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道德经经济学

道德经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2-10 06:36:08

Ⅰ 《道德经》与经济学:这是何种研究路径呢

一,经济学的源头是《道德经》
二,《道德经》研究的两个基本范畴“道”“德”,是经济形态社会理论的总纲。
三,《道德经》总览了《资本论》的逻辑。

Ⅱ 老子与孔子是什么关系

老子和孔子没有关系。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2)道德经经济学扩展阅读:

一、老子:

1、辩证思想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2、社会理论

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从无为的原则出发,老子反对人之有为,因为有为破坏了人的原始的自然淳朴,造成了人格的分裂,带来了虚伪、狡诈、贪欲、罪恶等种种社会丑恶现象。

3、美学思想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古朴、稚拙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赞颂,与此对立的华艳轻浮,历来为人们所蔑视,这一倾向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

二、孔子:

1、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2、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3、教育思想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Ⅲ 政治经济学开山之作

《道德经》。

【原创】许光伟: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

〖标签〗论坛首发帖

〖版主寄语〗为读者提供了“如何读写用《资本论》”方面的有价值观点,并分享和系统介绍了自己的宝贵的写作经验,文献珍贵而资源稀缺。

[编者按]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下中国研究结合起来,确实获得有机化的中国生长力量,为中国经济学创建提供宝贵智力支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发掘中华经典,并和世界经典的发掘同步、联动,寻求最高智慧,实属有益之举。我们认为,这是文章提出“国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主张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许光伟,当下一位写作风格特立独行的历史经济工作者、研究者

以下是文章主题和正文:

《道德经》和《资本论》具有结构的“巧合”:道和德规定的相互推动和彼此间的有机交融。《资本论》在成书结构上分成四个层次:历史发生学(道,历史生产→再生产过程);系统发生学(德,再生产→流通过程);现象发生学(道和德的生活形式,流通→生活过程);认识发生学(道和德的认识形式,生活→认识过程)。这其实是逻辑发展的必然,摹写的是“以历史生产为基础的时间过程”、“以社会再生产为基础的空间过程”、“以流通为基础的现象过程”和“以经济生活批判为基础的认识过程(抽象上升到具体)”。这种辩证法的“四肢结构”完成了对社会历史有机体的整体刻画,书写了一部商品经济形态的“整史”。历史的理论概念、批判=发展的方法论概念得以发掘出来;进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据亦可以从中得到锁定。整体看,这是“保卫”的学术价值、工作意义和建设路径。

关键词《资本论》保卫历史中国理论方法论批判建设

题记目前,和《资本论》有关的研究不外乎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原典解读,如卫兴华教授2014年推出的《资本论简说》和《资本论精选讲解》;第二类是“新解”《资本论》,或所谓的“新资本论”;第三类是批判与解读、理论整合与建设相结合,以此寻求中国原创思维和多路向发展的方法论性质论著。毫无疑问,拙著属于最后一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资本论》研究方兴未艾,渐渐迎来“保卫《资本论》”时代。2013年后,伴随着《21世纪资本论》、《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重读<资本论>》和《资本论的哲学》等一大批国外译著的涌入,热潮更加迭起。下面阐说的《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简称《保卫》)的创作宗旨、逻辑路径、理念和所运用的特别“方法”,构成一篇严格意义的跋文。对我个人而言,又可称之为该著迟到的“后记”。

就创作背景看,该书的出炉取决于以下研究事实:中国人如何恰当地对待与运用好来自“西方”的经典著作,既为我所用,又体用结合,相得益彰;老实说,这是
一个棘手的问题,亦是高度突出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时代话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研究填补了同类作品的空白:从批判转向建设,从逻辑转向历史,又通过贯通中国历史,达成对马克思之后的世界历史的新理解。这种统一历史之研究进路创造性地规定了“历史科学”。其以极高的智慧统一了人类生产的“历史”和“逻辑”,清晰地说明了经济学的方法论,大大拓展了既有《资本论》研究的领域,使之获得向新时代生长的“国学马克思主义”视野,并切实获取了“重读”“重写”互构意义的理解和运动张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作品与学说发表有著名的评议,写在《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等主要作品中。从简处入手,本书的工作是从上述两本书中各取出“保卫”和“《资本论》”而得以命名,即取保卫之政治与学术立场,而批判纯文本路径解读的解释学方法论。经济学的源头是《道德经》。《道德经》有言:“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是讲述“道”“德”两个基本范畴的关系。《道德经》研究的两个基本范畴(我们可以先用《大学》中的语言将其明确一下:所谓“道”,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谓“德”,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是经济形态社会理论的总纲,也总览了《资本论》的逻辑和方法。即简明地说,《资本的生产过程》以历史作为大舞台和布景整体把握“资本之道”,《资本的流通过程》以社会作为大舞台和布景整体把握“资本之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则把两者叠合起来,审查和批判性地观察资本主义生活过程(其是一个时空结合体),亦即揭示历史与现实之“现象发生学”。这是坚持以“事的科学”审查《资本论》逻辑取得的认识成果。

原所提交之论文,结构包括五个部分,期待一个系统的介绍路径,以尽可能确保读者鸟瞰《保卫》的全局思想。即第一部分:从“独钓寒江雪”到“长之育之,亭之毒之”(题记);第二部分:《资本论》的艺术高度是社会主观批判逻辑体系——关于“商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历史辩证法;第三部分:发生学四义——辩证法的四肢结构;第四部分:蕴含建设的批判——三种社会要素模型;第五部分:昔景重约忆亚南——中国经济学之题录。囿于篇幅限制,此处重点介绍第三部分内容,余者略去。标题相应重设。

君不见!2014年的皮凯蒂资本研究在中国引发的浪潮汹涌!这是《保卫》剑出鞘的年度环境。君不见!在西方,哈维对《资本论》的讲解,娓娓道来,对资本主义现实鞭辟入里,一时间,“呐喊声”和“欢呼声”起来了!又所谓:仁者乐山,知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这犹如鲁迅先生之指示: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为求“评”求“论”之记!!

书 评(在线阅读)

《政治经济学报》2015年第4卷P214-230

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许光伟】

《资本论》以“逻辑”求历史,在此基础上,辩证叙述事物发展规定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为“事的科学”。首篇阐述“价值规律”。第一卷第二至第七篇阐说“资本之道”,对资本主义进行历史鸟瞰;第二卷是说明资本主义工厂“不破产”的条件——它的存活条件和发展条件从而社会运动条件,阐明国民收入的根据和来源,这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和宏观基础,即“资本之德”;第三卷于经济生活层面,全面展开对资本的国民收入即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分配运动的分析,既说明了实体生产及其虚拟经济形式的发展关系——工厂、商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断衍生关系,也深层次地说明了“土地所有者”为资本家集团所“养活”的经济实质(资本主义消灭了地主阶级,却保留了“地主”),是为“资本主义生活过程”解析;第四卷是关于资本的道和德及其结合运动的“历史认识”。从《资本论》的诞生史看,它的体系是社会客观批判与社会主观批判的工作统一,由社会客观批判领衔,而又由社会主观批判具体地发动。

研读《资本论》,我们看到马克思的认识起点是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批判。以此察之,“第一,《资本论》辩证法规定乃是起步和酿成于‘商品’中的;第二,马克思文本结构是开放的,就首章而言,所要完成的是‘商品本身’的大写规定剖解,在指向性上,其始终与历史发展同步,即坚持商品精神现象学批判(马克思暂名为‘拜物教批判’)工作进路;第三,商品辩证法是实践化的批判规定,是活的工作逻辑,旨在消除自足,坚持始终在生长运动现象中认识存在规定,把握存在的整体发展;第四,历史唯物主义是实践化的形成历程,它从历史中发掘社会存在(规定),统一历史存在和社会存在;第五,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统一化研究对象和理论范畴用语,如生产方式(历史中形成起来的社会生产)与劳动一般,以及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社会再生产)与价值(形式),使理论分析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许光伟,2014)于《保卫资本论》成书前完成和发表的论文中,我设定这样一个总的想法:在逻辑上,《资本论》商品章是成熟的研究范例,其解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构造,全面系统地探索了商品价值规律的发生奥秘。

Ⅳ 《道德经》中有没有相关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记载是怎样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句话很有意思,它概括出了《道德经》的主旨:何为道?

用最直白的话,来解释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如果我们去菜市场买肉,听到有人说肉又涨价了,那此时我们心中大概就知道,对方聊的是猪肉了。

换一个角度,我们用虚表示“无”,实表示“有”,无是我们尚未认知的事物虚无的一面,有是我们已经划定边界事物具体的一面。

在老子的观念中,无和有,其实只是事物的两面,也就是源同而名称各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老子认为,宇宙是非常玄妙之物,我们要认识世界,就要借助“无”和“有”,来从可名可道之物理解不可道、不可名之物。

Ⅳ 除了《资本论》,名著时间比较长的还有那此

《道德经》。

【新提醒】许光伟:《道德经》与《资本论》关系简说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
《道德经》与《资本论》关系简说
——论中国经济学的思维和语言*

* 基金项目: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实践创新研究”(15YJA790073)。 作者简介:许光伟(1971-),男,安徽滁州人,江西财经大学研究员,研究领域和专业方向:《资本论》、企业理论以及中国经济学研究。
摘 要:从《道德经》到《资本论》是术语的传承和革命,是思想领域发生的一次次重大变革,延续了历史的生生不息。可对接之点包括:(1)以《道德经》释解《资本论》架构之谜,显露发生学工作逻辑规定性;(2)在历史探究中衔接“农业史的经典”和“工业史的经典”(逻辑),找到《资本论》传承《道德经》的具体学科工作路径;(3)探索“中华定义”特殊方式,以中国经济学之“思维”和“语言”切入,锁定中国本质概念架构:道+德。可见从方法论看,《道德经》乃是中国经济学的思想源头。启发我们:必须把《资本论》之学术保卫内涵确定为“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建立整全历史域的范畴的生产与批判,据之,可创造性提出学科方法论的思想。发生的,同时是批判的(规定),由此可确立政治经济学工作逻辑与工作方法的统一。

关键词:道德经;资本论;发生学;工作逻辑;中国经济学

许光伟. 《道德经与资本论关系简说——论中国经济学的思维和语言》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第5-13页

新世纪迎来保卫资本论时代。《资本论》是马克思以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光辉巨著。马克思《资本论》是一部实践性强的读和用的著作。正因如此,时间过去了两个世纪,这部著作依然熠熠生辉,仍然值得深研。
我们推读《资本论》的目的,就是促进学习,强化学术保卫,推动知识交流,产生“善读、善运用”的效应。新世纪,我们迎来保卫《资本论》时代!这和这部著作的内在价值是有着直接联系的。这决定我们需要在努力学习中,实践、发展和批判,进行中华意义的创造性转化。

阅读全文

与道德经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