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the 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NCM或NC),又称作“新古典主义”、内“货币主义Ⅱ”,是20世纪70年代由容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这个学派的经济学遵循古典经济学的传统,相信市场力量的有效性;认为如果让市场机制自发地发挥作用,就可以解决失业、衰退等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
『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从重商主义开始到今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以来,政府干预和经济自由两大思潮的分歧和争论从未停止过。凯恩斯革命前,主张经济自由的新古典理论始终居上风;凯恩斯革命后,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了主流,但主张经济自由的声音仍相当强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1)如果政府才却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4)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那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符合实际些。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众所周知,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但由于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凯恩斯主义无疑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衣钵,但力图克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寻找价格粘性和市场非出清的微观基础,竭力证明这种“粘性”和“非出新”同样是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5)他们找了五花八门的“理由”来说明这种“结果”,这些“理由”有些看来很不充分,证据不足,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这些“理由”都是从经济主体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发的,因而是合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微观基础上;二是这些“理由”尽管各不相同,说法各异,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是现实经济生活的某种反映。显然,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和区别,并不在于认为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不要“理性预期”或力求“理性与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预期”或做到“理性预期”,也不在于认为要不要“市场出清”,而在于能不能“市场出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一标准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可能比新凯恩斯主义离真理更远些。
『叁』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区别
我根据找到的资料整理了一下这个问题的解答思路:
[综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具体区别]
一、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如果政府才却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评价]
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那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符合实际些。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众所周知,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但由于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凯恩斯主义无疑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衣钵,但力图克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寻找价格粘性和市场非出清的微观基础,竭力证明这种“粘性”和“非出新”同样是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他们找了五花八门的“理由”来说明这种“结果”,这些“理由”有些看来很不充分,证据不足,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这些“理由”都是从经济主体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发的,因而是合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微观基础上;二是这些“理由”尽管各不相同,说法各异,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是现实经济生活的某种反映。
显然,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和区别,并不在于认为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不要“理性预期”或力求“理性与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预期”或做到“理性预期”,也不在于认为要不要“市场出清”,而在于能不能“市场出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一标准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可能比新凯恩斯主义离真理更远些。
『肆』 简述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以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新该恩斯就是把凯恩斯的宏观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理论结合起来。具体的事包容了原凯恩斯的LM-IS模型和新古典微观的均衡分析
『伍』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一个经济学流个体利益最大化。(2)理性预期。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等相一致的预期。包含3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系统错误,它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3)市场出清。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给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所以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4)自然率。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1)宏观政策的无效性。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2)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3)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又称作“新古典主义”、“货币主义Ⅱ”,是由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发展演化而来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陆』 在宏观经济学中新古典主义的基本思想
新古典主义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总之,它们十分强调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认为经济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实现均衡发展。
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政策主张,有三个基本观点:
一是主张保护个人利益、强调私有化的重要性;
二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
三是主张经济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集中于对经济周期问题的分析。在这方面,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又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如果政府改变总需求的政策是被公众预期到的,那么总供给曲线就随总需求曲线的提高而提高,从而抵消总需求对产出的影响。因此,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只影响价格水平而不影响实际产出。如果货币供给冲击是没有预测到的,在人们对价格预期既定的条件下,来自于货币增加导致的总需求增加可以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之所以人们对价格总水平的预期不能随时调整,原因是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备。因此,货币因素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根据这一分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政府的政策一般来说是无效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从实际因素的变动解释经济波动。该理论认为,货币数量是适应产量的变化而调整的,产量的变化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经济波动。导致实际产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生产技术的革新、新产品开发、气候变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变动等。关于经济政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的支持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尽管该理论也承认政府政策对产出和就业会产生影响,但由于经济当事人理性预期的作用,这种影响的效果也难以界定。因此,该理论主张借鉴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
『柒』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书中关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两者虽然处于长期的争论中,但还是有许多共识的:
(1)两者都认为在长期中,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因素是一国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及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和技术水平。(长期AS曲线为垂直线)
(2)两者都认同在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总需求的冲击。(AD去线的右移能引起经济增长)
(3)两者都肯定了理性预期在决定经济行为方面的左右,其假设中都有:理性微观个体和追求利益最大化两点。
两者的区别及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政策的效用上: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在受到外部冲击时,由非市场出清状态回归到市场出清状态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商品市场上物价刚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粘性)。因此,新凯恩斯主义鼓励政府做出相机抉择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这一点是却别与凯恩斯注意提出的采取主动积极的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则认为如果政府的政策是持续性的政策(无论是根据影响因素指定的具有规律性的政策还是根据政策实施效果所制定的反馈修正型的政策)都能被社会很好的预期(这基于新古典派关于理性预期的解释,人们会尽一切可能去获取能够帮助有效预期的信息,并且能够正确的运用相关信息和经济模型进行解释和运算),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政策效果将完全被抵消点对实际产出不构成任何影响(即政策无效性)。但是,新古典主义中有一个学派是货币主义学者则认为财政政策是无效的,政府应该推行持续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上内容,是我对两个学派学习和研究的结果,希望你能满意。
『捌』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我觉得两个假定应该是:1、市场出清。即价格长期内会不断调整,使供给与需求趋向于均衡状态,市场最终会存在一个供求相等的均衡点。
2、长期价格具有伸缩性和短期价格具有粘性,即长期内价格是可以变化的,而在短期内价格是不容易变化的。
这两个假定对古典理论的展开有重要的意义。另外还有“理性人”假设也很重要,人都是理性的、利己的,不断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玖』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异同,和二者对宏观经济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其四个假设条件如下:
1、个体利益最大化。
2、理性预期。即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包含3个含义:
(1)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2)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
通俗的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3、市场出清。即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给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所以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4、自然率。
(10)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扩展阅读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政策无效性)
假设:波动根源是货币冲击。在A点,价格P0被完全预见到,产出和就业处于长期均衡。提高货币供给,理性当事人形成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产量和就业不变。
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1、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
2、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