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我是产业经济学方向的。我的四年学科课程主要有基础的宏观
微观
中级宏观
中级微观
产业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等
B. 经济学包括哪些专业
不少的考生特别是文科生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选择了经济学专业,其实跟经济学类相关的专业有很多,就业前景也很可观,具体包括经济学专业、金融学专业、保险学专业、投资学专业、财政学专业、税收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及经济统计学专业等。下面小匠老师就跟各位考生和家长推荐3门就业发展前景较好的经济学专业。
第三门:金融学专业
对于未来想要进入金融领域发展的学子,可以选择学习金融学专业,这门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金融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金融实务专业技能的创新型金融人才,学习金融学专业,毕业之后就业发展前景也很客观,毕业生可以进入证券部门或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从事相关的工作。
在小匠老师看来,数学基础好,对于数字较为敏感的考生,其实选择学习经济类专业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跟经济学类相关的专业,一般都会要求学子们掌握有关于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的能力。
上面所介绍到的这三门经济类专业就业发展前景很不错,感兴趣的考生可以选择报考。
C. 资源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要构建资源经济学的学科体系,需要研究反映资源经济学研究对象----资源经济活动的众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即要研究此概念体系的逻辑结构。同时,还要研究此逻辑结构的表现形式----资源经济学的叙述结构或章节结构。资源经济学的逻辑结构,即资源经济学的概念体系。它是一张全面反映资源经济活动的巨网,其中的每一个概念就是这张巨网上的一个网结。要编织成一张完整的网,需要解决四个问题:
1.逻辑起点和起始范畴
资源是资源产业生产的财富。单个资源体是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作为经济细胞的资源,包含资源经济社会的一切矛盾或矛盾的胚芽,资源经济这个社会经济有机体,就是由资源经济细胞发育生长起来的。故资源经济细胞理论是资源经济学的逻辑起点,资源是资源经济学的起始范畴。
2.核心范畴
资源和资源价值两个范畴都包含资源经济社会的一切矛盾和矛盾的胚芽,但资源范畴没能把资源(客体)对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意义包含其中,而资源价值范畴包含了这一经济意义。研究经济意义是经济学不可或缺的任务。故比较这两个范畴,资源价值范畴更能担当核心范畴的重任。资源价值又有毛(总)价值与净价值之分,但又以资源净价值最能反映资源(客体)对主体的经济意义,故资源净价值是资源经济学的核心范畴,资源经济学的其他范畴、概念都受它的制约或主导,或者是它的展开,或者是由它引伸出来的。
3.理论主线
资源经济学的理论主线是资源价值规律。此规律可概括为:资源的价值由资源生产的产出和投入共同决定,资源的交换以价值为基础,由让渡的有用属性份额及其权利束规定交换比率的必然性。资源价值规律是社会根本矛盾----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可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效用的有限性的矛盾-- --在资源经济领域的表现形式,它着重反映的是解决社会根本矛盾(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的“得”和“失”的矛盾。这一资源价值的内在矛盾是贯穿资源经济学始终的逻辑主线。
4.统一概念的方法
我们用来统一资源经济学概念群的方法,是经济细胞方法。在运用此方法之前,需要明确资源经济学的两个特点:其一,它是国民经济的构成部分。因此,如果把国民经济当作社会生物个体,那么,资源经济(产业)就是这个个体的一个器官。故在构造资源经济学概念体系时,就不能依葫芦画瓢似地按马克思用经济细胞方法构造《资本论》概念体系那样来构造资源经济学概念体系;其二,资源经济学还有一个不同于《资本论》的特点:对于《资本论》来说,资本是它的核心范畴,马克思用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的三分结构来构造资本主义经济的逻辑结构。对于资源经济学来说,也不能依葫芦画瓢似地把资源资本(或资产)当作资源经济学的核心范畴,用资源资本(产)的生产过程、资源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源资本生产的总过程的三分结构来构造资源经济学的逻辑结构。因为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能或都要转化为资本或资产的,也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能或都要进入市场的,但这些不能或不要转化为资本或者进入市场的自然资源也需要成为资源经济学的客体研究对象。
基于这两点认识,我们认为,应该用二分法来构造资源经济学的逻辑结构:
1)资源的生产过程和资源价值的形成过程。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两种形式的经济细胞----资源内涵模式和资源价值模型----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又是如何由资源形式的细胞生长成资源企业和资源产(行)业的;
2)作为国民经济有机体器官的资源产业,以提供资源供社会消费(利用),来发挥其社会功能。这一部分的中心任务是分析资源的优化利用。为此,先要分析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此之前还要弄清资源家底,从实物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对资源进行核算,以及分析地球自然系统的经济服务承载力。最后,分析资源的利用效果及如何把资源纳入《环境和经济综合核算》问题。
D. 什么是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不是教育部分科的那个)
学科体系的相关概念 专业设置就是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它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从广义上讲,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是高等教育培养专门人才的横向结构,它包括专业结构的比例关系,以及专业门类与经济结构、科技结构、产业结构等之间的联系。本文提到的是其狭义的定义,即高等教育部门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科门类。 在教育部的学科划分中,学科门是最高级别的学科,共有12个: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比学科门低一级的学科称为学科类,学科类(不含军事学)共有71个;比学科类再低一级的学科称为专业;专业就是高考生填报的志愿,本科专业(不含军事学)共有258个。 授权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三个层次设置。在我国,这三个层次作用是不同的。 1、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是学科专业目录中的第一个层次,决定了授予学位的名称。现行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了12个门类,授予学位就有12种名称,即哲学博士和硕士、经济学博士和硕士、法学博士和硕士、教育学博士和硕士、文学博士和硕士、历史学博士和硕士、理学博士和硕士、工学博士和硕士、农学博士和硕士、医学博士和硕士、管理学博士和硕士、军事学博士和硕士(1990年以后设置的各种专业学位例外)。 2、一级学科 在1995年以前一级学科尚无特别的地位,但从1995年开始按一级学科审核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后,以及由此推出的按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博士生的试点与讨论以后,一级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它的设置甚至影响到有些高等学校中院的调整和设置。 3、二级学科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专业(相当于二级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是决定性的。从1992年我国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也由统一分配转为实施”双项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以后,人们对”专业”和”专业对口”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专业设置过细偏窄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及毕业生本身的就业和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升温。所以,从本科专业目录到研究生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都把解决专业设置过细偏窄问题放在首位,都是朝不断拓宽专业的方向努力。 4、学科三个层次的关系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专业(相当于二级学科)三者之间既是不同的学科层次,又相互联系。同时,各学科门类、各一级学科、各专业在同一个专业目录中,是目录体系的组成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制约。任何一个门类、一个一级学科,甚至某几个专业的调整,都会涉及目录整体及目录体系。在学科专业目录中,二级学科(专业)的设置是基础,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专业是培养人的基本单元,与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是密切相关的。
E. 教育经济学学科体系是什么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收益。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按照考察的层面和角度,教育经济学可分为宏观的、微观的、结构的、制度的四个研究方面。宏观的教育经济学着重分析教育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教育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教育投资与财政收支的关系。微观的教育经济学研究着重运用教育投资的投入产出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研究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受过教育的劳动者报酬确定的依据、教育单位的规模经济、家庭教育支出的变动趋势等问题。结构的教育经济学是对教育的区域结构和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问题的研究。这两类结构又同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关。制度的教育经济学研究着重分析教育经济方面的制度环 境、制度条件,以及在制度结构上所引起的后果。
F.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是什么
是人类经济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对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社会发展的影响。经济落后的原因是什么?经济发展是为了什么?GDP的增长是为了什么?经济发展和人民基本生活的关系什么?不同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影响。等等
G. 市场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1.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回展规律的学科。答其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2.市场经济学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学。“市场机制”是其核心内容。它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市场经济学是一个由一系列“市场XX学”分支构成的庞大学科体系。如“市场财政学”、“市场分配学”、“市场投资学”、“市场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市场机制学”、“市场制度学”,等等。相关的还有“市场政治学”、“市场社会学”,等等。
H. 什么是经济学要涉及什么学科
经济学(economics)是研袭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经济活动是人们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及与之有密切关联的活动,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以较少耗费取得较大效益的问题。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各种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关系。经济学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经济学又可称为经济科学(economic sciences)。
I. 经济学专业的学科体系
一级学科来
0201 理论经济学
二级源学科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20103 经济史
020104 西方经济学
020105 世界经济
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一级学科
0202 应用经济学
二级学科
020201 国民经济学
020202 区域经济学
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020208 统计学
020209 数量经济学
020210 国防经济
J. 宏观经济学学科体系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