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司法考试中经济法都包含哪些法律
包括:竞争法、消费者法、银行业法、财税法、劳动法、土地法和房地产法、环境保护法。
1、竞争法
竞争法由三个法律所组成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拍卖法》、《招标投标法》。竞争法立法目的是为保障社会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消费者法
消费者法由两个部分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主旨在于消费者的受损权益如何救济,而不是具体责任由谁承担的问题。《产品质量法》立法主旨在于产品责任由谁来承担的问题,以及对受害者的利益的救济的问题。
3、银行业法
银行业法包括《商业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我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的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里确立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特别的监督管理的措施。
4、财税法
财税法由税法(又分为税收程序法与税收实体法)、会计法及审计法组成。税法、税收实体法涉及各种税种,最重要的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于税收程序法里,主要是《税收征收管理法》。
5、劳动法
劳动法中规定了劳动法的适用问题、劳动合同的解除权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同解除权是不同的。劳动者享有更多的劳动合同解除权,而用人单位的解除权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劳动争议的仲裁主要解决的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纠纷的。
6、土地法和房地产法
包括《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中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建设用地的管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了哪些房地产不得转让,尤其是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转让。
7、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确立了非常多的制度,比如环境规划的制度,清洁生产的制度,对此至少要了解哪些制度属于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在环境民事纠纷的解决中,环境民事诉讼的时效是3年,且在环境民事诉讼里常会出现责任倒置、因果关系推定等情形。
(1)下列法律中属于经济法扩展阅读:
司法考试中经济法的复习重点
1、在竞争法中重点复习《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哪一种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其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主线来具体掌握;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重点在消费争议的解决的问题,《产品质量法》最重要的是产品责任的承担的问题;
3、环境保护法中重点掌握: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和环境民事责任问题;
4、出现变化的法律,或者已经出现变化但司法考试没有考过的法律,均是复习重点。
Ⅱ 下列法律中,属于经济法的是( )。 A.《物权法》 B.《招标投标法》 C.《合同法》 D.《标准化法》
是国家用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调整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应该属于经济法
Ⅲ 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是:( )
C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和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的。市场管理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因而C正确
A
合同法调整,是赠与合同
B
继承法调整
D
合同法调整
三项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
Ⅳ 经济法的法律属性
经济法的法律属性如下: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
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
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甚至会有意使局部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所损失。
Ⅳ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有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国家调节或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在经专济法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属关系。
答案是: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与商家发生的赔偿与被赔偿关系;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发生的征纳关系
(5)下列法律中属于经济法扩展阅读
经济法律关系作为许多法律关系的一种,除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其本身的特征。
1.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相统一的法律关系。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济协作关系之间尽管有差别,但它们又是有机联系,相互统一的,是统一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2.经济法律关系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的。任何法律关系都是以当事人之间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内容。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则是以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为内容,否则不是经济法律关系。这种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直接反映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体现了经济性。
3.经济法律关系除法律规定允许采用口头形式外,均应采用书面形式。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一般采用法定的书面形式来表示,以体现经济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并作为将来可能发生争议的处理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法律关系
Ⅵ 下列不属于中国经济法形式的是(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判例
我国的法律体系分为七个法律部门,即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2.民商法、3.行政法、回4.经济法答、5.社会法、6.刑法、7.诉讼与非讼程序法。
经济法是一个单独的法律部门,在这个法律部门中,既有法律,也有行政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法律,工商登记管理条例是行政法规。
从这题的选项看,宪法肯定不属于经济法,而法律和行政法规不仅经济法部门有,其他法律部门也有,如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法律,属于行政法部门,工伤保险条例是行政法规,属于社会法部门,而判例呢,因为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判例不是正式的法的渊源,且判例也可以是各个部门法方面的判例。该题的四个选项不属于或不单纯属于经济法部门,应该全选。
Ⅶ 单选 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事件范围的是() a.经济管理行为 b.签订合同 c.战争 d.擅自
1、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事件范围的是
正确答案:.战争
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其分类包括事件和行为两大类。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它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战争属于事件中的社会现象。
(7)下列法律中属于经济法扩展阅读: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又称“经济法主体”。是指能够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范围由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的范围决定。
从中国经济法所调整的那部分经济关系的参加者看,经济法主体一般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内部的职能机构和生产单位、承包户、个体经营户、公民个人和国家。
其中公民个人和国家为经济法特殊主体,它们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充当经济法主体。经济法主体并不排斥法人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但法人不仅可参加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并且也可以参加非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如参加税收关系,成为纳税主体。
Ⅷ 下列权力义务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内容的有( )A、所有权B、纳税义务C、经营管理权D、服兵役义务
A 的范围广,这个问题只是问经济法律关系,一般来说,看情况。
Ⅸ 下列法律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有( )。
B,人民银行是国家机关,不属于经济法调整范围
Ⅹ 下列属于经济法律事实中行为的有
经济法律事实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
其中经济法律行为是指能够发生经济法上效果的人们发自意思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法律事实。
经济法律行为根据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干预活动的多样性而极其多样,根据不同标准可以有多种的分类方法。此外,由于经济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行政法律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它们的分类理论对经济法律行为分类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在这里,仅对其作出基本的分类:
(1)政府行为与市场主体行为
经济法律行为可以根据其行为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行为和市场主体行为,现代市经济条件下三大行为主体,政府、企业、消费者,不同主体的行为受到经济法的规范,将产生不同的法律效果。
(2)宏观调控行为与市场规制行为
经济法律行为可以根据政府调节市场经济的任务和作用不同,分为宏观调控行为与市场规制行为。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弥补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而介入市场,为实现一定的经济政策目标而发挥作用。一方面它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从宏观上调节经济的运行,实现总量和结构的平衡与合理化,从而为市场经济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减少内部或外部的不经济,协调个体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地发展。为了保障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维护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降低交易成本,防止市场失灵,还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规制以保护公平、自由的竞争,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与政府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两方面基本任务相适应,经济法律行为也分别地表现为宏观调控行为和市场规制行为。若从市场经济其它主体的角度看,相应地也可分为接受宏观调控行为与接受市场规制行为。
(3)规制行为与受制行为
经济法律行为可以根据其行为主体的法律地位不同,可分为规制行为与受制行为。经济法作为国家运用公法手段调整私法关系的法律部门,政府在经济法上处于中心地位,其行为对于市场经济运行和市场主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与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在经济法上无同日而语之可能。直言之,规制行为是指宏观调控机关和市场规制机关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行为;而受制行为则是指市场主体的接受调控和规则的行为。区别这两种行为的意义在于规范规制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受制主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换言之,研究规制主体的行为制度,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为界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