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经济学对中国有用吗
我觉得 学习西方经济学 对中国有用
因为今天我们国家的经济里头 有很多版照搬西方的东西 然后只注重权表面 而没学到灵魂 导致中国经济 成为2元经济 如果你有兴趣学西方经济 立志为祖国贡献 你的价值 我想是大有可为的。
西方经济学 不是不可以用于中国 只是很少人知道 它的灵魂是什么 照搬别人的那一套 表面的东西 是永远不会对我国的经济做出积极的贡献的
『贰』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当代西方经济学在其历史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之上 ,运用了个量和总量研究法、均衡分析法、静态和动态研究法、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法、数理模型分析法、制度分析法来研究了一般的资源配置问题。本文主要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评述 ,并从中寻找它对我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借鉴意义。
实证分析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分析。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具有的共性就是它的科学性。要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首先必须揭示各种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正确回答客观事实是怎样的,而这正是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达到的。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是指排除了主观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做客观分析,它只考虑经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的只是客观事物“是什么”。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说明某一具体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是否符合某种价值标准,它要回答的是某一事物“应该是什么”。它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所以,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应该把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四、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西方经济学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所谓边际(marginal)分析有两层含义:一是增量的意思,二是一定数量中最后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这一增量在数字上可正也可负。因此边际概念就是指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所带来的增量。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分析中引入边际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的一个革命,尤其在它的定量分析中边际概念和边际分析方法被广泛地使用。如:在微观经济学中有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边际收益等概念;在客观经济学中有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等。
『叁』 微观经济学 完全竞争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么 为什么西方经济学家首先研究
不存在的,完全竞争市场需要满足很多苛刻的条件,比如产品同质,信息完全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农产品等市场可以近似满足。
然而,作为一个理想化模型,就像物理学的质点,它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所以是研究的起点。
西方经济更加先进,因此研究的脚步更快。
(3)中西方经济学研究扩展阅读:
完全竞争市场明显地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状态,属于理论抽象。
现实中的市场都不具备这些特点,因而都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充其量接近完全竞争(比如可以认为股票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的)。1920年以后,出现了斯拉法(P. Sraffa)、张伯伦(E. H. Chamberlin)及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等人对完全竞争理论的修正。
尽管如此,完全竞争性仍然是经济学家分析市场的起点。只有从具体事物中进行抽象,才能了解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过于具体,则不利于揭示复杂现象的内在本质。由于完全竞争的理论价值,完全竞争理论迄今仍是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分析的基础。
一般的,如果市场中的买者和卖者规模足够大,并且每个个人(包括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而且不能单独影响市场价格时,这样的竞争性状态被称为完全竞争。
同时,也称这样的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是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在其中同质的商品有很多卖者,没有一个卖者或买者能控制价格,进入很容易并且资源可以随时从一个使用者转向另一个使用者。例如,许多农产品市场就具有完全竞争市场这些特征。
『肆』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经济学的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与规律。
社会经济发展是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因此主体创造、转化、实现价值过程中主客体的对称关系,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本质;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规律,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根本规律。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
所以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4)中西方经济学研究扩展阅读:
理论经济学:
由经济学基本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组成的理论体系,包括一般的理论经济学与特殊的理论经济学。
人类经济学、科学经济学是一般的理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特殊的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为分支经济学提供理论基础。
科学的理论经济学是反映人类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理论,由经济学公理、定理与定理体系组成。科学的理论经济学不但有经济学基础理论,而且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只有经济学基础理论,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科学的理论经济学是整体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统一。
一般学者会把研究范围归纳入“微观”或“宏观”层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
“宏观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
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
日常中经济问题主要分为两点:
1、研究人预期在不同的选择下“将会怎样”;
2、探讨人在选择下“该要怎样”。
前者称为“实证经济学”,后者称为“规范经济学”,而日常在学校教授的经济学课程属于“实证经济学”。
『伍』 西方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
西方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西方经济学是西方的经济学理论的整体概括,它包括微观经济学部分和宏观经济学部分。
其中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企业或家庭参与者的行为和后果,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整个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简单地说,微观经济是靠无形的手(市场)去干预经济,宏观经济靠有形的手(政府)干预经济。
另外,它们的需求曲线一般都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供给曲线会右上方倾斜,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
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相同之处就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价格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它们有着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它们的交点决定价格和产量。
西方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1、包括的内容不同:
西方经济学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2、研究的方向不同: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向:特别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由于西方经济学特别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场经济学之称。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
『陆』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制度条件下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的消费行为;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和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决定。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是整体的、全局的。
西方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的消费行为;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和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同时决定。
1)稀缺性(Scarcity):西方经济学是从人类欲望无限性和经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入手说明经济学的。人类的欲望(Desire)是多样的。但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可以利用的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经济资源生产的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也是有限的。
2)资源配置(Allocation of Resources):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资源利用:社会资源是充分利用了还是被浪费了,货币的购买力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社会生产产品的能力是增长了还是下降。
4)经济体制:自给自足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
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问题。
(6)中西方经济学研究扩展阅读
西方经济学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即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即目前所称的“主流经济学”,因特别注重对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又有市场经济学之称。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的出版为标志,西方经济学历经200多年的风雨沧桑。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歇尔到凯恩斯、米尔顿·弗里德曼、萨谬尔森、卢卡斯、斯蒂格利茨,西方经济学大师辈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林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致于西方经济学文献上有“经济学帝国”之称。
『柒』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主要讲的是以价格为中心的个体的厂商与消费者的供求关系(无形的手)
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总体国家的经济运行态势及调控(有形的手)
『捌』 什么是理性行为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它与经济人假设是什么关系
理性行为认为个体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行为意向合理地推断,而个体的行为意向又是由对行为的态度和主观准则决定的。
人的行为意向是人们打算从事某一特定行为的量度,而态度是人们对从事某一目标行为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情感,它是由对行为结果的主要信念以及对这种结果重要程度的估计所决定的。
(8)中西方经济学研究扩展阅读:
耶兹引入了感知行为控制变量,并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除了由态度和主观准则决定之外,还会受到感知行为控制的影响。
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行为进行控制的感知程度,由控制信念和感知促进因素共同决定。控制信念是人们对其所具有的能力、资源和机会的感知,而感知促进因素是人们对这些资源的重要程度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