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经济学(学科门类)的学硕和专硕的区别
.考试科目不一样
学硕初试考:政治、英语一、数学(一般为数学三)和学硕专业课。
专硕初试考:政治、英语一(二)、数学三(396经济类联考)和专硕专业课。
说明如下:
(1)专硕,有的学校要求考英语一,有的学校要求考英语二,如果考生英语水平很差,可以考虑考考题难度小的英语二。
(2)考396经济类联考的十所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厦门大学、湖南大学。396经济类联考考试内容为:数学70分、逻辑40分、写作40分,考得数学为初级数学。如果考生数学水平很差,可以考虑考396经济类联考,但是这些学校都为名校,考上难度也不小。
(3)如果考生为理工科专业跨专业考研,推荐考学硕,因为一方面数学有优势,另外一方面理工科背景有助于学经济学,而专硕专业课更多的是靠积累和背诵,这方面理工科学员没有优势。
2.培养方向不同
一般认为,学硕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专硕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读学硕并不是说以后要搞学术研究,学硕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占很大比例。一般来说,搞学术研究的一般要求硕博连读。
3.学费差异很大
学硕学费便宜(一般6000元/年),考虑到奖学金和各项补贴,学硕不花钱;专硕学费贵,部分院校专硕学费非常贵,甚至两年学费达到10万元,绝大部分学校专硕学费四万左右。
4.学制不同
学硕一般三年(部分高校两年,主要是北京这边的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硕一般两年。
5.调剂政策不一样
学硕可以调剂专硕,专硕不可以调剂学硕。
也就是说,考学硕的多一个机会,可以调剂到专硕。但是,调剂一个重要前提是相关专硕有空缺的调剂名额,比如说金融专硕一般没有调剂名额空缺。
⑵ 经济学学硕和专硕的区别是什么
考试科目不一样:
学硕初试考:政治、英语一、数学(一般为数学三)和学硕专业课。
专硕初试考:政治、英语一(二)、数学三(396经济类联考)和专硕专业课。
培养方向不同:
一般认为,学硕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专硕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读学硕并不是说以后要搞学术研究,学硕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占很大比例。一般来说,搞学术研究的一般要求硕博连读。
学费差异很大:
学硕学费便宜(一般6000元/年),考虑到奖学金和各项补贴,学硕不花钱;专硕学费贵,部分院校专硕学费非常贵,甚至两年学费达到10万元,绝大部分学校专硕学费四万左右。
学制不同:
学硕一般三年(部分高校两年,主要是北京这边的高校,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硕一般两年。
调剂政策不一样:
学硕可以调剂专硕,专硕不可以调剂学硕。也就是说,考学硕的多一个机会,可以调剂到专硕。但是,调剂一个重要前提是相关专硕有空缺的调剂名额,比如说金融专硕一般没有调剂名额空缺。
⑶ 经济学学硕和专硕有什么区别
培养目标不同
培养方式不同
学习费用不同
读博方式不同(学硕是硕博连读)
中途变换学校或者专业的成本不同,学硕低,专硕高
调剂不同(396经综和数三一般不可调剂,高可调低,低不可调高)
⑷ 经济学考研:选学硕还是专硕
1 、培养方向不同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术型学位内。专业型硕士以培容养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是为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硕士。
2 、招生条件不同
学硕:对于考生的工作经验等无要求,应届生、往届生都可以报考。专硕:应届生、往届生均可报考。个别专业如公共管理硕士(MPA)等要求考生需有一定工作经验。
3 、统考中科目不同
英语:学硕考英语一,专硕考英语二(个别专业考英语一)。整体来看,英语一的难度要高于英语二,一些名校的专硕英语也要求考生考英语一。专业课:通常都是由各院校自主命题,学硕专硕的考试科目会有所不同,在复习之前要查询清楚。
4、 学习方式不同
学术型硕士: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专业型硕士:脱产全日制学习,学制2-3年。
5、学习费用不同
学术型硕士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专业型硕士学费一般高于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但学费普遍高于学术型硕士。
6、读博方式不同
学术型硕士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或者硕博连读。专业型硕士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必须硕士毕业后进行考博。多角度评估报考专硕还是学硕
⑸ 经济学,读专硕还是学硕好为什么哪个专硕!
经济学的学硕招人少,基础一般的就考专硕,招生人数多,考上的概率性比较大,比如金融专硕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这个专业,望采纳。
复旦大学高分学姐考研经验
青春易逝,能在年轻的时光努力了,人生才不后悔。
我一开始的时候和绝大部分考生一样,怎么复习都不知道,但是慢慢摸索之后,才慢慢走向正轨,我考研的过程中有很多经验也有很多教训,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最重要的是心态,当你决定考研了,你就该全力以赴,不要被杂事所打扰。然后你的目标需要明确下来,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该懂自己要的是什么。最后就能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并积极实践。
英语,用书:单词书1本,真题若干本,解析1本,作文书1本。这一门是复习最长的,从最开始的背单词到最后的做试卷。我英语水平也就六级,并且并不是多高的分。我背单词一是单词书二是单词软件,单词背两轮就可以上真题了,每一年的真题真的需要精做精做再精做!做阅读的时候要想你是怎么想选这个答案的,有凭有据,不靠感觉。这个思考的过程非常重要,因为你上考场就知道为什么要注重选项思考了。作文,后期可以背一背优秀范文,并且自己试着写一写找找感觉,不然上考场还是会懵逼的。实在不行就报个班。
政治,用书:大纲解析,肖1000,时政,真题,天道考研讲义,预测题(你能买到的都行)重视基础,多记多看,猛刷题。马原一定要弄懂不要死记硬背。懂了再记好记多了,毛中特需要把线路理通。其他的就要记啦,注意是记,记重要点,什么是重要点,你做题做多了就自然发现了。题我用的是肖1000,可以当做基础知识识记,可以多做几遍多记几遍。我政治最da的特点就是后期狂刷题,基本市面上出的最后几套卷,我基本都做了。可能前期基础比较牢,做题好快的,就做选择题,大题看一看,最后再集中背一背。你多做题,题感就有了,最后真正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基础知识占一定比例,但还有一部分题连大纲解析上都没答案,你会发现那时候靠的是题感,并不是瞎蒙。
法硕专业课,用书:法硕考点解析、法硕历年真题,我还买了法硕考试指南,法硕考试分析,法硕配套练习,法硕必备法条,法硕标准化题库。
对于初步接触的人来说,先看教材,可以直接选择考点解析,就当看闲书一样,混个脸熟,记不住没关系,因为大家都记不住。一边看一边做章节真题,看完一遍后第二遍千万不要看综合的部分,民法刑法可以再看一遍。可能刚开始看有点难懂吧,刑法和民法重理解,在你觉得自己掌握的很不错的情况下,才开始背诵。真题也是要按照你自己的计划做,真题真的非常重要,做了真题,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做真题和背解析可以交叉着进行。法硕不仅要多做题而且还要多背书,我最后都是把书撕开背的,因为一大本拿在手里,真的好重的。说起来总是好简单,但真做才发现太难了,有时候背一面要一上午,然而到了下午又忘记了,真是心太累~~法硕貌似越来越靠近司考,题也越来越难,刑民部分在做题时候要增加难度。专业课考试一定要把选择题正确率提高,这样才能考高分。最后的模拟题是拿来练手的,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
我其实也是特别粗心的那类考生,马虎,大意是我的缺点,每次都有血的教训。
不要觉得自己不行或者做不到,当你真正学进去了,你就会发现只要努力一定可以做得到,连我都行,你也可以的。偶尔也会有倦怠期,不想学习,这时候可以找同学聊聊,多放松放松,然后不断自我心理暗示,我到现在还觉得,自己心里的目标是孜孜不倦努力的最强大的动力。青春易逝,能在年轻的时光努力了,人生才不后悔。加油!
⑹ 考研经济学专硕有哪些
考研经济学专硕一般有0251金融、0252应用统计、0253税务、0254国际商务、0255保险、0256资产评估、0257审计。
经济专类专业硕士属为专业硕士的部分种类,含有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六种,入学考试选考经济类综合能力科目。
(6)人大经济学专硕扩展阅读:
专硕基本都是2年;但是学硕有些也是2年的,比如外经贸的经济学学硕基本全是2年,中财和人大的一些经济学专业也是2年,南开的很多专业也是2年,当然经济学学硕很多都是3年的。
经济类的几个专硕专业课往往考的不一样,而且差距比较大,所以需要很早的确定,而且10月31日换专业或者学校的代价很大。而且难度会难于劳动经济学等经济学硕的冷门专业。
⑺ 经济学专硕可以考哪些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分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的10月中旬报名,11月末考试
省公务员考试,各省的时间不相同。
经济学专硕能报什么岗位,要看具体的职位表要求,专业,学历,等都是限制。
⑻ 经济学考研:选学硕还是专硕
1、目前的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差别其实非常小,尤其是在文史类学科。
2、理工科的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区别可能会大一些,学术硕士偏重于理论学习,专业硕士主要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类专业的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的区别应该也是大致如此吧!
⑼ 经济类专业硕士包括哪些
包括金融硕士(MF)、应用统计硕士(M.A.S)、税务硕士(MT)、国际商务硕士(MTB)、保险硕士(MI)、资产评估硕士(MV)。
⑽ 有关经济学类的专硕有哪些
> 课程方面:必修中级微观/宏观+老三门数学课,建议选修:计量和实分析
> 科研方面:应意识到科研项目之于经济学有远超过商科的重要性。多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如果多个项目中能够存在清晰的逻辑链条则对申请帮助很大)
> 实习方面:经济学申请实习相对次要,但可以作为科研项目的补充,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证明。(最好和科研项目存在逻辑联系,展示申请人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 课外活动:经济学没有类似商科关于领导力、组织能力、团队协调的essay和要求,故课外活动与申请无明显相关。
对于其中实习的部分,大部分同学存在一些困扰,例如不知道该不该找实习,找的话又不知道哪些实习对自己起到的帮助最大。首先,实习经历在经济学项目的申请中占有一定地位。因为实习是学生将所学的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考验其思辨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申请国外经济学硕士项目,实习扮演着补充说明应用能力的角色。其次,对于申请人而言,如果科研项目较少或研究力度缺乏,用实习加以补充就是更具有必要性了,实习经历会较好的弥补因缺少科研而造成的实践不足;此外即便申请人拥有丰富的科研项目经历,一个好的工作实习经历也会给申请人整体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