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经济学原理考试试题 答案
问题一:看教材货币政策那一节就有,如果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就可以用货币政策,提高再贴现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减少货币供给,进行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减少对政府证券的购买.如果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则使用货币政策的效果很小.
经济萧条时,要多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最典型的情况就是LM曲线为水平状的凯恩斯情况,此时,用积极的货币政策不能改变LM曲线的位置,只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使IS曲线右移,从而是产出增加.
问题二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那一章当中,凯恩斯主张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古典学派主张它是一条垂直线,前者研究的是萧条经济下货币工资和价格均为刚性的情况,所以AS曲线为水平状,而后者则认为,货币工资和价格能够迅速或立即调整,所以AS曲线为垂直状
㈡ 经济学考试题目 请教3
30. b 31.a 32.d 33.c 34.b 35.d 36.d 37.a 38.a 39.b 40.b
41.b 42.b
㈢ 经济学考试题:简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19.简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
答:(1)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滞胀”现象,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理论无法解释的,由此产生了总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即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当成本上升时,商品价格随之上涨,总供给曲线上移,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价格水平上升。
(2)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运行过程从两方面分析:
①静态分析:总需求水平不变。假定总需求不变,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在促使价格上涨的同时,会引起供给水平的下降,具体情况如图9—11所示。
在图9—11中,SS为总成本曲线,DD曲线表示总需求曲线(此处假定不移动),为资源充分利用时的产量(最大潜在供给)。最初的状态是,总需求曲线DD与总成本曲线相交于点,对应的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率为,产量为(最大产量)。当现实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货币工资率的增长超过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企业为追逐更大利润而大幅度提高价格时,总成本曲线会从移到或,总成本增加。在总需求曲线不动的条件下,随着总成本曲线向左上方的移动,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也就从不断上升到或,实际产量由降到或。
②动态分析:总需求水平变动。当总需求水平变动时,上面所分析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最终演化成供给混合型通货膨胀。从运行过程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看,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螺旋式”,另一种是“直线式”。
a.“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有四个基本要点:一是起因于成本推动;二是总需求不断扩张;三是实际产量不会下降;四是价格水平是“螺旋式”上升。图9—12说明的就是这种情况。
在图9—12中,箭头符号“”和“↑”表示行为或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向左倾斜的“”表示最早发生的,向右倾斜的“”表示次之,“↑”表示最晚发生的,并且是两种“”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图912中,随着总成本曲线从向或方向移动,为了不减少实际产量和出现过高的失业率,政府通常会通过增加货币供给和扩大投资支出来增加需求。这样,总需求曲线就会由向、方向移动。在总成本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分别向左上方移动的过程中,价格水平沿着这样的轨迹“螺旋式”上升。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上升到的过程表明,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持续性通货膨胀现象。
b.“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开始于流通领域。她又四个基本要点:一是需求的过度扩张;二是要求价格的上升引起成本的上升;三是在一般情况下,产量不会下降;四是价格呈“直线”上升状态。如图9-13所示。
图9—13中箭头符号“”和“↑”的含义与图9-12所表示的含义相同。箭头符号“”和“↑”表示行为或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向左倾斜的“”表示最早发生的,向右倾斜的“”表示次之,“↑”表示最晚发生的,并且是两种“”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图9—12所表示的“螺旋式”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过程不同,图9-13所表示的“直线式”混合型通货膨胀过程,是从总需求曲线向中上方移动(总需求的扩张)开始的。在图9—13中,需求从向和方向的扩张会通过价格水平的上涨表现出来,价格水平或通胀率上升到以至于。价格水平的上涨,导致包括工资在内的成本的提高,成本曲线由移动到以至于。商品市场均衡点由向和方向移动,价格水平或通胀率上涨的轨迹是直线式的:
。
㈣ 趣味经济学知识竞赛是什么
一六帟 决
㈤ 生活中的经济学学期考试题目,大家来看看
政治课本上都有,翻翻看看就会了。这个主观性太强,只要答到课本上的理论的东西加之言之有理一般都会给分的。我很想帮你,可惜我是学理科的,所以......
㈥ 我这里有一套经济学考试题,大家帮我做一下,谢谢了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机会成本
2、DNP
3、幸福
4、消费者剩余
5、基尼系数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lO小题,每小题1分,正确的划“O”不正确的划“x”.共10分)
1、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足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2、同一条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是不同的 ()
3、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消费都是消费者个人的事,政府不必用政策进行调节()
4、在长期中无所谓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分()
5、产品有差别就不会有完全竞争()
6、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问产品的价值总和()
7、均衡的国民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8、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9、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
10、开发经济就是参与国际贸易的一种经济()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l、什么是工会?它是如何影响工资的决定的?
2、在:t958年的大跃进中,有些地方盲目推行密植,结果引起减产,适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解释这种现象。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0分) 根据右侧图表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
| 消费支出(C) | 6000亿元 |
| 税收(rx) | 4000亿元 |
| 转移支付(TR) | 2500亿元 |
| 出口(Ex) | 2400亿元 |
| 进口(IM) | 2200亿元 |
| 政府投资(G) | 2000亿元 |
| 总投资(I) | 1500亿元 |
| 折旧(D) | 600亿元 |
|--------------------------|
(1)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2)计算净投资
(3)计算净出口
(4)计算可支配收入
(5)计算储蓄
六、案例题(本大题共15分)
李军是中国网通公司一经济师,最近制定了这样一则国内长途电话资费标准:
早7:00至晚9:00——O.6元/分钟
晚g:00至晚12:OO~0.4元/分钟
凌晨0点至早7:00——0.3元/分钟
l、 他所制定的资费政策能否帮助公司提高总收益?(5分)
2、什么是需求的价格弹性?试用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分析该资费政策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10分)
㈦ 经济学考试题目 请教4
好多的题目阿,才5分,哭
44c
46b
48b
50b
53c
㈧ 经济学趣味问题
不是,因为没有考虑交易,所以这是偷换概念,合理的情况是牛肉的价格至少是谷物的五倍,所以会自动调节。如果没有交易问题,试问谁会吃谷物而不吃牛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