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污染现象

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污染现象

发布时间:2020-12-11 06:27:21

⑴ 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粮多伤农”现象

供给过量,价格低。原因是蛛网理论,农产品生产有时滞

⑵ 请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分析温室效应是一个什么问题

需求定律啊

价格上升 需求下降
价格下降 需求上升

发展经济的价格上升 发展经济的需求就降低

发展经济的价格下降 发展经济的需求就上升

发展经济的价格里面包含了温室效应。当然还有别的因素 比如贫富差距、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等等等等。

按照经济学理解,温室效应迫使发展经济的价格升高,从而导致了发展经济的需求降低,如果温室效应持续恶化导致发展经济的价格持续升高,那么最终会导致发展经济的需求为0,也就是人类停止一切发展经济的行为。自然而然温室效应就相应也会终止。

理论上这是成立的,但显然不等到那一步,人类就已经忍受不了温室效应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治理温室效应。

当然 治理温室效应也是必须满足需求定律。如果治理的价格持续升高,那么治理的需求也会相应的下降,也就是环境不会治理到太好,马上就又会污染起来。

最终这种动态的需求变化在既不妨碍发展经济也不妨碍身体健康的点保持了动态平衡。

为什么中国这么恶心 外国那么好

因为中国经济落后 发展经济的需求太迫切了 而外国没有那么迫切 所以 相对干净点

等咱们发展的差不多了 不再那么迫切了 也就生活的好了

只是不知道看到我回答的各位 能否等到那一天

⑶ 举一个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解释并详细阐述,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得到的启发。

当生活遇见经济学
几个有意思的经济学案例

第一个案例
牛和小麦的冲突。左边农场养的是牛,右边农场种的是小麦,牛要跨过护栏去吃小麦,是阻止牛还是不阻止牛?
第二个案例
争夺阳光。有一个酒店有一个阳光游泳池,吸引了很多客人。但是另外一个酒店要在那里再盖一幢高楼,如果盖高楼会挡住游泳池的阳光,进而影响收入,这个酒店就起诉了另外一个酒店。
第三个案例
谁的责任。美国很多新修的铁路,是征用农民的土地而来的,农民们认为铁道旁边的土地也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就在铁道边上晒小麦,当火车开过去的时候,火车轮与铁轨擦出的火星,烧毁了这些小麦,于是农民们就起诉了这个火车公司。

这三个案例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来判断?
这其中涉及到很多问题,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即科斯社会成本理论。
科斯的理论:在这么多看似很复杂的案子里,做一个最简单的假设,假如这两个东西都属于同一个人的情况,下面这个人会干什么?
第一个案例:当牛和小麦属于同一个人的时候,他会不会让牛去吃这个小麦?这就变成一个很简单的经济学问题,计算牛吃了小麦以后,牛能卖多少钱?小麦不被吃掉,小麦可以卖多少钱?算清楚这个也就很容易得出答案了。
第二个案例:游泳池与高楼的这个冲突,只要计算盖了高楼能够带来多少收益,遮挡游泳池的阳光会对酒店产生多大影响?
第三个案例:处理的方式更简单,想办法说服农民不要在铁路边上晒小麦了,对于已经烧毁的小麦协商处理。

如果从社会成本的理论来看,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大社会整体利益,所有的案例,就会变成很简单的经济案件。

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者足够低的情况下面,所有的产权都归属于同一个人的假设的前提下,或者是说他们之间的交易费用特别低,比如把牛卖给那个小麦的主人,或者把小麦卖给牛的主人,不管资源最初的主人是谁,资源都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面去。

有关战俘营的故事
在战俘营,有很多经济学的现象和理论会完全显现出来,会产生非常市场化的现象。
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有一个牧师他手里面拿了一个奶酪、五根香烟,然后他在战俘营里面转了一圈,手中多了一个面包,其他东西都没有少。这个就是典型的商人在社会中的一个作用。
比如在战俘营中,会在一些固定的地方进行交易,然后价格会写在一个公告板上,缩短是由于时间或者地理的因素导致的价格扭曲。
然后就会呈现出很意思的价格波动,比如面包,一星期发两次面包,周一周四发,然后到了每次发面包的前一天晚上面包的价格就会飞涨,因为前一晚大家基本都把面包吃完了。所以面包的价格高点是在周三和周日的晚上。然后到周一和周四新的面包来了以后,面包的价格又会下降。
战俘营中,还会自发的产生的货币,比如刚刚说的香烟。用香烟来计量每一个东西的价值,比如一个面包价值两个香烟。
产生了货币以后,就会对应产生了服务,很多人会提供洗衣服的服务、画肖像的服务等,在这个战俘营里慢慢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经济体,同时还会有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
比如香烟,有些人会拿比较残次的香烟来冒充好的香烟,逐渐越来越多的人也会用劣质的香烟来进行交易。
同时,战俘营里面也会有通胀、通缩,当你发生空袭的时候,大家把香烟抽完了,就会产生通货紧缩。然后,如果传说外面会有一批新的香烟来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通胀,相应的价格也会大幅度下降。
在战俘营这样的一个集中化管控的大背景下,其实还是产生了一些新的市场制度,符合经济学产生的一些体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其实经济学就是来源于生活,很多理论也可以生活中各方面被应用,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体验经济学带来的乐趣。

⑷ 如何用外部不经济的理论去分析当前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和治理思路谢谢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产品供给过多)。
当前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和治理思路:
1.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环境可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国际形象,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污染面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发达地区扩大到欠发达地区,污染程度加剧,形成点源与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结合的严峻形势。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存条件,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我国也有不少地区历史上曾经山清水秀、林草丰茂,由于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如今土地荒漠化、石漠化日益严重。面对历史的沧桑巨变,我们更加感受到环境对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我国许多地方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很低。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土地退化、沙漠碰头”等现象。随着对环境污染的加剧,环保冲突时有发生。 
2.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1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重视不够 
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
2.2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水平总体上比较低,能源资源消耗比较高,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付出了比较大的环境代价。
2.3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滞后 
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与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廉价或无偿的环境使用制度有直接的关系。……
2.4是环境保护执法不严,监管不力 
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受字数限制,待续。

⑸ 环境污染问题为什么不能由市场解决 求用经济学理论分析

因为环境问题本身的外部不经济性,所谓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就是指生产者不会把环版境成本考虑到生产权消费过程中,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破坏还带来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生产者就不能把环境成本考虑到生产中吗?一般说来没有国家的强制规定以及管理设定是不太可能的,这源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即大家对环境的消费是不排他的,是独立的,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也没有权利干扰其他人平等的享有权利,对收到污染的人是如此,在本质上对对环境资源有伤害的人也是如此。所以,环境的固有属性在经济上说是不经济的。目前,环境处理技术只能治理,无法做到回收利用的大面积推广,做环境工作就是在投资,还是没有利益的投资,所以很难执行。在市场上,环境效益太低,有没有区域经济意识,所以不能解决,一般,环境问题都需要国家直接参与宏观调控。

⑹ 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污染现象,并思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几种方式

科斯定理 规定产权

⑺ 求一篇用经济学供求均衡理论分析生活中的某种经济现象的论文

用均衡原理来描述谷贱伤农
现代经济学已经发展到了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分析方式也已经由最初的定性分析过度到定量分析。初学《宏微观经济学》教程,密密麻麻的数学模型和推导让我这样的初学经济学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其实经济学来自生活,经济学的原理渗透了日常生活、生产的每个角落,经济学原理能够在生活中广泛地运用。人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着经济学的法则。比如商品的价格问题,就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企业生产成本、盈利问题紧密相关。
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是,不同的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大,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小;有的商品价格变动幅度小,而需求量变动幅度大。而“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说法,它描述的是这么一种经济现象: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这种似乎难以理解的现象,可以用弹性原理加以解释。”
弹性理论正是要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和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之间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需求量(对企业来说是销售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它反映了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灵敏程度。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就是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即
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价格变动的比率
即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Q)╱(△P÷P)
=[(Q2—Q1)╱Q1]÷[(P2—P1)╱P1]
它所表明的是:当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减少的百分数,或者当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所增加的百分数。当│Ed │<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当│Ed │>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此时,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它的需求弹性的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总收益的变动情况是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总收益等于价格乘销售量,价格的变动引起了需求量的变动,从而就引起了销售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所以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的变动是不同的,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例如:某种商品的价格每公斤2元,销售量为1000公斤,该种商品需求弹性系数为2.5。如果该商品降价至每公斤1.8元,总收益情况如何变化?
已知:P1=2 Q1=1000 Ed=2.5 P2=1.8,设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为X。
则由Ed=[(Q2—Q1)÷Q1]÷[(P2—P1)÷P1] 2.5=X×2.0÷(1.8—2.0)
得X=0.25,即价格下降后销售量增加25%,所以Q2=1000×(1+0.25)=1250公斤。
总收益情况:TR1=P1×Q1=2×1000=2000元
TR2=P2×Q2=1.8×1250=2250元 TR2—TR1=250元。
所以降价后商品的总收益增加了250元。这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的原因所在。
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情况相反。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学习到更多类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应用了的经济学规律,并且我们可以应用这些规律解析其中的深层原因

⑻ 请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雾霾效应是一个什么问题

按照经济学理解。
当然
治理温室效应也是必须满足需求定律,温室效应迫使发展经济的价格升高。
最终这种动态的需求变化在既不妨碍发展经济也不妨碍身体健康的点保持了动态平衡,这就是为什么要治理温室效应,从而导致了发展经济的需求降低,如果温室效应持续恶化导致发展经济的价格持续升高。如果治理的价格持续升高,那么最终会导致发展经济的需求为0。
理论上这是成立的,也就是人类停止一切发展经济的行为。自然而然温室效应就相应也会终止,但显然不等到那一步,人类就已经忍受不了温室效应了,那么治理的需求也会相应的下降,也就是环境不会治理到太好,马上就又会污染起来需求定律啊
价格上升
需求下降
价格下降
需求上升
发展经济的价格上升
发展经济的需求就降低
发展经济的价格下降
发展经济的需求就上升
发展经济的价格里面包含了温室效应。当然还有别的因素
比如贫富差距、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等等等等

⑼ 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环境污染现象以及对策

企业如果产生污染则使得外部性增加 实际的社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 则供需平衡点上升 政府通过征税来实现这一平衡 使得私人曲线的平衡点达到社会成本曲线的平衡点

阅读全文

与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污染现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