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草图

经济学草图

发布时间:2020-12-11 01:42:50

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4版的讲义及习题答案是否有人能提供

第三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5、设投资函数为i=e-dr
(1)当i=250(美元)—5r时,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2)若投资函数为i=250(美元)—10r,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3)说明e的增加对投资需求曲线的影响;
(4)若i=200—5r,投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
答案:(1) i=250 —5×10 = 200(美元)
i=250—5×8 = 210 (美元)
i=250 —5×6 = 220 (美元)
(2)i= 250 —10×10 = 150 (美元)
i = 250 — 10×8 = 170 (美元)
i =250 — 10×6 =190 (美元)
(3)e 增加使投资需求曲线右移
(4)若 i = 200 — 5r,投资需求曲线将左移50美元
6、(1)若投资函数为 i = 100(美元)— 5r,找出利率r 为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 —40(美元)+ 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投入水平;
(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案:
(1)I1 = 100-5×4=80(美元) I2 = 100-5×5=75(美元)
I3 = 100 – 5 × 6 = 70(美元) I4 = 100- 5×7 = 65(美元)
(2)S = -40 + 0.25y
—40 + 0.25y = 80 ∴ y = 480(美元) —40 + 0.25y = 75∴ y = 460 (美元)
—40 + 0.25y = 70∴ y = 440(美元) —40 + 0.25y = 65∴ y = 420(美元)

(3)IS曲线函数:∵I = S∴100-5r = -40 +0.25y
∴ y = 560 — 20r
图:
8.下表给出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美元)货币需求量(美元) 利率%货币需求量(美元)
500100600120 700140800160900180 1230 1050 8706904110
(1)求收入为700美元,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2)作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是怎样移动的?
答案:

<br>(1)L=L1(Y)+L2(r)
当Y=700时, L1(Y)=140; 当r=8% 时, L2(r)=70 ∴L=L1(Y)+L2(r)=140+70=210
当r=10% 时,L2(r)=50 ∴ L=L1(Y)+L2(r)=140+50=190
(2)当Y=600时,L(Y)=120
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
当Y=700时L1(r)=140
L=L1(700)+L2(12%)=140+30=170 L=L1(700)+L2(10%)=140+50=190
L=L1(700)+L2(8%)=140+70=210 L=L1(700)+L2(6%)=140+90=230
L=L1(700)+L2(4%)=140+110=250
当Y=800时L1(800)=160
L=L1(800)+L2(12%)=160+30=190 L=L1(800)+L2(10%)=160+50=210
L=L1(800)+L2(8%)=160+70=230 L=L1(800)+L2(6%)=160+90=250
L=L1(800)+L2(4%)=160+110=270
(3)图形
9、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br>(1)画出利率为10%,8%和6%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出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案:(1)
(2)由L=M/P得r=0.04y=30
当y=800美元时,r=2 当y=900美元时,r=6 当y=1000美元时,r=10
(3)LM曲线如图:
<br>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时,r=0.04y-40
当y=800美元时,r=-8 当y=900美元时,r=-4 当y=1000美元时,r=0
这条LM曲线与(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
(5)若r=10%y=1100美元时
L=0.2y-5r=0.2×1100-5×10=170与200不相等
货币需求与供给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
10、假定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等式的斜率表达式;
(2)找出K=0.20,h=10; K=0.20, h=20;K=0.10, h=10时LM的斜率的值;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化; h增大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
(4)若K=0.20,h=0,LM曲线形状如何?
答案:
(1)由L=M/P,因此 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hr=M/P 即r=-M/Ph+(K/h)y
其斜率为:K/h
(2)当K=0.2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10=0.02
当K=0.20, h=2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
当K=0.1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10/10=0.01
(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K=0.2, h=0,则LM曲线为0.2y=M/P,即y=5M/P
<br>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h=0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2005-1-20 10:33
2楼 还有第四章的,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5)“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r>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二、计算题
1、假使LM方程为y=500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美元-50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40美元-10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和2)当IS为y=800美元-25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10美元-5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增加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案:(1)
1)Y=950-50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br>IS=LM得:Y=650r=6 代入I=140-10r得I=80
2)Y=800-25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10-5r得I=80
(2) 1)由g=80从而得Y=1100-50r(IS方程) IS=LM得:Y=700r=8
2)由于I=110-5r从而得Y=950-25r(IS方程) IS=LM得:Y=725r=9
(3)由于2)中I=110-5r,相对来说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较小,从而收入增加的较大(Y=725)。
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 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I的“挤出”是完全的。
(4)图示:
3、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1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1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答案:(1)
Y=750美元+20rLM曲线y=750美元+20rLM曲线
Y=1250美元-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
(2)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
得:y=850+20rLM曲线
y=850+20rLM曲线y=850+20rLM曲线
y=1250-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8y=1010解得r=50/7,y=6950/7
(3)图(a)中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因为IS曲线的斜率更

Ⅱ 2017周谭高中招生540分都能进去,请问是不是

学生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学得蛮不错,学习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后,却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成绩甚至出现不及格,高挂红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而学习。
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学习尽量多的知识。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时期,同学们应如何把学习搞好,打好未来成才的基础呢?

一、立志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说过:“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

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学会把握时代的脉博,面向未来,立振兴祖国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还要逐步培养和树立自己的专业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就有力争上游、奋斗成才的强大动力,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跨越好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台阶

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认识高、初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做好思想准备,并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尽快适应各科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

三、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提出一些高中阶段一般较为适合的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

中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学科学习来说,也要全面发展。语文、英语作为语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数学作为运算的基本工具,首先必须学好;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础,也要努力学好;政治课的学习,能使我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地理知识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科目,对于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养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鉴别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也要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自己准备选考的X科目,既要培养对它的兴趣,又要努力把这个X科目学得较好。第二个含义是要有自己特别热爱的领域或技能,如电脑技术、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力争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摆脱那种千人一面的传统轨道,让自己的个性、创新精神和潜在才华得到发展。你有哪一项特长,你就在那一项活动及其相关的竞赛或考试中一显身手,展示你的才华。

2.学会读书

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地读书的特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中学生,读书,首先要读好课本,然后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1)正确使用课本

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要学习好各个学科,必须重视并学会阅读课本。有些同学不知道应该怎样使用课本,往往只是在课后从书本中找出解题的公式,把习题做出来,就以为是读了课本了。这种用书的方法,在高中是决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都要阅读课本,但有不同的要求。

在上课前,最好先预习课本中将要讲授的内容,这一遍是略读,只要知道将要讲什么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处记下来,课堂上认真听明白它。预习是为了使听课心中有数,提高听课效率。

课后第一件事不是做练习,而是阅读课文。课后复习,是消化阶段,是自己进行深入理解、分析综合的积极思维过程,必须及时地、仔细地、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本,并在此基础上,动脑动手,积极消化。

最后,在学完每章之后,还应把整章课文再阅读,做一个全章总结,把全章内容整理成有纲有目的系统内容,有系统地掌握它。这是一种知识归纳。

(2)广泛的课外阅读

除了精读课本外,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学能力,还应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科普书籍和报刊。对科普报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别有兴趣的可以精读外,一般只要泛读就可以了。在泛读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太懂的问题,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活跃你的思维。

3.认真做好实验

实验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时,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巩固有关知识。因此,必须学会实验。在高中,我们怎样会科学实验呢?

(1)要认真学好历史上的著名实验。学习这些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可以启发我们自己的思路,使我们在自己进行实验时可以进行借鉴,吸取其精华,并认识到对现象的认真观察和科学归纳的重要性。

(2)正确观察演示实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操作,引导我们正确观察、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得出规律的实验。这时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动手,但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看和听,还可以充分地思考。观察演示实验。首先要认真听清老师关于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和怎样安排实验的讲解,明确实验目的,知道要考虑哪些因素,排除什么干扰,用什么仪器,它们的作用如何等等。在演示的过程中,要看清每个步骤的目的、操作过程、现象变化过程、怎样做可以获得成功、怎样将导致失败等等。总之,看演示实验,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和思考实验目的、原理、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和变化过程上,而不能单看实验结果,更不能只觉得好看、好玩就心满意足了。

(3)认真动手做好实验。教学中安排的学生实验,是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百闻不如一见,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怎样动手做好实验呢?那就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做到胸有全局。不要心中无数,实验中手忙脚乱,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茫茫然。

二要理解仪器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爱护仪器。不要随意玩弄,任意乱用。

三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变化过程细节,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粗心大意看热闹。

四要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这是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和取得实验成功的保证。不要随心所欲、胡乱操作甚至损坏仪器。

五要既动手又动脑,不但在操作上下功夫,而且积极动脑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光做不思考。

六要认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填好实验报告。不要潦草马虎,为了得到满意结果而拼凑数据。

4.养成做练习的良好习惯和规范

做练习是高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历来为同学们所重视,它对透彻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很大的作用。要做好练习,必须有良好的习惯。如果只追求解题的答案和数量,陷入题海中,必然收效甚微。

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完成练习的前提条件。基本概念、规律是解题的依据。不会解题或解题错误,常常是因为基本概念和规律没有理解好的缘故。

做练习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应是怎样的呢?

首先要认真审阅题目。例如在解物理题时,首先应认真分析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要仔细阅读题目中每一句,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单位,使自己清楚题意。然后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或哪个系统,这些对象经历什么过程,从而确定解题的目标和依据。

画草图是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使题目形象化、具体化的途径。

要把已知条件和未知量一一列出。练习题中的已知条件,有的是直接给出为已知数,有的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间接给出,隐含在一些给出的数值或信息中,要通过分析,根据一些相互关系,才能求出来。

根据题意分析,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确定解题的物理公式。要特别注意某些习题中的近似条件或发生转折的临界状态。还要注意许多物理习题,由于思考的角度和思路不同,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运用的物理公式和数学方法不同,可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做习题时,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各种解法加以分析比较,不但能使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能学会选择最简捷、最巧妙的解法。

在运算中,必须统一单位制。

解物理习题,不能一解出结果就认为达到目的了,还要研究这些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已经齐全,是否有取值范围,等等。必须确认答案已经全面合理,正确无误,解题才算结束。

做练习时,要注意培养认真严谨的学风,做到表达规范。

练习、测验经老师批改发回后,不能只看分数,要认真研究老师批改中指出的问题,检查发现自己在理解和运用知识方面的漏洞和错误,及时补上和改正。应建立一个错题记录,仔细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薄弱知识点加以强化,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5.掌握记忆的方法

学习中,有大量的知识都要求我们记忆,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加以应用。怎样才能迅速、完整、准确地记住它们呢?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进入了高中阶段,更要强调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理解和记忆的结合上有更高的要求。

理科的概念和规律有些似乎简单,有些则很抽象、复杂,不论如何,在学习时都应加以分析,弄清来龙去脉,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这样就能加深印象,可以在达到理解的同时记忆下来,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灵活运用了。(突出重点记忆法)

在研究某些问题时,许多概念、规律往往成组出现。在学习时除了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还应纵横比较,弄清如何得来,如何应用,如何从一些公式推出另一些公式,还应将它们与有关的相类似的公式从形式上、内容上、特征上加以比较鉴别。可以进行列表类比、知识归类,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这样,对较为复杂的内容,也能理出体系和线索,并能清晰地记忆和运用它们。(对比联系归类记忆法)

反复自我捡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每节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四.把学知识和学方法结合起来,发展能力

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各科的基础知识,而且要与学习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培养有效地从事学习、工作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有了这些能力,就可以学得快而好,长大后就有更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

在解题时,不能只会解就算了,而是要提高到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的高度。

在高中阶段,要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谈谈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问题。

观察能力 一个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的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和自己做实验时,就能抓住过程和现象的特征,能够敏锐地发现一些原来设想不到的或有细微差别的现象,也能从周围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很多的知识。怎样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呢?

观察时必须目的明确、专心致志,抓住观察现象的特征。对实验的每一步骤,都要明确主要是探索或验证什么,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点上。观察还必须精细,留心有什么新的现象发生,而不是浮光掠影、视而不见。

我们还要敏于观察,对一些现象还要反复观察。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实践中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要提高思维能力,就要经常用比较法进行学习。首先,在学习每一个新概念时,不但听老师讲解,还要自己进行比较,找出相似的例子,加深认识。第二,学到意义相近的概念、规律时加以比较,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其区别与联系。经常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可以学会全面分析问题,从多种事物发现它们的联系、区别和各自特征,使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得到提高。

实践动手能力 学习中既要善于动脑,也要善于动手。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指能够做出东西来,并且养成一系列有关智力的意志品质(如事前设计好操作步骤、能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注意准确和精密、及早纠正偏差或迅速改用更合理的方案等)。课堂上做好分组实验和随堂小实验,在课外积极参加各种创意实验设计和科技发明创造活动,都能使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在课堂、课外的实验和各项设计、制作活动中,都要努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起来,培养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培养自己的创造才能,首先要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敢于对已有的结论提出疑问,敢于抒发自己的不同意见,敢于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要通过课内老师指引下的研究性学习,以及课外自订题目、独立进行的研究性的探索,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求异,学会创新。要知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造,要想将来在科学上有所建树,是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具有创新性的学习精神,他日就能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抢占科技发展高级领域中的“制高点”,进而控制一大片的开阔地带,成为攀登科技高峰的优秀人才。

Ⅲ 问一道微观经济学题!(消费者行为理论方面的)

Assume all the incomes will be spending on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Heat) = Income-Consumption (others)
Now income increases sine the subsidy on heat and consumption on others remains.
That is the ability of consumption of heat increases.
If the consumer remains to use gas, his consumption ability is remained at the same level. But if shift to other alternative, he’s benefited from subsidy.
X-axis is Income and Y-axis is Consumption

Ⅳ 微观经济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5、设投资函数为i=e-dr
(1)当i=250(美元)-5r时,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2)若投资函数为i=250(美元)-10r,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3)说明e的增加对投资需求曲线的影响;
(4)若i=200-5r,投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
答案:(1) i=250 -5×10 = 200(美元)
i=250-5×8 = 210 (美元)
i=250 -5×6 = 220 (美元)

(2)i= 250 -10×10 = 150 (美元)
i = 250 - 10×8 = 170 (美元)
i =250 - 10×6 =190 (美元)

(3)e 增加使投资需求曲线右移
(4)若 i = 200 - 5r,投资需求曲线将左移50美元
6、(1)若投资函数为 i = 100(美元)- 5r,找出利率r 为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 -40(美元)+ 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投入水平;
(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案:
(1)I1 = 100-5×4=80(美元) I2 = 100-5×5=75(美元)
I3 = 100 - 5 × 6 = 70(美元) I4 = 100- 5×7 = 65(美元)
(2)S = -40 + 0.25y
-40 + 0.25y = 80 ∴ y = 480(美元) -40 + 0.25y = 75∴ y = 460 (美元)
-40 + 0.25y = 70∴ y = 440(美元) -40 + 0.25y = 65∴ y = 420(美元)
(3)IS曲线函数:∵I = S∴100-5r = -40 +0.25y
∴ y = 560 - 20r
图:

8.下表给出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美元)货币需求量(美元) 利率%货币需求量(美元)
500100600120 700140800160900180 1230 1050 8706904110
(1)求收入为700美元,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2)作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是怎样移动的?
答案:
(1)L=L1(Y)+L2(r)
当Y=700时, L1(Y)=140; 当r=8% 时, L2(r)=70 ∴L=L1(Y)+L2(r)=140+70=210
当r=10% 时,L2(r)=50 ∴ L=L1(Y)+L2(r)=140+50=190
(2)当Y=600时,L(Y)=120
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
当Y=700时L1(r)=140
L=L1(700)+L2(12%)=140+30=170 L=L1(700)+L2(10%)=140+50=190
L=L1(700)+L2(8%)=140+70=210 L=L1(700)+L2(6%)=140+90=230
L=L1(700)+L2(4%)=140+110=250
当Y=800时L1(800)=160
L=L1(800)+L2(12%)=160+30=190 L=L1(800)+L2(10%)=160+50=210
L=L1(800)+L2(8%)=160+70=230 L=L1(800)+L2(6%)=160+90=250
L=L1(800)+L2(4%)=160+110=270
(3)图形

9、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画出利率为10%,8%和6%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出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案:(1)

(2)由L=M/P得r=0.04y=30
当y=800美元时,r=2 当y=900美元时,r=6 当y=1000美元时,r=10
(3)LM曲线如图: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时,r=0.04y-40
当y=800美元时,r=-8 当y=900美元时,r=-4 当y=1000美元时,r=0
这条LM曲线与(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
(5)若r=10%y=1100美元时
L=0.2y-5r=0.2×1100-5×10=170与200不相等
货币需求与供给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
10、假定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等式的斜率表达式;
(2)找出K=0.20,h=10; K=0.20, h=20;K=0.10, h=10时LM的斜率的值;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化; h增大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
(4)若K=0.20,h=0,LM曲线形状如何?
答案:
(1)由L=M/P,因此 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hr=M/P 即r=-M/Ph+(K/h)y
其斜率为:K/h
(2)当K=0.2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10=0.02
当K=0.20, h=2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
当K=0.1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10/10=0.01
(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K=0.2, h=0,则LM曲线为0.2y=M/P,即y=5M/P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h=0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5)“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答案:(1)C(2)C(3)A(4)D(5)C

二、计算题
1、假使LM方程为y=500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美元-50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40美元-10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和2)当IS为y=800美元-25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10美元-5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增加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案:(1)
1)Y=950-50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40-10r得I=80
2)Y=800-25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10-5r得I=80
(2) 1)由g=80从而得Y=1100-50r(IS方程) IS=LM得:Y=700r=8
2)由于I=110-5r从而得Y=950-25r(IS方程) IS=LM得:Y=725r=9
(3)由于2)中I=110-5r,相对来说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较小,从而收入增加的较大(Y=725)。
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 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I的“挤出”是完全的。
(4)图示:

3、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1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1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答案:(1)

Y=750美元+20rLM曲线y=750美元+20rLM曲线
Y=1250美元-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
(2)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
得:y=850+20rLM曲线
y=850+20rLM曲线y=850+20rLM曲线
y=1250-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8y=1010解得r=50/7,y=6950/7
(3)图(a)中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因为IS曲线的斜率更小些。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更大一些,利率下降一定幅度导致产出的变动更大。图(b)中的利率下降更多些,因为IS曲线斜率较大,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小些,一定幅度的产出变动需要利率下降更大幅度。
4、假定某两部门经济中IS方程为y=1250美元-30r
(1)假定货币供给为150美元,当货币需求为L=0.20y-4r时,LM方程如何?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为多少?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L’=0.25y-8.75r时,LM’方程如何?均衡收入为多少?分别画出图形(a)和(b)来表示上述情况。
(2)当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时,图形(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答案:
(1)由 L=M得y=750+20rLM方程
y=750+20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
解得r=10y=950
当货币需求L’=0.25-8.75r得LM方程y=600+35r
y=600+35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
解得r=10y=950

(2)当M=170美元时,得LM方程y=850+20r或y=680+35r
y=850+20rLM方程y=680+35rLM方程 y=1250-30rIS方程y=1250-30rIS方程
解得r=8y=1010解得r=114/13y=12830/13
图形(a)中的均衡收入增加到1010,利率下降到8,图形(b)中利率下降,均衡收入增加但(a)中利率下降更多,因为(a)中LM曲线斜率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h 较小,货币需求变动一定幅度需要利率变动较大幅度,因此利率下降的更多一些。(a)中利率下降更多一些,IS曲线不变,所以带来更大的产出增加。

5、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L=0.20y,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消费为C=100美元+0.8Yd,投资I=140美元-5r。
(1)根据这些数据求IS和LM的方程,画出IS和LM曲线;
(2)若货币供给从200美元增加到220美元LM曲线如何移动?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答案:(1)由L=M得y=1000美元LM方程
由Y=C+I得y=1200-25rIS方程
(2)若M=220美元y=1100美元LM方程
LM曲线向右平移 Y=1100LM曲线C=100+0.8y=100+0.8×1100=980 Y=1200-25rIS曲线I=140-5r=140-5×4=120
解得r=4y=1100C=980i=120
(3)由于h=0,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因此增加的货币供给完全用来作为产出的交易媒介,即货币供给增加多少,相应的产出需要增加多少。按照LM曲线,货币供给增加带来产出增加100美元,相应均衡产出从1000美元增加到1100美元,表现为图形上,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6、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消费为C=100美元+0.8y,投资I=150美元。
(1)求IS和LM方程,画出图形;
(2)求均衡收入、利率、消费和投资;
(3)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收入、利率、投资和消费有什么变化?
(4)为什么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而利率下降?
答案:(1)由L=M得y=1000+20rLM方程 由Y=C+I得y=1250IS方程
(2)y=1000+20rLM方程 y=1250IS方程 解得r=12.5y=1250
C=100+0.8y=100+0.8×1250=1100 I=150
(3)M=220美元得y=1100+20rLM方程 y=1100+20rLM方程 y=1250IS方程
解得r=7.5y=1250 C=100+0.8y=100+0.8×1250=1100 I=150
投资作为外生变量影响产出和利率,所以投资本身不变。由于均衡产出未变,所以消费不变,利率发生了变化。
(4)因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弹性d=0,投资作为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即IS曲线垂直,决定了均衡产出不变。货币供给增加,在产出不变时,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下降。

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选择题
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
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
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答案:(1)B(2)B(3)A(4)B(5)B(6)A(7)C

二、计算题 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
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
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求预算盈余BS;
(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
(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
(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
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
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4)BS*=tY*- G - TR=0.25×1200-200-62.5=37.5
(5)BS*=tY*- G- TR=0.25×1200-250-62.5=-12.5
(6)因为预算盈余或预算赤字经常是由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造成的,所以经常用盈余或赤字来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但是盈余或赤字的变动有时是由经济情况本身变动引起的,如本例由于投资增加到100,使得赤字变成了盈余,这是经济本身的变动,而不是财政紧缩的结果。但如果用BS*则消除了这种不确定性,比如由(4)到(5),盈余变成赤字,完全是由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所以要用BS*而不是BS去衡量财政政策的方向。
2、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答案: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Kg=1/[1-b(1-t)]=1/[1-0.8(1-0.25)]=2.5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Y=Kg•△G=2.5×(-200)=-500
△T=t•△Y=0.25×(-500)=-125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T-△G=-125-(-200)=75亿美元,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3.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0=Cu/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乘数为多少?若再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货币创造乘数K=(1+r0)/(r0+r)=(1+0.38)/(0.38+0.18)=2.46
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M=100×2.46=246亿美元。
4、假定法定准备率是0.12,没有超额准备金,对现金的需求是1000亿美元。
(1)假定总准备金是400亿美元,货币供给是多少?
(2)若中央银行把准备率提高到0.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假定储备金仍是400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政府债券(存款准备率是0.12),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案:(1)货币供给M=1000+400/0.12=4333亿美元
(2)当准备金率提高到0.2,则存款变为400/0.2=2000亿美元,现金仍是1000亿美元,因此货币供给为1000+2000=3000亿美元,即货币供给减少了1333亿美元。
(3)中央银行买进10亿美元债券,即基础货币增加10亿美元,则货币供给增加
M=10×(1/0.12)=83.3亿美元。

第六章 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1、设一国的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求当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答案:在开放经济中,政府支出率为:Kg=1/(s+m)=1/(0.1+0.2)=10/3
政府支出增加10亿美元时,国民收入增加为△Y=Kg×△G=(10/3)×10=100/3
这样该国进口增加△M=m×△Y=0.2×(100/3)=20/3(亿美元)

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设IS曲线的方程为Y=0.415-0.0000185y+0.00005G,LM曲线的方程为r=0.00001625y-0.0001M/P。式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M为名义货币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答案:联立IS方程与LM方程即r=0.415-0.0000185y+0.00005G
r=0.00001625y-0.0001M/P
总需求方程为:y=11942.446+1.4388G+2.8777M/P
名义货币量和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总需求扩张,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反是。
2、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50P
(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答案:(1) ys=500 yd=600-50P 解得P=2y=500
(2)总需求上升10%,则总需求曲线为yd=660-55P
ys=500 yd=660-55P 解得P=32/11≈3y=500
3、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总需求函数为y=2000+750/P,求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时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答案:y=2350+400PAS y=2000+750/PAD 解得P=1y=2750

第八章 经济增长理论
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
(2)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答案:(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将s=0.3,n=3%代入得:
0.3(2k-0.5k2)=0.03k
所以20k-5k2=k得k=3.8
(2)按黄金分割律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律,即f(k)=n于是有2-k=0.03,得 k=1.97
2、已知经济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为0.12,资本产量比等于3,求收入的增长率。
答案:收入增长率是与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产量比适合的收入增长率,哈罗德把它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用Gw表示。
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的比率,即Gw=s/v=0.12/3=0.04=4%
3、已知平均储蓄倾向为0.2,增长率为每年4%,求均衡的资本产量比。
答案:由于增长速度G=s/v,所以资本产量比v=s/G=0.2/0.04=5

第九章 通货膨胀理论
1、设统计部门选用A、B、C三种商品来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所获数据如下表:
品种 数量 基期价格(元) 本期价格(元)
A 2 1.00 1.50
B 1 3.00 4.00
C 3 2.00 4.00
试计算CPI及通货膨胀率。
答案: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CPI=(1.50×2+4.00×1+4.00×3)/(1.00×2+3.00×1+2.00×3)×100%=173
通货膨胀率л=(173-100)/100=73%
2、假定某经济最初的通货膨胀率为18%,政府试图通过制造10%的失业率来实现通货膨胀率不超过4%的目标,当价格调整方程的系数为h=0.4时,试利用价格调整方程描述通货膨胀率下降的过程。
答案:价格调整的方程可以写为:л=л-1+h[(y-1-y*)/y*],其中∏和∏-1分别代表本期和上期的通货膨胀率,(y-1-y*)/y*代表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程度,这里大体上可以衡量失业率,于是:л1=18%-0.4×0.1=14%
л2=14%-0.4×0.1=10% л3=10%-0.4×0.1=6% л4=6%-0.4×0.1=2%
可见,经过政府连续制造4年的10%的失业率,可以使通货膨胀率降到4%以下。

Ⅳ 经济学原理分析简答题

海南经历台风后蔬菜生产受到严重影响,蔬菜的供应量减少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海口麻将馆的价格设立理由三个时间段想打麻将的人是不一样的。需求不同,价格不一样

Ⅵ 急求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5、设投资函数为i=e-dr (1)当i=250(美元)—5r时,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2)若投资函数为i=250(美元)—10r,找出r等于10%、8%、6%时的投资量,画出投资需求曲线; (3)说明e的增加对投资需求曲线的影响; (4)若i=200—5r,投资需求曲线将怎样变化? 答案:(1) i=250 —5×10 = 200(美元) i=250—5×8 = 210 (美元) i=250 —5×6 = 220 (美元) (2)i= 250 —10×10 = 150 (美元) i = 250 — 10×8 = 170 (美元) i =250 — 10×6 =190 (美元) (3)e 增加使投资需求曲线右移 (4)若 i = 200 — 5r,投资需求曲线将左移50美元 6、(1)若投资函数为 i = 100(美元)— 5r,找出利率r 为4%、5%、6%、7%时的投资量 (2)若储蓄为S= —40(美元)+ 0.25y,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投入水平; (3)求IS 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案: (1)I1 = 100-5×4=80(美元) I2 = 100-5×5=75(美元) I3 = 100 – 5 × 6 = 70(美元) I4 = 100- 5×7 = 65(美元) (2)S = -40 + 0.25y —40 + 0.25y = 80 ∴ y = 480(美元) —40 + 0.25y = 75∴ y = 460 (美元) —40 + 0.25y = 70∴ y = 440(美元) —40 + 0.25y = 65∴ y = 420(美元) (3)IS曲线函数:∵I = S∴100-5r = -40 +0.25y ∴ y = 560 — 20r 图: 8.下表给出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美元)货币需求量(美元) 利率%货币需求量(美元) 500100600120 700140800160900180 1230 1050 8706904110 (1)求收入为700美元,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2)作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是怎样移动的? 答案: <br>(1)L=L1(Y)+L2(r) 当Y=700时, L1(Y)=140; 当r=8% 时, L2(r)=70 ∴L=L1(Y)+L2(r)=140+70=210 当r=10% 时,L2(r)=50 ∴ L=L1(Y)+L2(r)=140+50=190 (2)当Y=600时,L(Y)=120 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 当Y=700时L1(r)=140 L=L1(700)+L2(12%)=140+30=170 L=L1(700)+L2(10%)=140+50=190 L=L1(700)+L2(8%)=140+70=210 L=L1(700)+L2(6%)=140+90=230 L=L1(700)+L2(4%)=140+110=250 当Y=800时L1(800)=160 L=L1(800)+L2(12%)=160+30=190 L=L1(800)+L2(10%)=160+50=210 L=L1(800)+L2(8%)=160+70=230 L=L1(800)+L2(6%)=160+90=250 L=L1(800)+L2(4%)=160+110=270 (3)图形 9、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br>(1)画出利率为10%,8%和6%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3)画出LM曲线;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出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相比,有何不同? (5)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是否均衡?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案:(1) (2)由L=M/P得r=0.04y=30 当y=800美元时,r=2 当y=900美元时,r=6 当y=1000美元时,r=10 (3)LM曲线如图: <br> (4)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时,r=0.04y-40 当y=800美元时,r=-8 当y=900美元时,r=-4 当y=1000美元时,r=0 这条LM曲线与(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 (5)若r=10%y=1100美元时 L=0.2y-5r=0.2×1100-5×10=170与200不相等 货币需求与供给不均衡,L〈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 10、假定货币供给量用M表示,价格水平用P表示,货币需求用L=Ky-hr表示。 (1)求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找出LM等式的斜率表达式; (2)找出K=0.20,h=10; K=0.20, h=20;K=0.10, h=10时LM的斜率的值; (3)当K变小时,LM斜率如何变化; h增大时,LM曲线斜率如何变化; (4)若K=0.20,h=0,LM曲线形状如何? 答案: (1)由L=M/P,因此 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 Ky-hr=M/P 即r=-M/Ph+(K/h)y 其斜率为:K/h (2)当K=0.2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10=0.02 当K=0.20, h=20时,LM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 当K=0.10, h=10时,LM曲线斜率为:K/h=0.10/10=0.01 (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 (4)若K=0.2, h=0,则LM曲线为0.2y=M/P,即y=5M/P <br> 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h=0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 2005-1-20 10:33 2楼 还有第四章的,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右移△m·1/k,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陡峭,IS也陡峭B、LM和IS一样平缓 C、LM陡峭而IS平缓D、LM平缓而IS陡峭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LM陡峭而IS平缓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平缓而IS垂直D、LM和IS一样平缓 (3)政府支出增加使IS右移Kg·G(Kg是政府支出乘数),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的移动量,则必须是: A、LM平缓而IS陡峭B、LM垂直而IS陡峭 C、LM和IS一样平缓D、LM陡峭而IS平缓 (4)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5)“挤出效应”发生于: A、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C、所得税的减少,提高了利率,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br>D、政府支出减少,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二、计算题 1、假使LM方程为y=500美元+25r(货币需求L=0.20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计算:1)当IS为y=950美元-50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40美元-10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和2)当IS为y=800美元-25r,(消费C=40美元+0.8Yd,投资I=110美元-5r,税收t=50美元,政府支出g=50美元)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政府支出增加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情况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情况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案:(1) 1)Y=950-50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br>IS=LM得:Y=650r=6 代入I=140-10r得I=80 2)Y=800-25r(IS方程) Y=500+25r(LM方程) IS=LM得:Y=650r=6 代入I=110-5r得I=80 (2) 1)由g=80从而得Y=1100-50r(IS方程) IS=LM得:Y=700r=8 2)由于I=110-5r从而得Y=950-25r(IS方程) IS=LM得:Y=725r=9 (3)由于2)中I=110-5r,相对来说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较小,从而收入增加的较大(Y=725)。 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 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I的“挤出”是完全的。 (4)图示: 3、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y=750美元+20r(货币需求为L=0.20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1曲线,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1曲线相交所得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为什么? 答案:(1) Y=750美元+20rLM曲线y=750美元+20rLM曲线 Y=1250美元-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10y=950解得r=10,y=950 (2)货币供给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 得:y=850+20rLM曲线 y=850+20rLM曲线y=850+20rLM曲线 y=1250-30rIS曲线y=1100-15rIS曲线 解得r=8y=1010解得r=50/7,y=6950/7 (3)图(a)中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因为IS曲线的斜率更

Ⅶ 西方经济学宏观(高鸿业版)教材详细答案

第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 (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356.4
1866.6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9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 (2) 政府支出 (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MPC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APC总是大于零,但不一定小于1,因为在收入为零时,自然消费总是存在的。

5.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答: 储蓄增加将使需求减少,从而均衡收入也会减少。

6.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 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税率提高时,个人收入将减少,从而使消费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8.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答:见书P509。(1)资源闲置;(2)投资和储蓄并非相互独立;(3)货币供给能否适应需求。

9.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 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答:c=100+0.8y,i =50
(1)由 100+0.8y+50=y
y=(100+50)/(1-0.8)=750
c=100+0.8×750=750
s=i=50
(2)非自愿存货积累=800-750=50
(3)△y=△I÷(1-b)=50÷(1-0.8)=250
(4)y=(100+50)÷(1-0.9)=1500
(5)s=50
(6)y=50÷(1-0.9)=500
(7)自发消费a的变化不影响乘数,边际消费倾向b越大,则乘数也越大。

10.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8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答:由均衡条件可知:
(1)i = s =-11+0.25y
当i =300时,y=(1000+300)÷0.25=5200
当 i =500时,y=(100+500) ÷0.25=6000
均衡收入增加(6000-5200)=800
(2)因为:
所以:

1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 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 求均衡收入。
(2)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 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1>增加政府购买;<2>减少税收;<3>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答:(1)

(2)

(3)△Y=1200-1000=200

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2.请对下列各题中可能有的情况做选择并说明理由。
(1) (1)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左移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 (2) 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 (3)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 (4) 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 D. 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5) (5)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 (6)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A. A.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 B. 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 C. 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
(1) (1) 选C。理由见书p524。
(2) (2) 选B。理由见书p429、p525。
(3) (3) 选A。理由:L1(y)上升,r上升使L2(r)下降
(4) (4) 选C。理由见书p535、540。
(5) (5) 选A。理由见书p544。
(6) (6) 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

4.(1) 若投资函数为 i =100 (美元)-5r ,找出当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
答:略。
(2) 若储蓄为S=-40+0.25y (单位:美元),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答:令
(由此表达式可以解得结果)
(3) 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略。
7.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 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3) 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
(4) 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LM曲线相比,有何不同?
(5) 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1)略。
(2)
(3)略。
(4)
(5)因为:0.2×1100-5×100=170≠200
所以:该点为非均衡点。此时,货币需求小于供给,利率将下降。

9.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 i =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单位都是亿美元)。
(1) 求IS和LM曲线;
(2) 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 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L=0.2y-2r,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答:(1)易知:S=-100+0.2y
令 150-6r=-100+0.2y
IS曲线为:0.2y+6r=250
LM曲线为:0.2y-4r=150
(2)解联立方程组
0.2y+6r=250
0.2y-4r=150
得:y=950 r=10%
(3)(150-6r)+100=(-100+(1-0.8)×(1-0.25)×y)+0.25y
得:IS曲线 0.4y+6r=350
LM曲线 0.2y-4r=150
解得: y=5750/7 r=25/7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3.假设LM方程为y=500+25r (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 计算:<1>当IS为y=950-50r (消费c=40+0.8y,投资 i =140-10r,税收 t=50 ,政府支出g=50);和<2>当IS为y=800-25r (消费 c=40+0.8y,投资 i = 110-5r,税收 t=50,政府支出 g=50)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 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1>和<2>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 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1>和<2>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1)情况<1>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950-50r
解得:r=6 y=650 i =140-10r=80
情况<2>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800-25r
解得:r=6 y=650 i =110-5r=80
(2)情况<1>
求IS曲线:I+(G+△G)=S+T
(140-10r)+(50+30)= -40+(1-0.8)(y-50)+50
所以:y=1100-50r
G增加,LM不变,LM仍为:y=500+25r
IS曲线为:y=1100-50r
解得:r=8 y=700
情况<2>
类似地求得:
IS曲线:y=950-25r
LM曲线:y=500+25r
解得:r=9 y=725
(3)因为情况<1>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2>中为5,故:当△G使r 上升时,
情况<1>中,△i =(140-80)-(140-60)= -20
情况<2>中,△i =(110-45)-(110-30)= -15
由于KG=5,求挤出效应:
情况<1>中,-20×5= -100
情况<2>中,-15×5= -75
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y=30×5= 150
所以:情况<1>中,△y=150-100=50
情况<2>中,△y=150-75= 75
故:情况<1>中,y=650+50=700
情况<2>中,y=650+75=725

5.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c=60+0.8y,t=100,i =150,g=100。
(1) 求IS和LM方程;
(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 政府支出从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1)IS:150+100= -60+0.2(y – 100)+100
y=1150
LM:0.2y-10r= 200
y=1000+50r
(2)y=1150 r=50 i = 150
(3)y=1250 r=50 i = 150
y增加100 r增加2 i 不变。
(4)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y=100=△G/(1- b)
(5)略。

6.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 y=750美元+20r (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 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 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做一条LM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它相交所得均衡收入与利率。
(3) 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 为什么?
答:已知:图(a)中,LM:y=750+20r IS:y=1250-30r
图(b)中,LM:y=750+20r IS:y=1100-15r
(1)图(a)中,r=10 y=950
图(b)中,r=10 y=950
(2)LM:y=850+20r
图(a)中,r=8 y=1010
图(b)中,r=50/7 y=850+1000/7
(3)图(a)中,y变动多一些,图(b)中,r下降要多一些。
因为图(a)中,IS曲线比图(b)中的IS曲线平缓一些,等量移动LM,图(a)中y 变动较大,r下降较少;而图(b)则相反。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7.假设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答:国民收入将减少 200×1/(1-0.8´0.75)=500(亿)
税收收入将减少 500×0.25=125(亿)
因为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税收收入将减少125亿,原来的75亿赤字正好抵消。

11.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Cu / 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系数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k=1+ rc / (rc + r )= 1+ rc / (0.38+0.18 )= 1.18/ 0. 56=2.46
△M= △H×rc / (rc + r ) = 100×2.46=246。

Ⅷ 经济学高手能把supply, demand, price, equilibrium 的关系给我分析一下啊

supply和demand是供给和需求

供给是针对厂家,或者说生产者来说的,回也就是对于生产者来说价格和量的关答系。

需求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和量的关系

两者结合就能得到一个equilibrium也就是均衡点,也就是这个市场的价格和量。如图

市场均衡是指在市场上,市场供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在经济体系中,一个经济事务处在各种经济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有关该经济事务各方面的各种力量能够相互制约或者相互抵消,那么该经济事务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并将保持该状态不变,此时我们称该经济事务处于均衡状态。

Ⅸ 请问,哪有微观经济学(高鸿业著)的答案

微观经济学复习与思考题参考答案

备注:本参考答案仅仅包括选择题和计算题。而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在书上大部分可以找到答案,所以没有给出参考答案,请同学们对照课本。部分思考题没有标准或参考答案,需要同学们自己思考。

第二章
2、选择题
(1)4 (2)3 (3)2 (4)2 (5)3 (6)2
3、(1)根据公式Qd=Qs ,可得 PE=6,QE=20
(2)PE=7,QE=25
(3)PE=5.5,QE=22.5
(4)1为静态分析,2、3为比较静态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如下:
从数学模型的角度, 联系:二者都是根据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且都不考虑时间因素;
区别: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
P 比较静态分析是根据变化了的外生变量求内生变量。
从均衡的角度, 联系:都是考虑均衡状态的特征(数值);
区别:静态分析是考察既定条件下个变量达到均衡是的特征;
比较静态分析是比较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方法。

P

(1) (2) Q (3)

4、(1)根据公式,弧ed=-(100-300)/200÷(4-2)/3=1.5
(2)根据公式,点ed=-(-100)×2/300=2/3
(3)相同。
如图:ed=OC/CB=2/3

5、(1)根据弧弹性的计算公式,有弧Es=(7-3)/5÷(5-3)/4=8/5
(2)点供给弹性为:Es=2×4/5=8/5
(3)相同(图略)

第三章
2、(1)2 (2)3 (3)1 (4)2 (5)3 (6)2
5、均衡时:MRS12=MU1/MU2=P1/P2=1/4
肯德鸡对衬衫的替代率为1/4
6、(1)I=P1X1=60
(2)预算线的斜率=-P1/P2=-2/3,得P2=3
(3)根据I=P1X1+P2X2,预算线的方程为2X1+3X2=60
(4)预算线的斜率=-P1/P2=-2/3,
(5)MRS12=MU1/MU2=P1/P2=2/3
7、(1)均衡条件:MU1/MU2=P1/P2 3X22/6X1X2 = 20/30 (1)
20X1+30X2=540 (2)
由(1)、(2)式的方程组,可以得到X1=9,X2=12

(2)U=3X1X22=3888
8、(1)A消费者的需求表为:
P 5 4 3 2 1 0
QAd 0 4 8 12 16 20
B消费者的需求表为:
P 6 5 4 3 2 1 0
QBd 0 5 10 15 20 25 30
市场的需求表为:
P 6 5 4 3 2 1 0
Qd 0 5 14 23 32 41 50
(2)图略。

第四章
2 (1)
可变要素的数量 可变要素的总产量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
1 2 2 2
2 12 6 10
3 24 8 12
4 48 12 24
5 60 12 12
6 66 11 6
7 70 10 4
8 70 8.75 0
9 63 7 -7
(2)是。从第五单位可变要素投入开始。

9、解:(1) ,
时,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可以实现产量最大。代入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有L=K
等成本线为 ,得到K=1000,L=1000,Q=1000。
(2)在产量既定的情况下,成本最小的条件与前面相同。由上面的L=K代入生产函数,可以得到K=800,L=800,C=2400

第五章
2、选择题
(1)2 (2)3 (3)3 (4)2 (5)4 (6)1 (7)1 (8)1

3、(1)
短期生产的产量表
L 1 2 3 4 5 6 7
TPL 10 30 70 100 120 130 135
APL 10 15 70/3 25 24 130/6 135/7
MPL 10 20 40 30 20 10 5

(2)图略

(3)
短期生产的成本表
L Q TVC=w*L AVC=w/APL MC=w/MPL
1 10 200 20 20
2 30 400 200/15 10
3 70 600 60/7 5
4 100 800 8 20/3
5 120 1000 100/12 10
6 130 1200 120/13 20
7 135 1400 1400/135 40
(4)\(5)略。

5、(1)可变成本部分为VC=Q3-10Q2+17Q;不变成本部分为66
TVC(Q)= Q3-10Q2+17Q
AC(Q)= Q2-10Q+17+66/Q
AVC(Q)= Q2-10Q+17
AFC(Q)= AVC(Q)
MC(Q)=3Q2-20Q+17

6、AVC(Q)= 0.04Q2-0.8Q+10
令上述函数的一阶导数为零,可以得到0.08Q-0.8=0,Q=10
AVC(10)=0.04*102-0.8*10+10=6
或者MC=AVC时,AVC 最小,有0.04Q2-0.8Q+10=0.12Q2-1.6Q+10
得到Q=10,结果一样。

第六章
2、(1)2 (2)4 (3)2 (4)4 (5)3 (6)4 (7)4
9、(1)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SMC=MR,而MR=P,
SMC=0.3Q2-4Q+15,代入上面的利润最大化条件,得到0.3Q2-4Q+15=55
求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20/3和Q2=20,由于产量为非负,所以均衡产量QE=20。
π=TR-TC=55*20-(0.1*203-2*202+15*20+10)=790
(2)停产点:亏损(-π)=FC=10
??在停止营业点有?P =MC=AVC
即0.3Q2-4Q+15=0.1Q2-2Q+15
解上面的方程,可以得到Q=10或Q=0,
由于Q=0是不生产的条件,因此停止营业点的产量为Q=10
代入P=0.1*102-2*10+15=5
(3)P=0.3Q2-4Q+15 (Q≥10)

??、(?)根据题意,LMC=3Q2-24Q+40,?P??MR=LMC=100,得Q=10,或Q=-2
由于产量不能为负数,所以厂商实现的产量Q=10
LAC=LTC/Q=Q2-12Q+40=2O,π=TR-TC=100*10-20*10=800
(2)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LAC=LMC,得
Q2-12Q+40=3Q2-24Q+40,求解方程得到Q=6或Q=0
因此长期均衡时,单个厂商的产量Q=6,
P= LMC=3Q2-24Q+40=4
(3)有需求函数可得到,在供需均衡时,由于价格为P=4,
所以行业的需求量Qd=660-15*4=600
厂商的数量N=行业需求量/单个厂商的产量=600/6=100

11、(1)D=LS,即5500+300P=8000-200P,得P?=5,Q?=7000
(2)D’=LS, 即5500+300P=10000-200P得P?=9, Q?=8000
(3)其他条件不变,当D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与均衡量增加
12、(1)D=SS,即6300-400P=3000+150P,得P?=6,Q?=3900
(2)若市场均衡,则厂商一定也达到长期均衡,二者的均衡价格相同。
厂商均衡时,P=MinLAC,得P=6
因此,市场均衡。
行业内厂商数量为:N=3900/50=78
(3)D’=SS’,得Q?=5600,P?=6
(4)市场长期均衡,N=112
(5)该行业为成本不变行业(产量增加时,产品价格不变)
(6)112-78=24

第七章
2、(1)2 (2)4 (3)1 (4)3
11、短期均衡条件:MR=SMC
MR=TR’=(P·Q)’=150-6.5Q,SMC=STC’=0.3Q2-12Q+140
得Q=20或者Q=-5/3
由于产量不能为负数,所以均衡产量为Q=20
P=150-3.25*20=85

第八章
7、厂商利润最大: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成本
即:VMP=W, VMP=MQ·P,MQ=dQ/dL=-0.03L2+2L+36
代入可以得到:0.1*(-0.03L2+2L+36)=4.8
得L=60或者L=20/3
当L=60小时的时候,AQ=-0.01*602+60+36=60
当L=20/3小时的时候,AQ=-0.01*(20/3)2+20/3+36=42
由于L=60小时的时候,具有更大的平均产量,因此,雇佣60个小时的劳动。
(可以验证,当L=60, 利润=72美元,当L=20/3小时,利润=-4美元)
或者,计算 ,当L=20/3时,>0,当L=60时,<0,即L=60时有极大值。

第九章
8、(a)DL=SL,100W=60000-100W,得W=300(美元)
(b)S’=100(W-10)
DL=SL’100(W-10)=60000-100W,得W=305(美元)
(c)由厂商和工人共同支付
厂商:征税前,按300美元支付工资 多支付5美元
征税后,按305美元支付工资
工人:征税前,可得300美元工资
征税后,可得 305美元工资,但要支付10美元的税, 少了5$
实际得295$
(d)劳动的供给为100*(305-10)=29500
TAX=29500*10=295000(美元)
9、准租金=TR-VC=100*10-100*5=500(元)
经济利润=TR-TC=准租金-固定成本=500-100*4=100(元)

第十一章
7、A?8、D 9、D

第十二章
7、B?8、B 9、A 10、B
11、解:MC=2X MR=2*10=20
MC=MR X=10(只)
2005-10-11 10:22 往事随风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3-9章)
第三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Ⅹ 经济学几道选择题

14. 选择D 理由是 需求规律。 可以参考经济学第一章里面的内容 D和S曲线相交和变动的原因。
15.选择D 这个可以根据供给和需求弹性 你画出一个草图就可以解决了
16.选择B 这个是价格管制那一章节的内容
17.选择D 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
18.选择C 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19.选择B 参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并画图即可看到答案
20.答案D 这个在生产那一章节有的。一般计算只说两个 资本和劳动力 实际有四个
21.答案选C 需求线画出来就可以看到。
我觉得你压根儿没认真学习经济学,这些都是基础呀。不好好学习,以后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你知道答案了又如何。还是不知道为何这么解答。
珍重,朋友。学习还是要认真学习的。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草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