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发布时间:2020-12-14 23:34:44

A. 经济学按研究内容分为

分微观和宏观
微观研究的是从企业角度,或者说一个行业吧(也可以认为研究行业的是中观),宏观是从国家研究本国或世界的经济运行.
比如:微观研究企业什么时候处于亏损点,什么时候是破产点等等吧.宏观研究利率,汇率,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买本西方经济学看看就晓得了.

B. 计量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C.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怎样的

1 关于教育经济学学科性质的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田汉族 内容摘要:学科性质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认识并不明确,教育经济学发展存在科学化的取向。由于科学标准的变化和经济学发展的人文转向,教育经济学存在发展的困境;教育经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它具有人学性质、道德品性和文化品性;作为科学与人文统一的教育经济学,应以教育服务研究的逻辑起点,以教育服务的生产、交换、消费为研究对象,理论与实践研究并重,多元方法融合。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 学科性质 科学化 人文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是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之一。教育经济学是一门什么学科?如何确定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属性呢?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几者兼而有之?在20多年的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中,对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属性认识见人见智。教育经济学性质的不确定,已经严重影响到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内容结构及其未来发展。教育经济学迫切需要对其学科性质进行反思。 一、作为“科学”的教育经济学发展困境 不论哪一本教育经济学著作,都坦承教育经济学是一门具有独立研究对象的科学。但作为科学的性质是什么,多数学者们没有直接回答。在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中,实践上存在以经济学为模板,以理性范式为主导、以数学方法为主的科学化趋向。然而,这种科学化趋向使教育经济学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一)科学标准演化与教育经济学“科学”误区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教育经济学的一些研究却存在科学化的倾向:计量经济学取向,偏重数学化、模型化方法,强调实证分析及其研究结论的因果解释等。调查表明,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呈现以量化为主的趋势1,近年来的教育经济学专业的博士论文大部分是实证研究 2 。没有价值分析的教育统计数据充斥于报刊杂志。 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 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科学标准。从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和发展过程来看,科学化的含义是:(1)在基础假设和起点层面上,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中立的研究立场和明确的研究对象,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追求客观真理,抽象出的基础假设一定能够经受实

2 重复检验。(2)在主体内容和研究过程层面上,科学的知识体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即可检验证实性、逻辑一致性、知识可积累性和方法简练性。数理方法和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在研究结论和目的层面上,科学理论具有内容的广泛性、结论的精确性和应用的有效性。 显然,教育经济学很难严格满足上述条件,完全像自然科学那样走纯粹科学化的道路是非常艰难的。首先,从教育经济学的假设和前提来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是教育活动中的经济联系,包括教育与经济关系、教育内部要素的经济关系。从无数经验事实中,我们可以得出教育与经济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这种联系受到很多中间因素的干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在更广泛的、更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很难找出其准确的因果联系。教育经济学的规律都带有主观色彩。其次,在主体内容和研究过程层面,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有的认为是教育投资,有的认为是人力资本,有的认为是教育与经济关系,有的认为是教育的效益。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教育投入、教育成本、教育效率、教育效益、教育产出、教育需求、教育供给、教育均衡等概念,直接是从经济学借用的,其理论的核心或灵魂是什么,这些概念的关系是什么,并不太明确。其中教育的概念也不一致。教育经济学的许多研究成果似乎都在验证不断产生的经济学的原理,不断丰富的教育经济学的“发现”充其量作为经济学大树的一个分支,枝叶繁茂但没有主干。教育经济学知识体系演进并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无论是不同的知识模块之间还是后期与前期的研究成果之间。再次,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某些结论也不像自然科学结论那样有说服力,如班级规模、学校规模、教育投入比例、生均教育成本、师生比等,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等都不一样。因此,在应用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时必须慎之又慎。 教育经济学的科学性是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科学性。人才生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也有规律性问题,教育经济学也需要揭示教育内部要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揭示其科学性的作用不同于自然科学与技术,它的价值和功能不在于得出具体数据,直接提高物质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发展,而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审美素质,使人生活得更幸福,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和谐,从而推进人类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 (二)经济学的人文转向与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理性危机 理性分析曾是经济学最强大的工具。经济学理性分析范式是指以人具有理性、依照理性原则行动而建立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包括四层涵义:第一,人的自利本性是经济行为的出发点;第二,在所有备选方案中能够筛选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方案;第三,具有作出最优决策(或满意决策)的信息和能力;第四,知道其他人是理性行动的并据此作出理性行动的能力。西方经济学主流分析范式,从古典学派,到新古典学派、新古典综合学派,再到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的非常活跃的当代诸学派,其理论大厦的建立莫不基于理性基础。3然而,刻意追求纯经济行为不是独立于意识形态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因为人不可能只考虑纯粹物质利益,意识形态和基本经济制度不可能不对主体行为产生影响。近年来,理性分析范式一直面临哲

3 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及来自经济学内部的诘难,越来越多的人主张抛弃僵死的、固定的理性概念的图式而转向生动活泼的直观和洞见。4超越传统的理性范式,对人的行为进行多学科的、更复杂的理论分析,成为经济学的时代追求。这样,教育经济学所赖以生存的理论框架发生了重要转变: 首先,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但经济学研究将经济发展取代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除GDP的增长外,还增加了失业率、消费者信心指数、基尼系数、人口平均寿命等人文指标。经济发展乃是一个比经济增长更广含义的概念,有四个基本维度:总量增长;结构演进;制度变迁;福利改善。发展意味着人类福利在规模扩张、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得以持续改善。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结构演进和制度变迁,发展的结果和量度是总量增长,其最终目标或出发点则是改善人们福利。5 其次,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本的内涵在当代经济学中也大大拓展了。人力资本的传统定义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状况)等质量因素之和。理论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二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但200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人力资本的定义是:即个人所拥有的那些能够促进个人创造、社会和经济福利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世界银行最新出版的《2007世界发展报告》提出广义“人力资本”,包括知识、技能,以及人们生活和工作必需的种种能力。本报告在此之外,再加上达至成功生活的技能与能力。这包括三个方面:职业、家庭和社会。属于“职业”的是在工作技术要求以上和以外的一系列技能和能力,例如自律与团队合作。属于“家庭”的是健康,还有例如为人父母的能力,以及管理或者排解冲突的能力。属于“社会”的是有关作为社会成员享受权利与保护,但同时尽到义务的能力。人力资本的理论,首次把人文性质的教育活动纳入了经济计算;并且通过回报率的推算,表达教育投资在教育以外的、不是立即可见的回报。6 再次,社会资本作为新的概念开始被普遍接受。“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社会网络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与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和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相对应的一个理论概念。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资本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概念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资本有三种基本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他批评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单纯依赖经济资本解释社会经济运行的现象,认为必须从三类资本的总体框架出发才能真正深入了解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科尔曼将社会资本定义为某种促进个人行动的社会结构,社会资本的积累是一个类似保险的互惠行动过程。普特南定义社会资本为源于社会组织,可以促进互惠协作和合作的社会网络,规范和信任关系。7社会资本理论将价值观、文化、历史和道德规范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使经济学对经济发展动因的解释跳出了传统的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的巢臼,开始关注到一个社会的文化和规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是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交易成本和法律实施成本,产生溢出效应,促进资源的节约和配置效率的提高。

D.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来的经济作用。主要研源究信息的经济属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

2、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主要研究信息价值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信息的价值和成本的关系;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信息的经济效果。主要研究信息的使用价值量与劳动消耗量的比例;信息的经济效益计算和考核。

(4)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扩展阅读:

信息经济学把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不了解这些信息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因此,一般不对称信息问题都可归结为“委托一代理”模型。

在非对称信息环境中。“委托一代理”关系的成立条件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支付不低于后者参与这个契约的机会成本。

非对称信息环境是微观信息经济学重要的既定条件之一。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模型在现实中很难真正存在。

E. 判断正误。 1,经济学按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正确的。实证方法是通过数据和分析方法说话,规范方法是通过逻辑整理思路。

F. 30. 我国学者对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容的认识可以分为( )和( )两种观点

我国学者对产业经济学研究内容的认识可以分为(产业组织理论四块板说)和(产业政策理论多板板块说)两种观点。

扩展:

中国学者关于产业经济学基本内容和学科体系的代表性观点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学者博采中外产业经济学教科书及产业经济理论、方法之众长,在中国本土化的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学者们的产业经济学内容体系可以归纳为三种流派:一板块说、四板块说、多板板块说,代表人物是汪祥春、于立和刘志彪。他们的观点与当前欧美国家流行的经典教材的观点一致,即认为产业组织和产业经济是同义语,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理论四板块说,代表人物是杨治,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均属此派。他们认为产业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多板块说,该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悦。从其出版的产业经济学教材来其体系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宽广。

供参考。

G. 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资源配置。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H. 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几种

本人学经济学,标准答案是,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内观经济学容。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和厂商)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如失业和通货膨胀。

I.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经济学是一门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

经济学注重的是研究经济行为者在一个经济体系下的行为,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

拓展资料:

在现代,经济学的教材通常将这门领域的研究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检视一个社会里基本层次的行为,包括个体的行为者(例如个人、公司、买家或卖家)以及与市场的互动。而宏观经济学则分析整个经济体和其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成长、财政和货币政策等。

经济学的分析也被用在其他各种领域上,主要领域包括了商业、金融、和政府等,但同时也包括了如健康、犯罪、教育、法律、政治、社会架构、宗教、战争、和科学等等。到了21世纪初,经济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各方面不断扩张影响力,使得有些学者讽刺地称其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参考资料:

麻省理工“开放式课程”经济学首页 中文版本 网页链接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