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㈡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理论,不过用现代观点来看,它更显像是一门行为科学。更恰当地说,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微观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的经济行为的科学。当然,研究人的行为的理论不止经济学一种。不过,经济学对于人的行为的研究不同于其他行为科学,经济学假定了经济人都是具有理性的。正是理性人假设,才使得经济学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加以研究,并把数学工具用得得心应手。
㈢ 微观经济学中有哪些经济规律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 μικρο ”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㈣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专论、成属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即单个家庭、单个制造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的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都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从而考察个体获得最大收益的条件。
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上,家庭作为消费者,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试图从有限收入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意度。
(4)微观经济学市场范围扩展阅读: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1)国家是以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的身份来调节微观经济。
(2)国家是以执行经济活动规则的仲裁者来规范 和管理市场交易和市场运行过程。
(3)国家是以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的角色对微观经济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和引导。
(4)国家是以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控制微观经济。
㈤ 微观经济学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简单的来说之所以叫微观,是因为研究对象往往是某一个个体,而专微观经济学研究属的就是当研究个体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这个对象的供给和需求等经济活动会发生哪些变化。简单的举个例子,今年苹果丰收了,苹果的价格会怎么变。又比如,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那么对于大米的需求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㈥ 微观经济学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稀缺性和经济学 1
一、经济学的概念 1
二、经济物品 2
三、稀缺性 3
四、经济资源 3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一、两个基本概念 4
二、三个基本经济问题 5
三、基本经济问题的
根本解决 6
第三节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7
一、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7
二、微观经济学和
宏观经济学 8
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8
本章小结 10
复习思考题 10
第二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理论 11
第一节 市场 11
一、市场的含义 12
二、价格机制 12
三、价格和市场的图示 13
第二节 供给 14
一、供给函数 14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与
供给定理 16
三、供给曲线的移动 18
第三节 需求 19
一、需求函数 19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与
需求规律 20
三、需求曲线的移动 22
第四节 需求、供给和市场 23
一、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 23
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26
三、市场均衡价格的变动 28
四、市场均衡价格对资源配置的
调节作用 31
五、政府干预与市场均衡 32
六、蛛网模型 33
第五节 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35
一、弹性的含义 36
二、供给价格弹性 36
三、需求价格弹性 40
四、需求的其他弹性 47
本章小结 48
复习思考题 49
第二篇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效用理论 52
第一节 效用的概念 53
一、效用的定义 53
二、效用的特征 53
三、效用的衡量 54
四、边际效用分析 55
第二节 消费者偏好 62
一、定义 62
二、性质 62
三、描述 64
第三节 预算约束 69
一、预算约束与预算线 69
二、预算线方程 69
三、预算线的移动 70
四、预算线的特殊形状 71
第四节 消费者选择 72
一、分析前提 73
二、分析过程 73
三、消费者均衡条件 74
四、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应用 75
第五节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78
一、不确定性的含义及其度量 78
二、不确定条件下的效用函数 79
三、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行为 81
本章小结 83
复习思考题 84
第四章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88
第一节 个人需求 89
一、个人需求的含义 89
二、总需求与净需求 90
三、案例:单个劳动者的选择 91
第二节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92
一、替代效应 92
二、收入效应 94
三、价格变化的总效应 94
第三节 市场需求 97
一、市场需求函数 98
二、市场需求曲线与弹性 99
三、市场需求的反函数 101
第四节 消费者剩余 101
一、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101
二、消费者剩余的变化 103
三、税收的介入与消费者剩余 104
第五节 网络外部性 106
一、网络外部性的含义 106
二、网络外部性的分类 107
三、网络外部性下的效用函数
和市场均衡 111
四、网络外部性的调整 113
五、网络外部性的作用 114
本章小结 115
复习思考题 116
第三篇 厂商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118
第一节 企业的特点 118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 119
二、企业的本质 120
三、企业的目标 120
第二节 生产函数 122
一、生产要素 122
二、生产函数 122
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23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124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
生产函数 125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
边际产量 125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28
四、短期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 129
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130
一、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的一般表达式 130
二、等产量曲线 130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133
四、等成本线 134
第五节 最优生产决策和规模报酬 136
一、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
最大化 136
二、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
最小化 137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38
四、生产扩展线 139
本章小结 141
复习思考题 142
第六章 成本理论 145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 145
一、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 146
二、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 147
三、利润与经济利润 148
第二节 厂商的短期成本 149
一、短期成本种类 149
二、短期成本的变动 152
第三节 厂商的长期成本 154
一、长期总成本 155
二、长期平均成本 156
三、长期边际成本 159
第四节 成本曲线 161
一、短期成本曲线 161
二、长期成本曲线 162
第五节 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 164
一、范围经济 164
二、学习效应 169
本章小结 171
复习思考题 171
第四篇 产品市场理论
第七章 完全竞争市场 174
第一节 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厂商 174
一、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厂商
的类型 174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
曲线和收益曲线 177
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
的均衡条件 179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
的短期均衡 179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79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 182
三、生产者剩余 184
四、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 185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
长期均衡 185
一、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185
二、厂商进出一个行业的选择 186
三、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 187
四、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190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191
一、经济效率 191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191
三、实现经济效率 193
第五节 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主权 195
一、消费者主权 195
二、生产者主权 198
本章小结 198
复习思考题 199
第八章 垄断市场 202
第一节 垄断概述 202
一、垄断的含义 202
二、垄断市场的特征 203
三、垄断产生的原因 204
四、垄断力 207
第二节 垄断市场均衡 209
一、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209
二、垄断企业的收益曲线 209
三、垄断企业的短期均衡 211
四、垄断企业的长期均衡 213
五、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214
第三节 买方垄断 215
一、卖方垄断与买方垄断的关系 215
二、买方垄断的成因 219
三、买方垄断造成的净损失 220
四、双边垄断 220
第四节 价格歧视和两部收费制 221
一、价格歧视的目的和条件 221
二、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 222
三、价格歧视的影响和效率得失 225
四、二重价 227
五、捆绑销售 227
六、时间价格歧视和高峰
价格歧视 229
第五节 对垄断市场的评价与
政府规制 229
一、对垄断市场的评价 229
二、对垄断市场的政策 232
本章小结 235
复习思考题 235
第九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239
第一节 垄断竞争 240
一、垄断竞争的含义及市场特点 240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241
三、垄断竞争的市场均衡 243
四、非价格竞争 246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248
六、垄断竞争的效率分析 249
第二节 寡头垄断 250
一、寡头垄断的含义与市场特征 250
二、寡头垄断的理论模型 252
三、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253
第三节 寡头垄断的产量竞争模型 253
一、古诺模型 253
二、斯塔克伯格模型 256
第四节 寡头垄断的价格竞争模型 258
一、“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 258
二、价格领导模型 259
三、伯特兰模型 261
第五节 串谋和卡特尔 263
一、串谋的好处 263
二、卡特尔的价格制定 263
三、卡特尔的产量分配 264
四、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267
本章小结 268
复习思考题 269
第十章 博弈论 272
第一节 基本概念 273
一、博弈的含义 273
二、博弈的正规表述 275
三、博弈论的定义 277
四、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277
第二节 纳什均衡 278
一、占优策略均衡 278
二、纳什均衡的定义 279
三、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280
第三节 重复博弈 281
一、无名氏定理 282
二、精炼子博弈纳什均衡 284
三、有限重复博弈 285
四、无限重复博弈 288
第四节 序列博弈 289
一、序列博弈 290
二、博弈树 290
三、先行者优势 291
四、策略性行动 292
第五节 讨价还价策略 293
一、讨价还价问题描述 293
二、纳什讨价还价解 294
三、讨价还价策略的应用 295
本章小结 297
复习思考题 298
第五篇 要素市场理论
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的需求理论 299
第一节 竞争性的要素市场 299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一般理论 299
二、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
要素的原则 308
三、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曲线 310
四、从厂商需求曲线到行业
需求曲线 312
五、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 315
第二节 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315
一、买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要素
的原则 315
二、买方垄断市场生产要素价格
和数量的决定 316
三、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
需求曲线 317
第三节 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318
一、卖方垄断厂商使用生产
要素的原则 318
二、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
需求曲线 319
三、双边垄断 320
本章小结 321
复习思考题 322
第十二章 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 324
第一节 劳动市场及工资率的决定 324
一、劳动供给曲线 324
二、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328
三、劳动市场均衡与工资的决定 329
四、工会与劳动供给 331
第二节 土地市场及地租的决定 336
一、土地的供给曲线 336
二、土地的供求与地租的决定 336
三、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339
第三节 资本市场及利息率的决定 341
一、资本与利息 342
二、资本的供给 347
三、资本市场的均衡 351
第四节 欧拉定理 352
第五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354
一、洛伦兹曲线 354
二、基尼系数 355
本章小结 357
复习思考题 358
第六篇 效率、市场失灵和
政府的作用
第十三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360
第一节 一般均衡 361
一、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361
二、各市场之间的联系 362
三、一般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364
四、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 367
第二节 交换的效率 368
一、经济效率 368
二、交换的一般均衡 370
三、生产的一般均衡 373
四、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376
五、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 378
第三节 社会福利函数 379
一、福利经济学概述 379
二、社会福利函数 381
三、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 385
四、效率与公平 387
第四节 市场失灵 389
一、看不见手的原理 390
二、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表现 391
三、市场失灵的原因 392
四、纠正市场失灵的办法 393
本章小结 394
复习思考题 396
第十四章 信息经济学 397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 397
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97
二、经济信息与经济机制 400
三、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其表现 403
第二节 逆向选择 405
一、逆向选择的概念 405
二、旧车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406
三、保险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406
四、资本市场中的逆向选择 408
第三节 信号传递 409
一、信号传递的概念 409
二、教育市场中的信号传递 410
三、物种繁衍中的信号传递 411
四、声誉机制与标准化 412
第四节 道德风险 413
一、道德风险的概念 413
二、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414
三、高等学校助学贷款市场中
的道德风险 416
四、装潢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417
本章小结 418
复习思考题 418
第十五章 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419
第一节 外部性 420
一、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 420
二、生产和消费领域中的外部性 421
三、外部性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421
第二节 科斯定理 427
一、科斯定理的产生 427
二、科斯定理的内容 428
三、科斯定理的应用 429
第三节 公共物品 430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与分类 430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与偏好
显示机制 432
三、公共物品的社会最优供给 435
四、公共物品生产与政府作用 436
五、公共选择理论 437
本章小结 440
复习思考题 440
参考文献 441
㈦ 根据市场竞争的范围和程度,微观经济学将市场分为哪两种类型
市场竞争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比如,有产品质量竞争、广告营销竞争、价格回竞争、产品式样和答花色品种竞争等,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竞争策略。通常我们按市场竞争的程度把市场竞争划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1)完全竞争。
指一种没有任何外在力量阻止和干扰的市场情况。
(2)不完全竞争。
一般是指除完全竞争以外、有外在力量控制的市场情况。不完全竞争包括以下3种类型:
①完全垄断。
②垄断竞争。
③寡头垄断。
㈧ 微观经济学为什么要分四种市场类型来研究企业的供给性
可行的话,我觉得微观经济学的话,是我们需要运用到我们的具体场景
㈨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㈩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市场背景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
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进行的供给和收入分配。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和微观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