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宏观经济学中的利率的概念
宏观经济学中讲“利率”,是说的“资产”(可以是实物资产,也可以是金融资产,这里不做过多解释)的属性,即资产的收益率,它是使得资产未来收益流的现值等于资产当前价格的贴现率。利率可以分为名义(nominal)利率和真实(real)利率(也被说成是“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就是以货币度量的收益率。真实利率就是以实物资产度量的收益率。封闭经济下,一国货币通常只有一种,名义利率也就是用该国货币度量的收益率
⑵ 宏观经济学 货币需求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 怎么就能解释LM曲线向右上倾斜呢
由于在给定的货币供给下,收入水平的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因此必须通过利率的上升,造成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的下降,才会恢复货币市场上的均衡,所以LM曲线是正斜率的。
1、LM曲线是所有满足货币市场上的均衡所需的收入与利率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相对于收入和相对于利率的弹性之比,货币需求相对于收入的弹性越小,相对于利率的弹性越大,则LM曲线就越平坦。
2、LM曲线的移动是由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变化和自发性货币需求的变化所引起的。凡是在LM曲线右方的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存在过剩需求,而在LM曲线左方的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存在过剩供给,只有在LM曲线上的点才刚好满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要求。
(2)利率调整的经济学解释扩展阅读:
1、LM曲线发展
LM曲线上每一点上都代表了货币市场达到了均衡,代表了货币市场上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正好等于实际能得到的货币数量。LM曲线主要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量),将会使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利率水平下降,即LM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2、详细内容
LM曲线把平面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
(1)利率降到很低,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投机需求曲线会成为一条水平线,相对应的LM曲线上也有一段水平状态的区域,这一区域通常就是我们说的凯恩斯区域,在凯恩斯区域中,因为较低的利率水平,假设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在这时无效。
(2)如果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候,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将等于零,这时候人们除了为完成交易还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外,不会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表现为r2以上是一条与纵轴相重合的垂直线,LM曲线也从利率为r2开始成为一条垂直线。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这一区域就被称为古典区域;
(3)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LM曲线的斜率在古典区域为无穷大,在凯恩斯区域为零,在中间区域为正值。
⑶ 请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为什么利率上升会导致出口下降
利率上升会使得本国的货币升值,吸引外资流入,本国商品价格提升,不利于出口。
本国的货币利率如果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行情看好)的发展,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入,导致国际市场上抢购这种货币,本国货币升值。
本国货币升值之后,在短时间内,商品的价格具有刚性,不会调整的特别及时,这样的话用外币衡量的本国商品的价格就会相对上升,该商品出口的价格优势就会减少,外国进口本国商品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从而抑制了出口,出口下降。
(3)利率调整的经济学解释扩展阅读
利率影响进出口本质上是利率与货币价值和汇率的联系:
1、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
2、当一个国家紧缩信贷时,利率会上升,征国际市场上形成利率差异,将引起短期资金在国际间移动,资本一般总是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利率高的国家。
3、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就会吸引大量的资本流入,本国资金流出减少,导致国际市场上抢购这种货币;同时资本账户收支得到改善,本国货币汇价得到提高。
4、如果一国松动信贷时,利率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则会造成资本大量流出,外国资本流入减少,资本账户收支恶化,同时外汇交易市场上就会抛售这种货币,引起汇率下跌。
⑷ 利率降息从经济学角度讲有什么重要意义啊
降息就行了,利息=本金*利率
作用主要是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倾向,降低居民储蓄意愿,增加居民当前消费倾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增长.
⑸ 经济学里的利率效应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或利息效应。
从通常的意义上看,价格水平越高,商品和劳务越贵,所需交易的现金就越多,支付的金额就越大。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利息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
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利率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⑹ 宏观经济学中对利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别怎么变
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①平均利润率。它一定是高于利率的,只有当平均利润率大于利率的时候才会借贷。②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这是影响利率的非常广泛的因素。当社会上资金多的时候,企业需求少,贷款就少,存款多,利润低,利率就低;反过来,银行没有钱,但是企业大量贷款,这时候利率就高了。③国家经济政策影响。 国家要采取两个政策,一个是放松银根,一个是紧缩银根。 当经济繁荣时期为了防止过热而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当经济萧条的时候放松银根,下调利率。④国际利率水平。利率就是货币的价格,国际资金的流动受到利率的影响,资金会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如果美国是10%,中国是2%,钱会流向美国,这时候中国要吸引外资会提高利率水平,我们要提高到12%,钱就会流向中国。
⑺ 解释经济学中、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三者这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写出"公式"来说明)
关于三者的研究有很多,说法也不太一致.我把我知道的一些可能算是最基础的知识说一下吧.
总体来说,通胀率高时,往往意味货币供应多,利率降低;汇率取决于两国间的利率的对比,因此要看两国利率的变化.
几个公式:
关于利率与通货膨胀.有名的是费雪效应和泰勒规则.
根据费雪效应:i=r+βp.
其中i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预期,β为名义利率因通货膨胀预期而做出的反应.
根据泰勒规则:i=π+gy+h(π-π‘)+i’.
其中,i为短期利率,π为通货膨胀(相当于P的百分比),y为实际收入对其预期的偏离程度的百分比,π‘和i’为常数,前者一般是人们计划实现的通胀目标,后者为估计得均衡利率水平.利率对通货膨胀的斜率为(1+h).
泰勒规则很明确地显示了利率与通胀的关系,往往被用来作为货币政策的指导性公式.
关于利率与汇率.比较有名的是以一价定律为基础.
由于一价定律,实际收益在交易后各国应趋同.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则Y(1+Rh)=Y*E0(1+Rf)/Et
其中,Y表示货币量,Rh为本国利率,E0为本国当期汇率,Rf为外币利率,Et为远期汇率.
整理得:Et/E0=(1+Rh)/(1+Rf).
关于汇率与通货膨胀.有很多理论,其中购买力评价说和货币分析说比较有名.
绝对购买力平价:r=Pa/Pb.
其中r为汇率,Pa为A国物价总指数,Pb为B国物价总指数.
相对购买力平价:r1=r0*【(Pa1/Pb1)/(Pa0/Pb0)】.
其中r1为远期汇率,r0为基期汇率.Pa1、Pb1、Pa0、Pb0分别为AB两国远期和基期物价总指数.
物价总指数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因此上述公式就将汇率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
货币分析说是在购买力评价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一步强调了货币供给(通胀)对汇率的影响.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或许关于三者还有其他公式证明其关系,但俺就不知道了.
上述内容仅做参考.
⑻ 经济学中所说的“市场利率”是什么意思 (请用经济术语解释)
市场利率是货币市场上大量的买方和卖方通过竞争,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率,一般可以参照Sibor、Hibor、Libor。
⑼ 不理解西方经济学中利率的决定
问题:
1.利率为什么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而不是央行之类的金融机构规定;
2.基准利率和存款利率是什么?高鸿业版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的利率是什么?
逐一解答如下:
1.利率,又称利息率,也就是你借钱所还的利息占本金的比率。由此可知,利息就是货币使用权(一定量使用一定时间段)的价格,把货币使用权看做商品的话,它的价格当然就由它供需所决定啦,所以才说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央行调整的是存款准备金率或贷款的基准利率,各银行根据这两个指标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存/贷款利率。所以说央行不会也无法直接调整市场利率。
2.基准利率是相对于贷款来说的,即央行确定一个基准利率,然后各商业(政策)银行再根据它确定自己的贷款利率,一般来说会高于基准利率2%到5%。
存款利率就不用说了,就是你存钱能得到多少利息,它与央行规定的准备金率有关系。
高鸿业书上讲的利率是市场利率,就是实际执行的利率。
⑽ 经济学中如何解释利率不是更高更好
经济先生如何解释历史不是更高更好?是的,现在的经济都是这么好。我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