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陈晓红经济学教授

陈晓红经济学教授

发布时间:2020-12-16 06:51:44

㈠ 求计量经济学论文。

全球经济学界的殿堂级顶尖盛会
“ 2 0 1 0 第十届世界计量经济学大会”
于8 月1 7日在浦东的上海国际会议中
心 拉开 帷幕 ,历时5 天,于21 日结
束。 本次会议有来 自4 0 多个国家与
地区的l 5 0 0 多名顶尖经济学人出席,
不仅包括了国外的知名学者~2 0 0 7 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杰 • 迈尔森
( Ro g e r My e r s o n),2 0 0 0 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 •麦克法登
( Da n i e l Mc F a d d e n ),1 9 9 6 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 • 莫里斯
( J a me s Mi r r l e e s ),爱丁堡大学政
治经济学讲座教授,伦敦经济学院教
授、2 0 1 0 年国际计量经济学会主席约
翰 • 摩尔 ( J o h n H. Mo o r e )等出席
本次大会,诸多国内知名教授和业界
学者也莅临了本次盛会,包括上海交
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世
界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周林教授 ,世界
银行副行长林毅夫教授,哥伦比亚大
学商学院讲座教授魏尚进,耶鲁大学
经济学教授陈晓红,清华经管学院院
长、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
钱颖一等华裔大师。
2 0l 0年计量 经 济学 会主 席约翰 • 摩尔会前表示,希望此次大会能
为中国经济学界和世界经济学界搭建

座沟通的桥梁,并期待能看到中国
国内高校的经济学者和经济学专业的
学生参加会议。在5 天会议上,1 5 0 0 多
位经济学家进行1 0 0 多场密集的学术报
告,对热点问题做思想火花的碰撞。 平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
行长林毅夫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有
望达到2 O %, 但达到这一目标的具
体时间不明,而且要保持 目前稳定的
经济发展速度,就必须要重视经济发
展的整体性 ,比如工业、服务行业以
及信息技术产业等都要做好整体的规
划, 技术水平也需要提高 林毅夫
说 ,中国要保持8 %一1 0 %的G DP 增长
率就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可以借鉴西
方发达国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经验,
购买其核心科技,不简单模仿,或照
搬其过程。在1 9 9 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詹姆斯 • 莫里斯看来,技术创新
对 中国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需要
通过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中国自
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州大学圣迭戈
分校经济学教授罗杰 • 戈登 ( Ro g e r
G o r d o n)说: “ 3 %以上的高C P I 是不
可持续的”。因为经济刺激政策的滞
后性 ,导致最近中国的C P I 较高,但
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C P I 会缓
慢下降,因此暂时还无须多虑通胀问
题 。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认为,
当前的 中国经济面临的空前挑战主
要体现在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 ,
其中包括法律、产权、政府和市场关
系的调整。此外,金融危机也为中国
留下了一些后遗症,比如国进民退现
象,经济结构调整停滞等。这些问题
很多都应该通过市场来解决。钱颖一指出,在未来2 0 年中国会发生更大的
变化,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
体 ,人均收入也将达到世界 中等水
平 ,城镇化会进一步推进。届时,中
国还有可能同时成为世界最大的进 口
国和出口国。1 9 9 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詹姆斯 • 莫里斯认为,由于人民
币不能自由兑换 ,在金融法规、市场
种类和智力资本方面上海与香港有一
定的距离,因此上海短时间内不可能
超过香港。
2 0 0 7 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
杰 • 迈尔森的观点是,目前中国经济
的高增长是普通 民众牺牲生活质量换
来的,这种高增长在未来将会难以为
继。中国各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从经济、技术到人民生活条件等各方
面的差异都会威胁到中国经济发展。
为什么中国发展这么迅速 ,但是
国家整体还是很贫穷?罗杰 • 迈尔森
认为最大的问题是8 %的增长率背后是
4 0 %的储蓄率 ,这是很难理解的经济
现象,也是经济发展的隐患。在其他
增长迅速的国家中,储蓄率通常只有
l 0 %。而在美国经济增长时期 ,储蓄
率接近0 。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金融
学经济学教授魏尚进对此给出了一个
与众不同的解释 ,那就是中国的高储
蓄率、低消费率是由于中国性别比例
失调,男多女少造成的。
魏 尚进认 为,在2 0 0 3 年前后 中
国的8 0 后开始进入婚龄,这一代男多
女少,按传统男方父母为了买婚房开
始储蓄,并导致了消费的减少 ,从而
形成一种 “ 竞争性储蓄”。 “ 可 以
说,现在找结婚对象的门槛越来越高
了。”因此,从2 0 0 3 年开始,中国开
始呈现出储蓄率渐渐攀高 ,消费率逐
步下降的趋势。魏尚进同时认为,中
国的性别比例失衡将在未来1 0 年恶化
而不是好转 ,这个因素短期内不会逆
转。因此,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应该
是未雨绸缪,尽量平衡性别比例。
中国房地产 :刚需还是泡沫?
令人瞩目的中国房地产需求量到
底是刚性需求还是泡沫繁荣?曾任职
于长江商学院的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经济学教授罗杰 - 戈登最近注意到有
媒体报道北京的住房空置率 已经达到
6 0 %, “ 这是惊人的数据,在美国可
能只有5 %,在我看来这就是泡沫”。
他认为,房屋空置率是反映房地产市
场是否过热的重要指标,楼市过热已
成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

。 要降低这一风险,他提出了几种
可能方案,比如征收房产税将是抑制
房价过快上涨的有效措施之一 ,同时
还应该拓宽中国现有的投资渠道,此
外地方政府过去对高房价起了助推作
用 ,现在应重新审视其在房产市场中
应该扮演的角色。而罗杰 • 迈尔森认
为很难预测房地产泡沫破裂是否会产
生经济危机,因为中国银行业与政府
有很紧密的联系。
1 9 9 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
斯 - 莫里斯表示,房地产的崩盘并不

定会严重影响经济,2 0 0 8 年的美国
只是个特例。他分析指出,在大多数
情况下,即使房价出现3 0 %的下跌,
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对于
拥有房产的人来说 ,房产价格下跌并
不会对家庭支出造成实质性影响,而
对正在供房的人来说,只要他们不违
约 ,银行系统也不会受到影响。同
时,莫里斯建议对空置房产征收房产
税, 因为以中国市场的现状而言 ,
房价下跌无助于缓解对房产的刚性需
求,大量已售住宅空置才是普通人无
法买房的症结

若不满意再联系[email protected] 我们学校维普 cnki 都有

㈡ 苏州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从经济学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希望可以帮到你。

以服务外包推动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7-16 11:15:00 ] 作者:陈福明 李瑞 编辑:studa20
另外,《苏州市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对服务外包发展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从资金、准入、用地、人才、环境等各方面提供了优惠。其中,对在本市新设立的国际、国内知名服务外包人才中介机构购建的自用办公用房,按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服务外包企业为承接外包服务项目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可按国家相关政策申请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服务外包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并按时还本付息的,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标准利率给予贷款利息20%的贴息;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相关国际认证,给予最高不超过60万元的补助金额;对应届大学(含大专)毕业生和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参加服务外包培训,给予不超过85%的补贴。这些优惠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也使得苏州在发展服务外包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具备了政策上的优势。

3以服务外包促进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

苏州市要想保持服务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加快服务业的发展,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是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苏州市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可以分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以及苏州科技城三个重点区域,这三个区域分别制定了符合自身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的措施。
3.1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发展策略
从2005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就推出了“产业升级”“科技跨越”和“服务业倍增”三大计划。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业倍增”计划的重要内容。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发展措施有:(1)加强政策落实,对服务外包重点企业给予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创业投资资金注入和海内外上市服务;(2)加强国内外市场拓展。利用海外留学生和跨国公司华裔管理人员的资源,发挥园区跨国公司众多的优势,争取更多海外订单;(3)加强载体建设。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园的装修和商业设施建设;(4)开辟服务外包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依托人才培养主阵地,发挥专业培训机构和企业积极性,形成多层次培训体系。
工业园区的服务外包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软件外包。苏州工业园区已有软件企业200多家,2006年,软件外包出口额超过8000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167%;(2)研发外包。三星、艾默生、安德鲁等跨国公司已在工业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为总公司的亚太总部和全球部门提供研发支持;(3)业务流程外包。从呼叫中心到人力资源,从第三方物流到财务、后勤等外包业务已经在工业园区形成。苏州工业园区已有1000多家企业选择了财务外包,而会计事务所的收入,约有1/3来自各种类型的财务外包业务;(4)设计外包。主要是专业的设计公司对于汽车、家电、机械等生产制造企业提供新产品的设计。
3.2苏州高新区服务外包的发展措施
良好的IT产业基础加上优良的投资环境,苏州高新区发展新型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根据自身情况和服务外包的发展,于2007年5月提出了服务外包的三大重点发展领域:一是重点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主要为软件开发、工业设计、技术服务等为主的服务外包。建立软件实训基地,培养大量实用型软件专业人才;二是大力承接生产服务外包。重点发展外贸物流、商贸服务等生产服务外包领域。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区港联动”效应,形成功能强大的自由贸易区,促进以开发区物流为重要内容的境外物流跨越式发展;三是积极拓展研发设计外包。全力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引进研发机构,并积极引入研发设计外包理念,打响“苏州设计”品牌。
3.3苏州科技城的服务外包发展举措
苏州科技城则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地区软件服务外包中心,并制定了以下主要措施:一是构筑微系统园、软件园、高博软件技术学院和软件大厦4大软件服务外包基地;二是建立和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江苏分中心(CSIP)、赛宝实验室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优化、整合软件产业内生环境;三是加大软件产业招商力度。依托欧索软件等一批软件龙头企业的科技优势,积极引进品牌型、旗舰型、链条型的软件服务外包项目;四是形成软件人才和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完善软件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培育、引进具有带动和示范导向作用的软件领军人才,加快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

㈢ 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谁

独家得主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颠覆“菲利普斯”获完美回报

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预测,被称为“一项高度不精确的科学工作”,但一些最聪明的人总是乐此不疲地进行各种可能性的猜测。Thomson S c ie n tific 过去4 年列出的1 8位候选人中,仅有两位最终赢得了诺贝尔奖;哈佛过去两年在其每年最看好的3人中,仅有一位最终获了奖菲尔普斯摘得此项殊荣亦在众多预测之外芝加哥大学共出了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有4位,麻省理工学院有3位。在菲尔普斯今年独占花魁之后,哥伦比亚大学也有了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本报记者王慧卿发自上海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文稿中称,埃德蒙·菲尔普斯的研究工作帮助我们加深了对经济政策短期和长期效果之间关系的理解。他的贡献对经济研究和政策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复旦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宋铮表示:“菲尔普斯是继凯恩斯后最棒的经济学家,为凯恩斯主义提供微观基础做了大量工作,并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的确,菲尔普斯在经济理论上的贡献多样而且卓越,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迄今仍经常被引用。

解释凯恩斯难题

在整个上世纪60年代后期,菲尔普斯都试图在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架起沟通桥梁。

上世纪60年代末,菲尔普斯将基于预期的微观经济学引入就业和工资决定动态当中。凯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发展的凯恩斯理论留下了两个问题未解:一是为何经济状况良好的时候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二是“有效需求”的减少为何引发失业率的上升,也即为何货币工资和价格不能马上下降以阻止就业减少?挑战就在于如何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解释这些问题。

在菲尔普斯的“微观-宏观”模型中,实现市场均衡(也就是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与其行动相一致)并不能消除失业,甚至不能消除非自愿性失业。他在1968年的论文中建立了劳动力转换模型(t h e l a b o r t u r n o v e r m o d e l),强调劳动力的工作转换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因此工资必须是能够减少员工转换工作频率而努力工作的“效率工资”,这个数字要比均衡时的工资高,由此解释非自愿性失业的存在。1969年的论文中菲尔普斯又建立了“岛屿模型”,阐释了即使工人不满足于自己所在“岛屿”的工资水平,在他们离开自己的岛屿到工资更高的“岛屿”去的过程中也处于失业状态。

这些模型的重要发现就是非均衡的存在,以及非均衡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对工资和价格水平的错误预期会影响失业率。比如在“岛屿模型”中,如果工人预期的平均工资低于真实的平均工资,那么部分工人就可能接受低于真实平均工资的工作从而停止寻找,这样的话失业率会下降。

对凯恩斯难题的一个解释渐渐浮出水面:“有效需求”未被察觉的增加推高了货币工资水平和价格水平,而企业并没有预期到这种增加,那么就业就会减少。也就是说,如果真实价格和工资水平的上升超过了预期水平,那么“有效需求”的增加就会提高失业率。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一个处于不完全和不完美信息下的世界。1969年1月的一个周末,菲尔普斯在宾夕法尼亚召集了一个非正式会议讨论这一正在冒险探索的领域。参加会议的经济学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会后出版的名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的微观基础”的论文集,掀起了对这个新的宏观经济学分支的第一轮研究热潮。

修正菲利普斯曲线

这些模型还包含着对传统经济学的另一个背离。这些模型通常假定失业率的均衡只取决于非货币因素,因此与通货膨胀率无关。对货币和通胀保持“中性”极大地简化了经济分析。这意味着一旦预期随着经济政策的改变而改变,那么中央银行的通胀目标就不能影响失业率。因此,通货膨胀不会对长期失业率产生影响。

这在逻辑推理上并不稀奇,但是却挑战了凯恩斯主义和菲利普斯曲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这一理论认为,降低失业率将付出使通货膨胀上升的代价。

菲尔普斯最早从理论上对菲利普斯曲线发生兴趣,是在1966年夏天和他同年秋季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后的最初几个月。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批评和发展也是菲尔普斯最广为人知的学术贡献。菲尔普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模型并不断对它们进行修正,从理论上给出了政策建议:今天的低通胀导致对未来低通胀的预期,因此有助于未来的决策制订。

20世纪70年代中的大部分时间,菲尔普斯都在研究如何从理论上证明,如果每个经济人都能够进行理性预期,那么对均衡的偏离就只能是货币性的。他认为如果工资和价格的确定是非同步的,那么即使理性预期情况下,对均衡的背离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失。这方面的研究推动了所谓“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兴起。

上世纪80年代菲尔普斯进一步发展了对非均衡的分析,提出如果每个经济参与者不采用相同的模型和方法对就业、价格等经济变量形成预期,那么非均衡状态的存在时间会进一步延长。

成长

菲尔普斯1933年夏天出生于伊利伊州伊凡斯顿,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谷底,他父母都失去了工作。当时也正是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时期,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含义:通过政府干预来拯救经济萧条也成为最流行的做法。

1951年菲尔普斯进入安默斯特学院读大学。在大学第一年里,他迷恋上了柏拉图、休谟等人,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学经济出身的父亲和学家政管理出身的母亲的影响下,他第二年开始接触经济学课程。在大学的经济学学习中,菲尔普斯逐渐显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智。

作为刚刚开始入门的初学者,他敏锐地感受到了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二者之间的鸿沟,并对二者如何相互沟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引导他把微观经济学引入了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并成为新凯恩斯主义的领军人物。

由于当时的耶鲁大学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日益崛起,而且可以提供有吸引力的奖学金,于是菲尔普斯选择了那里。在那儿,菲尔普斯师从自己仰慕已久的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

在这段时期,托宾、托马斯·斯凯林(Thomas Schelling)、阿瑟·奥肯(ArthruOkun)等著名学者的杰出智慧和不倦教诲,使菲尔普斯受益颇多。一些中欧经济学家也对菲尔普斯产生了影响,他对这些经济学家所重视的预期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在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的文学和哲学博士学位之后,菲尔普斯1959年6月来到洛杉矶,在兰德公司(RANDCorporation)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但菲尔普斯不久就感觉到,那里的环境并不符合他做学问的愿望。恰在此时,耶鲁大学的考勒斯基金会(CowlesFoundation)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学术职位,于是1960年菲尔普斯重返耶鲁。

在这段时间,他提出了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被视为对罗伯特·索洛(RobertSolow)开创的增长路径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在这一时期中,作为对其研究工作的一个回报,菲尔普斯还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MIT)1962~1963年对其进行访问的邀请。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菲尔普斯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声望的经济学家。

菲尔普斯1966年离开耶鲁大学,来到宾夕瓦尼亚大学,翻开他学术生涯新的一页。60年代后期是他学术成果非常丰硕的时期。根据菲尔普斯的回忆,在那段属于职业生涯开始起步的几年中,他就像一个不断溢出思想的容器。

就是在这一时期,菲尔普斯建立和发展了一系列模型,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批评和发展。菲尔普斯最早从理论上对菲利普斯曲线发生兴趣,是在1966年夏天和他同年秋季进入宾夕瓦尼亚大学后的最初几个月。他的著名论文:“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预期和随时间变动的最优就业”,就是在该年冬天完成的,该文于次年发表并引起广泛瞩目。

伴随他第一次婚姻的破裂和个人生活的不断干扰,他的学术生涯也随之步入了一个低谷。1971年秋天,菲尔普斯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通过变更工作,也重新开启一个新的阶段。他在那里一呆就是8年。

在那里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维维安娜·蒙特多(VivianaMontdor),两人1974年举行了婚礼。在个人生活重新安定下来之后,菲尔普斯又开始进入了一个学术多产的时期。

这一时期他在经济公平问题、劳动市场结构刚性、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非一致工资或价格制定、非对称信息下的隐性合同以及理性预期本身等问题都进行了非常广泛的研究。

80年代,菲尔普斯开始想用一本导论性教科书把自己认为重大的经济学问题记录下来。1985年春天,他的《政治经济学:入门教材》面世。1990年,菲尔普斯把多年积累的、自己对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理解整理成册,出版了《宏观经济思想七流派》一书,这也被视为他学术研究阶段性成果的一个总结。

在刚刚步入60岁的时候,菲尔普斯撰写了自传,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一次清算和检讨。回顾过往成就令他欣慰,而看到这些成就能对他人产生影响更是一种满足。他感到自己的事业已进入了一个平和的阶段。

在他看来,学术影响并不是他个人成就的一个主要部分,其他方面的回报、特别是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回报,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由于了解这一点,他才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而非外界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

宋铮表示:“自1995年卢卡斯获得诺奖以来,菲尔普斯就一直是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热门的候选人。尽管了解他的人不多,但他的学术成就远超过曼昆等国内熟知的经济学家。”

相关链接

寻找“中国曲线”

本报记者宋蕾发自北京“菲尔普斯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众望所归。2004年获得诺奖的经济学家也是研究宏观经济的。”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金融中心主任张海鱼表示,宏观经济学是当前世界经济学研究的热点,由于微观主体形势的日趋复杂,宏观经济领域急需开拓性的研究。而菲尔普斯因其在这个领域开创性研究赢得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的称呼。

评价菲利普斯的宏观经济研究,张海鱼认为,首先是他的研究触角广泛,包括就业、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储蓄、公债、税收、代际公平、价格、工资、微观主体行为、资本形成、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领域——经济增长问题。此外,菲尔普斯的思维能够超出“宏观”本身,能将微观主体行为和对宏观经济影响结合起来,“这突破了先前宏观经济研究的思维模式。”张海鱼说。

而这种研究方式在当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是欠缺的。张海鱼认为,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更多地还是停留在数据分析和经济预测方面,并没有更深入地研究,因此会导致宏观决策没有基础,缺乏从基本经济事实到宏观层面政策选择的系统解释。

在社会经济变革的形式下,中国更需要开创性的宏观经济研究,可以借鉴菲尔普斯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建立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模型,包括工资曲线,消费曲线,甚至中国经济增长周期曲线,不仅仅是预测经济增长过快或者过慢,而且是研究经济处在何种增长的阶段,并找出“微观”和“宏观”连动的原因和规律。

2002年,菲尔普斯曾到人民大学讲学,张海鱼对他的感性印象是,他非常活泼,对经济现象的描述很形象,深入浅出。

埃德蒙·菲尔普斯

●1933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伊凡斯顿,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谷底

●1955年,获得美国阿姆赫斯特学院文学学士学位

●1959年,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教授

●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

●1971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联储学术会议专家、美国财政部和参议院金融委员会顾问等

●被誉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者”和“影响经济学进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

阅读全文

与陈晓红经济学教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