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无差异曲线经济学含义

无差异曲线经济学含义

发布时间:2020-12-09 18:32:16

①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几何意义和经济学意义各是什么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几何意义和经济学一节课是什么几何意义和经济学,就分别要用几个方面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来进行相关的解释。

② 微观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是什么意思

③ 请问一个关于微观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的问题

呵呵,同学,这是初学经济学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
1经济学上的凹凸性与数学上的相版反,这点切记!
2不同翻权译的人依据可能是数学,也可能是经济学;有的会直接翻译,有的会把它改译为与数学一致。由于不同书、同书不同章节翻译的不统一,出现矛盾。

a图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凸,这是国外经济学教材的规定,也应该是国内经济学的规范。
此时,在凸的左半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递增(对应数学意义上凹的左半边),斜率的绝对值递减(对应边际替代率递减)。
b图是数学意义上的凸。这是国内考研数学时的规定,这个很重要,要分清楚。

总之,a图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凸,b图是数学意义上的凸,切记。看经济学书时,都应该以a图为凸。书的质量不一,自己心里有数,有一个标准就行。

④ 无差异曲线对经济学有什么含义

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线上所有各点两种物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的线。
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2、股市用语。
无差异曲线是对一个特定的投资者而言,根据他对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偏好态度,按照期望收益率对风险补偿的要求,得到的一系列满意程度相同的(无差异)证券组合在均值方差(或标准差)坐标系中所形成的曲线。
3、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2)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3)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无差异曲线的定义会和它的第二特征发生矛盾。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所谓无差异曲线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因为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所提供的总效用是相等的,所以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
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图,反映着他们不同的偏好。如果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相对于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比较陡峭,这意味着
若同样减少一单位商品x,要保持原来的满足程度不变,消费者A需要增加的商品y的数量要大于消费者B。从这一点来看,相对于商品x而言
商品y对于消费者A不如对于消费者B重要,或者说,在x与y两种商品之间,消费者A比消费者B更偏爱商品x,消费者B比消费者A更偏爱商品y.
无差异曲线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假定每个商品都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那么无差异曲线一定向右下方倾斜,就是说,其斜率一定为负。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即当
某种商品为中性物品或令人讨厌的物品时,无差异曲线才表现为水平的或者垂直的,甚至是向右上方倾斜,即斜率为正。
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
换句话说,较高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
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是因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如果相交,就会产生矛盾。只要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无差异曲线就不可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类似于生产者的等产量曲线。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288506.htm

⑤ 请用通俗的话语解释一下西方经济学中的无差异曲线是什么意思

这条曲线上面的任意点都代表同样的满足度只是他们的组合不同 举个例子 你吃5个苹果的满足度 和吃2个苹果在喝一瓶酸奶的满足度一样,那麼他们都是在无差异曲线上。

⑥ 国际经济学 无差异曲线凸向x轴是什么意思

首先需要回顾一下定义,无差异曲线:使消费者处于同一个效用下的所有消费组合的集合。换句话说,对于一条无差异曲线而言,上面的每一个点对于消费者来说带来的效用都是一样的,是“没有差异的”。如果给出了消费者效用函数,给定一个效用水平,形象地来看,我们可以通过描点的方式把这些点在坐标图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效用函数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无差异曲线其实类似于等高线,等高线是在二维平面上描绘具有相同高度的空间中的点对应到地表上的情况,无差异曲线则是在二维平面上描绘具有相同效用值的消费组合。(当然这里我们把问题简化为只有两种消费品的情况,也就是书上常见的例子。)那么为什么凹的效用函数会导致凸的无差异曲线呢,我用低维空间的例子来说明。简单地讲什么叫凹函数和凸函数:想象一个函数曲线,如果在函数上任意两点之间连接一条直线,倘若这条直线完全处于两个端点之间的函数曲线的下方,那么这样的函数就叫做凹函数。反过来看,如果这条直线完全处于函数曲线的上方,那么这样的函数就叫做凸函数。(注意这是国际标准定义,和国内的高数教材上的定义不一样。)凹函数的具体例子:比如一个倒扣的碗,假如函数形状和碗壁一样,任意连接碗壁上的两点,所得的直线一定在碗的内部,也就是在两点之间的函数曲面下方,那么这是一个凹函数。凸函数的具体例子:一个正常摆放的碗,任意连接碗壁上的两点,所得的直线一定在两点间函数曲线的上方,那么这是一个凸函数。或者教科书上常见的无差异曲线,显然也是凸函数。为什么凹的效用函数决定了凸的无差异曲线呢?回忆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函数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想象出来。如果效用函数像倒扣的碗一样,是一个凹函数,当然不能是整个碗,只能是竖着劈开一刀剩余一半的碗的形状(因为效用函数是非递减的)。那么上面所有高度相等的点的连线所对应的桌面上的位置,是不是就像地图上的等高线一样?如果给出了(0,0)原点,它们一定是凸向原点的。这种凸向原点的形状不正就是二维平面的凸函数的形状么。所以,通过这个简陋的对比,应该会发现凹的效用函数决定凸的无差异曲线的原因了。这个结论在数学上有非常严格的证明,而且也并不局限于三维空间,也就是说在有多种消费品的效用函数情况下,结论也是成立的。至于另外一个问题,不是严格的凹或者不是严格的凸,形象地想象,就是函数曲线上出现了一段直线,连接这段直线上的两点得到的直线就在函数曲线上,既不在函数的上方也不在函数的下方,所以这时候函数就不是严格的凹或者严格的凸了。那为什么一阶条件有多个解呢?因为我们的一阶条件一般不都是函数的一阶导数等于0(或者某个常数)么?由于直线上的倒数处处相等,就会出现一旦有最优解(也就是满足一阶条件的点)在这段直线上,那么其它直线上的点也是最优解,因为它们导数相同。

⑦ 效用的经济学含义

效用的概念是丹尼尔·伯努利在解释圣彼得堡悖论(丹尼尔的表兄尼古拉·伯努利故意设计出来的一个悖论)时提出的,目的是挑战以金额期望值作为决策的标准。
丹尼尔·伯努利对这个悖论的解答在1738年的论文里,主要包括两条原理:
1.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2.最大效用原理
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效用理论是领导者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决策往往受决策领导者主观意识的影响,领导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作出反应,在公理科学中,把领导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效用实际上反映了领导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运用心理测定方法,可以测量出领导者对于各种收益和损失的效用值,并画出相应的效用曲线:甲类型领导者对收益反应迟钝,对损失反应敏感,怕担风险,不求大利,谨慎小心。乙类型领导者对损失反应迟钝,对获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风险,大胆决策。丙类型属于中间类型,完全以损益率的高低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 :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约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3、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限制条件:P1X1 +P2X2 + ···+PnXn = M均衡条件:MU1 / P1 =MU2 / P2 =··· = MUn / Pn
4、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如X)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X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X1X2=X1X3+X3X2 类别。 从西方效用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看,大体上有三条主线贯穿始终,即:从绝对效用价值论到相对效用价值论,从主观效用价值论到客观效用价值论,从基数效用理论到序数效用理论。值得注意的是,效用理论发展的三条主线不是不同时期相互独立的,而是在各个时期三条主线有叠加、并存相互作用,从而推动着理论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效用更多是一种心理感受,要准确计量非常困难,在绝对效用价值向相对效用价值转变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条主线:即从基数效用理论向序数效用理论的转变。基数效用论是以效用的可测量和可比较为前提的,边际效用理论首先遇到难题就是作为主观范畴的效用是不可能精确计量的。由于边际效用论的内容是主观的,而用来度量内容的数学方法是客观形式。这种“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使边际效用理论不能大规模应用数学方法,也限制了效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帕累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从消费者偏好某种商品的直接经验事实出发,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态度,提出消费偏好的概念。在回避效用在量上差异同时反映了效用的连续性。这样,以消费者行为代替消费者感觉,帕累托为效用理论建立序数效用论。
帕累托把埃奇沃斯提出的契约曲线改造后,得到新的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他认为,通过收集偏好随物价变动的资料可以分析和研究消费者行为,当获得足够的数据时就可以画出无差异曲线。他对效用最大化实现条件的数学分析与瓦尔拉的结果相比,内容和基本思想都已改变。希克斯和艾伦在一篇名为《价值理论的再思考》的著名论文中,运用“无差异曲线”对效用进行了重新诠释,他们认为,消费者在市场上所做的并不是权衡商品效用的大小,而只是在不同的商品之间进行排序。希克斯在无差异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偏好尺度的概念。
根据偏好次序比较效用的大小,以“边际替代率”代替了“边际效用”、以“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替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限制线相结合。无差异曲线仍然招致了许多批评,许多反对者认为它还是以效用满足的数量关系为前提的。对于这些反对意见,萨谬尔森作了无懈可击的回答,他提出了新的消费者行为假定,形成了显示偏好理论。于是,“根据显示偏好的概念和对偏好的几个假定,能够相当确切地找到无差异曲线。” 然而,在“序数效用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主流范式的时候,黄有光、海萨尼和森等经济学家,仍然坚守“基数效用论”的立场。事实上,只有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基数效用论”才能为效用理论、进而为整个经济理论提供一种既可“证实”、又可“证伪”的“质料”,而它是科学“涅”的必由之路。因此,从基数效用论到序数效用论,有着深刻的革新意义。 1.“效用函数”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与所消费的商品组合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它被用以衡量消费者从消费既定的商品组合中所获得满足的程度。运用无差异曲线只能分析两种商品的组合,而运用效用函数则能分析更多种商品的组合。其表达式是:U=U(x,y,z,…)式中 x,y,z分别代表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公式左边的U为消费这些商品组合的总效用。
2.效用函数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效用函数的定义是:设f是定义在消费集合X上的偏好关系,如果对于X中任何的x,y,xfy当且仅当u(x)u(y),则称函数u:XnR+R是表示偏好关系f的效用函数
(2)F(X)称为效用函数.加权P范数法的关键是权系数的确定.有2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老学习法[1,2],该方法依据目标函数的相对重要性来选取权系数
(3)一个人的效用应是财富x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效用函数,从理论上来讲,它可以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来逼近得到每个人的效用函数.不同的决策者应有不同的效用函数.首先我们寻求效用函数所满足的性质或某些特殊类效用函数所满足的性质
(4)这是一种理论假设,他们运用的数学函数式所建立的模型称为“效用函数”.按照这类模型,人都能被假设成为可以决定在每一种可能的时间分配中产生一定的利益水平,并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5)第i种运输方式的费用,有时也称为效用函数,u=ao+alx一+灸xC.丁—第i种运输方式的出行时间.C—第i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费用
(6)为了对控制做出评价,需要一套函数作为评价指标:J(t)=∑∞k=0kγU(t+k)=U(t)+Jγ(t+1)(2)其中U(t)=U[R(t),A(t),t]用以对每步控制进行评价,称为效用函数.J(t)函数表示了从此刻开始的每步效用函数值的累积,称为费用函数。
(7) 网络效用。和经济学中的效用含义类似,是指分配网络带宽给网络用户后用户的满意程度(详见网络效用最优化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基本方法:基数效用论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在19世纪和二十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普遍使用基数效用的概念,,到了20世纪30年代,序数效用的概念被西方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普遍接受。

⑧ 西方经济学里的“无差异曲线”和证券组合里的“无差异曲线”关系

这两条线的维度量(坐标轴所代表的意义)不同,所描述的经济含义也版完全不同。

1、消费者权无差异曲线是描述在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两种不同商品的消费组合情况。比如说,张三喜欢喝茶,也喜欢喝咖啡,要获得同样的满足感,他可以喝10杯茶,或是6杯咖啡,或者是4杯茶加2杯咖啡,用咖啡消费量和茶的消费量为坐标轴,将这些获得同等满足感(效用)的消费组合点描绘出来,就是消费无差异曲线。

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总效用保持不变,增加茶的消费量,一般来说咖啡的消费量会减少,二者是反变关系,所以该曲线一般斜率为负,向左下弯曲。

2、投资组合的无差异曲线是描述不同的投资组合下,风险度越高,投资者所要求的满意收益率越高,比如A投资组合风险高,收益高,B组合低风险,但收益也低,因此对投资者而言,对二者的满意度一样,没有差异。因此,以预期收益和风险为坐标轴,将获得同样满意度的投资组合描绘出来,就是投资组合的无差异曲线。

可以看出,风险越高,要求的满意收益率越高,所以二者是正变关系,所以该曲线一般斜率为正,向右下弯曲。

⑨ 请问 微观经济学: 1、说明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 2、说明形成寡头市场的原因。

无差异曲线是达到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组合。它表示人们从中得到的满足版程度却是相同权的,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程度满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是负的。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第二,在每种商品都不被限定为多了比少了好的前提下,无差异曲线图中位置越高或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越高。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
1.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运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2.行业中少数几家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
3.政府的扶植和支持等。

⑩ 微观经济学中,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之交点,表示什么含义


预算线抄AB表示消费者在一定价格和袭收入情况下能消费的起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所有点代表的消费组合带给消费者相同的效用。

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越高。


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交时,也就是CD两点,所代表的是花费同样的钱,得到的效用相同的,两种不同的消费组合,但是,它不是位置最高的效用曲线,


U2代表的效用在三条无差异曲线里是最高的,但是它与预算线无交点,所以它是不能实现的消费,说白了就是钱不够。


只有U,与AB相切,它代表消费者支付得起的能带给他最高效用的商品组合。

阅读全文

与无差异曲线经济学含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