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方经济学原理 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有5个:
1.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则越小。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需求法则。商品的价格是影响商品市场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2.偏好 这里所说的偏好,既与消费者的个人爱好和个性有关,也与整个社会风俗、传统习惯、流行时尚有关。一些时效性较强的商品(如流行时装、音乐唱片)的需求对社会偏好十分敏感,即
使价格不变,由于社会时尚的改变,流行时髦的变迁,需求量也会有急剧的变化。
3.收入 一般说来,收入与需求是正相关的,即别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这是因为较高的收入代表了较高的购买能力和支付能力,而需求是受支付能力的约束的。
4.相关商品价格 需求不仅取决了商品自身的价格,也在相当程度上受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在其他商品中,有两类两品的价格影响最大。
一是替代品,即在消费中相当程度上可互相代替的商品,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越高,就显得这种商品相对便宜,因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反之则相反。二是互补品,即经常放在一起消费的商品,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上涨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
5.预期 这里说的预期,不是指消费者的个人预期,而是指对商品需求产生影响的是社会的群体预期,无论这种预期正确与否。
如果人们普遍预期某一商品未来价格会显著上涨,则会增加现时的消费,或多购买一些贮存起来。预期效应有时会带来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现象,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1)房地产的影响因素经济学原理扩展阅读:
特点:
1 可变性
商品需求是对具体、现实商品的需要,不仅有量的要求,还有质的要求;不仅有时间的要求;而且有空间的要求;不仅有花色品种的要求,还有规格型号的要求,这些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2 多样性
由于人们的生活条件、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性别年龄、民族信仰、职业活动、居住条件、风俗习惯等不同,会有多种多样的需求,因而人们的消费会呈现出多样性、多变性和个性化。同时,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和条件下,不同的消费者,都存在着不同的需求,而且这些需要都在变化和发展,这些都导致商品需求的复杂、多样和多变。
3 社会性
人们的社会需求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因而社会性是需求的又一特点,并且这种社会性还带有时代的特色,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消费方式随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高级化和多样化。
4 层次性
由于人们收入水平的不同,追求的消费目标也不一样,构成了多层次的消费群体,形成多层次的商品需求。
5 逐波性
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新的品种和式样的商品,像波浪一样逐波发展,由国外进入国内,由沿海到内地,先大城市后小城镇,先城市后农村。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逐波式的产品传播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了。
6 替代性
由于社会商品的类别繁多及许多商品的用途一致,导致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会量入为出地购买适合自己生活水平的商品。在各大类商品中都有可以互相替代的同用途商品。
7 差异性
由于消费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收入水平、气候条件、消费观念、心理素质、商品需求等因素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消费阶层之间、年度和季节之间都存在着极不平衡的现象,导致商品需求存在着差异性、差别性和地域性。
8 趋高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需求的层次也必然逐渐提高,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住的讲宽敞,用的讲高档,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 经济学原理 央行通过降息促进房地产发展,是什么原理
在降息通道开启后,楼市将获益最大。以按揭20年贷款100万元计算,如果按基准利率,购房者每个内月可以减容少月供234元,合计20年就可以减少5万多元的利息支出。
此外,申银万国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降息后地产行业存在超额收益,幅度与降息的幅度和次数相关:2008年9月—12月,央行共3次降准6次降息,长期贷款利率降幅为1.5个百分点;2011年12月和2012年7月,央行共3次降准2次降息,长期贷款利率降幅为0.5个百分点。相应的,2008年降息降准周期开始后板块3个月内超额收益超过40%,2012年降息降准周期开始后板块超额收益超过10%。
而且,降息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具有正面信用影响,原因是其可能会促进房地产销售并降低开发商的借款成本。
3. 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
1.消费者的收入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某商品在一定价格内下的需求量也会增容加,对另一些商品在一定价格下的需求量可能会减少。这取决于消费者收入增加以后是更想要还是更不想要这种商品。
2.消费者的偏好
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兴趣比过去增加,即使该商品价格不变,需求量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3.其他商品的价格
这里有两种情况:(1)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如黄油和人造奶油,咖啡喝茶叶等。假如茶叶价格上涨,咖啡价格不变,在同一价格上人们将会增加对咖啡的需求数量,因为人们会减少对茶叶的需求数量而增加对茶叶替代品咖啡的需求数量。(2)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如汽车和轮胎。假如汽车的价格上涨,人们将会减少对轮胎的需求。因为汽车涨价后,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减少,因而也会减少对轮胎的需求数量。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收入前景的预期
如果某种商品的行情看涨,需求数量将会增加;如果某种商品的行情看跌,需求数量将会减少。如果消费者预期其收入即将增加,某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也会增加需求数量。
4. 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预测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
按经济学原理分析,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的增长速度快于需求的增长速度,房产的价格应该是有所下降的,但是受到房地产商对供应量的操纵,短期内仍然是供小于需求,这造成了房价的不合理上涨。这应该只是暂时的,积累的供给迟早会释放的,从长期来看供给将明显大于需求,房价必然会回落。
1:2007年住宅投资将会继续保持20%以上的过快增长;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局高不下,社会资金追求房地产投资的热情将进一步的增加,大量资金源源不断的被投入到该产业中来。同时地方政府为支持房地产业的持续繁荣,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来鼓励当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价格
2:普通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将进一步放慢;
房价的持续升高使房价收入比在许多地区已经十分离谱,根据调查一北京市为例,140平米的住宅,按房价8000元计算,就需要112万元,而2005年,北京人均的可支配收入为17652元,房价收入比就达到了20倍。如此之高的房价收入比必然是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受到一定的影响,随着供给量的进一步增加,高房价的继续,需求的增长将必然受到一定的抑制。2007年全部住宅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回落,估计住宅销售面积的增长率将低于10%。
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不上升实际上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仅仅依靠市场的调节是万万不行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告诉我们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的结果。鉴于此从2005年开始,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通过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严厉的控制,这其中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不单是房价上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抑制投机需求、控制投资规模、改善供应结构等调控的目的也取得较大的成效。总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房地产市场将会是我国城乡居民追求的一个主要的消费市场,房价走势必将在调控治理下去其虚幻泡沫还其本来的面目,也必将根据供需关系和制约因素影响而自然发展,短时期内房价将仍会不断上涨,但是从长期来看,房价终将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的,这并不是不可预期的。
5. 房价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请结合经济学原理
1、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在计算物价水平时,会选取一些物品,并赋予一定的全重,房产作为个人资产的重要组成,被赋予的权重相对较大,所以房价的波动,对CPI影响不小
2、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房价波动,必然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以目前我国房价为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房地产市场更是非常火,暂且不去考虑房市火爆的原因,来看看他的影响:
吸引了大批资金的投入,无论是盖房子还是炒房子。这就会使得固定资产投资上涨(房地产投资是固定投资组成之一),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当然这是有力的一方面。
但是我国现在是房地产过热,就是说房地产需求占总需求比重过大,这就是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挑战——一旦房地产市场衰落,经济将遭受重创(所以国家提出需求结构调整,同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所以,房价的波动对经济影响要从利弊两个方面来分析。
6.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都有涨价预期时分析对房子价格与均衡成交量的影响。请用经济学原理具体分析。
你供求曲线分析啊,双方都预期涨价,买房者需求增加,需求增加会引起价格的上涨;销售者会提高房价,房价提高,又使买房者的需求下降。最终结果,均衡成交量没变(假设双方对涨价的预期一致),但价格上升。
7. 政策反映房地产的什么经济学原理
贴吧里看到的,非常非常草根的解释,但是很正确,讲得很好。
送你一篇文章:
本文以最浅显的道理阐述经济的真相。不会有任何所谓的学术妓女们常用来欺骗人民的深奥的学术理论,还事实以清白,真相只有一个,让我们擦亮眼睛,洞观今天发生的一切。本文在以下几方面阐述中国经济的真相。
1、 什么是经济发展?
简单的讲经济发展就是有钱,但钱从何来?钱只能印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印钞机不停的运转?
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
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
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
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
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中央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
2、什么是对外贸易?
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3、什么是通货膨胀?
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4、房价能绑架中国经济吗?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使中国央行发行了太多的人民币,如果房价下降,等于把那颗石子投进了海里,那么多印出来的钱会使中国产品价格飞涨,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看似房价与石子毫无相干,可是他们的属性是一样的,就是价格和价值严重的背离。实际上房地产的崩盘受害最大的并不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而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为什么政府迟迟没有把房价降下来,不是降不下来,如果真想降房价,只需要一道政令,房地产价格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可是后果谁能承担,严重通货膨胀谁来负责?
房地产业已经绑架了中国的经济,是无可置疑的,是客观实在的,没有人能改变。
不管谁是总理,廉洁也好,贪污也好,都希望社会和谐,可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5、房价和通货膨胀有关系吗?
可更棘手的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如果降房价,面对的是马上的通货膨胀,可不降房价,那么面对的就是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何去何从?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稳定房价,然后在社会产品增加时,减少货币的投放量,加上其他政策如加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缩小信贷规模等辅助手段,来使中国经济软着陆,这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看到的一切政令也是这个逻辑。不信的话,可以查阅一下近年来政府发布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业的措施。
可是为什么房价不稳定而且更加的疯长呢?难道是开发商与政府在博弈吗?告诉你在中国没有人能和党叫板,几个肚子大点的开发商是没有这个实力的。实际上是幕后的另一只黑手在和中国政府博弈,这支黑手就是外资,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黑手。
6、房价高涨的原动力是什么?
使房价上涨的动力很多,房价上涨对其有利的人就是动力之一,比如:为了GDP和个人利益的地方政府、为了赚钱的开发商、炒房族、以至于买了房的所谓“房奴”都是是房价上涨的动力,可是最大的原动力不是这些,是外资,是美国的以攫取超额利润的各大财团。
开发商作为商人,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各行各业都有商人,难道想赚就有吗?那除非是神话。房地产业的开发商也一样,不是他们想赚多少就有多少的。根据价值规律,当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时,会有一种趋向正常价格回归的力量钳制价格的上涨,可是在中国的房地产业,这种规律似乎不起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一个参考范围的原因,如果以中国经济本身而言确实打破了这个规律,可是目前的情况是有一股力量在维持着房地产业的价格,即托市,那么谁在托市呢?
谁能在房地产业失控能得到巨额利润的人就是托市的人。
讨论这个问题前,现看一下中国的外汇储备情况。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近几年迅速由1、2千亿突破万亿,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难道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挣来的吗?这个不需要证明,看中国的GDP增幅就知道,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GDP的增幅。显然不是挣来的,那么除了挣来的一部分,那么就是所谓的“国际热钱”的涌入,而国际热钱的涌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取得高额的回报。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后,首先要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一下子哪有这么多人民币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印钞机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这笔钱用来托住已是烫手山芋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拼命的投资房地产业,当房地产价格因背离价值而向下波动时,通过托市再把它抬高,反复如此,给人的表象就是房产价格决没有偏离价值。导致房价越涨越高。
而开发商呢,他们一到房子将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有人出高价买下来,他们怎么会降价,如果没有这部分资金在运作,别说是开发商联盟,就是全国只有一个开发商,价格也会降下来,没有人买了,难道等房子发霉吗?
那么外资持有这么多高价房产做什么?不怕砸到手里吗?
不怕!为什么呢?在这个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冤大头在最底下接着呢,是谁呢?就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由于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一流的流通性,近年来没有看到任何萎缩的迹象,放了贷款就盈利,为什么不贷款呢?没有理由不放贷款。
加之中国老百姓买房的心情,外资可以轻易的把高价房转嫁到中国的银行和消费者身上,连炒房的农民都能赚到一杯羹,职业的外资会赔钱吗?
那么房价一直涨下去,会怎样呢?请看下一节:“7、房价一直涨下去,开发商会笑还是会哭?什么情况下会笑?什么情况下会哭?”
7、房价一直涨下去,开发商会笑还是会哭?什么情况下会笑?什么情况下会哭?
在中国政府近几年来密集的几十道金牌的调控下,房价还是如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狂奔不止。暂且不论何时能停止上涨的势头,毕竟房价在目前还是上涨的,所以我们就看看房价上涨不止会带来什么。
首先:由于GDP上涨,中国政府为了维持上文说的“保持产品交换的继续”要不断地投放人民币,即开动印钞机。只要房地产这个石子还没有投入到大海里去,还有一定的流通性,那么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发生。
其次:开发商会在这个过程中也赚取巨大的利润。
再次:能看到的是,炒房族会赚钱、所谓的买房的“房奴”会增值。
都赚钱!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谁亏了呢?钱从哪里来呢?如果你是有炒股的经验就会知道,如果投资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商品,你赚的钱就是别人赔的钱,那么套用到房地产上,就是买房自住的人,现在看似增值,那是镜中月、水中花,你不变现就不是你的。再有就是当价格完全回归真实价值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到真实价值一下,被高价房套住的投资者。还有一个就是开发商!
为什么说开发商也有赔钱呢?大家知道商人的本性是赚钱,赚取利润。如果一个商人投机一次就永远都不做这个生意了,他是赚钱了,可他不是商人,这种商业行为没有意义。由于商人的本性,所以赚来的钱会继续扩大再生产,在能赚钱的领域不断的加大投资。这个道理从生活中就可看出来,越是做大生意的人总喊没钱,因为要更大的流动资金来维持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所以一旦房价回归真实的价值之时,就是有一大批开发商崩溃之日。这个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和任何行为为转移的。如果现在有开发商逃离房地产业的角斗场,那么跑得慢的就是最后的输家。如果都不跑,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最后拿到接力棒的就是接盘者。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也许只不过是方式不一样,看谁的运气好而已。
可是现在却没有任何的开发商赔钱的迹象,有的是开发商不断的赚钱,老百姓送钱都来不及。只是因为目前房价还在上涨,房产还在不断的流动。
一个巨大的问题来了,这样不断上涨的房价何时是个头啊,请看下一节:“8、坐在华尔街办公室的财团们是如何吸干中国山区一个农民的血汗的”
8、坐在华尔街办公室的财团们是如何吸干中国山区一个农民的血汗的
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没有睡大觉,而是天天在蠢蠢欲动,在图谋不轨,想达到他们的罪恶目的。诚然他们的气焰的确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但他们确实在活动着。”是不是冷战结束就代表着人类的和平得以实现呢?“一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就能掩盖帝国主义噬血的本质吗?人人平等的理念是对的,但它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用来欺骗人们的伎俩罢了,说到和做到永远是两码事。
国际财团通过国际热钱涌入中国,使人民币加大发行量,然后通过房地产炒作,把中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无限制的提高,GDP的增长又一次使人民币的发行量被迫提高。国际财团心黑手狠,双管齐下,目的就是使中国经济热到烫手,热到让每个中国人为之疯狂。
我们暂不去关心这个过程,我们放眼未来,看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什么样呢?换句话说财团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明显,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财团们最乐见的结果。先做个假设,比如国际热钱在投资的中国房地产领域里上演最后的疯狂后,然后把房产成功解套全部变现,如果此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达到美国预期最高时,汇率是热钱逃离时需要相乘的那个倍数,会发生什么谁都能想到,所有热钱会一夜之间全部兑换美元逃离。财团们会赚得沟满壕平,中国市场上除了钱就是钱,能遮住天的大把人民币将成为中国人民的噩梦。
这是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是财团最乐见的结果。近期美国不断的通过政治、贸易等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而中国政府迟迟不升值或小范围的升值,远远没有达到美国政府的预期,这是在出口处的中美之间的博弈。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顺便提一句,如果真的这个升值预期达到了,中国楼市将重演日本上世纪90年代崩盘的历史。只是那时中国经济也会像日本一样进入一个连续低迷不振的不归路。
在这种攸关民族生存的问题上,政府会坐视不管吗?就算是退一步来讲,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政府遇到这种情况,因为这个资本运作同时也极大侵犯了政府的利益,也会拼命反搏的。
那么中国政府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化解这一“经济危机”呢?请看下一节:“在有关这场围绕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选择的中庸路线”。
9、在有关这场围绕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选择的中庸路线
我一直相信:物极必反,中庸,是老祖宗留给后人解决棘手问题的杀手锏!
既然是中国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经济,那么我们就从“绑架”说起。何为“绑架”,应该是相对弱的一方,拿着相对强的一方的“要害”,使相对强的一方即便有能力对付弱的一方,但碍于投鼠忌器,无力可施。
我们先来看看绑架双方的阵容和各自手上的筹码。房地产业的主体是开发商,所以开发商算一方,它绑架的要害是中国经济,那中国经济是谁的要害呢?是中国人民的要害,代表中国人民的,目前只能是中国政府。中国政府算一方。外资呢?它是煽风点火者,划到开发商一方。中国政府一方有公权力,可以通过税收、财政、经济政策、行政手段对开发商阵营施力,开发商阵营通过源源不断的后备资金来绑架中国经济,且不断的提高赎金。
问题已经摆在这里,怎么办呢?冲上去一枪击毙,那歹徒非撕票不可,太极端不可行。所以有为政府开出药方,只要实现了某某一条既可降低房价的主意,就犹如这一枪击毙一样是不可行的。我们想象如何解救绑架事件的,首先要稳定住对方的情绪,再一步步地靠近,但这种靠近虽会引起歹徒的敌意,但不会导致他撕票,然后再进一步稳定情绪,再靠近,然后条件成熟时,再稳准狠,即保证人质的安全,又要保证歹徒一举拿下。这才是真正的营救。
所以中庸才是解决棘手问题的杀手锏。极端、盲目、冒进是要不得的。
针对如何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绑架问题,就要围绕问题的关键部分一步步地施加反作用力,然后一举成功,才是正道。
第一个关键的部分就是汇率,中国政府会严把汇率关,我们可以预期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决不会过快升值,但会小幅升值,就是要稳定对方的情绪,如果一点不升,对方会狗急跳墙,如果升的过快,是给自己掘墓,所以为什么中国汇率升幅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看美国政府的态度跟一个绑匪是多么的贴切,我要一瓶果汁,为什么拿来半瓶水。可又说不出什么来,毕竟还能暂时解渴。
第二个关键是限制资产流动性,既然房地产能绑架中国经济,说明它举足轻重,限制房产的流通性,就可以限制资产的流动性,注意这里是两个概念,“资产流动性”和“房产流通性”。两者完全不同,但又息息相关。房产流通性减弱,资产流动性减弱,那么需要印刷的人民币就减少。就像那个石子,不流通马上通胀,不涨价流通没问题,可是行不通,外资也不同意。既然是不断的上涨价格,只能一步步地限制房产流通,只要房产流通性少一点,通胀就会显现一点,然后再通过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等柔性政策来调整一点,用柳叶棉丝掌来化解泰森的一记重拳,以绵柔克强刚、化千钧于无形,这就是中国政府的策略(这好像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事情)。我们从官方媒体就能看到相关的消息,楼市签约率在下降,即流通性在下降,然后物价开始有所涨幅,如猪肉等副食产品,但央行马上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来稳定物价。不知各位看官是否也看出些端倪。可预期的是,到完全化解危机之前,会不断地加息和调高准备金率,同时房产流通性会越来越弱,这个预言是否准确可在以后的央行政策上验证。等完全消除了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预期,那么就是房地产价格回归真实价值之时。
不管你看到没看到,这已是最后的疯狂,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如果这场博弈以外资胜利而告终,那么中国经济将步日本90年代持续下滑的深渊,由于外资撤走,房市赖以生存的支柱坍塌,房价会一落千丈,可到时候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老百姓都将承受经济下滑之苦,持有的货币迅速贬值,即便房价落下,也不一定买的起。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可接受的,也是无法接受的。
第二,如果外资以失败而告终,即在汇率上把住出口,让房价回归真实价值,把外资同样套在中国,这才是胜利的前提。那么以美国财团为首的帝国主义噬血者必将疯狂报复,会在投资、出口等各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我们今天人民币升值没有达到美国预期,已经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受打压,进而引起了众多的贸易摩擦,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知道,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在投资、出口领域遭到报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我相信不会影响我们的发展速度,别忘了还有一套马车是“消费”,房价下降后,如果你是爱国者,请现在保护好你的钱包,到时千万别羞羞答答,要果断地出手买房,中国经济会在消费领域异军突起,继续独占世界经济引擎的鳌头。
所以我们要相信我们的政府,配合我们的政府,政府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的,政府是水上承载的舟,人民是水,没有水,何以载舟。
8. 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1) 商品本身的价格(P)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上升,则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则需求量增加。需求量的多少与该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2) 相关商品的价格(PX)
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与其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该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在经济学中,相关商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是指可以相互替代满足消费者同样需要的商品,比如大米和白面,羊肉和牛肉,棉布和丝绸,咖啡和可可,等等。消费者在购买两种具有替代关系的相关商品时,如果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就会减少。比如羊肉和牛肉,当羊肉的价格不变而牛肉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会增加对羊肉的购买而减少对牛肉的购买,从而使得对羊肉的需求量增加。
另一种是互补品(Complementary goods),是指互相配合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 比如影碟机和碟片,乒乓球和球拍,钢笔和墨水,汽车和汽油,等等。消费者在购买两种具有互补关系的相关商品时,如果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就会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就会增加。比如影碟机和碟片。如果影碟机的价格不变, 碟片的价格上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影碟机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3) 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期(PE)
如果消费者预期将来商品价格上升,则会增加现在的需求,反之,如果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下降,则会减少现在的需求。例如,消费者预期电脑价格还会持续下跌,则会推迟购买,从而减少了当前电脑的市场需求;反之,消费者预期电脑价格还会持续上升,则会抓紧购买,从而增加了当前电脑的市场需求。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期有时会带来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现象,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
(4) 家庭收入(I)
一般来说,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收入增加,会引起需求量减少。
(5) 消费者偏好(T)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量就会减少。消费的过程,也是满足心理与社会需要的过程,因此,社会消费风尚的变化对消费者的偏好影响很大。广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消费风尚从而达到影响消费者偏好,促进商品购买量的目的。这也就是许多厂商大做广告的原因。
(6)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N)
一般来说,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使需求量增加,人口数量减少会使需求量减少。人口结构的变动主要影响需求的构成,从而影响某些商品的需求。
(7) 政府的消费政策(G)
政府的许多政策都会鼓励或抑制消费,从而增加或减少人们对商品或劳务的需求。例如,政府提高所得税税率、加征消费税等都会抑制消费,反之,则会刺激消费,增加需求。
除上述七个因素外,还有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社会风尚、地理气候、文化习惯、经济开放程度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需求。
9.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房产税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影响
房产税的征收对象是消费者,对开发企业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长远来看消费者由于房产税的征收而产生的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值得开发企业重视,因此开发企业需要在需求层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方能获得长远发展。房产税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不仅要从房产税的角度来考虑,更应从当前房地产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
1土地出让金制度不变则难以对房价产生实质影响:部分观点认为房地产税是“把几十年土
地出让费用分年收取”,在这一前提下,产生了征收房地产税会大幅度地降低房价的说法。但这种说法混淆了土地出让费用的地租性质与国家税收之间的区别:土地出让金是土地所有者出让土地使用权的交易价款,属于地租范畴;而房地产税则是政府对不动产业主赋予的一种法律义务,两者性质不同,不能互相替代。开征房地产税不会取消土地出让金。这样的话,土地成本的刚性推动决定了房价不会因为房产税的征收就出现明显下降。
2可售可租房源增多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在部分炒作氛围浓厚的城市当中,投资者购买房屋之后既不自住也无暇出租,专等房价大幅上涨后坐收暴利。房产税严格执行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促使部分实力不济者抛售房源,另一方面即便有实力而无需抛售者,为规避按房产市价征收的成本,可能将房源转为租赁,获得收入的同时避免缴纳更高的税收。无论是何种情况,市场上都新增可售与可租房源,使得建成的房屋得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3行业短期波动长期平稳利好:短期来说,房产税的预期可能使部分炒房者被迫抛售房源,增加市场供应,价格或将下探,资金链相对薄弱的开发商可能因此被迫降价,甚至被挤出房地产行业,造成整个房地产业的波动调整。
从长远来看,房产税将会减少楼市的投机和非理性成分,逐渐挤出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从长期看,房产税对房地产业将形成利好。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10. 为何中国房地产可以违背经济学原理
中国的房产属于宏观调控范畴,决定权在政府,政府分析后觉得这时候该打压就会打压,该拉升就会拉升,该维稳就会维稳,所以考虑中国经济还得学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