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联系实际论述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问题的解决措施(西方经济学)
地价太高:将土地私有,平均分配给百姓。百姓可以凭虚拟土地证,从每年回土地整体收入答中获得收益。政府可以征税。一举两得。
人多房少:加大供应,以核心城市为纽带,在周边100公里内发展50万人口的卫星城镇,以减少对核心城市的压力。
房价太高:政府提供20%的房屋低价出租给穷人,对闲置房屋征税,对出租房屋免税。
Ⅱ 房地产经济学就业怎么样呢和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相比
房地产经济学硕士就业面的确有些窄。一般就是进政府、投行、或者房地产公司。尤其是最近房地产经济不是特别的红火,那几家大机构招新的情况很惨淡。
不过比政治经济学要强。西方经济学的话,要看哪个分支了,理论方面的都一般。一般实践、应用以及偏计量的找工作好一些。
Ⅲ 有哪些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可用于分析房地产投资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不正常,出现了人们常提到的泡沫经济,主要是由于我国房专地产市场制度属不完善,房地产不仅牵涉到土地,固定资产,也和银行,信托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联系紧密,投入金额很大,利润也大,所以之前很多做其他行业的大型企业都投资房地产,像国美、新华联等,有大量资金,把这种行为叫做“投机”的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所以政府要不断通过行政条例打压房价,让国企推出房地产市场,建设保障房;通过货币政策控制信贷量,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同时逐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让房价回归正常。
Ⅳ 急求!!!西方经济学房地产需求的增加对产出的影响!
比如购 房地产需求的增加会引致更多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投资是总产出增加内的三驾马车之一,因此,产出将容会增长。 买建材,机器设备,这些都会转化成公司的收入,这些公司也要购买原材料,以此类推,产出不断增加。雇佣工人要发工资,工人收入增加,就会增加消费。进一步增加产出
Ⅳ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的地产泡沫其实是一种人为现象。这是一种典型的制度性腐败的结果。或者如钟伟所言,是中国目前新双轨制的表征之一。中国由于中央政府对国有土地市场的管制性垄断与地方政府对国有土地的实质性占有垄断,导致当前许多地方的地产泡沫大得怕人,而不像许多人所讲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只是一种市场供求之间的客观反映。中国的改革逻辑是先易后难,由存量到增量,这种改革思路对于改革的起步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改革进行了25年之后,仍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改革逻辑与改革的框架,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十分不正常的。尽管我们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但这么多年来,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的要素市场化却进展缓慢,究其由,无非如钟伟选择所言,以前的改革者已经成为目前改革的最大阻力,因为他们已经是过去改革中的最大受益者,因此他们的改革动力是不充分的。他们不愿意看到,因为要素的市场化从而失去其原来的挣钱之道。在维持现有的体制上,他们不费力气,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把银子挣到手。就地产泡沫而言,而非房地产泡沫。之所以这样提,是房子的建筑成本是一定的,加上合理的利税成本,房子的定价是不成问题的;但关键在于地。至少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是这样的。我认为,在中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中,泡沫其实是政府与民争利的一种表现。从现行的法律来看,中国的国有土地的使用期限最多为70年(住宅用地);如果现行的法律保持不变,70年之后,所有人买的房子就应当交还国家所有,如果还需要居住,那么就需要再交一次土地租金。
Ⅵ 经济危机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与哪些经济学知识有关
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2008年1-11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
(1)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1-11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546亿元,同比增长22.7%,增幅比1-10月回落1.9个百分点。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7%;房屋新开工面积8.4亿平方米,增长5.4%;房屋竣工面积3.5亿平方米,增长6.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9亿平方米,增长5%。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9%;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7%。
(2)商品房销售和空置情况。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8%;商品房销售额19261亿元,同比下降19.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下降20.6%。截至11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3%,增幅比1-10月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空置商品住宅70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9%,增幅提高4.9个百分点。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3340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国内贷款6416亿元,增长5.2%;企业自筹资金13444亿元,增长30.9%;其他资金12942亿元,同比下降14.5%。其中,个人按揭贷款3046亿元,下降25.6%。
(4)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10月份低1.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10月份低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
(5)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8.46,比10月份回落1.22点,比去年同期回落8.13点。
点评:从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及各项分类指数延续回落的态势来看,此轮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仍在继续,房价同比涨幅已经回落到0.2%,基本上与去年同期持平。在前段期间货币政策松动、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救市政策的不断刺激下,只有部分地区的成交量呈现明显回暖的趋势,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等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较10月分别增加了29%、40%和9%,但从全国来看,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较10月依然减少了3%。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减少了购房者的支付成本,但短期来看对刺激消费需求释放的作用是有限的,消费者对房价继续下调的预期以及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致使观望氛围依然浓郁。
2、预计中国今后的房地产市场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全国市场呈现量价齐跌的形态。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今年以来下行速度加快,下滑幅度加大,房地产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落。从区域上看,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最先开始调整,接着长三角、华北、中西部也开始调整。 今后两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非常不乐观。我们认为:2008年房屋成交量同比2007年将出现大幅下滑,估计萎缩3-4成,但由于全国房价拐点出现在第三季度,因此2008年全年房价同比2007年,依然呈正增长,不过涨幅将由2007年的18%(商品房)大幅回落到5%左右的可能性较大(预计与2006年4.4%的涨幅相近)。至于2009年,全国房屋成交量将依然在低位徘徊,但全年成交价格将比2008年出现负增长。2010年全国楼市触底反弹的可能性最大
Ⅶ 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分析题! 速回 马上要!
还得我来答,曹霏,应该无误有``
Ⅷ 好还是房地产经济学好
:房地产经济学硕士就业面的确有些窄。一般就是进政府、投行、或者房地产公司回。尤其是最近房地产经答济不是特别的红火,那几家大机构招新的情况很惨淡。 不过比政治经济学要强。西方经济学的话,要看哪个分支了,理论方面的都一般。
Ⅸ 西方经济学
你的题目有点宽泛了,论文很难写呢。这里找了一篇,还需要的话给我发站内信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房地产与经济周期
清粥小菜zoe 2006-02-15 14:26:19 发表于焦点海南房地产网-谈房论市-世贸雅苑论坛
房地产由于其和各个产业相关性大,涉及面广,房地产与经济景气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房地产景气和经济周期一样,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而这种波动则是由于房地产市场不均衡的结果。当房地产的供小于求时,房地产市场便呈现景气现象。反之,当供大于求时,则表现为萧条。然而由于房地产和一般的商品又不完全相同,加上房地产生产周期较长,所以市场自身调节功能较弱。房地产业受到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
房地产还受到金融政策和金融环境的影响。如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受到外汇套利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大量的外汇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据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调查,外资占上海全部购房资金的比例2003年初为8.3%,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23.2%。仅2004年头11个月,外资流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总量超过222亿元,其中用于房地产开发的约150亿元,占全年房地产开发总额的12.8%。日前外管局披露,外资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比例约为15%。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8月5日颁布的《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指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心理的作用下,外资大举入中国。2005年前两月,境外资金购买上海单价11000元/平方米以上新建商品住房的面积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7.6%和73%,购买单价11000元/平方米以上二手住房面积、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8倍和3.1倍。
申奥成功也是带动近几年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周期为6-7年。从房地产周期来看,目前应该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阶段,但由于北京申奥成功,带动北京及相关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从而熨平了房地产业的波动。
此外,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发展最快的阶段,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在40-50%之间,从国外发展的经验来看,这一时期是城市化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中国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给房地产市场带动的需求都是巨大的。去年我国现在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从国外发展的经验来看,人均收入处于这样的水平时,住房消费也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单一因素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展开讨论,现在假定所有的因素集中起来叠加后的经济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这种宏观经济的周期性也会对房地产业产生波动,并且这种波动和经济景气呈极大的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滞后性。房地产和经济运行周期的关系大致可以用以图一来表示。
1、经济复苏、房地产萧条(E1)
经济渡过衰退期开始复苏,但由于前期的经济衰退、百业待兴;但投入到房地产市场的消费大幅度减少。由于房地产具有周期长,有一定的滞后性,存量产品出现滞销。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空置率上升,房价下降。开发商减少投入,需求没有真实的反映出来,房价持续下跌。最后跌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复苏的信息传递到了整个市场,开始有反弹迹象出现。
2、经济高涨、房地产复苏(E2)
政府采用积极财政政策,经济景气状况进一步好转,市场信心进一步增强,存量产品销售看好,房价开始回升。经济持续景气,房地产市场需求急增,但由于房地产投资周期较长,开发商很难在短期内增加供应量,房地产景气在持续上升的预期下,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房地产投资增加。
3、经济衰退、房地产高涨(E3)
经历经注高涨过后,出现经济局部过热(或有过热倾向)。政府出台相关的宏观政策,
规范市场行为。政策刺激下的投资相对过剩也开始有所表现,经济开始衰退。但总体运行情况还是良好。真实的房地产消费没有得到满足,房价上扬;加剧了对房地产景气的预期。房地产市场达到空前高涨。
4、经济萧条、房地产衰退(E4)
政府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开始起作用,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经济开始走向萧条。受经济景气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也由持续看涨的预期发生变化,一是延续了前期的看涨预期,另一方面看到经济景气所带的后期消费不足,房地产市场预期开始动摇,房地产开始衰退。
图一:经济景气与房地产景气的关系 E2
E3
E4
E2
E1
E3
E4
E1
0
时间
经济景气
房地产
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历程来看,也基本相似。如以GDP年增长率达到或超过9%作为经济景气的的标志,那么改革开放后的27年中一共有4个经济周期:即1982年-1985年达到第一个景气期,持续了4年,其中1984年GDP年增长率达到了15.2%;1987年-1988年是第二个经济景气期,持续了2年;1991年-1996年是第三个经济景气期,持续了6年;第四个则是由2003年开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这个周期的经济景气期要结束或将要结束。
改革开放后,1988年修宪后,实现了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制度。经历了1989年是展开了“姓社姓资”大讨论的徘徊期。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开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出现了1992-1993年的房地产过热(当然其中也有制度不规范的原因),很快进行新一轮的宏观调控。1994、1995年成功实现宏观调控软着陆。1997年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1998年出台了房改政策,取消了实物分房,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此外,还出台了相关的金融政策,如个人住房信贷等。详细请参见图二和图三,可以看出经济景气和GDP的增长呈明显的相关并存在一定滞后性。
Ⅹ 我国为什么打压房地产按照西方经济学的需求理论模型,应该是由市场定价的。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不正常,出现了人们常提到的泡沫经济,主要是由于我国房地产内市场制度不完善,房地产不容仅牵涉到土地,固定资产,也和银行,信托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联系紧密,投入金额很大,利润也大,所以之前很多做其他行业的大型企业都投资房地产,像国美、新华联等,有大量资金,把这种行为叫做“投机”的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所以政府要不断通过行政条例打压房价,让国企推出房地产市场,建设保障房;通过货币政策控制信贷量,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同时逐步规范房地产市场,让房价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