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和思路
一、熟悉指标与搜集资料 经济运行与发展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其变化与结果都不能为人们所直接接触到,而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指标在经济运行中互为条件,彼此关联,互相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如果国民经济运转出现异常,那么,一定会有一些指标率先反映出来。正是由于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内在联系,才使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宏观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熟悉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项指标。如果要分析国民经济形势,那么首先就必须对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总指数、工农业总产值等等有充分的了解;如果要分析货币形势与货币政策就需要熟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居民储蓄存款等等金融指标。 (1)指标的分类 由于宏观经济现象的错综复杂与类型多样,因而反映这些现象的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 ①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指在统计资料汇总后得到的总和指标,从指标的数字来看表现为绝对数。它反映了某种宏观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总量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标志总量与表明总体单位总数的单位总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利润总额等都属于标志总量,而企业总数、机构总数、职工总数等则属于单位总数。 总量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基本指标。同时,总量指标还是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计算结果。因此,总量指标是进行宏观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正确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必须明确各项总量指标的涵义、范围,分清它与有关指标的界限。例如,在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时,只有明确它们各自的涵义与范围才能正确运用这些指标来进行分析。 其次,不同种类的实物总量指标的数值不能加总,只有同类现象才能计算实物总量。石油产量与电视机产量显然不能加总,而同为农作物的小麦产量与棉花产量也不可混为一谈。 最后,同类现象的总量指标的数值其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才能加总,否则必须先换算成统一的计量单位。 ②相对指标。相对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有关指标之比,它表明了各种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一般有百分数、千分数、系数、倍数等,其中,百分数是最常用的一种。 相对指标的优点在于它把反映分子分母两个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数值进行了抽象,因而便于在现象间进行对比分析。 相对指标能将社会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对比关系作出明确的说明。例如,通过将工业总产值与工农业总产值进行对比,或将报告期某种主要产品产量与基期该产品产量进行对比等,可以表明经济现象的结构、发展速度和相对强度,为深入分析提供了依据。另外,相对指标还能将现象的绝对数的差异抽象化,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可以进行对比。 相对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它是实际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之比,主要用于反映计划完成情况。 第二,结构相对指标。它是总体中不同性质的各部分有关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例如外贸出口额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就反映了出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另外,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比较相对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某一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的对比,表明某一同类现象在各国、各地或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差异程度。比如甲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乙国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就反映了甲乙两国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第四,动态相对指标。它是某一现象的报告期数值与同一现象基期数值之比,反映了事物的发展速度或增长速度。例如我国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4,918亿元,1993年为34,477亿元,1994年为1993年的111.6%,即增长11.6%(按可比价格)。
Ⅱ 2011年诺贝经济学奖的的贡献是那些!!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Sargent)。
托马斯·J·萨金特 Thomas J. Sargent
托马斯·萨金特于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萨金特于1964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学学古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 自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历任宾州大学(1970-1971)、明尼苏达大学(1971-1987)、芝加哥大学(1991-1998)、史丹佛大学(1998-2002)等校教职,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学系威廉·柏克利经济和商业讲座教授。他同时也是计量经济学会院士(1967)、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87)。
萨金特对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部分领域都有深入了解,其学术专长是动态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萨金特在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和小罗伯特·卢卡斯、尼尔·华勒斯、罗伯特·巴罗等人同为理性预期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研究利率的期限结构、古典失业、经济大萧条等重大问题,并且是数篇开创性论文的作者。他和华勒斯共同研究,发展出了理性预期均衡的马鞍路径稳定性特征化及政策无效性命题。
萨金特的著作:《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1979;《理性预期与通货膨胀》,1985年;《动态宏观经济理论》,1989。
萨金特教授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动态宏观经济理论》是欧美经济学以及他们培养研究生的典范读本。
克里斯托弗·A·西姆斯 Christopher A. Sims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生于1942年10月21日。
1963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以后,去加州伯克利大学读了一年的研究生,然后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学习,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68一1970年,西姆斯在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助理教授。1970年,他前往明尼苏达大学任经济学副教授,并在1974年任教授直至1990年。
1990年以后,西姆斯一直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由于其杰出的研究成就,西姆斯担任了众多的学术兼职,并拥有很多荣誉头衔。他1988年成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的院士,1989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西姆斯创立了名为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的临时性改变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及其他研究者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对经济的影响等诸多重要问题。
颁奖辞
利息的临时性增长或减税是如何影响GDP和通胀的?如果央行永久性改变通胀目标,或者ZF调整预算平衡目标,经济将发生什么呢?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已创立了一系列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与经济政策及GDP、通胀、就业和投资等不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这样的关系通常是双向影响关系,政策将影响经济,而经济也将影响政策。对未来的预期是这种双向影响关系的基本方面。私营领域对未来经济活动和政策的预期将影响他们在薪酬、储蓄和投资方面的决定。与此同时,经济政策的决策将受到决策者对私营领域发展预期的影响。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所创立的方法可用于确定这些因果关系,同时可解释预期所扮演的角色。这些方法使确定预期之外政策措施,及系统性政策转换的影响变得可能。萨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来分析经济政策的永久性调整。这一方法可用于研究家庭和公司调整它们预期以及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关系。例如,萨金特研究了二战后的经济状况,当时许多国家开始都倾向于推行高通胀政策,但最终它们对经济政策做出系统性调整,进而转化为通胀率的下降。西姆斯已创立了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临时性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等对经济的影响。通常这需要一到两年来使通胀率下降,同时经济增长将在短期内逐步下降,需要几年之后才能恢复正常的发展。虽然萨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独立做出他们的研究,但他们的贡献在几个方面都是互补的。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创造性贡献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采用。现在,萨金特和西姆斯创立的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Ⅲ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理由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1年度诺贝尔奖授给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教授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及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西姆斯(Christopher A. Sims)。他们得奖的理由是“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
宏观经济中的因果关系
利息的临时性增长或减税是如何影响GDP和通胀的?如果央行永久性改变通胀目标,或者政府调整预算平衡目标,经济将发生什么呢?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已创立了一系列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与经济政策及GDP、通胀、就业和投资等不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
这样的关系通常是双向影响关系,政策将影响经济,而经济也将影响政策。对未来的预期是这种双向影响关系的基本方面。私营领域对未来经济活动和政策的预期将影响他们在薪酬、储蓄和投资方面的决定。与此同时,经济政策的决策将受到决策者对私营领域发展预期的影响。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所创立的方法可用于确定这些因果关系,同时可解释预期所扮演的角色。这些方法使确定预期之外政策措施,及系统性政策转换的影响变得可能。
萨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来分析经济政策的永久性调整。这一方法可用于研究家庭和公司调整它们预期以及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关系。例如,萨金特研究了二战后的经济状况,当时许多国家开始都倾向于推行高通胀政策,但最终它们对经济政策做出系统性调整,进而转化为通胀率的下降。
西姆斯已创立了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临时性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等对经济的影响。通常这需要一到两年来使通胀率下降,同时经济增长将在短期内逐步下降,需要几年之后才能恢复正常的发展。
虽然萨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独立做出他们的研究,但他们的贡献在几个方面都是互补的。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创造性贡献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采用。现在,萨金特和西姆斯创立的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Ⅳ 2011年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呢简述一下思想及简单评论~谢谢~
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Sims)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Sargent),他们得奖的理由是“对宏观经济中因果的实证研究”。
宏观经济中的因果关系
利息的临时性增长或减税是如何影响GDP和通胀的?如果央行永久性改变通胀目标,或者政府调整预算平衡目标,经济将发生什么呢?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已创立了一系列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以及许多与经济政策及GDP、通胀、就业和投资等不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问题。
这样的关系通常是双向影响关系,政策将影响经济,而经济也将影响政策。对未来的预期是这种双向影响关系的基本方面。私营领域对未来经济活动和政策的预期将影响他们在薪酬、储蓄和投资方面的决定。与此同时,经济政策的决策将受到决策者对私营领域发展预期的影响。今年经济学奖的得主所创立的方法可用于确定这些因果关系,同时可解释预期所扮演的角色。这些方法使确定预期之外政策措施,及系统性政策转换的影响变得可能。
萨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来分析经济政策的永久性调整。这一方法可用于研究家庭和公司调整它们预期以及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关系。例如,萨金特研究了二战后的经济状况,当时许多国家开始都倾向于推行高通胀政策,但最终它们对经济政策做出系统性调整,进而转化为通胀率的下降。
西姆斯已创立了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临时性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等对经济的影响。通常这需要一到两年来使通胀率下降,同时经济增长将在短期内逐步下降,需要几年之后才能恢复正常的发展。
虽然萨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独立做出他们的研究,但他们的贡献在几个方面都是互补的。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创造性贡献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采用。现在,萨金特和西姆斯创立的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Ⅳ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主要贡献
宏观经济中的因果关系。
萨金特展示了如何用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来分析经济政策的永久性调整。这一方法可用于研究家庭和公司调整它们预期以及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关系。例如,萨金特研究了二战后的经济状况,当时许多国家开始都倾向于推行高通胀政策,但最终它们对经济政策做出系统性调整,进而转化为通胀率的下降。
西姆斯已创立了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临时性变化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西姆斯和其他研究者已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诸如央行加息等对经济的影响。通常这需要一到两年来使通胀率下降,同时经济增长将在短期内逐步下降,需要几年之后才能恢复正常的发展。
虽然萨金特和西姆斯都是独立做出他们的研究,但他们的贡献在几个方面都是互补的。今年的得主在1970和1980年代的创造性贡献已被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所采用。现在,萨金特和西姆斯创立的方法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
Ⅵ 求计量经济学基础答案 南开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下面的是试卷不是课后题目答案,课后题目和答案已发送到你邮箱!希望可以帮到你!
计量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的方法可以分两类,即:( )
A.间接最小二乘法和系统估计法 B.单方程估计法和系统估计法
C.单方程估计法和二阶段最小二乘法 D.工具变量法和间接最小二乘法
2.当模型中第i个方程是不可识别的,则该模型是( )
A.可识别的 B.不可识别的 C.过度识别 D.恰好识别
3.结构式模型中的每一个方程都称为结构式方程,在结构方程中,解释变量可以是前定变量,也可以是( )
A.外生变量 B.滞后变量 C.内生变量 D.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
4.已知样本回归模型残差的一阶自相关系数接近于-1,则DW统计量近似等于( )
A.0 B.1 C.2 D.4
5.假设回归模型为 其中Xi为随机变量,Xi与Ui相关则 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 )
A.无偏且一致 B.无偏但不一致 C.有偏但一致 D.有偏且不一致
6.对于误差变量模型,模型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是( )
A.无偏且一致的 B.无偏但不一致 C.有偏但一致 D.有偏且不一致
7.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法可用于检验( )
A.异方差性 B.多重共线性 C.序列相关 D.设定误差
8.对于误差变量模型,估计模型参数应采用( )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权最小二乘法 C.广义差分法 D.工具变量法
9.系统变参数模型分为( )
A.截距变动模型和斜率变动模型
B.季节变动模型和斜率变动模型
C.季节变动模型和截距变动模型
D.截距变动模型和截距、斜率同时变动模型
10.虚拟变量( )
A.主要来代表质的因素,但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用来代表数量因素
B.只能代表质的因素 C.只能代表数量因素
D.只能代表季节影响因素
11.单方程经济计量模型必然是( )
A.行为方程 B.政策方程 C.制度方程 D.定义方程
12.用于检验序列相关的DW统计量的取值范围是( )
A.0≤DW≤1 B.-1≤DW≤1 C. -2≤DW≤2 D.0≤DW≤4
13.根据判定系数R2与F统计量的关系可知,当R2=1时有( )
A.F=1 B.F=-1 C.F=∞ D.F=0
14.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之下,若DW统计量的下和上临界值分别为dL和,则当dL<DW<时,可认为随机误差项( )
A.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B.存在一阶负相关
C.不存在序列相关 D.存在序列相关与否不能断定
15.经济计量分析的工作程序( )
A.设定模型,检验模型,估计模型,改进模型
B.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估计模型,应用模型,检验模型,改进模型
D.搜集资料,设定模型,估计参数,应用模型
16.前定变量是( )的合称。
A.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 B.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C.外生变量和虚拟变量 D.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
17.如果联立方程模型中某个结构方程包含了所有的变量,则这个方程( )
A.恰好识别 B.不可识别 C.过度识别 D.不确定
18.用模型描述现实经济系统的原则是( )
A.以理论分析作先导,解释变量应包括所有解释变量
B.以理论分析作先导,模型规模大小要适度
C.模型规模越大越好;这样更切合实际情况
D.模型规模大小要适度,结构尽可能复杂
19.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生变量是非随机变量 B.前定变量是随机变量
C.外生变量是随机变量 D.外生变量是非随机变量
20.若一正常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则可断定( )
A.它具有不变的价格弹性 B.随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
C.随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 D.需求无弹性
21.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核心部分包括总需求,总供给和( )
A.建模时所依据的经济理论 B.总收入
C.关于总需求、生产和收入的恒等关系 D.总投资
2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于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
A.多重共线性 B.异方差性 C.序列相关 D.高拟合优度
23.关于经济计量模型进行预测出现误差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
A.只有随机因素 B.只有系统因素
C.既有随机因素,又有系统因素 D.A、B、C都不对
24.线性模型的影响因素( )
A.只能是数量因素 B.只能是质量因素
C.可以是数量因素,也可以是质量因素 D.只能是随机因素
25.检验联立方程模型的综合性误差程度最好是作( )
A.事后模拟 B.事后预测 C.事前预测 D.返回预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6.在包含有随机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中,可用作随机解释变量的工具变量必须具备的条件有,此工具变量( )
A.与该解释变量高度相关 B.与其它解释变量高度相关
C.与随机误差项高度相关 D.与该解释变量不相关
E.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
27.经济参数的分为两大类,下面哪些属于外生参数( )
A.折旧率 B.税率 C.利息率
D.凭经验估计的参数 E.运用统计方法估计得到的参数
28.根据模型研究的社会经济系统的性质不同,将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分为( )
A.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模型 B.发展中国家模型
C.中央计划经济国家模型 D.季度模型 E.地区模型
29.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反映了( )
A.关于最终产品和劳务流量的国民收入和生产的核算
B.关于社会经济中各种金融资源使用的资金流量的核算
C.关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核算
D.关于存货和储备的增减的核算
E.关于货币和劳务的中间流量的投入产出核算
30.经济计量模型的应用方向是( )
A.用于经济预测 B.用于结构分析 C.仅用于经济政策评价
D.用于经济政策评价 E.仅用于经济预测、经济结构分析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31.截距变动模型
32.滞后变量
33.K阶单整
34.时序数据
35.三大类市场
36.非随机方程
37.分段线性回归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8.回归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9.简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
40.非完全多重共线性可能产生的后果主要有哪些?
41.简述样本相关系数的性质。
42.试述判定系数的性质。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31分)
43(10分)某人试图建立我国煤炭行业生产方程,以煤炭产量为被解释变量,经过理论和经验分析,确定以固定资产原值、职工人数和电力消耗量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变量的选择是正确的。于是建立了如下形式的理论模型:
煤炭产量= 固定资产原值+ 职工人数+ 电力消耗量+μ
选择2000年全国60个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数据为样本观测值;固定资产原值用资产形成年当年价计算的价值量,其它采用实物量单位;采用OLS方法估计参数。指出该计量经济学问题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错误,并简单说明理由。
44(10分)选择两要素一级CES生产函数的近似形式建立中国电力行业的生产函数模型:
其中Y为发电量,K、L分别为投入的资本与劳动数量,t为时间变量。
⑴ 指出参数γ、ρ、m的经济含义和数值范围;
⑵ 指出模型对要素替代弹性的假设,并指出它与C-D生产函数、VES生产函数在要素替代弹性假设上的区别;
⑶ 指出模型对技术进步的假设,并指出它与下列生产函数模型在技术进步假设上的区别;
45。(11分)试指出在目前建立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时,下列内生变量应由哪些变量来解释,简单说明理由,并拟定关于每个解释变量的待估参数的正负号。
⑴ 轻工业增加值 ⑵ 衣着类商品价格指数
⑶ 货币发行量 ⑷ 农业生产资料进口额
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B 3.C 4.D 5.D 6.D 7.A 8.D 9.D 10.A 11.A 12.D 13.C 14.D 15.B 16.A
17.B 18.B 19.D 20.B 21.C 22.A 23.C 24.C 25.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6.AE 27.ABCD 28.ABC 29.ABE 30.ABD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31.【参考答案】
由于引进虚拟变量造成回归模型参数不再是固定常数。若截距项发生变动,就称为截距变动模型。
32.【参考答案】
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
33.【参考答案】
如果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经过K次差分后为平稳时间序列,则称这个时间序列是K阶单整的,记作I(K)。
34.【参考答案】
时间序列数据是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
35.【参考答案】
最终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和金融市场。
36.【参考答案】
是根据经济学理论和政策、法规的规定而构造的反映某些经济变量关系的恒等式。
37.将样本资料按一定的变化规律分成不同阶段,引进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得到不同阶段的回归方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8.【参考答案】
(1)如果模型中包含截距项,则一个质变量有m种特征,只需引入(m-1)个虚拟变量。
(2)如果模型中不包含截距项,则一个质变量有m种特征,需引入m个虚拟变量。
39.【参考答案】
(1)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2)消费是收入水平的函数;
(3)投资是利率与预期利润率的函数;
(4)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函数;
40.【参考答案】
(1)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很难精确鉴别;
(2)模型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方差会很大,从而使模型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失效;
(3)模型参数的估计量对删除或增添少量的观测值及删除一个不显著的解释变量都可能非常敏感。
41.【参考答案】
(1)r是可正可负的数;
(2)r在-1与1之间变化;
(3)对称性;
(4)若X与Y相互独立,则r=0,但r=0时,X与Y不一定独立。
42.【参考答案】
(1)它是一非负的量;
(2)R2是在0与1之间变化的量。
43、答案:(答出4条给满分)
⑴ 模型关系错误。直接线性模型表示投入要素之间完全可以替代,与实际生产活动不符。
⑵ 估计方法错误。该问题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不能采用OLS方法估计。
⑶ 样本选择违反一致性。行业生产方程不能选择企业作为样本。
⑷ 样本数据违反可比性。固定资产原值用资产形成年当年价计算的价值量,不具备可比性。
⑸ 变量间可能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变量中有流量和存量,可能存在1个高阶单整的序列。应该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44、答案:
⑴ 参数γ为技术进步速度,一般为接近0的正数;ρ为替代参数,在(-1,∞)范围内;m为规模报酬参数,在1附近。
⑵ 该模型对要素替代弹性的假设为:随着研究对象、样本区间而变化,但是不随着样本点而变化。而C-D生产函数的要素替代弹性始终为1,不随着研究对象、样本区间而变化,当然也不随着样本点而变化;VES生产函数的要素替代弹性除了随着研究对象、样本区间而变化外,还随着样本点而变化。
⑶ 该模型对技术进步的假设为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而生产函数模型的技术进步假设为中性技术进步,包括3种中性技术进步。
45、答案:
⑴ 轻工业增加值应该由反映需求的变量解释。包括居民收入(反映居民对轻工业的消费需求,参数符号为正)、国际市场轻工业品交易总额(反映国际市场对轻工业的需求,参数符号为正)等。
⑵ 衣着类商品价格指数应该由反映需求和反映成本的两类变量解释。主要包括居民收入(反映居民对衣着类商品的消费需求,参数符号为正)、国际市场衣着类商品交易总额(反映国际市场对衣着类商品的需求,参数符号为正)、棉花的收购价格指数(反映成本对价格的影响,参数符号为正)等。
⑶ 货币发行量应该由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反映经济总量对货币的需求,参数符号为正)、价格指数(反映价格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参数符号为正)等变量解释。
⑷ 农业生产资料进口额应该由国内第一产业增加值(反映国内需求,参数符号为正)、国内农业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增加值(反映国内供给,参数符号为负)、国际市场价格(参数符号为负)、出口额(反映外汇支付能力,参数符号为正)等变量解释。
Ⅶ 构造经济计量模型应遵循的原则
所谓计量经济模型,就是表示经济现象及其主要因素之间数量 关系的方程式。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大属于相关或函数关系,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 运算,就可以探寻经济变量间的平衡关系,分析影响平衡的各种因素。 计量经济模型主要有经济变量、参数以及随机误差三大要素。经济变量是反映经济 变动情况的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而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则可分为内生变量和外 生变量两种。内生变量是指由模型本身加以说明的变量,它们是模型方程式中的来知数 ,其数值可由方程式求解获得;外生变量则是指不能由模型本身加以说-8j的量,它们 是方程式中的已知数,其数值不是由模型本身的方程式算得,而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产 生。计量经济模型的第二大要素是参数。参数是用以求出其他变量的常数。参数一般反 映出事物之间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在分析某种自变量的变动引起因变量的数值变化时 ,通常假定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这种不变的白变量就是所说的参数。计量经济模型的 第二个要素是随机误差。这是指那些很难预知的随机产生的差错,以及经济资料在统计 、整理和综合过程中所出现的差错。可正可负,或大或小,最终正负误差可以抵消,因 而通常忽略不计。 为证券投资而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主要应运用宏观计量经济模型。所谓宏观计量经 济模型是指在宏观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动的较全面的动态特征,研究宏观经济
主要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并可用于宏观经济结构分析、政策模拟、决策研究以及发展预测等功能的计量经济模 型。 在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时,除了要充分发挥模型的独特优势,挖掘 其潜力为我所用之外,还要注意模型的潜在变量被忽略、变量的滞后长度难确定以及引 入非经济方面的变量过多等问题,以充分发挥这一分析方法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