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数学不好的不适合经济学吗
不太适合学。经济学要学高数,像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有点难。
不过要说明的是这也不是说,数学不好的学不会,只要好好学,肯定学得会,只不过难度有点大。
专业简介: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用科学方法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新常态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新常态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新常态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济学专业是(包括经济学方向和投资经济方向)是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理论兼应用型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经济学分析方法,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知识面较宽,具备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的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理财、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务、市场营销、企业经济学等。
Ⅱ 经济学考研的性价比是不是很好
本科经济学就读,这个问题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性价比高”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能力、目标、背景等各方面的要素。
如果你的目标是进入经济学的学术圈子,未来去读博士或者是寻找教职,在学术界长期发展,那么不是很建议考研。相比之下,申请国外的研究生/博士项目是一个更具含金量的选择。因为海归在国内学术界的认可度是远远高于本土硕士/博士的。除非是先在国内读学术硕士项目再申请国外的博士,否则非常不建议考研。
最后,我想说这个选择完全因人而异。我的同学中不乏在大学本科中积累了丰富的实习经历、最后本科即找到了出色的工作的人。因此,一个经济学的硕士对你加成有多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Ⅲ 商务经济学和经济学有什么不同
商务经济学方向的本科课程为学生提供结合经济和商务方面的学习和实践课程。学生有机会更好的理解现实社会的商务现象和做出切合实际的商务决定。由本学院优秀的全职和兼职老师为学生生动的授课和传授经验。
职业领域
这些课程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和灵活的就业机会,让毕业生拥有可以到国家经济部门或私人贸易公司工作的机会,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面职业:
1.经济预测和计划
2.财务分析/财务机构的信贷分析
3.市场调查员和分析员
4.保险证券分析员
5.经理顾问
6.工业经济学家
7.效益分析员
8.在国际机构或组织工作,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Ⅳ 经济学专业是不是很好就业
我觉得不太能这样说,抄经济金融一直在不断发展,只是这几年可能读的人更多了,于是竞争变大了,并不是就业前景不好。
我是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在读的学生。对于经济学是不是好就业,我得说,经济学作为热门专业,肯定不会说不好就业,但是所有的好与不好最终还要看个人,再好就业再热门再需要人才的专业,没有真才实干,也没什么用,再冷门的专业,也有人成为一代大家。所以还是自己要强大,在经济领域里,学的好,能力强,还是很能赚钱的。
最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学校里的考试可能可以水过去,但是岗位上容错率还是很低的,没有真才实学还是容易凉凉的。
Ⅳ 经济学是什么啊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5)不经济的经济学扩展阅读: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
Ⅵ 经济学中,外部不经济是什么意思
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y)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回所引答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补偿的成本。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些企业或个人因其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又不能从造成这些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那里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如江河上游造纸厂排放污水,造成下游农作物欠收、农业减产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环境资源的不可分割性,使其产权界定成本非常高或根本就难以界定,环境资源因此具有全部或部分公共性。这又使得人们可以互不排斥地共同使用自然生态环境资源,而不考虑其公正性和整个社会的意愿。
外部不经济条件下,家庭或厂商私人经济活动的水平往往高于社会需要的最优水平。
Ⅶ 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叫经济学而不是政治学
有权就有钱,有钱不一定有权 经济学前面为什么要冠上“政治”二字,叫“政治经济学”?从学说史和经济史的有关材料看,有这样两点感觉: 第一,政治经济学的称谓出自重商主义的著作。商人和代表商人利益的经济理论家认为,商业的发展和商人利益的扩增需要得到国王和政府的支持,冠上“政治”二字,就突出了经济在国家生活中也包括国王、政府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以取悦国王和政府,求得资助。商人在封建社会是没有地位的,在法国属第三阶级,屈居僧侣和士兵之后。就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业的发展也还受到封建割据或地方主义的限制,关卡林立,币值紊乱,国与国之间的壁垒就更严重了。而商人需要“大规模的销售,而不是面向个别顾客的销售……他不是为满足他个人需要而购买,而是把许多人的购买行为集中到他的购买行为上”。这就需要尽可能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意大利银行家斯卡鲁非在1582年曾建议,由教皇或皇帝领导召开一次欧洲大会,建立统一的全欧货币制度,以利流通,解决结算和汇款困难。商人需要国王和政府,国王和政府也需要商人———需要商人的钱来建立中央集权。所以,法国重商主义经济学家蒙克莱田对国王真是揣摩透了,加上“政治”二字给国王呈上《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大家心领神会地接受了,并沿用下来、约定俗成,成了理论经济学的通称或专称。 第二,经济学家懂得,即使再好的理论,也要得到最高决策者认可才能转化为政策付诸实践,达到目的。所以,重商主义之后的经济学家也懂得加上“政治”二字的积极意义,继承了“政治经济学”这个精心设计的天才名称。按照我国学者王亚南的说法,亚当·斯密写《国富论》和我国严复译《原富》,都是为了献给国王(皇帝)的。他说:“十九世纪末年,中国维新派人物严复,就曾将这部书以效法亚当·斯密把他的‘富其君又富其民’当作国策,献给英王的精神,来献策于光绪皇帝的,冀有助于清末的维新‘大业’。”这就是经济学叫政治经济学的缘由。“政治经济学”既然已成为经济学的专称或通称,为社会所接受,以后也就一般化、符号化了,不论经济学家的政治追求如何,都用同一的学科名称。19世纪中叶,又有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野。 不论重商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还是古典学派的政治经济学等,都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经济学家希图把自己的理论贡献给国王、政府和社会,作为政治的依据,转化为政策。所以,亚当·斯密直言政治经济学是“被看作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实际上,直到今天,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者所采取的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依据的。所以,名为政治经济学,实为经济政治学。从经济理论到经济政策,体现和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关系。虽然经济理论不直接是经济基础,但它揭示经济关系,是经济关系的科学表述。因此,经济理论工作者应当具有高度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地揭示经济关系的真谛和发展趋势,为扫除经济增长中的障碍,为国家、为社会提供最有价值的理论。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已为几百年的实践所证明。亚当·斯密的一个自由放任的经济学主张就影响了全世界。但是,不是所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都是正确的,别说各家各派,就是一棵树上结的果子也不可能每个都是甜的。因此,作为学术,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决策者应谨慎明智地作出选择。对究竟采用和不采用哪家哪派的经济理论作为经济政策的依据,决策者负有责任。一旦在实践中出了差错甚至出现败绩,责任主要应由选择者来承担,经济理论家则只能在理论上修正错误或放弃根本错误的理论。经济理论转化为经济政策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是要在良莠芜杂的百家理论中选择好理论,二是选中了要操作正确、规范到位。
Ⅷ 西方经济学为什么不是理论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本质上类同于宇宙物理学。它的理论,如您所说,确实来自物理学。它目前处在“应用物理学”的位置!!
庸俗经济学在中国被称为“逐利术”。政治经济学本身不是逐利的而是经邦济世的意思。
西方经济学其实并没有根本解决理论问题,恰好是通过回避理论如何产生的方式,走入了应用经济学。它自称是“理论经济学”,其实是应用经济学。是贴上理论标签的市场问题导向的应用经济学。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初版于2014年,作者许光伟。2017年5月,该社推出修订版。该著历数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重要条目,全面检阅这些条目的工作逻辑,以之为“史眼”,管窥诸种经济形态之“得失成败”。
《资本论》重在保卫:《保卫资本论》修订版(2017)
所谓保卫者,继承发展也!
所谓保卫者,中西结合也!
所谓保卫者,原创创新也!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修订版),以马克思主义工作精神之布道看,此乃《资本论》之重写和续写,理论意义不足道也。以中华历史和世界史规定的贯通看,此则为中国工作用语之方法论著作。具体而言:(1)承接《资本论》学术传统,立足汉学、国学、马克思主义工作关系域,深掘以中国人为资格研究之特质逻辑与时代内涵,以世界学科对接中国学科,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对接中国方法,遂接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过程。在历史-思维-语言工作路线下,此学术实为“新汉学”(谓为“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践行,并实为一次深度性中西思想“学术对话”。学术保卫因而有了最为直接的意义:继承发展、引领未来。扼要而言:这是以“中国人的资格”之经济学人身份完成的一部作品;这是遵照中国人阅读和用语习惯写就的经济理论巨制;这是照顾国人书写历史的惯常做法且与中国人思维体式契合的方法论长卷。(2)回家,回历史,回中国!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远航之路:身份二重性与劳动二重性的规定性“携手并进”,产品和商品的经济形态“相互拱卫”!此为政治和经济的最为深远意义的“历史组装”。因此总括起来说,此书献给中国经济学建构暨教科书体系建设!保卫者,学术保卫也!
《保卫资本论》修订版2017的主攻方向
1.马克思思维的发生学
2.中华所有制
3.主体批判与客体批判的关系
4.对“物的科学”逻辑的反思
5.对“事的科学”逻辑的探索
6.中国经济学原论
7.阐述与应用“经济文学”
8.实践《资本论》条目体之伟大的体例
9.全方位践行“中国人资格”的《资本论》学术保卫之道
10.开创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路径
Ⅸ 经济学难不难,主要学什么。
经济学还是一门比较独立的学科,有人说经济学要你数学很好,其实我觉得虽然经济学里有很多的数学模型,但都不怎么难的,数学就算不是很好,我想学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关键还是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学经济学,思考的方式远比你先有的知识更重要。如果实在要拿一门学科与其挂钩的话,那就应该是政治了,政策中有很多和经济有关的部分需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