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经济法里的扣除和抵扣是一个意思吗
不是一个意思
扣除:只要符合规定可以直接减去的。
抵扣:先要申报,允许后才能减除,或者是进项税符合条件进行减去。
㈡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中,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这里的第八条是什么意思购进用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不是转出
前提是混合销售按照增值税管理条例缴纳增值税的,就是说不分开增值税和营业税应税行为,全部缴纳增值税的,涉及到非应税劳务才可以抵扣进项税。
㈢ 经济法基础,求增值税,进项税,消费税
增值税以商品或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计税。
实际应用中,增值额难以精专确计算。国属际上通用做法是,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税率计算出销售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
消费税跟增值税一样属于流转税,但是消费税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即在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部分消费品再征收一道消费税,目的是为了调整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
㈣ 中级 经济法 什么情况计入进项税额转出
增值税计入进抄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我国增值税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度,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纳税人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必须转出。目前进项税额的转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及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
(2)纳税人购进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如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或集体福利与个人消费等。
这两种情况已抵扣的进项税额之所以要转出,是因为原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不能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已抵扣的进项税额失去了抵扣的来源。
(3)其他需要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有,商业企业收到供货企业的平销返利,出口企业按“免、抵、退”办法计算应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等。
㈤ 经济法中准予扣除是什么
1.工资薪金支出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
(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3)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3.社会保险费
(1)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准予扣除。
(2)企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予扣除。
(3)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4.业务招待费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㈥ 经济法当中什么时候改了税率
其实什么时候改税率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应该知道怎么计算。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32号 ):
为完善增值税制度,现将调整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一、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7%和11%税率的,税率分别调整为16%、10%。
二、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原适用11%扣除率的,扣除率调整为10%。
三、纳税人购进用于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16%税率货物的农产品,按照12%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四、原适用17%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17%的出口货物,出口退税率调整至16%。原适用11%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11%的出口货物、跨境应税行为,出口退税率调整至10%。
五、外贸企业2018年7月31日前出口的第四条所涉货物、销售的第四条所涉跨境应税行为,购进时已按调整前税率征收增值税的,执行调整前的出口退税率;购进时已按调整后税率征收增值税的,执行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生产企业2018年7月31日前出口的第四条所涉货物、销售的第四条所涉跨境应税行为,执行调整前的出口退税率。
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执行时间及出口货物的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上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调整跨境应税行为退税率的执行时间及销售跨境应税行为的时间,以出口发票的开具日期为准。
六、本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执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通知规定的增值税税率、扣除率、出口退税率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七、各地要高度重视增值税税率调整工作,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监测分析、宣传解释等工作,确保增值税税率调整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如遇问题,请及时上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
财政部
税务总局
2018年4月4日
㈦ 2010年初级会计中的经济法基础要不要记个人所得税的速算扣除率和扣除数
晕,都回答什么,不要记了,考试会给,不过一般很难出个人所得税,最近几年都没出,尤其是工资,如果要给出,会占很大的卷面。
【2010年初中级考试大纲+电子教材+mp3课件+doc讲义】
我的网络空间有下的。
发点经验给你
初级会计实务: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分录),综合。
经济法基础: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全部都是税务,每题5分,3题),综合。
初级难度真是不大。我告诉你一些学习经验。
如果你是学会计的,那么初级不难,相比从业来说,账务处理强化了一下,报表也强化了,多了点税务知识的皮毛。
学会计最重要是归纳对比记特殊:
1.打个比方,归纳就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核算内容你可以归纳,再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等,这些可以归纳,但要注意区别。
2.对比就是流动资产对比流动负债,如果你这么学,花同样的时间会有两遍的效果。
3.学会计实务,注意会计账务处理,都是按照这么一个顺序讲的。
A初始计量
B后续计量
C处置
4.经济法基础难点在税务,考试3个计算15分会出税务的计算,注重计税基础如计税价值计税数量,哪些该计,哪些又不该计入。这个很重要。与房子有关的税务年年会考,你可以看看历年题,证实我的说法。
5.初级会计实务新增的一章,也是难点,尤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考生,财务管理基础,尤其注意算资金时间价值,实际上就是数学里面等比数列求和,还有反推公式一样的,主要不要去死记,这一章与专业的财管相比较,不难,但是对于历年来没有的这一章,新增的确是难点。单利复利好算,关键是年金终值现值,刚开始学有细节的,年金分种类,一般是普通年金也就是后付年金,每期期末收入或者支出的,但是这里不要死记,打个比方,光记得每期期末,比如12月31日收入或者支出,如果题目给出1月1日的怎们办呢?可以相当每年12月31日的,所以这里是注意的地方,也是技巧。
详细的不多说了。
建议你看看题目,网络搜索一下“会计考友论坛”,有初级的模拟题的2009年初级会计职称的课件。看一看题目类型。
如果你是在要报培训,我建议你报网校比较好,毕竟你考试报考后,买初级的参数考,不管你用轻松过关,还是用梦想成真,都是网校主编的。
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加我网络HI。
㈧ 在经济法中,劳务报酬所得税率为什么20%,请问它是按超额累进税率还是按比例税率”。
是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劳务报酬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每次劳务报酬不超过4000元的,可减除800元的费用;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以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但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要实行加成征收:
一次取得劳务报酬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即应纳税所得额)
具体如下:
对于劳务收入小于4000元/次的,扣除800元;
对于劳务收入大于4000元/次的,扣除20%;
扣除后金额在2万元以下的,以“扣除后金额*20%”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
扣除后金额在2万至5万元之间的,以“扣除后金额*30%再减去2000”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
扣除后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以“扣除后金额*40%再减去7000”代扣代交个人所得税。
比如:
某作家一次取得收入6万元:
1.超过4000元,所以减除20%费用,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60000*(1-20%)=48000元。
2.应纳税所得额48000元在2万元至5万元的按30%的税率缴纳。计算时扣除2000元的速算扣除数。
所以应纳税额为60000*(1-20%)*30%-2000=12400元。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㈨ 涉及经济法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为什么在除完月份以后还要再乘2还有乘4
你好,首先看租赁费,企业9月1日租用,至年末12月31日,当年租期是4个月,一次性支付年租金24万,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入当年费用的只有4个月,所以/12求出月费用,再乘以4得出年费用。
再看财务费用,由于企业2017年4月1日借款用于建造办公楼,10月31日完工,这期间的利息属于资本化利息,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所以应是22.5/9*7=17.5万元;11.12月两个月属于费用期间,计入财务费用,则是22.5/9*2=5万元
不知这样解释是否清楚
㈩ 经济法基础
计算土地增值税的公式为:应纳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税率。公式中的“增值额”内为纳税人转让房地容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一、收入:4000万
二、扣除项目:
1地价:800万
2开发成本:1500万
3银行借款:
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凡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能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按第(1)、(2)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5%以内计算扣除。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第(1)、(2)项规定计算的金额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
本题 向金i融机构不能分摊且不能提供证明:(800+1500)*10%=230万
5.营业税:4000*5%=200万
城建及教育费附加 200 *(7%+3%)=20万
6.房地产企业加计扣除:(800+1500)*20%=460万
扣除项目合计:800+1500+230+200+20+460=3210万元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