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专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属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是与一般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作为“阶级的真理”的政治经济学,从总体上不能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只有对称经济学才以一般经济规律为对象,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一般的理论经济学。对称经济学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以上是网络里的,你可以看看
ps: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是马克思等人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总结观点、原理等等,与政治经济学不是完全等同的。
Ⅱ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 ]
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内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容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
(2)马哲政治经济学框架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它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1841年以前曾经接受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从1841年下半年起转向 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吸取G.W.F.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而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Ⅲ 如何高效复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很多同学已经开始了英语和专业课的复习,至于政治,有的也许已经着手准备了,有的还没有开始,如何高效复习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更好地抓住重难点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个完整地理论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其中,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论。它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既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进一步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家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必然性,从而为工人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此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主体。
一、厘清理论发展脉络,着重宏观把握
(一)从一般意义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地回答了“世界是什么?”(辨证唯物论)、“世界怎么样”(唯物辩证法)、“怎样认识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三个主要问题。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上,不仅指出客观世界是物质的,更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有其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克服了旧哲学的缺陷,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推本溯源,对于哲学的派别划分及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和可知论的不同观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础,也是一个关键命题点,但其划分较为复杂,现用图表加以列举,以期考生获得总体认识。
2.哲学上三种不同观点的综合主张
(二)相对于之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单行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从分析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开始,系统地阐述了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1.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这些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制约,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如果抛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从理论上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本质和作用。只有科学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的本质,才能深刻理解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这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新增考点。
3.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全球化等四个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的特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调整和变化的结果。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既意味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旧形式的缓和和克服,同时也意味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这是由资本主义的性质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应坚持的基本的观点是:看不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完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变化和调整,是错误的,它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资本主义,也不利于我们在与资本主义进行斗争时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完全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也是完全错误的,它不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不利于我们在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坚持正确的方向。
(三)科学社会主义部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创新,特别是重点阐述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合理性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坚持和完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读薄用精,重点认知关键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考研政治课中属于基础学科,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性的严谨。作为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分析能力的典型学科,其基本概念、原理、范畴及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至体系,均为命题者命制综合性较强的分析题提供了较好的素材。反之,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从测试学的角度看,只要我们对该学科的关键原理加以梳理,找出其作为主观题的考查角度,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教材中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即客观题和主观题的两部分的内容。对于客观题部分,以重点阅读、理解为主;对于主观题部分内容,以重点记忆、思考其命题角度为主。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重点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1.在辨证唯物论中,其重点原理是如何看待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2.在唯物辩证法中,其由“两个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组成。
(1)两个观点分别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应重点记忆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要求。至于内容,以记忆2006年第38题选作题Ⅱ第一问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至于答题
思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什么?(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第二是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是否违背了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结构图所呈现的正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人口的增长需要有足够的经济规模来承受,而经济规模的扩大将消耗更多的资源,特别是能源、水资源的消耗将大规模增加,从而导致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失衡。)至于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则是第二问“分析人类怎样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的内容。这也是唯物辩证法中的重点原理考查的一个重点指向即理论联系实际型。
(2)在“三大规律”的质量互变规律中,应重点记忆度的观点及其方法论要求,参考真题是2005年第34题。至于内容,不再赘述。另外,质量互变规律内容及其方法论要求属于未考点,考生需重视。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明确了事物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它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它亦是我们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武器。因此,需引起高度重视。参考真题是2004年第37题选做题Ⅱ。另外,该题的第2问是“用唯物史观评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观点。这是从哲学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的理念的分析。它应和政治经济学中新增考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质及其变化结合理解。这样,就有了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跨章节、跨学科的综合命题的一个重要指向。
(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的主要原理有:
①
从总的看,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2002年理第35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及其方法论要求(2008年第34题第3问: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②
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其方法论要求(2007年第38题选作题Ⅱ第1问: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用辩证法的观点”指的是辩证法的某个观点。至于其它则是指唯物辩证法的总的观点要求(2006年第34题第2问: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其主要内容是:所谓辩证的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③ 矛盾的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中,应重点认识和谐的本质,它是本学科的新增考点,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矛盾问题的精髓。尽管2009年第34题第2问: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考查了矛盾的特殊性,但由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我们革命、改革和建设坚持走自己道路(毛邓三概论)的哲学依据之一,因此,需引起重视。
⑤
由于2009年第34题第2问考查了唯物辩证法中的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两对范畴,因此,要复习的其他三对范畴分别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原因和结果等,其命题指向应为客观题。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回答了认识的产生、本质、过程和结果。
(1)在复习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间的区别;其次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间的区别;再次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认识论之间的相同点(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2)其主观题的命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单纯考查认识论中的相关理论。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007年第34题)、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1996年理第29题)。第二,运用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析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说明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1989年理第39题)、检验真理标准的唯物论和辩证法(1997年文第27题);第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未考点)。
4.在唯物史观中,其主观题的命制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其基础原理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未考点);第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分析社会生活中重大问题(2000理第35题);第三,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能动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第四,党的历史观和群众观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重点原理及其考查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观题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面:
1.从一般意义上说,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的规律。经济运行的规律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商品经济运行的最一般规律即价值规律。其考查的指向包括三个层面:
(1)是价值规律的作用(1997年理第27题: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的原因);
(2)是价值规律的要求(2001年理第36题第1问: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结合材料1说明说明邯钢主要改革措施的科学依据);
(3)是价值规律的客观性(2006年第34题第2问:“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第二个层面的经济运行的规律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1993年文第30题: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进行的条件极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用的意义)、社会再生产规律(2000理第33题: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宗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省会再生产的影响及采取的政策),平均利润形成理论(1995年理第27题:试述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中的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等。第三个层面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有的规律。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2006年第34题第1问: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时,农场主把牛奶导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2.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基本要求。对此应如何看待呢?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所涉及到的命题指向有:一是垄断和竞争的关系(2008年第35题);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三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2004年第35题:①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②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角度所涉及的命题指向则是新增考点,着重于阐述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及其变化,其命题指向应是主客观题。
3.在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于经济全球化,其考查的指向有三个层面: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及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2002年理第37题);二是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体之间的关系(2000年文第36题);三是在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面前,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展开放型经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关键问题(力拓间谍案)。这也是当前考查的一个重点问题。
(三)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其属于新增考点,其命题指向应包含主客观题。其复习指向应以全面为主。至于复习中的重点以上已提到,不在赘述。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得出复习本学科的思路:掌握宏观框架+认知已考点和新增考点+重点原理+历年真题练习。如此,方能实现对教材“读薄用精”、事半功倍的复习目的。
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有什么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或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去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通过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和一分为二的方法,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系统分析和阐发,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利益和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髓和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3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作为独立的学科,自成体系,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而构成了马克思主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哲学方面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提东了揭示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从政治经济学看,唯物史观的许多重要范畴和一些近本理论,都要借助于经济学的研究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既以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为基础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也要以对资本主义成产关系的剖析为前提即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支柱。从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看,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变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学,也使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了提升。因此,马克思主义3个组成部分都是从不同侧面概括和分析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这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逻辑联系,是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历史联系相一致的,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政治与文化各领域的辩证关系。
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和建设新社会的理论武器,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导向仪。在当前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东西方经济理论交互混杂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学习、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应当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究竟有哪些特征。弄清这些特征,将使我们进一步明白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要问题。
特征一: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具有客观性。
特征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里生产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阶级关系,因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
特征三:逻辑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逻辑性。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倘若方法有误,就难以正确地剖析它的研究对象,阐发相关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这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既是研究的方法,又是研究的世界观。
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涵义探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空前发展,直接参与物质产品的工人越来越少,而从事技术发明、知识创新的人越来越多。知识开始变得越来越“值钱”,那么这是否违背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呢?
答案是否定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创立100多年来,一直受到多方面的争议。其中包括价值是不是由劳动创造的、研究价值决定的意义何在、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等等。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劳动价值论呢?
我认为,讨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采用全面的观点,整体地看待劳动价值论的真正涵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包含了多方面的涵义和观点,集中地体现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核,是其思想的精华,永远不会过时。以下具体探讨劳动价值论的涵义。
首先,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二字,即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实体。这一点强调和认可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它来源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源于马克思对劳动大众的关切和重视,与他一贯的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这是的劳动价值论的精华部分,又是马克思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那里继承来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优秀遗产,是人们对社会财富之源泉苦心探讨的结果。
马克思科学的阐释了:人们之所以能够对任何种类的劳动予以同样看待,并且确立劳动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并不是聪明的人脑对由各种具体劳动组成的“具体总体”进行了精神总结和归纳,而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劳动在现实中已经形成了的一个十分发达的“总体”。在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任何一种劳动已不再是支配一切的劳动,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另一种劳动,特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说来是只是偶然的形式,因而是无差别的。劳动已经不仅在范畴上,而且是在现实中成了创造财富的一般手段,而不再是与具有某种特殊性的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它发生在资产阶级社会,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它对现代社会开辟财富之门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认为,“劳动”、“抽象劳动”这些作为“现代经济学的起点”的范畴的产生,是与以追求货币为目的的雇佣劳动制度的产生相联系的,它打开了现代劳动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之门。因为,当工人可以在现实中,通过直接与货币相交换,把自己各种各样的具体劳动转化为被社会承认的抽象劳动的时候,工人就可以不关心自己所从事的“劳动的内容”和“活动的特殊方式”,“只要分工没使劳动能力完全片面化”,工人对于使“自身劳动能力”得到发展的和“预示着”向“较好工资”方向的“任何改变,在原则上都是可以接受的,都是有准备的”。因此,这将促进“劳动能力品种的发展”,促进“劳动种类”的形成和“工资方法的划分”,促进新的劳动部门和新的劳动方式的建立,促进整个社会内部的分工和现代劳动体系的深化和发展。所以,承认劳动价值论,承认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就为现代社会打开财富创造之门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今天人们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是以生产简单工具、简单日常用品为基础的、只需要很简单的工艺流程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劳动,而是需要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等资本要素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复杂劳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链条也大大拉长了,但是,即使是最复杂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如果向前层层推移,最终都归结于人类的活劳动,劳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劳动创造价值仍然正确。
Ⅶ 马哲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什么
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版科学社会主义。其中权马哲是理论基础,政经是现实应用,科社是最终目标。
而马哲则分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又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Ⅷ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有什么内在关联吗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②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Ⅸ 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最好有条理的列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被社会化主义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
Ⅹ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
选D。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哲学,因此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都是哲版学,而马克思主义哲权学的基础就是唯物辩证法,也就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答题不易、
满意请果断采纳好评、
你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
祝你学习愉快、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