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07 22:49:59

Ⅰ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和理论体系是什么

这个说的比较清楚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经济学文献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

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和后来的许多庸俗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并未分清。特别是自所谓“边际主义革命”以来,经济学家大多抹煞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无视国民经济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只注重于微观经济分析,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

但随着传统庸俗经济学在 二十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破产,随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认为,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着整个社会生产与就业的水平。

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周期时,很强调投资的变动的关键作用,认为投资的变动往往比消费的变动来得大,指出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既是收入变动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它在“解释”投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的变动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用的学说。

“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乘数论”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宏观经济学正是利用所谓“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据说,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急剧下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资)。

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一旦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改善也会导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开始。收入的重新增长,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又通过乘数的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高限,并从那里弹回来而转入衰退。

宏观经济学讨论的价格问题,是一般价格水平,而不是个别产品的价格问题。按照前面讲的“国民收入决定”论,一般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然而,总需求水平的变动一方面影响着货币的供求,另一方面也受货币供求变动的巨大影响。所以,货币分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 的地位。

宏观经济学重视对货币供求的分析,不仅在于可通过对货币供给、利息率的调节去影响总需求,而且在于货币供给的变动与总的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宠观经济学著作大多承袭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只是略加修缀。

许多宏观经济学著作者认为传统“货币数量说”过于粗糙,他们把货币数量说的基本观点跟“收入决定”论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认为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以前,货币供给的增加,其主要影响将表现在扩大“有效需求[u/rl]”、增加生产(或收入)上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很小;只有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之后,这时闲置设备已全部使用,若再增加货币供给,已不能再促使产量增加,而只会产生过度需求,形成通货膨胀缺口,导致物价水平不断上升,酿成真正的“通货膨胀”。

这种分析,就是所谓货币分析与收入分析相结合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分析表明,不仅政府开支和税收的变动,而且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都会对总需求水平(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产生影响。这就为政府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活动进行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而且也能够通过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总需求进行调节, 平抑周期性经济波动,既克服经济衰退,又避免通货膨胀,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或“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是相互配合、支持的;但在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等不同时期或条件下,二者将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不同对策。

在萧条时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减税和扩大政府的开支。减税可以使公司和个人的纳税后收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投资和个人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将导致总需求增长,以克服经济萧条。

扩大政府开支,主要是扩大政府的购买或订货,增加公共工程经费和扩大“转移性支付”,目的是通过扩大公私消费,以刺激投资。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导致财政赤字。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学说”,资本主义经济的常态是一种“小于充分就业均衡”。因而扩张性的赤字预算,也就成了战后西方国家政府的常备政策工具。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扩大货币供给量和降低利息率。这些措施包括:在公开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把更多的准备金注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 的准备金增加后,就可扩大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从而扩大货币供给量,降低贴现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

通货膨胀时期,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依然运用上面所介绍的那些政策工具,只是朝着和上述相反的方向,即按着紧缩性方式而不是按扩张性方式来加以运用。

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开始企图用供给分析来补充需求分析的不足,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探讨微观经济基础,出现了一种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相综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新动向。

宏观经济学建议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等手段,以控制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宏观经济学首先关注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一国生产潜力的增长是决定其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增长率的关键因素。

Ⅱ 试述你对西方经济学体系的认识和你对西方经济学方法的认识。

第一题: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学科。以经济行为个体的分析为重点,即回为微观经济学。以整体入手,答是宏观经济学。研究是什么,为什么的经济学即为实证经济学,研究应该是什么样的经济学即为规范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分为消费者理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博弈论,分配论,市场失灵及其调控。
宏观经济学围绕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三大重要的反应经济运行状态的指标展开研究。研究GDP的包括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研究失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研究货币的性质及通货膨胀。再深入一点就是长期中的经济。长期中价格具有伸缩性;短期中价格有粘性。因此就产生了经济周期。LS_LM模型。及蒙代尔的开放经济模型。最后就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支撑及宏观经济调控中各个学派的争鸣。另外一个就是经济增长的索洛模型。

Ⅲ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简述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宏版观经济学的古权典学派进行了带有革命性质的批判,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其标志是1936 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凯恩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稀缺资源最优配置转移到怎样克服资源闲置问题上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运行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中;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经济政策,促使充分就业的实现。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 从20 世纪40—50 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IS-LM1 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Ⅳ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两部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并主要依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关系,来决定价格与产量的。

微观经济学 : 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宏观经济学: 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 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4)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经典著作:

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与经济自由主义理论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这部划时代的巨著在1817年出版后于1821年重新修订(第三版)。

4、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Ⅳ 宏观经济学有核心理论吗有的话什么核心理论是什么还有就是宏观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结构是怎么构成的

你好,我尝试着对您的问题作出一下解答。首先您说的“核心理论”我不是很理解您的意思。如果是按照我的理解的话,宏观经济学并没有一个“核心理论”。首先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国家层面以上的(特别说明:这句话有待考证,经典的宏观经济学著作当中没有明确地给出”宏观“的定义,只是说所谓的”宏观“就是研究一个经济整体,而作为一个经济整体,有些时候”宏观“可以是一个大洲,如欧盟;有时候可以是一个不能成为”国家“的地区,如香港、台湾等等。所以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它研究的主要是发生在这个整体下面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以及引起的问题: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失业率等等。 我所知道的宏观经济学的整体框架主要是以时间长短来分的:非常长期(Very long run)、短期(short run)、以及中期(medium run)。和一般的经济学常识相同的是,所谓的“长期、短期、中期没有明确的年限,比如说我们不能说15年是中期。一般来说,非常长期的时间可以去到一个世纪那么长,中期一般来说数十年,短期则是数年甚至一个季度。 有了这三个框架,就有不同的理论形成了。比如说在研究非常长期的经济增长当中,比较核心的有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该理论将宏观经济收集到的数据作为趋势进行研究,相反地我们有新凯恩斯主义( New Keynesian economics )认为不能将这些数据看作成趋势,而应该看作成是随机过程。一般来说新,新古典的增长模型虽然有很多漏洞,但是能够解释基本的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了。在中期和长期各自有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属于自己时间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在非常长期的经济增长理论来解释短期内的经济周期的变化,那样是行不通的。 最后说一句,宏观经济学是现象推动理论,而理论预测的能力显然没有物理理论那么强,一般来说由于时间的推移,生产资料的不同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新能源、新科技的开发以及发明都会或多或少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由量变到质变地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转型,想想从刚开始工业革命时期依赖大量的资本投资到现在的知识经济的转变就大概知晓一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就是在不断地修改、修改、再修改当中完善,然后过了几年发现世界完全变了,于是就逐渐退出舞台,被新理论取代,可谓是“各领风骚数十年”。

Ⅵ 宏观经济学学科体系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如何波动的,故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大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对称。宏观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Ⅶ 宏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

http://ke..com/view/2110907.htm

拷贝不来哦制,打开自己学习吧!
非常详细的内容,孜孜不倦!
祝你成功!

Ⅷ 宏观经济学学科体系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学科体系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 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
型。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Ⅸ 微宏观经济学中GDP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为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很明显的有点,净出口的增长势必会带来社会总生产的提高。净出口就好比你个人一年收入了多少了,消费了多少,然后算算还剩了多少。是盈余,还是亏损了。净出口不仅要有,还必须要准确的统计核算出来。只有明确了净出口,才能对贸易依存度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以及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分析等提供依据。上述只是简单的分析,如果复杂分析的话,可以写一篇毕业论文了。

阅读全文

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和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