经济学》题目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收入变动百分比 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额
恩格尔系数=───────
总支出金额 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
Ⅲ 经济学中的各种系数。
一、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二、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3)经济学中恩格尔系数扩展阅读
CPI的基本功能
1、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CPI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2、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平减指数,对GDP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3、契约指数化调整。例如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CPI,希望名义薪资会随CPI的升高自动调整等。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
4、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指数。
5、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下降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将名义工资转化为实际工资。
6、CPI对股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股价上涨;物价下跌,股价也下跌。
Ⅳ 恩格尔系数是指什么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广泛接受和确认,认为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我国也较早的就被应用在统计工作中。计算恩格尔系数一般是采用各地的城乡住户调查资料。如根据1998年北京市城镇住户调查资料,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6970.8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为2865.7元,则恩格尔系数为41.1%。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Ⅳ CPI和恩格尔系数有什么关系
CPI越高,可支配的实际收入就越少,物价上涨,恩格尔系数也提高。
Ⅵ 恩格尔系数
在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阐明一个规律: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支出的许多方面将逐步降低比重,这部法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公式的系数系数可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总支出/总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现在食品支出比重总的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必然趋势揭示家庭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关系,总消费支出的食品支出比重来解释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消费的生活的影响程度。大家都知道,吃的是首先需要人的存在,在较低的收入水平,这就不可避免地扮演着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的情况下,以满足基本需求的消费重心开始向穿,用和传输等方面,因此,更多的是国家或家境贫寒的生活,恩格尔系数越大;相反,更富裕的生活,较小的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证实西方的经济学家,认为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我们前面也被用在统计工作。恩格尔系数计算,一般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家庭调查的数据,如根据1998年北京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970.8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41.1%的恩格尔系数2865.7元。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生活水平。根据建议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高于59%为温饱贫困,50-59%的标准,作为小康40-50%为富裕30-40%,低于30%最富有的。当应用这个标准在我们的城市和农村的国际和比较的地区,考虑到这是不可比的,因为不同的消费比价,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来自不同的特殊因素造成的社会经济系统帐户因素这些问题的剖面的比较不能在分析进行比较和对比,应相应地除去。此外,在该情况下,历史上观察到的变化,应注意的是,恩格尔系数反映了一个长期的趋势,而不是绝对的下降趋势。这是在确定的短期波动熨平板一个长期趋势。
Ⅶ 恩格尔系数存在怎样的经济学问题
一般地讲,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越富裕,它反映了贫困与富裕的程度。恩格尔定律和恩回格尔系数是较答早引入我国的西方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概念。在分析收入对支出的影响,支出的结构变化时,应用该系数即能看出其变化情况。该指标内涵明确,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和计算。
Ⅷ 经济学概念:恩格尔系数类似的系数概念还有哪些呢
恩格尔系数的意思是居民 用于食物的消费/收入,以此来估计该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
还有一个著名的系数就是吉尼系数,来自于洛伦兹曲线,用于反映某地区的贫富差距
Ⅸ 在经济学中什么是恩格尔系数阐述恩格尔定律的基本内容。
食品支出占生活支持的比重
Ⅹ 从恩格尔系数反映了什么经济学现象什么经济学道理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反之回,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答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