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助!!一道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1)、该厂一复天一共消耗资本 100*20+[100*10/2]*40=22000 元制
不变资本 [100*10/2]*40=20000 元,可变资本 100*20=2000 元
(2)剩余价值 100*10*4-100*20=2000,
剩余价值率 2000/2000*100%=100%
(3)、一个工人一天的必要劳动时间 20/4=5 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0-5=5小时。如果算全部工人的一天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分别是500小时、500小时
(4)、每双皮鞋的价值是 40+2*4=48 元,一天可以生产500双皮鞋,
全部皮鞋的价值是 500*48=24000 元。
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计算题
m'=m/v;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周转一次,可变资本为100+50=150万元=剩余价值
年剩余价值=150×4=600万
年剩余价值率=400%
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道计算题
你好,这道题是非常简单的。
一、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工人每天生产2双鞋,共消耗内生产资料18元,容并且产生剩余价值6元,因此,每双鞋的社会价值就是12元;
二、个别劳动条件下,工人每天生产4双鞋,共消耗生产资料36元,并且产生剩余价值6元,因此每双鞋的个别价值是10.5元,因此按照社会价值出售的鞋每双获得1.5元超额剩余价值;
三、四双鞋超额剩余价值为:1.5*4=6元。
倾心为您解答。
——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⑷ 一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急!!~~~
首先确定符号来:
商品的价值自w,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
w=c+v+m
在这里c=2160万,v=1440万,m=1440×100%=1440万
所以呢,生产商品价值就是
w=2160+1440+1440=5040万
其中生产获得利润部分m是1440万
在这里利润要按资本分配,其中:
产业资本获得生产的部分剩余价值,1440-500=940万
借贷资本获得利息,100×5%=5万
商业资本获得利润,500-400-100×5%=95万
详细理论方面可以参考《马克思注意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与剩余价值”章节
不明白地方可以再问
⑸ [求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1.
(1)12×2=24元
(2)24-21.6-0.4=2元
(3)2÷0.4=500%
(4)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专剩余价值率=500%
必要劳动时间+剩属余劳动时间=12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0小时,必要劳动时间=2小时
2.
(1)技术改进前月成本=50×80+60000÷(5×12)+16000=21000元
那么,每斤面纱的社会价值为:21000×2÷1000=42元
(2)改进前,剩余价值为:21000元
改进后,剩余价值为:42×1000×150%-50×80-60000÷(5×12)-16000×150%=34000元
所以,超额剩余价值=34000-21000=13000元
3. 按c:v=19:1的比例加到9:1的有机构成中,仍然能达到19:1的有机构成
说明必然是缩小了不变成本,工人减少了
因为新增加的资本有机构成跟增加后的一样,可以直接在原来的成本中计算
那么不变成本c=10×9÷10=9万元,在增加前后是不变的
新的v变为 9×1÷19=9/19 万元,减少了 1-9/19=10/19 万元
减少的工人数量为: 10000×10/19 ÷50≈105人
⑹ 求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m'=m/v;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周转一次,可变资本为100+50=150万元=剩余价值
年剩余价值=150×4=600万
年剩余价值率=400%
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试题 求答案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食利国人数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D)。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食利者人数不断增多
B.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占有和瓜分殖民地
C.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大商品输出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大资本输出
5.劳动人民取得政权以后首先需要(C)。
A.进行阶级斗争
B.实行按劳分配
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尽快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6.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D)。
A.政治关系
B.宗教关系
C.家庭关系
D.生产关系
7.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8.价格标准是由货币的(A)职能派生出来的。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9.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D)。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10.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可变资本将会与(A)按同一比例增长。
A.总资本
B.固定资本
C.劳动力总量
D.人口总量
1. 从资本周转的固定角度来考察资本的构成,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A)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2.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步上升、企业利润增加是(C)的特征。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繁荣阶段
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B)。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构成变化的结果
D.剩余价值增加的结果
4.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B) 。
A.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B.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C.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D.全部劳动时间实现的价值
5.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C)。
A.优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B.中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C.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D.各类土地的平均条件决定的
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7.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D)。
A.卡特尔
B.康采恩
C.托拉斯
D.混合联合公司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B)。
A.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C.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
D.西欧和北美的国际资本市场
9.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B.在全世界范围建立资本主义
C.最终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D.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10.按劳分配的对象是(C)。
A.社会总产品
B.生产资料
C.消费资料
D.社会财富
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计算题 在线等
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2.5
请问老师,12.5是如何算出来的?
答:本题检测商品价格与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货币本身价值关系等经济理论基础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当2008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货币贬值20%,也就意味着同样是货币,购买力相对降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由此计算可知M=12.5元。
参考资料:北京四中网校
======================================================
例1(全国卷一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题思路:这是今年高考中考生认为比较难的一道选择题。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2007年该商品用货币表示,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M=15元。假定单位时间内生产该商品1件,那么当20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1+50%)M=15元,通过计算可得出此时M商品用货币表示为10元,即M=10元。但由于2008年的货币价值下降了20%,那么它的价值就相当于2007年的(1-20%). 所以,15/1.5/(1-20%)=12.5。很多考生对贬值20%的理解容易造成失误,认为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故答案为B。
参考资料:英才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