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方式
阁下的最后一句话让在下不敢作答。但我很有兴趣。
这里的“习惯”按我的理解大概有两种意思。其一,社会风俗习惯;其二,消费者偏好。
三种方式中的后两个其实不用说,计划经济我们再了解不过了。政府作庄。市场经济配置方式也鲜有人不知,“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几乎家喻户晓。
现在讲习惯吧。摩尔根对原始社会形态有个描述,既无人计划,也不存在市场。部落间的产品分配按照习惯,平均分配。这里要区别它和社会主义之下的平均的含义。社会主义经济下,讲平均,是按劳分配为原则,在社会主义最高形态,即共产主义时,人们高度自觉,认知和劳动便会主动达到均衡,所以即使是按劳分配,也会成为平均分配。但原始社会下的平均分配,是不按劳动而按风俗伦理的。这里它们的根本区别。做与不做都能得到部落中平等的一份(实际上这个时候估计不会有偷懒的,因为野蛮的社会下,人的动物性很强,为了生存会按自然生理习惯的遗传,尽已可能地取得猎取食物)。
不敢掠美,这里从网上搞了一段,是社会风俗道德下的另一种情形,“在现代社会中风俗习惯也对资源配置产生重要的影响。大规模战争爆发后,计划和市场均被破坏,但人们依然遵守着传统的习惯,彼此尊重对方的财产权利,甚至互相救济,共度难关,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先来后到原则,尊老爱幼原则等也在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例如,公共汽车和火车上座位有限时,人们总是遵守先来后到原则,年青人总是把座位让给老弱病残孕,这就是社会风俗习惯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座位)发挥的配置和调节作用。”
然后,是偏好。有种偏好是由社会习惯形成的,这种既可放在上面也可放在这里。就如中国的南北方食俗。北方人主食面,南方人主食米。这种习惯一定会导致家产品市场的南北区别。这种饮食偏好是因地理原因造成的,但偏好如果是长期的,而且是一个固定地域的话,时间久了,它会成为一种社会习惯。
还有一种纯箤的偏好影响的资源分配。我就是喜欢英雄钢笔,我就不用派克。女人天生喜欢首饰,男子则不然。这一类的习惯对资源的分配,影响是最小的。因为它始终以个体形式、小群体形式、个别商品偏好等局部方面影响资源的分配。
OVER!
⑵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可以答 资源配置 吗
经济学是以人们的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人们经济行为由生产和消费两个基本环节构成,而成产消费的立足点就是经济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因此,研究经济学的核心目的是实现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它自然也就成了经济学的首要问题。
事实上,我们目前的经济学体系构建的过于繁琐,不得要领,不利于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用最通俗的话来讲,经济学就是关于人类如何获取生活资源和消费生活资源的学问。再直白一点,经济学就是关于如何正确挣钱和正确花钱的学问。只有这样去理会经济学,经济学才不会变成纯粹的学术游戏,才有提升经济理念,进而制导人们经济行为的作用。
⑶ 为什么说“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而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利用”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A、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相同,都研究如何利用各种理论、方法、手段实现各种稀缺资 源优化配置和最佳选择、利用等,最终实现经济均衡、社会稳定发展。
B、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相互补充,前者研究资源优化配置,后研究资源利用,两者互 为补充。
C、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法,主要强调对客观现象的认识。
D、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 、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而宏观经济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
B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 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C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D、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 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通过 “看 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⑷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而宏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利用。为啥我很疑惑,
资源配置主抄要针对企业研究三个问题:
生产什么
怎样生产
如何生产
所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
针对回答这三个问题的不同,也就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计划还是由市场决定),可以把经济体制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他们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而已。
在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是先出现的,他的假设是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但事实证明不是,美国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使了宏观经济学的出现。主要研究资源如何能够充分利用。
不知明白否!
⑸ 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资源配置即以前所说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 为谁生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 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因为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 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研究现有资源未 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实现增长等问题,如失业,通胀是资源利用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把 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既定的前提,但是3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这个神话。这样,资源利用 就被作为经济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是资源在社会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⑹ 经济学中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区别是什么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区别如下:
一、经济学方面的不同
资源利用的经济学定义在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等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说明,生产可能性边界所标定的产量只是充分就业的或者说潜在的国民收入,而实际的国民收入往往小于它。
资源配置中的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二、两者的本质不同
资源利用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推广,
加强可再生能源行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促进国际间交流,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规划体系。资源与环境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三、二者的影响不同
生态资源的利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成为综合解决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从区域范围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对企业生产的原料、产品和废物进行统筹考虑,通过企业间的物质循环、能量利用和信息共享,使得现代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提高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企业要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即个别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在竞争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价值较低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以高于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此获得较高的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资源利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资源配置
⑺ 经济学中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包括哪些内容
资源配置即以前所说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 为谁生产的问题,微观经济回学从研究单个答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 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因为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 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研究现有资源未 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实现增长等问题,如失业,通胀是资源利用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把 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既定的前提,但是3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这个神话。这样,资源利用 就被作为经济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是资源在社会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⑻ 举例说明如何理解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一门学科
经济活动,主要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的活动,都涉及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安置,这就是资源配置。所以经济学是~
⑼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配置,研究主体是个体经济。这句话对吗
不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