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古典看经济学

古典看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2-08 02:01:36

1.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有哪些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价值理论不同。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劳动价值理论,从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克思无不以劳动价值理论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

新古典经济学则完全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他们更多的是采用效用价值理论,进一步到均衡价值理论。

2. 古典经济学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您所说的这个词语,是属于期货从业词汇的一个,掌握好期货从业词汇可以让您在期货从业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这个词的翻译及意义如下:古典经济学指18及19世纪一批经济学家的研究工作。他们发表了有关市场及市场经济运作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经济增长的动态。古典经济学强调经济自由,并主张自由贸易及自由竞争等概念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期货从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3.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

  1. 威廉.配第(1623—年)

  2. 大卫.李嘉图(1772—1823)

  3. 布阿吉尔贝尔(146—1714)

  4. 西斯蒙第(1773—1842)

  5. 亚当.斯密

  6. 魁奈(1694—1774)

4. 现代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数学方法引入之后的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分两部分。
以边际革命为界,之前的叫古典,之后的叫现代。
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之前的叫新古典,主要就是现在的微观经济学。
凯恩斯之后,总体经济的研究成为主流,形成了宏观经济学,也就是凯恩斯革命。
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单纯以总体研究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成为主流。
70年代经济冲击之后,凯恩斯经济学在实践无法发挥作用,经济学又得到了发展。
微观基础纳入了宏观经济学。
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寻找了微观基础,成为了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以微观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进行了宏观研究的扩展,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凯恩斯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从重商主义开始到今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以来,政府干预和经济自由两大思潮的分歧和争论从未停止过。凯恩斯革命前,主张经济自由的新古典理论始终居上风;凯恩斯革命后,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了主流,但主张经济自由的声音仍相当强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1)如果政府才却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4)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那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符合实际些。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众所周知,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但由于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凯恩斯主义无疑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衣钵,但力图克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寻找价格粘性和市场非出清的微观基础,竭力证明这种“粘性”和“非出新”同样是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5)他们找了五花八门的“理由”来说明这种“结果”,这些“理由”有些看来很不充分,证据不足,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这些“理由”都是从经济主体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发的,因而是合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微观基础上;二是这些“理由”尽管各不相同,说法各异,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是现实经济生活的某种反映。

显然,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和区别,并不在于认为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不要“理性预期”或力求“理性与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预期”或做到“理性预期”,也不在于认为要不要“市场出清”,而在于能不能“市场出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一标准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可能比新凯恩斯主义离真理更远些。

6. 古典经济学 是什么意思啊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必然的联系。
自然规律-随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
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
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②分配、交换;
c。并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在此方法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才能真正地揭示出社会发展变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客观规律。相反,有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但最基本,适时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最重要的社会条件是生产关系。其中:
①生产对分配。
b,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
c.经济规律-带有阶级背景,即与一定的阶级,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以更好地符合和推动拉力的发展。
5、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新增)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作用的发挥有两个层次、消灭和改造规律、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
②分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a.以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以,在于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符合社会生产为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对人们的经济活动的支配和制约往往带有强制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在与此方法论相对立的唯心史观和唯心主义辩证法方法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理论,如在西方社会盛行的所谓正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等,则绝无这个可能。这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乃至全部经济学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的理论以及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区别的最本质的特征。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又有自身特点。但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紧密地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这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4、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条件(新增)
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要遵循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
生产的社会条件包括多方面内容;
自然规律-可以不依赖于人的社会经济活动。
6:
①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
我们在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的条件下.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客观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必须对其具体形式(经济体制),按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调整、改革1、唯物史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本质的.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随客观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
b.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不能任意创造:
a、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生产物质内容
m
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形式
g
社会的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重视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8.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代表人物有:

  1. 威廉.配第(1623—1687年)

  2. 大卫.李嘉图(1772—1823)

  3. 布阿吉尔贝尔(146—1714)

  4. 西斯蒙第(1773—1842)

  5. 亚当.斯密

  6. 魁奈(1694—1774)

9. 西方经济学中古典学派有什么关点,或者是主张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其创始人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古典经济学似乎是想告诉人们,顺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保持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但他们又看到劳动分工是受条件约束的,资本的积累会使现有的劳动分工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并表现出工资的随之上涨,而劳动分工的发展却不易实现,这将使资本积累受到劳动分工发展跟不上的影响。

10. 什么是经济学里面提到的“古典二分法”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的部分:实际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版经济学分为经济理论和货币权理论。经济理论的实际经济中产量的决定,即产量是由制度,资源,技术等实际因素决定的,与货币无关。货币理论说明物价水平的决定,即我们所公认的货币数量论。这种把经济分为两部分的作法称为古典二分法。

阅读全文

与古典看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