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第八章课后答案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第八章课后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08 11:56:49

『壹』 江苏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专科00164劳动经济学(第三版曾湘泉)

自考有难度,需要同学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同学可以到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了解一下自考的相关信息。同学也可以了解一下网络教育,难度比自考小一些,平时学习都是自己在家上网学的,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便自由,不占用工作时间,比较适合在职工作人员。毕业颁发国家承认毕业证书,教育部学信网可查。一般各网络学院在各地会设有服务中心,可报名。目前教育部批准的有68所网络教育学院,同学可通过“高校网络教育阳光招生服务平台”、“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等正规网站查询各高校招生简章。

『贰』 人大的劳动人事学院怎么样在职研究生

一、基本信息
名称: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简称:人大劳动人事学院
成立时间:1983年10月
学院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求是楼
邮政编码:100872
现任院长:杨伟国
师资:学院现有教授 9人,副教授16人,讲师7人;另有返聘教授 8人。全院教职员工合计50余人。
下设学系:4个,分别是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社会保障系和劳动力市场系4个学系。
科研机构: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一个劳动科学学术资料信息中心,一个劳动科学实验室。
二、劳动人事学院简介

1、发展历程
建院20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在这些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机构。
1994年,学院经国家批准设立了国内唯一的一家劳动经济学博士点;
2001 年,劳动经济学以86%的高票同意率和免于答辩的待遇成为全国优势显著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迄今全国唯一的劳动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3年在全国通讯评议中,社会保障学科以94. 44分的高分通过了新设博士点。同时,经中国人民大学批准,并经国务院学位办备案,在国内第一家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学位点。
迄今为止,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社会保障系和劳动力市场四个系;有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一个劳动科学学术资料信息中心,一个劳动科学实验室。

2、学院规模
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和职业开发与管理5个系(教研室);设有中国就业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建有劳动科学学术资料中心和劳动科学实验室;拥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3个本科专业;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4个硕士点;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交叉学科四个博士点;与其他院系共享一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劳动经济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社会保障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1]

3、师资机构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学院形成了一支整齐的专业师资队伍,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学院任教。其中有我国劳动经济学科的开拓者、老一代著名经济学家赵履宽教授;著名劳动经济学家和收入分配及管理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曾湘泉教授;著名社会保障与灾害保险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郑功成教授;著名劳动关系和劳工问题专家常凯教授;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孙健敏、彭剑锋等教授。
学院现有教授 9人,副教授16人,讲师7人;另有返聘教授 8人。全院教职员工合计50余人。
还有来自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位国际著名学者担任我院兼职教授。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0%,80%的教师有国外学习和进修的经历。

4、招生培养
建院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2000多人;现有在校生600余人,包括海外留学生、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还有校外在职攻读研究生班的学员500余人。
学生毕业后大多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型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工作。许多人已成长为著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的高层领导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高层经理。

5、学院理念
在“学术立院”、“学术兴院”思想指导下,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目前承担的在研成果达到2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成果、教育部重点成果、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成果和国际成果等。学院教师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成功举办了“全球化条件下两岸三地劳工与社会保障”研讨会、“中美产业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工保障和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等大型的学术活动。
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合作,成功地承办了《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两份刊物,办刊质量明显提升,在学术界与政策层面的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6、国际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开始实现新的突破。国际合作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局部转为全面,从低层次交流向高层次交流,由临时性转向长期稳定的合作。
与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研究所、美国康乃尔大学产业和劳工关系学院、德国奥斯纳布卢克大学社会科学院、英国卡地夫商学院和日本神户人力资源研究所等一批国外著名学术组织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
训练和培养解决未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高水平专家,是学院的神圣职责,也是21世纪的中国赋予学院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
三、硕士生就业情况分析
1、 从2008年开始,硕士新增加劳动关系专业,但是生源一直较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硕士一直是全院硕士生人数最多的专业;由于2008、2009年招收了一批社会保障定向生,因此统招的人数有大幅度的下降,劳动经济学专业人数一直处于平稳状态。
2、 硕士毕业生近三年就业地区统计
硕士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及省会城市。其中,各个专业在北京就业的人数比例几乎都在60%以上,其中2009年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一比例更是接近80%。
从2007-2009三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劳动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留京的比例平稳增长,只有2008年低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回省城的比例一直在25%-30%之间,略高于劳动经济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我院最热门的专业,历年的就业质量都很高,留京比例也越来越高。
3、 硕士毕业生近三年就业行业统计
硕士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去向是进入国有企业、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回省会城市、继续读博及出国等。其中,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一直是最高的,排在第二的是进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比例。
劳动经济学专业进入国有企业的学生比例一直在70%以上,其中2007年更是达到了80%;社会保障专业学生进入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比例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这与该专业的特殊性分不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进入国企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2%左右,进入其他行业的比例较平稳;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主要是进入国企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就业,其他行业的较少。

『叁』 请问人大劳动经济学的参考书目有哪些

可以去人大考研论坛里去问问啊

『肆』 中国人民大学的劳动经济学研究生考试专业课考什么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016中国人民大学的劳动经济学研究生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和复试笔试是:

阅读全文

与曾湘泉劳动经济学第八章课后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