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关于经济学的笑话
1 一群武校的学生要毕业了,老师谆告他们:“出去以后,千万不能和经济学家过招,因为他们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2 老师问:对人类毫无用处而人类又不能摆脱的是什么东西?
学生:苍蝇。老师猛摇头。
学生又答:蛔虫。老
师又猛摇头。
学生又答:经济学家。
老师猛烈点头。
3 学生:既然市场是万能的,那么我们还要经济学家有什么用?
老师:因为经济学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而这是市场做不到的。
4 市场经济是如何消除排队购物现象的?就是抬高价格。
5 有人说哥伦布是第一个经济学家。他的发现美洲之旅,启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
踏上美洲时,又不知道自己到了何处。最重要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拿政府资助干的。
6 有两个非常聪明的经济学天才青年,他们经常为一些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争辩不休。一天饭后去散步,为了某个数学模型的证明两位杰出青年又争了起来,正在难分高下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甲就对乙说,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愿意出五千万。五千万的诱惑可真不小,吃还是不吃呢?乙掏出纸笔,进行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很快得出 了经济学上的最优解:吃!于是甲损失了五千万。
两个人继续散步,突然又发现一堆狗屎,这时候乙开始剧烈的反胃,而甲也有点心疼刚才花掉的五千万了。于是乙说,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给你五千万。于是,甲毫不犹豫吃了下去!甲心满意足的收回了五千万。
可突然,天才们同时嚎啕大哭:闹了半天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却白白的吃了两堆狗屎!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去请他们的导师,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泰斗给出解释。
听了两位高足的故事,没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来。好容易等情绪稳定了一点,只见泰斗颤巍巍的举起一根手指头,无比激动地说:“1个亿啊!1个亿啊!我亲爱的同学,我代表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国家的GDP贡献了1个亿的产值!“
5 完全竞争
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太阳,接着魔鬼创造了灼伤;
第二天,上帝创造了性,随后魔鬼创造了婚姻;
第三天,上帝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而魔鬼陷入了沉思。
思前想后了好大一阵子,魔鬼也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
6 文化差异
一个经济学新定理发表了并且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英国人:“你的这个定理能够经受得住事实的检验吗?”
德国人:“你的这个定理与其他的基本定理相冲突吗?”
法国人:“你的这个定理能够翻译成法语吗?”
日本人:“你的老师是著名教授吗?”
7社会贡献
甲:“经济学家干了什么?”
已:“短期看他们干了很多,长期干他们什么也没干。”
8长短有度
据说德布鲁曾经讲过,经济学论文应该象女人的裙子一样,短要短到另人感到刺激;长要长到让人感到里面有些实质内容。
9骄人的业绩
经济学家预测出了过去5次衰退中的9次。
10以不变应万变
一位经济学家回到他的母校,并对眼下的考试题目很感兴趣。于是他请曾经教过他的老师拿出考题。使他大吃一惊的是,现在的考题与他十年前答的题一模一样。他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回答说:“问题虽然没变,但答案变了。”
11除去统计数字水分的简便方法
关于敌军伤亡人数,可用下列方法统计:我军的公报数除以二点五,加上敌军的公报数乘以四后取一半。这样差不多接近实际数字。
12计量经济学的四条黄金定律
甲、大胆地思考;
乙、不受限制地创造;
丙、出奇地幸运;
丁、做不到的话,就下决心当一位经济理论家吧。
13已被证实的两大命题
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任何一位经济学家而言,一定存在着一位实力旗鼓相当的同时观点又针锋相对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第二定律:他们都是错的。
14公私分明
问:购买彩票与购买垃圾股的区别在哪里?
答:在第一种情况下,你是在帮助社区游泳池融资。
在第二种情况下,你是在帮助股票投机商的家庭游泳池融资。
15难处理的透明度
经济统计数据就象比基尼,暴露出的那部分固然重要,但没暴露出的那部分才更是要命。
16弹无虚发
问:你应该到哪里发表论文?
答:如果你能理解并能证明,那么就寄给数学杂志;
如果你能理解但无法证明,那么就寄给物理学杂志;
如果你不能理解但能证明,那么就寄给经济学杂志;
如果你既不能理解也无法证明,那么就寄给心理学杂志;
17另一种“柠檬”商品
精心设计的模型从根本上说,是经过审慎挑选的有关现实的一组谎言,或者说是经过审慎挑选的有关现实的部分真理。更一般地讲,世界上存在着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数字。
18总统的困惑
克林顿和叶利钦在首脑会谈的间歇闲聊。
叶利钦对克林顿说:“你知道吗,我遇到了一个麻烦。我有一百个卫兵,但其中一个是叛徒而我却无法确认是谁。”
听罢克林顿说:“这算不了什么。令我苦恼的是我有一百个经济学家,而他们当中只有一人讲的是事实,可每一次都不是同一个人。”
19智慧的显现
一位经济学家去华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当站在恐龙化石面前时,他对身边的游客说:“这只恐龙的岁数足足有20亿年令10个月。”游客惊讶且恭敬地问道:“您从哪里得到如此准确的信息?”经济学家不无自豪地回答说:“10个月前我来此参观过。那时讲解员告诉我这只恐龙已经20亿岁了。”
20政府的职能
如果经济在运转,那就征税;如果经济不断地在运转,那就监管;如果经济停止运转,那就补贴。
21经济政策
这是政府的盾牌,用来招架由于总统或总理的低能而以攻为守的拳打脚踢。它是一个没心肝的怪物,各种骂名它都能够承受。
22 问:要多少个经济学家才能把一个坏灯泡换掉?
答: 八个。一个把灯泡装上,其它的人负责保持的东西(条件)不变。
问:要多少个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才能把一个坏灯泡换掉?
答: 一个也不用。要是灯泡坏了,市场机制自然会把它更换。
问:要多少个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才能把一个坏灯泡换掉?
答: 那就要看当时的工资如何。
问:要多少个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才能把一个坏灯泡换掉?
答: 愈多愈好。因为这样便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令总需求曲线向左移。
问:上帝为何创造经济学家?
答: 因为有经济学家的话,天气预报便显得准确得多了!
23假如有一千名经济学家去处理换灯泡的问题,当中会有十个理论经济学家,各人对换灯泡的方法有不同的主张。余下的九百九十个实证经济学家就努力地去检验那一个的理论正确,最后所有人还是在黑暗之中。
24唯有经济学这一门学科,会出现两位学者互唱反调,而他们却分享着同一个诺贝尔奖。(Myrdal 与 Hayek 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25 Bentley 的经济学第二法则:「唯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
Berta 的经济租值基本法则:「唯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专业经济学家。」
26 经济学家是经专业训练的专家,我们花钱请他们来我们的经济作出错误的估计。
计量经济学家也是经专业训练的专家,我们花钱请他们利用电脑来为我们的经济作出错误的估计。
27激励相容
据说有位智者讲过,党派分析家使用经济数据的方式和酒鬼使用路灯杆一样,他们都不是为了说(照)明,而是为了寻求支持。
28诚实
甲:“听说经济学家总在说谎。你能否告诉我,如何判定他在说谎?”
乙:“经济学家大都比较诚实,很少掩饰。你只要注意他的嘴就行了,嘴一动,他就在说谎。”
29逮猫
有人告诉一位数学家,一位理论经济学家和一位计量经济学家说, 旁边那间黑灯瞎火的密闭房间里有只黑猫,看他们谁能逮得到。其实,房间里根本没有猫。
数学家先进去,拼命找那只并不存在的猫,结果发了疯,进了精 神病院;
理论经济学家进去折腾一番,没找到猫,却不气馁,出来后还得 意洋洋地说,他可以搞一个数学模型,精确地描述他在房间里的运动 轨迹;
计量经济学家蹑手蹑脚趟进黑房间,花了一个多钟头找寻那只并 不存在的猫。只听他在屋里大叫:“哎哟,脖子被猫挠了一下!”
30语言大师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的名言:如果你觉得听懂了我说的话,那你一定是误解了我的意思。
31肺腑之言
据说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讲过:“我学习经济学是为了不受经济学家们的骗。”
32绝对真理
庆贺生日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统计数据表明,一个人一生中欢度的生日越多,他的寿命就越长。
33简单规则
问:成为一个优秀经济学家的必备素质是什么?
答:牢牢地抓住显而易见的东西,并且有意识地对它们进行痛苦而深奥的阐述。
34理性的无知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你不了解其生产过程反而会感觉更好:香肠和经济计量数据。
35实现自由贸易就象上天堂,每个人都想去,但都不想去得太早。
36搞一钉点儿通货膨胀就象怀一钉点儿孕,很快就会使肚皮胀起来,大大超过一钉点的界限。
37墨非定律:经济学家在其懂得最多最有共识的地方,对政策的影 响力最小;在其懂得最少炒得最凶的地方,对政策的影响力最大。
38什么是经济学家?——知道100个作爱方法,却从未与异性交往的人。
39为什么上帝无法取得终身教授职位?
1)因为他只发表了一部作品;
2)该作品没有引证任何文献;
3)该作品未经同行匿名评审;
4)其作者身份尚未确认;
5)未能出示博士学位证书;
6)他可能创造了世界,但打那以后什么也没做;
7)没有表现出与同事合作的精神;
8)科学界无法重复他的成果;
9)采用人作为试验对象,从未向科学道德委员会提出过申请;
10)多次出现试验事故,有几次要靠淹死试验对象才能恢复;
11)经常违背科研规范,将行为不合预期的试验样本剔除;
12)很少去教室讲课,只让学生自己去读他的书;
13)还让自己儿子代课;
14)还把他的头两个学生赶出教室;
15)尽管只有十项不高的要求,他的学生大多还是通不过考试;
16)答疑时间太少,而且老在荒山野岭答疑。
40病毒
如果社会是电脑,经济学家就是病毒。可大致分类如下:
利益集团经济学家病毒:其作用是把硬盘分成许多小单位,每个单位均无任何实际用途,却都声称自己是本机器上最重要的部件。 计量经济学家病毒:染上此病毒后,60%的机器将在14%的时间里丢失38%(正负3个百分点)的数据。
政治思想库经济学家病毒:占用内存但不干活,只有到下次选举才能 清除。
政府经济学家病毒:你的系统无法工作,但所有诊断程序都报告说一 切正常。
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病毒:造成当机,毁掉硬盘,并坚决否认此事发生过。
主流经济学家病毒:声称受到电脑上其他文件威胁,并以“自卫”为 借口删除他们。
中央银行经济学家病毒:确保它自己大于其他所有文件。
跨国公司经济学家病毒:删除所有货币文件,微笑着发出经济即将变 好的信息。
供给学派经济学家病毒:让你的电脑沉睡4年,醒过来却发现债务增加了三千个亿。
环境经济学家病毒:阻止你删除任何文件。
--------------------------------------------------------------------------------
社会贡献
甲:“经济学家干了什么?”
已:“短期看他们干了很多,长期干他们什么也没干。”
⑵ 哪些人群比较适合攻读经济学在职博士
主要优势:镀金
对于报考经济学在职博士的职场人士来说,大多数已经拥有了足够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镀金成了主要目的。在期货公司的刘先生就是如此,虽然凭借过硬的工作技能让他在短短五年内就成为公司的总监,但并不甘心居于现状。刘先生表示,就读在职博士,用个3~5年的时候,等到毕业就可以为自己镀金,如果赶上单位升职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重要优势:论文发表 工作学位皆获利
很多经济学在职博士在就读的过程中都会发表论文,这不仅仅对于申博有帮助,对于本身单位也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一些在职教师,发表了经济方面的论文,不仅仅可以算作科研论文,在自己的单位还可以申请奖金,属于两不误的状态。
⑶ 急求学经济学金融方向专业的网友,以便交流和沟通!如果有qq 群之类的就更好!本人qq 703005266
88723329 85286949 金融群
⑷ 为什么外国一群经济学家能够操纵中国一个国家的经济
此言不妥,中国的经济怎么可能由经济学家操控,每一个经济政策的落专实,都需要论证其可行属性,且需考虑各种后果,经济学家的作用也是这个,帮助决策者在指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分析各种利弊,以便决策者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符合多数人的利益。记住,他们的地位就如同国师,除非决策者任他们摆布,不然他们绝不可能操作一个国家,更何况国外的一群经济学家,你看他们都唱摔中国多少年了,到现在都没发生,还不是好好的,去年gdp不是还增长了6.7%
⑸ 有没有经济学的群经济学院的也可以.微信QQ
经济学太专业哈,实际意义不大,后面的根本不是问题,可以用
⑹ 薛兆丰在经济学家的群体中属于比较水的吗
北大的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在,《经济学通识》里做过预测,房子的需求是刚需,所谓的房地版产泡沫是不存在的,权房子的价格会持续上涨。比较具体的实例就像今年,哪怕有政策在压房价,深圳的房子还是突然暴涨了接近百分之三十,都说是温州炒房团在炒房,可到现在房价也不见下跌,所以房价坚挺的推测应当是没有错的。另外,经济学家是没时间刷网络知道的,我综合了经济学家的理论和具体实证,你就采纳了我吧
⑺ 城市群规划研究属于发展经济学范畴吗
不是。
发展经济学(英文: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对象为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过程。
⑻ 给论坛普及下叶檀以及这一类群体和经济学家的区别
他们说的框框太大,对普通人来说,就是多些花边新闻。实际意义不大。但是他们说的趋势,以后会步步实现!有理想有想进步的人。多看无妨,总比泡连续剧强!
⑼ 求:适合一群经济学初学者讨论的经济话题
论改革开放后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国家具有重要地位。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由自由市场经济到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历程,各国均把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作为政府重要的职能,美国等西方国家还通过立法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法定地位。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为实现以上目标,西方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政策、对外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等,其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政策是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政策手段。
宏观经济政策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有成功也有挫折,其中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宏观经济政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通过系统性的设计不同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方案,来使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具有协调性和科学性。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来源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这一理论主要体现于凯思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认为由于居民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具有递减倾向、投资预期回报率趋于下降、企业和居民偏好持有流动性较强的货币资产,因而导致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市场机制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西方宏观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宏观经济运行会交替出现收缩和扩张的周期性波动。因此,需要国家通过宏观政策来影响总需求或总供给,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经济均衡,慰平经济的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二战后,出于实际需要,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采纳了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加大了干预经济的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且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来源于发展着并日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纵观最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宏观经济学成功地实现了规范式的转换,初步形成了规范的理论构架,将制度分析、结构分析等引入宏观分析,从而在使宏观经济学的“本土化”或建立中国宏观经济学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为构建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及出台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但中国宏观经济学还十分幼稚,尤其迫切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展:1,为中国的通货紧缩提供理论解说。中国宏观经济学对通货膨胀的研究相当深入,认识也比较一致,这就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但对通货紧缩的研究就比较零散而肤浅,分歧也较大。中国的经济实践迫切需要宏观经济学提出系统而深入的通货紧缩理论;2,建立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迄今为止,中国宏观经济学基本上是在一种封闭理念下构建的。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下,一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整个世界经济息息相关,因而其宏观经济政策也失去了独立性,往往成为多国博弈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从多国博弈的高度,在开放的模型中发展中国宏观经济学;3,构建一致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还不一致,也欠成熟,从而导致了这一领域的分歧多,简单重复劳动多。”①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是任何一个市场经济都可能出现的现象,它通过市场的自我完善功能对经济进行调节,以达到经济活动的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率
年份 GDP 年份 GDP
1978 11.7% 1993 14.0%
1979 7.6% 1994 13.1%
1980 7.8% 1995 10.9%
1981 5.2% 1996 10.0%
1982 9.1% 1997 9.3%
1983 10.9% 1998 7.8%
1984 15.2% 1999 7.6%
1985 13.5% 2000 8.4%
1986 8.8% 2001 8.3%
1987 11.6% 2002 9.1%
1988 11.3% 2003 10.0%
1989 4.1% 2004 10.1%
1990 3.8% 2005 9.9%
1991 9.2% 2006 10.7%
1992 14.2% 2007 11.4%
(表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并经过整理。)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曲线图,不难发现,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经济周期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6年)其中,扩张期4年,收缩期4年。峰位为13.45%,谷位为7%,平均位势为9.97%,波幅为10%。
第二阶段:(1986---1991年)其中,扩张期2年,收缩期3年。峰位为11.45%,谷位为3.95%,平均位势为8%,波幅为7.8%。
第三阶段:(1991---2007年)其中,扩张期7年,收缩期9年。峰位为13%,谷位为8.4%,平均位势为10.3%,波幅为6.6%。本阶段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为本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资本形成,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在本期成为有效需求,使实际GDP接近或超过潜在GDP或供给,但是,这些固定资产投资在下一期或下几期就成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使潜在GDP或潜在供给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扩大的产出缺口缩小,出现潜在GDP与实际GDP、总需求与总供给先后按照高速度进行增长。经济收缩的原因为国际经济波动引起的出口需求的不稳定以及由于一般商品相对过剩和高精尖产品结构性短缺等因素引起的国内有效需求不足。
综合看来,一方面,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性在逐步减小,稳定性在逐渐增强。其内在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i.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不断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宏观经济的运行提供了有效的缓冲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因而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一部分经济活动中不确定量带来的波动。例如,“在以国有企业预算约束硬化和稀缺资源在国有与非国有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市场化过程中,转轨型经济波动被削弱的同时,成熟稳定的市场经济波动逐步表现出来。”②
ii. 日趋成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等五个方面,但在实际调控中,主要目标就是预防通货膨胀,保持价格稳定。利用“松紧”搭配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别解决经济长期增长问题和调节短期经济波动。
iii. 在坚持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前提下,充分重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充分应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iv. 相关结构的调整消化了过剩生产能力,淘汰了落后生产能力。例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域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的良性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会通过预期或计划产量的改变,通过投资加速原理的负向传导,而影响投资增长。”③
另一方面,未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出现两个新特点:
i. 一是波动的位势,有可能实现持续多年的适度高位运行。
ii. 二是波动的幅度,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的平稳化和缓和化。
一、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一产业(亿元) 第二产业(亿元) 第三产业(亿元)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1978 3645.2 1018.4 1745.2 881.6 27.94% 47.88% 24.19%
1979 4062.6 1258.9 1913.5 890.2 30.99% 47.10% 21.91%
1980 4545.6 1359.4 2192.0 994.2 29.91% 48.22% 21.87%
1981 4891.6 1545.6 2255.5 1090.5 31.60% 46.11% 22.29%
1982 5323.4 1761.6 2383.0 1178.8 33.09% 44.77% 22.14%
1983 5962.7 1960.8 2646.2 1355.7 32.88% 44.38% 22.74%
1984 7208.1 2295.5 3105.7 1806.9 31.85% 43.09% 25.07%
1985 9016.0 2541.6 3866.6 2607.8 28.19% 42.89% 28.92%
1986 10275.2 2763.9 4492.7 3018.6 26.90% 43.72% 29.38%
1987 12058.6 3204.3 5251.6 3602.7 26.57% 43.55% 29.88%
1988 15042.8 3831.0 6587.2 4624.6 25.47% 43.79% 30.74%
1989 16992.3 4228.0 7278.0 5486.3 24.88% 42.83% 32.29%
1990 18667.8 5017.0 7717.4 5933.4 26.88% 41.34% 31.78%
1991 21781.5 5288.6 9102.2 7390.7 24.28% 41.79% 33.93%
1992 26923.5 5800.0 11699.5 9424.0 21.54% 43.45% 35.00%
1993 35333.9 6887.3 16454.4 11992.2 19.49% 46.57% 33.94%
1994 48197.9 9471.4 22445.4 16281.1 19.65% 46.57% 33.78%
1995 60793.7 12020.0 28679.5 20094.3 19.77% 47.18% 33.05%
1996 71176.6 13885.8 33835.0 23455.8 19.51% 47.54% 32.95%
1997 78973.0 14264.6 37543.0 27165.4 18.06% 47.54% 34.40%
1998 84402.3 14618.0 39004.2 30780.1 17.32% 46.21% 36.47%
1999 89677.1 14548.1 41033.6 34095.3 16.22% 45.76% 38.02%
2000 99214.6 14716.2 45555.9 38942.5 14.83% 45.92% 39.25%
2001 109655.2 15516.2 49512.3 44626.7 14.15% 45.15% 40.70%
2002 120332.7 16238.6 53896.8 50197.3 13.49% 44.79% 41.72%
2003 135822.8 17068.3 62436.3 56318.1 12.57% 45.97% 41.46%
2004 159878.3 20955.8 73904.3 65018.2 13.11% 46.23% 40.67%
2005 183084.8 23070.4 87046.7 72967.7 12.60% 47.54% 39.85%
2006
2007 246619 28910 121381 96328 3.7% 13.4% 11.4%
(表注:1.1980年以后国民总收入(原称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为国外净要素收入。
2.2004年及以前年份第一产业不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包括电信业,不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业,批发与零售业包括餐饮业)
(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并经过整理。)
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四个方面: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因此一旦农业发展停滞,那么不仅工业等非农业部门发展所需的产品与要素得不到保证,而且还会影响人民的基本生活,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工业发展状况分析工业生产发展是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工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因此,工业形势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体经济形势的好坏。
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分析第三产业作为为生产、生活和社会提供服务的各个部门的总和,对保证第一、第二产业的顺利运行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第三产业的高度发展为依托。具体地说,促进流通环节保持顺畅、通过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服务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生活质量、引导和满足不断增大的社会需求是第三产业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发展方向。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不是总量与速度问题,而是结构与质量问题,集中体现在:投资严重偏向第二产业,重工业化倾向在近年来日益加重,对中国中长期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能源与环境成本问题;第三产业投资在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高,但产出比较低,且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二、 外汇储备及黄金储备
年份 外汇储备(亿美元) 黄金储备(万盎司)
1978 1.67 1280
1979 8.40 1280
1980 -12.96 1280
1981 27.08 1267
1982 69.86 1267
1983 89.01 1267
1984 82.20 1267
1985 26.44 1267
1986 20.72 1267
1987 29.23 1267
1988 33.72 1267
1989 55.50 1267
1990 110.93 1267
1991 217.12 1267
1992 194.43 1267
1993 211.99 1267
1994 516.20 1267
1995 735.97 1267
1996 1050.29 1267
1997 1398.90 1267
1998 1449.59 1267
1999 1546.75 1267
2000 1655.74 1267
2001 2121.65 1608
2002 2864.07 1929
2003 4032.51 1929
2004 6099.32 1929
2005 8188.72 1929
2006 10663 1929
2007 15282.49 1929
(表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并经过整理。)
“外汇储备激增,基础货币增速加快,货币资金短期化,资产价格偏高,金融资产结构变化,使宏观经济虚拟层面不确定性加强,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④外汇储备在总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出现结构性的调整,投机资本因素的增加将使未来外汇储备增长状况出现不确定性。大量的外汇储备增加将导致2007年货币供给的增加,加剧流动性过剩问题。但在外汇储备增加额对流动性总量冲击的同时,也会对流动性过剩的结构产生冲击。
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但流动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多面性。“流动性过剩只是中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的一个表现,它不仅是外部不均衡的产物,也是内部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结构畸形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货币需求结构和资产结构调整以及金融深化的产物。”⑤因此,流动性过剩一方面反映了宏观经济的问题,同时也蕴含了纠正问题的契机。当外汇储备积累到一定程度,效率低下的金融市场无法承受流动性冲击的时候,多余的流动性在寻找自我存在的空间的同时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市场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同时,流动性过剩也为进一步进行收入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金融资源。
货物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差额
1978 206.4 97.5 108.9 -11.4
1980 381.4 181.2 200.2 -19.0
1985 696.0 273.5 422.5 -149.0
1989 1116.8 525.4 591.4 -66.0
1990 1154.4 620.9 533.5 87.4
1991 1357.0 719.1 637.9 81.2
1992 1655.3 849.4 805.9 43.5
1993 1957.0 917.4 1039.6 -122.2
1994 2366.2 1210.1 1156.1 54.0
1995 2808.6 1487.8 1320.8 167.0
1996 2898.8 1510.5 1388.3 122.2
1997 3251.6 1827.9 1423.7 404.2
1998 3239.5 1837.1 1402.4 434.7
1999 3606.3 1949.3 1657.0 292.3
2000 4742.9 2492.0 2250.9 241.1
2001 5096.5 2661.0 2435.5 225.5
2002 6207.7 3256.0 2951.7 304.3
2003 8509.9 4382.3 4127.6 254.7
2004 11545.5 5933.2 5612.3 320.9
2005 14219.1 7619.5 6599.5 1020.0
2006 17601.6 9689.7 7912.2 1775
2007 21738 12180 9558 2622
(表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并经过整理。)
经济的增长对于外需的依赖还比较强劲,内需依然显现不足态势。目前我国的出口占GDP的比重已达40%之多,经济的外部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也由2003年60%上升至目前的90%左右,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与外部的经济景气密切相关。随着次贷危机后续影响的逐步显现,美国的消费和就业已经受挫,经济放缓已成事实,也将波及欧盟和日本经济,而美、欧、日占我国的贸易比重在40%以上,因此外部经济的下行势必会导致我国外部需求的减少,进而影响到出口的平稳增长。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战略与政策调整提出的要求,合理适度调整政策,改变粗放型出口扩张战略,限制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提高消费率,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减少对外部需求的过高依赖和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负面影响。
三、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
年份 财政收入(亿元) 财政支出(亿元) 收支差额(亿元) 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1978 1132.26 1122.09 10.17 29.5 33.0 31.1
1980 1159.93 1228.83 -68.90 1.2 -4.1 25.5
1985 2004.82 2004.25 0.57 22.0 17.8 22.2
1989 2664.90 2823.78 -158.88 13.1 13.3 15.7
1990 2937.10 3083.59 -146.49 10.2 9.2 15.7
1991 3149.48 3386.62 -237.14 7.2 9.8 14.5
1992 3483.37 3742.20 -258.83 10.6 10.5 12.9
1993 4348.95 4642.30 -293.35 24.8 24.1 12.3
1994 5218.10 5792.62 -574.52 20.0 24.8 10.8
1995 6242.20 6823.72 -581.52 19.6 17.8 10.3
1996 7407.99 7937.55 -529.56 18.7 16.3 10.4
1997 8651.14 9233.56 -582.42 16.8 16.3 11.0
1998 9875.95 10798.18 -922.23 14.2 16.9 11.7
1999 11444.08 13187.67 -1743.59 15.9 22.1 12.8
2000 13395.23 15886.50 -2491.27 17.0 20.5 13.5
2001 16386.04 18902.58 -2516.54 22.3 19.0 14.9
2002 18903.64 22053.15 -3149.51 15.4 16.7 15.7
2003 21715.25 24649.95 -2934.70 14.9 11.8 16.0
2004 26396.47 28486.89 -2090.42 21.6 15.6 16.5
2005 31649.29 33930.28 -2280.99 19.9 19.1 17.3
(表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并经过整理。)
四、 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年份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绝对数(元) 绝对数(元)
1978 343.4 133.6 57.5 67.7
1980 477.6 191.3 56.9 61.8
1985 739.1 397.6 53.3 57.8
1989 1373.9 601.5 54.5 54.8
1990 1510.2 686.3 54.2 58.8
1991 1700.6 708.6 53.8 57.6
1992 2026.6 784.0 53.0 57.6
1993 2577.4 921.6 50.3 58.1
1994 3496.2 1221.0 50.0 58.9
1995 4283.0 1577.7 50.1 58.6
1996 4838.9 1926.1 48.8 56.3
1997 5160.3 2090.1 46.6 55.1
1998 5425.1 2162.0 44.7 53.4
1999 5854.0 2210.3 42.1 52.6
2000 6280.0 2253.4 39.4 49.1
2001 6859.6 2366.4 38.2 47.7
2002 7702.8 2475.6 37.7 46.2
2003 8472.2 2622.2 37.1 45.6
2004 9421.6 2936.4 37.7 47.2
2005 10493.0 3254.9 36.7 45.5
(表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并经过整理。)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都有了一定的增长,但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总的说来,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52,1983年就下降到了1.82,但随着城镇企业制度、工资等改革的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均纯收入之比又逐年上升,2006年达到3.28。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恩格尔系数分析,2005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5.5%,相当于城镇居民在1997年至1998年的水平,这部分表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在7到8年左右;城镇居民2006年的恩格尔系数为35%。“从城乡分布的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看,在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在农村以乡镇企业等非国有企业为主。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虽然国家鼓励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共同竞争发展,但实际上国有企业在制度、政策等方面仍享有不小的优势。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非国有企业效益的“非竞争性流失”,同时也使得在农村地区的企业投资意愿不高,影响农村企业人员的收入水平。”⑥
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和投资分别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分别带动GDP增长1.05、0.51和0.44个百分点,而净出口的增长率对中国长期GDP的影响不显著。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却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主要靠高积累、高投资和高出口来支撑。这种增长模式加剧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消费与积累之间的矛盾,也损害了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消费增长速度虽仍低于投资增长速度,但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的支撑下,消费增长速度摆脱了“低水平”困境,进一步强化启动消费依然是宏观经济政策中期实施的着手点之一。
导致中国消费水平增长速度提升的核心力量在于: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以2007年为例,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同比增长接近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接近17%,增幅同比提高接近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了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这是本轮经济周期中唯一收入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的年份。这充分说明我国自2002年以来启动的增加收入、推动消费的各项政策开始发挥作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抑制消费倾向的各种制度性短缺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建设,对居民消费预期有着重大的刺激作用。因此,进一步从中长期角度进行收入分配和再收入分配机制的改革,使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加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推动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向消费推动型经济增长的转变依然是目前进行宏观经济调整的核心之一。
五、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速度年初虽有反弹,全年实际增速将会出现回落。2007年投资增速并不过高,宏观经济政策的关注焦点应当从投资总量增速向投资结构与质量转移。日益扩大的储蓄-投资盈余决定了我国近期需要较高的投资增长速度来缓解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失衡。解决这种结构性问题的落脚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储蓄,增加消费;二是提高投资。“事实上,从短期来看,作为消费者理性决策的产物,消费的波动性很小,期望在中短期通过提高消费来降低储蓄的方法不可能成为解决结构性失衡的主导方向,提高投资是中短期一个操作性更强的策略。”⑦
高速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没有带来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本扩张阶段的高速投资速度并没有带来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也没有带来零售商品价格的下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普遍的要素短缺或产能过剩问题。“生产资料价格—PPI—RPI—CPI价格指数传递率逐级-逐年的下降,也说明了中国宏观经济对于各种成本冲击的化解能力大幅度提高。”⑧
“本轮高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前两个周期的投资膨胀有着本质的差别,它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有其坚实的效益基础。一是资金来源日益市场化,2006年政府投资(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各种基金)仅占全部融资的13.6%,银行资金占19.8%,企业自筹资金(如体外循环资金)和各种外资占比高达60%以上。二是投资主体也日趋市场化,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非国有部门的比重达到68.6%。三是利润率和资本收益率持续高位攀升。因此,除非投资市场存在严重“市场失灵”,否则政府不宜过度遏制投资增长。
中国高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有其十分深刻的中长期结构基础。一是中国高储蓄率决定了中国必定有高投资率。如果在储蓄率没有降低的前提而对投资率进行大幅度调整,其结果要么是净出口大幅度上升,要么是宏观经济出现大量闲置资源,两种结果都是中国目前宏观经济难以承受的;二是中国的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高储蓄率,短期消费水平难以大幅度上升,要保证中国有效需求保持在合意的水平上,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要依赖于高投资水平;三是现有“中心国家创新、发达国家消费、东亚生产”的新型国际分工格局所决定的中国高出口也需要高速投资提供供给支持;四是中国所处的重工业化阶段也需要高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相应的资本积累。”⑨
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由于经济结构中的深层矛盾,庞大工业产能一方面使 70% 以上的商品供大于求,并且不得不依靠投资增长和国际市场来消化,另一方面,重要能源、原材料以及土地等关键生产要素瓶颈的存在,难以支撑持续的投资高增长,而依靠国际市场则必然受到全球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的双重制约。
其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受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供求关系紧张和价格上涨影响,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影响日益增大。在国内消费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要么转化为工业库存的增加,要么使部分生产能力被淘汰。
第三,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吸收劳动力的能力相对较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就业压力始终存在,加上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国内消费难以实现大幅增长。
针对以上问题,2008年宏观调控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物价上涨形势的跟踪研究,适当调高稳定物价的预期调控目标,在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前提下,稳步推出资源价格改革。
二是围绕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增强汇率弹性,逐步释放汇率升值压力,更好地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严格控制国外短期投机资本的流入。
三是完善稳健财政政策。公共资源分配应继续向改善民生倾斜,加快研究和建立资源环境税体系,改变国民收入分配过于向资本倾斜的格局,加大向劳动者分配的比重。
四是结合需求调控,以节能减排为核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五是积极稳定楼市和股市需求,防止房价和股价轮番上涨,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参考文献:
1) 刘树成.《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社.2005.
2) 张曙光.《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3) 郑超愚.《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参考网址:
1) http://www.51report.com/free/detail/28572.html
2) http://www.51report.com/free/detail/28428.html
3) http://www.macrochina.com.cn/xsfx/hgfxff/20010510004744.shtml
4) http://report.drc.gov.cn/drcnet/corpus.nsf/0/?OpenDocument
5) http://www.macrochina.com.cn/xsfx/rdfx/20071229089653.shtml
绝对是自己写的哦!
⑽ 经济学教授的课程适合哪些人群
经济学原理,比如曼昆著的,约等于通俗读物,是个人都能看的很开心。
西方经济学,比如高鸿业的,约等于中国学生经济学入门教材,需要具备高中文化和一定高等数学基础。
再往更高层次就需要经济学基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