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外有与传媒经济学相关的硕士专业么
实现这一理想的关键,除了努力学习得到优异的成绩,认真备考GRE、TOFEL、GMAT等语言类考试,热心参加社会志愿活动外,本科学习时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方向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知道,不是什么专业都容易获得出国留学机会甚至全额奖学金的,那么,我来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文科篇相比于理科专业来说,文科专业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数量和百分比都要稍低一些。探寻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人文学科中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一定的地域局限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是大部分文科专业想要获得国外高校的奖学金是相当困难的。但每年还是有很多大学的文科毕业生背起行囊,前往经济之都北美或者历史文化之都欧洲去追寻人文学科的梦。因为人文学科的学生是需要不断经历、积累和感悟的。人文学科中,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教育学类和心理学等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建设发展与欧美名校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又是当今企业紧缺的人才。在欧美优秀高校努力学习之后,相信人文学科的海归们一定会大有作为。经济学类国际注册会计师、精算师、金融工程师、保荐人……这些字眼无一不是商业精英以及高额薪水的代名词。虽然我们刚刚经历了经济危机的暴风雨洗礼,但金融从业人员的发展前景和薪资待遇依然被广泛看好,华尔街商业精英的形象依然被人向往。近几年来,经济学类,尤其是旗下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等专业的报考热度和关注度持续高涨,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经济学类专业留在国内读本科的优势在于,我国很多高校的此类专业实力不俗,学生可以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锻炼基本能力,同时相较国外教育成本低廉。学生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可以依托国外健全专业的资本市场增加自己的实战能力,同时世界知名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更欢迎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研究生人才,所以在欧美高校就读经济学类研究生会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的机遇。申请高校方面,西欧国家的大学和美国东部高校受到普遍欢迎,但除了申请者具有特别杰出的才能,经济学类专业很难获得半奖以上的奖学金。管理学类管理学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等。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相似,一些比较创新的前沿的研究手段和理论基本都产生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所里。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非常注重向高校中的管理学专业人士咨询管理策略和方法,这也就为从事这些方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提供了实践和发展的机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大量本土企业成长壮大,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管理类人才。因而,无论是从就业率还是从薪酬来说,管理学类专业海归的前途是有保证的。职业经理人一直位列十大高薪行业之一,而大部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都是管理学类专业出身,在公司中经过磨练逐渐成长的。而国外留学的经历,会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成长的速度也会更快。管理学类专业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学位:工商管理学硕士(MBA)。它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要求就读者具有3年以上管理相关工作的经验,一般以案例教学为主。国际知名的有哈佛商学院MBA、斯隆商学院MBA、斯坦福商学院MBA等,名校毕业的MBA颇受国际大公司的青睐。不过,基本没有高校为工商管理学硕士提供奖学金。新闻传播学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迅猛增长,传媒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数字电视、互连网和手机平台的飞速发展为我们今天的大众传媒赋予了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相比国内的传媒专业教育,国外的传媒教育具有历史悠久、专业设置齐全、研发实力雄厚、国际化氛围浓厚等诸多优势。但我们还需要在国内本科阶段学习传媒专业相关的理论,提高自己对于国内传媒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领悟国外高校传媒教育的精髓。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具有极强的国内外交流性质,因此拥有世界知名大学研究学位、一流英语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备受业界青睐。近几年,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促进了国内新闻、影视、广告等传播与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大众传媒类专业各级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市场需求成倍增长。国外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特别注重通过传媒业在社会特别是在文化上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国家甚至世界的电视、电影、广播、新闻通讯等传媒载体的逆向思维能力。尽管此类专业比较强调理论学习,但是越来越多的欧美大学也在强调学生在传媒业中的实习,提供了很多机会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在传媒业中的应用。此类专业申请难度往往和我们在本科阶段就读的高校或者相关工作经验有很大关系,奖学金的获取也取决于个人能力,奖学金数量多,申请相对容易。另外,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本科毕业后也有很好的出国前景。理工科篇理工科专业出国相对容易,这是因为国外高校的理工科专业一般以科研项目为支撑,需要大量具有专业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本科毕业生参与到项目的研发中去。这就为我国优秀的本科理工科毕业生提供了很多出国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记得小时候总是听大人们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在当时甚至是现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性学科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等专业)、化学类(化学、化学生物学等专业)都属于基础研究学科,需要巨大的学科经费支持,同时需要具有严谨和创新精神的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欧美高校雄厚的财力能够为在校求学科研的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实验设备,而且大部分欧美高校的基础实验室人才短缺(原因是欧美大部分的本土学生更热衷于法律、医疗、管理等偏社会化的专业,很少会选择基础学科研究),所以基础研究学科出国留学的同学很容易拿到高额的奖学金。很多毕业生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留在国外的知名大学任教,继续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而数学专业的毕业生更是受到信息产业、金融分析业的特别关注,发展前景光明。欧美高校的基础学科在录取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时特别注重申请者本科就读的学校是不是有学术的声望,教授们都希望学生在本科阶段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同学们在报考相关专业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学术声望较高的高校。电气信息类近几年,以互联网社区、电子商务平台、网络游戏为代表的IT行业发展极为迅猛,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了备受追捧的高薪行业。由此,电气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在国内非常热门。我国现阶段的IT业处于低端人才过饱和、中高端人才缺乏的情况,所以在国内读完IT相关专业的本科课程,然后去欧美名校继续学习更为高端的知识和技能,把自己锻造成高端的IT精英,也是非常好的选择。要知道现在IT界的风云人物中,有很多人是在国内读完本科,然后去欧美高校继续深造的——搜狐网CEO张朝阳在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麻省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网络创始人李彦宏在北京大学读完本科,研究生生涯在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度过;千橡互动董事长兼CEO陈一舟,更是在武汉大学本科毕业后,拿到了麻省理工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一共三个硕士学位。可见,在IT业这个高新技术为主的领域里,良好的教育和广阔的视野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与国内的高校把专业领域划分得较为详细不同,欧美高校在IT领域一般只分为电子工程(E.E——ElectronicEngineering)和计算机科学(C.S——ComputerScience)两个专业,在专业下面细分了很多的方向。每年,我国有很多属于E.E和C.S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但是能够拿到世界名校奖学金并不容易,主要原因是这些专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很热门,有留学深造想法的人数多,申请奖学金的人数也很多,竞争异常激烈。土建类我们经常感叹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雄伟、太阪光的教堂的静谧、米拉公寓的艺术气息,同时,贝聿铭、安藤忠雄、高迪等建筑师也为大家耳熟能详。西方国家的建筑学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与我国高校有很多不同,土建类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走出国门去看看这个领域世界前沿发展的情况。当然,我国土建类专业的教育质量是受到国外各高校广泛认同的,加之求学成本较低,这就为同学们本科在国内高校就读土建类专业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之所以说土建类专业比较特殊,是因为这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出国较为容易,发展前景也非常好,但是能够被欧美名校录取相当困难。这是因为欧美本土的毕业生申请者也很多,就减少了我国学生被名校录取的机会,拿到奖学金更是困难。我曾经和一个留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博士聊天,他说他在美国遇到的建筑系的中国学生中,只有极少数在申请的时候拿到了奖学金,但在建筑系深造的中国学生却相当多。如果申请的时候没有拿到奖学金,还可以在求学的过程中申请到助研(RA)、助教(TA)奖学金,所以经济拮据的朋友不用担心。只要有梦想肯努力,这个世界是一定会给你奋斗的机会的。另外,生物科学类、生物工程类、机械类等本科专业的毕业生的出国发展前景也很好。当然,我们应该把出国留学深造看作是提升自身能力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不能为了单纯地想出国看看就盲目跟风地申请出国留学,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和人生规划进行选择。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国内时,你可能觉得这个专业最适合你,但出国后,接触了一些新的东西,思维会转变,也许会换专业学习。另外,国内的职业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同学们应根据个人兴趣、经历及国内的就业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⑵ 开设传媒经济学 专业硕士点的高校有哪些
上海交大050300 新闻传播学
人大 新闻学院050320-传媒经济学
新闻学院 传媒经济学专业00方向
参考书目(本书目仅供参考,不作为出题范围)
序号 书名 主编 出版社 年版 备注
0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02 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3 当代新闻理论 郑保卫 新华出版社 2003
04 新闻理论教程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05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06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第二版) 陈力丹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07 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 喻国明 华夏出版社 2005
08 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 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
09 传媒影响力——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 喻国明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3
10 传媒经济学 张辉锋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6
11 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 柯林•霍斯金斯、斯图亚特•麦克法蒂耶、亚当•费恩著,支庭荣、吴非译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12 《国际新闻界》杂志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近一年 辅助参考
13 《新闻与传播》杂志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近一年 辅助参考
传媒大学
★传媒经济学(050336)
媒体管理学院 传媒经济学(050336)
⑶ 开设 传媒经济学 硕士点的高校有哪些
1、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11计划”。
2、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简称“人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位列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为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
(3)硕士专业传媒经济学是什么扩展阅读:
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传媒经济学以新闻学,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经济领域中的传播课题以及传播领域中的经济课题,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传媒经济学专业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了案例互动实战课程。来自于传媒界、工商界和学术界的领袖人物,与传媒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们共同分享他们亲历的最鲜活、最具借鉴意义的实战案例。
旨在培养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传媒业高级管理者及专业型人才。
⑷ 您好 看到您考上了传媒经济学的研究生 请问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呀
传媒经济学就业前景传媒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由经济学、新闻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元素相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传媒经济学特质元素的一门新学科。该专业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一门尚未成熟的新学科。
希望洛阳太奇的回答能够给您帮助,祝您成功
⑸ 中传传媒经济学硕士属于传播类还是经管类,算不算是中传的热门专业属于学硕还是专硕,学费多少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传媒经济学、产业经济专学、发展经属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说史、财政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传媒经济数据分析、管理学原理、会计学、投资学、财务管理、社会经济统计、专业外语。
⑹ 传媒经济学研究生
传媒经济学(050336)这个专业包括四个方向:
01传媒产业管理02国际文化贸易03文化产业管理04影视项目管理
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三选一)
③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
④810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⑺ 请问传媒经济学这个专业好吗
这一学科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就业前景的广阔与宽泛,而且对于这一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而言,其就业发展的领域更宽广。
传媒经济学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传媒经济,认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经济问题,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是应用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的创始者。
一种类型是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传媒经济,认为传媒经济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经济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其代表人物主要是从事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一部分学者。
一种类型是从其他角度研究传媒经济,认为传媒经济学是从任何一种学科“变异”过来的,是一种“非牛非马”的东西,可以随便“研究”。持这种观点的人多是在传媒经济“热”的环境下从其它学科转向对传媒经济研究的人,他们仅仅是把传媒经济学当作一个“外壳”,其内容仍然是“研究者”原来所研究的学科内容。
⑻ 谁能介绍一下传媒经济学这个专业以及就业方向和前景
我国对于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开始起步的,是世界上研究传媒经济最早的国家之一,现在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在这三十年间,就传媒经济这个学科的建立,主要研究了三个大课题:
一是对传媒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二是对传媒经济理论的应用,即传媒经济的应用理论的研究;三是对传媒市场营销的研究,是从纯操作层面寻找传媒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的途径和应用。
一、传媒经济学的现状
自1978年至2002年的20多年间,很少有人研究传媒经济,即使研究也仅仅是就事论事,不会触及其本质性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后,研究传媒经济的人多了起来,但是立足点差异较大。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传媒经济,认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经济问题,但是就其本质来说,是应用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中国传媒经济理论的创始者。
一种类型是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传媒经济,认为传媒经济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种经济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其代表人物主要是从事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一部分学者。
一种类型是从其他角度研究传媒经济,认为传媒经济学是从任何一种学科“变异”过来的,是一种“非牛非马”的东西,可以随便“研究”。持这种观点的人多是在传媒经济“热”的环境下从其它学科转向对传媒经济研究的人,他们仅仅是把传媒经济学当作一个“外壳”,其内容仍然是“研究者”原来所研究的学科内容。
1978-2002年的20多年间是传媒经济学形成过程中的一个拨乱反正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主要解决了科学认知传媒性质和功能问题,其核心是创造性地提出了传媒的两重性和两种功能理论,即传媒“二重性”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解决了以下十一个重要问题:
第一,传媒具有政治属性,行使宣传功能,可以进行事业化运营;第二,传媒具有经济属性,行使产业功能,可以进行产业化运营;第三,为广播电视媒介实施制播分离制度、纸媒介实施三分开制度(产政分开、产事分开、管办分开)、网络媒介实施产业化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为市场机制进入媒介领域提供里了理论支撑;第五,为媒介产业的资本运营寻找到了理论途径;第六,为媒介产业资源的科学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七,为科学界定媒介经营和管理寻找到了理论标准;第八,为建立科学的媒介机构(产业机构)寻找到了可遵循的规律;第九,为建立科学认知媒介行政(事业行政和产业行政)管理、财务(事业财务和产业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十,为媒介整合,寻找媒介发展的持久性的基础推动力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十一,为媒介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寻找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对象。
上述十一个问题的解决,为传媒经济的发展消除了一定的思想障碍。所谓“一定的”,意味着还有一些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它还需要一个过程。
2002年以后,由于发展传媒经济的基本政策已经明确,所以拨乱反正的重点是如何认知传媒经济问题。现在在传媒经济的认知上,从表面上看是理论界的分歧,但是就实质来说,它直接影响着决策。
现在,我国理论界对传媒的看法可集中在三点上:
其一,传媒是一个纯政治问题,不存在经济问题;其二,传媒是一个纯经济问题,不存在政治问题;其三,传媒是一个多元性质的信息传播工具,只讲政治或只讲经济,很难说清楚传媒的本质。纯政治化、纯经济化已被媒介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也不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所谓的多元性质,是一种江湖理论的观点,对于传媒经济的发展以及传媒整体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甚至是可怕的。
传媒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它是由经济学、新闻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元素相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传媒经济学特质元素的一门新学科。传媒二重性理论是传媒经济学的灵魂或基础。
在传媒经济学特质元素中,传媒经济论、传媒产业论、传媒生产力论等理论是构成传媒经济学要素中的核心性经济元素,其他内容都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和传播业务等学科细胞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性的新学科元素,即传媒经济学基础元素。根据传媒二重性理论的要求和传媒经济学要素构成现状,传媒经济学是应用传播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经济、政治、文化、区域等诸多方面信息的运营活动规律和技巧的科学。传媒经济的运营活动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交融在一起进行的,企图把它们的运营活动分开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分开了,也就失去了研究传媒经济学的意义。
总之,传媒经济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一门尚未成熟的新学科,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⑼ 谁能告诉我传媒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工作是什么性质的————中传的学习本专业的亲们
这个专业毕业后会从事媒体行业的相关行业,一般毕业后如果去公司或电视台,会做些行政类的工作,在栏目组做做策划。如果做研究的话,可能去做些经济论坛。08年的亚洲传媒经济论坛就在中传召开的。这个专业不属于经济类,属于媒体/文化方面的,是研究媒体管理和文化在经济领域中的问题,比如媒体在某一行业中拉动GDP增长所做的贡献,等等。 就业方面,该专业的研究生比本科生稍有些优势,不过研究生和本科生可能应聘的职位一样。就业率有70%左右,该专业在中传算不上王牌专业,但也算比较好的专业了。 考试难度并不大,除了中传的几个王牌专业特难考外,其他的都不很难,统考考过,英语分数高,优势大些。复试要考《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媒介经济学》、《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文化产业与政策导论》、《 传媒经济学教程(07版)》、《 媒介经营与管理总论》,认真复习就行
⑽ 哪些大学有传媒经济学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在职研究生重点打造“传媒经济学”专业。
传媒经济学以新闻学,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经济领域中的传播课题以及传播领域中的经济课题,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传媒经济学专业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设了案例互动实战课程。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最早开展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学者主要致力于研究报业竞争和广播电视结构及管制。
大众传媒的产生是传媒经济学走向独立的关键点大众传媒的产生,一方面使其开始从事传媒经济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存在和社会现象,其社会参与性和影响力也为传媒经济研究群体的扩大奠定了基础,并最终促使传媒经济学走向独立等。
政府管理和控制传媒经济行为的需要是传媒经济学产生的政治基础传媒经济活动的扩张,使其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