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的一位老师说让我们了解一下“奥派经济学原理”,请问有哪些书籍是介绍它的
奥地利经济学派(Austrian School)是近代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回20世纪初。答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主要书籍有:
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维塞尔的《自然价值》(1889),庞巴维克《资本与资本利息》中的第一卷《资本利息理论的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资本实证论》(1889);此外,庞巴维克的《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贰』 根据许小年教授所讲,以下哪些经济学家属于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英语:Austrian School)是一种坚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的经济专学派,源自19世纪末的奥地属利,延续至20世纪的美国等地,代表人物包括了卡尔·门格尔、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欧根·冯·庞巴维克、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穆瑞·牛顿·罗斯巴德和汉斯-赫尔曼·霍普等人。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相同。也因此,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可以视为是延续了15世纪以来的经济思想,包含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等主要的经济学家。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只有在逻辑上出自于人类行为原则的经济理论才是真实的。这种理论的正式名称是人类行为学(praxeology),而奥地利经济学派长期以来便提倡一种从这种理论所衍生的解释方式。人类行为学的方法使得经济学家们能以此探索适用于所有人类的经济规律,而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解释方式则可以用于针对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研究。
『叁』 奥地利学派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异同
()定义:老制度学派指以凡勃伦、康芒斯、米歇尔等为代表的美国旧制度经济学(OIE)。新制度学派一般指以科斯、威廉姆森、诺思、张五常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NIE),主要包括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新经济史以及契约经济学等分支,更广义的新制度经济学还包括奥地利学派和演化制度学派。
(2)相同点:都以制度为主要分析对象,都认为“制度是重要的”,都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制度的非中性以及过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满。
(3)不同点:OIE和NIE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i)OIE几乎完全忽略形式化,反对使用数学建模,并且没有系统的理论,更多的是对制度的历史性和材料性描述;NIE吸取了新古典的一些分析方法,比如理性人、最大化和边际替代等,并且有自己系统的理论和假设检验。(ii)OIE更强调方法论的整体主义,强调社会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点在凡勃伦和米歇尔的著作中表现得非常明显;NIE更强调方法论的个体主义,这点与新古典经济学是一致的。(iii)对待理性主义的态度不同。OIE始终把批评理性最大化行为假设作为其主要任务,更强调规范、习俗、文化的作用;NIE一方面部分接受新古典的技术方法,但是另一方面又对其有所排斥,比如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费用经济学就拒绝完全理性的假设。
天下滔滔,我看到象牙塔一座一座倒掉, 不禁为那些被囚禁的普通灵魂感到庆幸, 然而,当我看到, 还有少数几座依然不倒, 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 不知坚守其中的, 是怎样一些灵魂?
『肆』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对主流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一些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贡献包括: 有关产品分配的理论,主张价格是由消费者对于产品的“排序”所决定的,而消费者排序最高的产品便会被加以生产。 强调研究“选择”的重要性,认为研究“时间”是不可靠的。 在根本上反对以数学方式来研究经济学,认为应该探索的是经济的本质而非特定数量的经济数字。这被视为是‘革命’性的理论,这种方式颠覆了以均衡和完全竞争为研究方式的主流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庞巴维克根据马克思的转形问题(Transformation problem)理论反过来质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站不住脚。奥地利学派也认为资本家并不会剥削劳工,相反的,他们认为资本家给予劳工的薪资是高于劳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价值的。 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主张资本密集度是和生产过程中的迂回效果(Roundaboutness)相等的。 庞巴维克证明了边际效用的法则,如同门格尔所公式化的一般,这必然等同了古典经济学的成本法则。这个法则后来由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一名学生乔治·瑞斯曼发展健全。 强调价值上的机会成本和保留需求,拒绝将供给视为是影响价值的独立因素之一。 米塞斯和哈耶克对于商业周期的理论,认为经济上的萧条是由跨期决策(intertemporal)的生产结构—亦即政府的货币政策所设定的利率所造成的,因为这种结构违反了个人选择的时间偏好。 哈耶克的跨期决策平衡(Intertemporal equilibrium)概念(约翰·希克斯将这个理论用在他所著的Value and Capital一书中,这本书大幅影响了二战后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发展) 米塞斯和哈耶克将价格视为是达成市场上的分散性知识(Dispersed knowledge)的媒介。 针对利率的时间偏好理论(time preference theory),以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理论来解释借方和贷方的时间选择—而不是付给生产要素的价格。 强调在进行经济决策上的不确定性,而非依赖于某个宣称掌握了所有可能情况的“经济人”或理性的决策者。事实上,完美的知识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意味着所有的经济行动都存在着风险。 奥地利学派与马克思学派之间的经济计算理论之争,奥地利学派认为马克思学派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没有货币的存在便不可能正确的计算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同样的社会主义也不可能达成资本主义里的计算准确性。
『伍』 我为什么喜欢奥派经济学
如果你一辈子就打算读一本关于经济学的书,我的推荐是罗斯巴德的《人,经济与国家》。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家,他们的经济学原点是基于“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为”这一无可辩驳的公理出发的,由此经过逻辑推理得到一系列的结论,而不是建立在如“理性人”等一系列假设之上。因此,要了解真正的经济学,要从奥派开始。
『陆』 经济学中,奥地利学派 的主张是什么
奥地利学派是由伟大的经济学家、“边际革命”三杰之一的卡尔·门格专尔(Carl Menger,1840-1921)创始的经济属学学派,名称的由来,乃因身为奥地利人的门格尔当年与德国历史学派的古斯塔夫·施莫勒就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的著名论战中,施莫勒对门格尔经济学的蔑称而起,至于门格尔本人,则自视为古典经济学的革新者。
主要论点:
价值是主观的,是物对人的欲望满足的重要性;
价值的成因是效用加稀少性;
价值量的大小也只取决于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社会必要劳动无关;
价值产生于消费领域,不是生产资料将其价值转移予其产品,相反是产品价值赋予其生产资料以价值;
资本和土地的收入,或是各自提供效用的报酬,或是产生于现在财货与将来财货的不同估价,与剥削劳动毫不相干。
『柒』 奥地利经济学派理论的硬伤是什么,奥派理论有没有值得
奥派经济理论也接受经济人公设和方法论个人主义,新古典学派主张从经济理性的假设去分析个人的普遍性行为,奥派经济学主张从个人的选择与行动去理解社会的形成与文明的发展。
『捌』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为什么重要
二者的立场不同。
思想敌人
1903年,门格尔从维也纳大学的教授职位上退了下来,由维塞尔继承。人们公正地称:“(维塞尔是)奥地利学派的中间人物:时间上处于中间,他所阐发的观点处于中间,他的才力也处于中间。换句话说,他既不是最杰出的天才,也不是要提到才能想起的人。……他有着最长的教学经历……”(见施特赖斯勒,1986年)。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庞巴维克已是奥地利学派的杰出代表,而且主要是因为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者把奥地利学派看成典型的资产阶级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敌人(N·布哈林(N.Bukharin),1914年)。庞巴维克不仅提出自己的理论来解释“利息剩余”,使资本家的这一收入失去了任何剥削性,而且还有力地和无情地驳斥了马克思主义的剩余理论。在1884年著作中,他系统地应用了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价值论,对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基础的劳动学说进行了致命的批判。10年后,他耐心地但又无情地和毫不妥协地详细阐述了这一批判,剖析了那个断言,即马克思逝世后出版的《资本论》第3卷与构成第1卷基础的简单劳动学说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和奥地利学派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一直持续到1920—1940年的大战间年代,当时,奥地利学派的第三、四代传人米塞斯和哈耶克(Hayek)还与社会主义经济学家就中央计划经济中的经济计算问题进行争论。
『玖』 什么是奥派经济学.他跟其他经济学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和共同之处
1、奥派经济学即奥地利经济学派,是近代边际效用学派中最主要的一个学派;
2、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创始人门格尔和继承者维塞尔、庞巴维克都是奥地利人,都是维也纳大学教授,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3、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相同;
4、奥地利经济学派所采用的亚里斯多德派/逻辑实证主义研究方式与目前主流的新古典主义所采用的柏拉图主义/理性主义不同,也与德国的经济历史学派所采用的历史决定论(Historicism)不同。
(9)奥派经济学的主要观点扩展阅读
经济思想史
1、在经济思想史上,门格尔1871年的著作与杰文斯(Jevons)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瓦尔拉(Walras)1874年发表的《纯政治经济学要义》,都被认为是“边际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
2、在多数情况下,思想史学家所强调的,是门格尔著作中与杰文斯和瓦尔拉斯相同的一些特征;
3、随后W·贾菲(W.Jaffé,1976年)的论文发表后,学术界的注意力开始转向门格尔思想中与他同代人不同之处。一系列最新的研究,则将门格尔及早期奥地利经济学家的独特思想与19世纪后期奥地利更为广阔的思潮和哲学思想联系起来了;
4、门格尔著作的锋芒所向毫不含糊。他的《国民经济学原理》着力于重建经济科学的基础,即在保留经济学抽象与理论特色的同时,对价格提出一种与古典派学说截然相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