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观经济学简答题反应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有何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消费者均衡发生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的位置。在切点对应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效用。同时切点满MUx/Px=MUy/Py这一条件。
Ⅱ 微观经济学-显示偏好理论
符合的,该消费者对20,19的偏好大于18,15
Ⅲ 微观经济学练习求解释!!!
其实你这个题目给的图形不是很完善的,但是可以明白题目的意图。
首先,你可以从单内调偏好的“凸偏容好”这点去考虑,也就是“弱偏好”于无差异曲线的两个端点,举个简单例子,消费者对于消费2元的冰淇淋和8元的蛋糕(用点(2,8)表示),或者8元的冰淇淋和2元的蛋糕(用点(8,2)表示),是无差异的,但是无论哪个消费束都比(2,8)到(8,2)之间的各个点要差,即形成了一个向原点凸出的弧线。
其次,用另一个大的概念说:“餍足的偏好”,凸偏好是餍足偏好的一个特例,我直接上图 你自己看。你的题目应该是出自这本书,只是图形简化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Ⅳ 懂微观经济学的前辈进来看下..求教一个问题关于拟线性偏好
由u(x,y)=x+y^0.5=k,即y^0.5+x=k,知x=k-y^0.5。这与指南书上的例子的形式是一样的,只是变量的标号回变了,所代表答的意义是一样的,按照如前定义,它也是拟线性偏好,其曲线将x=-y^0.5沿纵轴垂直移动。所以x要作为纵轴,y要作为横轴。其实很好理解,你只须将这里的x看成y,把y看成x,名称变了,本质却还是一样,就像你把积分变量换了,结果还是一样的。
拟线性偏好的曲线的本质是一个偏好是线性增加的,而另一个是非线性,但它符合一定的函数,所以可以将线性偏好用非线性的函数表示,其函数表达式意义是很简单,就是一个单变量的函数,一看便知,在坐标图上极易绘出。
PS:说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稍难,就是因为它用了更多的数学表述方式,但是这些数学非常简单,只要学过高数的都可以自行推导其公式及结论。我们觉得难可能是刚接触还不太适应,以后在学习时候自己多推导推导是大有裨益的。
Ⅳ 高人指点:微观经济学中,偏好与效用是否有关最主要区别是什么
你非常喜欢吃梨(偏好),因此吃一个梨能给你9单位的效用,如果你对梨没有偏好,梨就不能带给你效用。当一件商品满足了你的偏好时就产生了效用,你对这个事物的喜爱(偏好)越大你得到的(效用)满足感越强
Ⅵ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显示偏好弱公理求解。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矛盾的结论,这两个消费束分别在两种不同
楼主的问题比较蛋疼。。我试着解释一下。。这个原理是这样的,在不同的约束下回,消费者的偏好是不答变的。所以你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在不同约束的情况下偏好排序是不同的,与前提【偏好不变】矛盾,进而推出选择的错误性。
Ⅶ 微观经济学,一道显示偏好的题目。。。求大神指点~跪谢!
楼主应该已经解决问题了吧,确实是应该用显示偏好理论,我不妨说说我的解法,希望跟你探讨,也希望众大神积极批评指正。
在“理性人”的前提下,假设特定价格下观察到的消费束必然是所有此时能支付的消费束中最优的,那么消费者必然花掉所有的收入。那么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面对两个消费束向量X=(X1 X2), X'=(X1' X2'),以及相应的价格束向量 P=(P1 P2) , P'=(P1' P2')时,如果 PX 》 PX' ,那么就说明消费束 X被显示偏好于X' ,同时必然有
P'X 》P'X'。 用文字表示也可以这么说:若消费者前后收入不变,并花光自己的收入。如果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前能购买消费束X确没有购买消费束X',价格变化后却购买了消费束X',那么在价格变化后消费者的收入必然无法购买消费束X,这也是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告诉我们的,但是显示偏好弱公理的前提条件是在我们研究的时期内消费者偏好固定不变,那么,我们如果得到消费者行为不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的证据,就能证明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原题中,为叙述简单起见,我们称价格变化前的时期为1,变化后的时期为2。 显然时期1与时期2的消费者禀赋是不变的,
都是100,在两个时期,消费者必然花掉所有收入也就是100。
经计算,在时期1的价格下,如果消费者购买X'也就是时期2的消费束会发生什么?此时,我们发现消费者只需花费2*30+10*2=80元即可得到X',但是他在时期1没有选择X',这说明我有100块钱时,我根本看不上X',又由于偏好是连续的,这相差的20块中必然有其他选择Z使得: X偏好于Z偏好于X',即X严格优于X'。假设消费者偏好不变,那么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P'X》P'X',且等号一定不成立,故P'X>P'X',但是我们发现,P'X=75+25=100=P'X',这并不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所以结论与假设相矛盾,故消费者的偏好一定是变化的,证明完毕。
参考资料:哈尔 瓦里安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蒋殿春 《高级微观经济学》
Ⅷ 一下效用和偏好的区别,是微观经济学中
图片太小看不清。
Ⅸ 微观经济学中为什么用“T”表示偏好(是哪
是正态总体未知方差的均值检验。几句话说不太清楚,我试试看。假设n个样本来自N(mu,sigma^2),sigma未知,想要检验:mu=a.方法是计算T=(xbar-a)/xsig。其中xbar为样本均值,xsig为样本的样本方差。如果T很大或很小,使得它在分布t(n-1)的双侧0.05分位数以外,则否定mu=a的假设。类似地还有相应地单侧检验。如果对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等概念不熟悉,建议你查看任意一本理工科概率统计书籍,抽一块时间系统的看一下。
Ⅹ 高级微观经济学中的偏好关系符号怎么打到word中
插入-符号-字体选Ariao Unicode MS,子集选数学运算符-下拉就可以找到
或快捷键在下边字符代码里输入22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