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鲁滨孙经济学说明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是非鲁滨逊经济体系吧非生产性支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1]以Coase(1937)开创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张五常(1987)将交易成本视作一种“制度成本”,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
⑵ 鲁滨逊经济体系是什么
是非鲁滨逊经济体系吧
非生产性支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1]
以Coase(1937)开创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张五常(1987)将交易成本视作一种“制度成本”,认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交易成本包括所有那些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产权、没有交易、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组织的鲁宾逊·克鲁索经济中的成本”,并且“除那些与物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直接有关的成本外,社会中所有可以想象的成本都是交易成本”,同时,所有不是由市场看不见的手指导的生产和交换活动,都是有组织的活动,组织或各种制度的安排的存在和变化也被视为在交易成本的约束下选择的结果,并且所有的组织成本都是交易成本[2]。由于不同的制度安排意味着不同的交易成本,而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化的利益巨大,交易成本作为专业化利益的一个比例在不同经济体制下却各不相同。张五常(1998)认为,“这个尺度(交易成本)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人们看到的各国财富的差别”,同时“这一比率稍微下降一点,就会使财富大大增加”。埃格特森(2004)指出,由于高额的交易成本可能减少或消除本来可能有利的交易,故对于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组织形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交易成本不仅影响了生产的契约安排,而且影响着人们能够在市场上获得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和数量(Wang,2003)。
不同类型的交易成本对社会价值创造的意义并不相同。从市场微观结构出发,企业交易成本可以进一步分为由市场结构决定的交易成本(Spulber,1999)、企业组织内部契约决定的交易成本以及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受到管制者施加的额外成本。
⑶ 鲁滨逊漂流记所反映出的18世纪的英国的社会和经济和社会状况
英国的殖民统治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的黑暗 具有讽刺的意义
⑷ 鲁滨逊的一个经济问题
先画一张表复格:
1个椰制子 1条鱼 1个椰子的机会成本 1条鱼的机会成本
鲁滨逊 0.1h 1h 0.1(鱼) 10(椰子)
礼拜五 (1/30)h 0.5h 1/15(鱼) 15(椰子)
[1]鲁滨逊补一条鱼的成本是1h,如果用这1h来采椰子的话可以采10个,因此鲁滨逊补一条鱼的机会成本是10个椰子
礼拜五补一条鱼的成本是0.5h,这可以采15个椰子,因此礼拜五补一条鱼的机会陈本是15椰子
[2]显然,礼拜五在捕鱼方面有绝对优势,因为他1h可捕2条鱼。
[3]显然,鲁滨逊在捕鱼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⑸ 经济学中的人
经济人是假设,经来济学中的人通常源以经济人来看待。
根据经济人假设,符合经济人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偏好,有以偏好来进行选择的能力。
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是经济人,除了……死人。
特殊情形,比如鲁滨逊在孤岛上没有交换,由此衍生出了“孤岛经济学”。但鲁滨逊也是经济人。
⑹ 在一个鲁滨逊经济 (Robinson Crusoe Economy) 中,没有不确定性。存在一个外
《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Crusoe)旧译《鲁宾逊漂流记》,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回忆录式冒险小说,是答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遇险经历的启发写成的。笛福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勇于面对自然挑战的新型人物——鲁滨逊·克鲁索。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的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乐园。他在海外冒险多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为此,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这部小说一问世就风靡英国,情节真实具体、亲切自然,让人不忍释手。小说从出版至今,已出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孙漂流记》是出版次数最多的一本书。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故事中的情节引人入胜,叙事的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告诉了我们如何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
⑺ 社会经济处于“鲁滨逊时代”是什么意思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者,它反映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阶级内本质。鲁滨逊是一容个在重商主义、经济个人主义社会背景下不断进取、顽强向上的资产者形象的化身。在鲁宾逊的时代,资产阶级正处于创业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创造占有财富,为了寻找新的土地、原料基地和新市场到处进行冒险活动,表现出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当时的资产阶级较之那些不做任何生产劳动、坐享巨额地租收入过着奢侈生活的贵族地主阶层来说,具有巨大的进步性。鲁滨逊这一形象真实地概括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特征。
⑻ 经济学作业。
同学你答出来了吗,我们今天的作业也是这个o(╥﹏╥)o
⑼ 使徒行者中,kobe在狱中运用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麻烦具体说明~
哪有什么经济学原理,就是个挤兑
⑽ 从《鲁滨逊漂流记》能看出什么管理学知识呢,高手请指教
《鲁滨逊漂流记》管理学知识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与世隔绝的“鲁滨逊”(Robinson Crusoe)一个人组成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有中学数学水平的人都能够清楚,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求解最大值的问题。因为鲁滨逊面对的是一些死的数据,而不是有主观意愿的人。一旦“星期五”(《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黑人仆人)加入这个系统,这个经济系统就形成了一个博弈问题。
2)博弈要有参与各方争夺的资源或收益(Resources或Payoff)。资源指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如矿山、石油、土地、水资源等,还包括了各种社会资源,如人脉、信誉、学历、职位等。如果这些资源是无限供给的,那么我们也不需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了,因为一步就可以迈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当然,不可否认是,一方面,博弈者之间会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当中也包含着合作的潜力。
笔者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是,资源是有主观性的。人们之所以会参与博弈是受到利益的吸引,预期将来所获得利益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竞争博弈的吸引力和参与者的关注程度。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个问题,凡是自己主观需要的就是资源,反之亦然。比如,“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妻子总是别人好”:自己的孩子在眼里是无价之宝,而在别人面前相对是无价值的;即使是众人公认的美妻娇眷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资源的价值不断下降,这正是效用递减规律起了作用。最极端的例子大概就是明代小说《镜花缘》中所描绘的君子国,人人礼让使得客观的资源就变得毫无价值,自然就不存在竞争与博弈。
3)参与者有自己能够选择的策略(Strategy)。所谓策略,就是“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这指的是直接实用的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通俗的说策略就是计策,是博弈参与者所能够选择的手段方法。比如秦国就采用了“连横”的策略将六国“合纵”瓦解。
一般日常生活中,策略选择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牵涉到分析关键因素、确定局势特征这些理论化的内容。而博弈论种的策略选择,是先对局势和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确定局势特征,找出其中关键因素,然后在最重要的目标上进行策略选择。由此可见,博弈论种的策略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直接对整个局势造成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