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0-12-07 12:20:21

⑴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包括

发展经济学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固有的庸俗性质,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A.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 传统庸俗经济学和新古典学派对发展有三个基本观点:①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价格机制是经济调节,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杠杆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用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就足以论证经济发展问题。②认为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在发展过程中,冲突之间会出现秩序,私利角逐中会出现协调。③认为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出现横向的“扩散效应”和纵向的“涓流效应”,从而经济发展所得的利益会普及社会各个阶层。总之,经济发展被认为是一个无冲突、无飞跃、无质变的过程,它所要求的仅止于创造适当的刺激、完善市场的机制和起动会自行运转的增长机器而已。新古典学派这种发展观点,显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事实上,市场机制起不了合理调节的作用,经济增长的利益并不能普及人群,贫困、失业、社会矛盾、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现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增无已。除了前述对发展的基本看法外,发展经济学也承袭了新古典学派的研究方法,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的规定性。有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以缪达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新古典学派观点的束缚,比较注意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特点,从结构上、制度上进行分析,但他们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同传统的以及当代的庸俗经济学并无根本的歧异。 其次,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往日经验来规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那些主张一般的、统一的发展理论的学者们自然认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共同的途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并无不同,就是采用经验分析的学者也持有类似的看法。他们使用统计资料,把今日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发展前期的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发现两者是有差异的,但又找到一些“规范化的事实”,并从它们推演出一个一般性结论。例如,结论之一是,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收入的不均分配以积累资本,促进增长,然后再实现公平分配。这无异说,发展中国家应当而且必然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 再次,从发达国家的立场看待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从而在贸易条件、商品出口、跨国公司投资各方面都遭遇着困难并蒙受损失。但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却往往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去解释和辩护,从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尽管发展经济学有上述的庸俗观点,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其本身是有参考价值的。发展经济理论中对一些局部的、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并非都是谬误。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各个侧面如人口、工业、农业、贸易、财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当细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论点,如两缺口模式指出了一个开放经济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极的概念说明了中心城市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投资项目估价分析使人们认识到,利用资源时应当把眼光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扩大到社会经济效益。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些学说和理论,与新古典学派并不一致,对它们应当区别对待。尽管新古典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正统,但西方经济学界还是有人能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主张。在发展经济学的文献中,还可以看到激进学派的理论。激进学派是作为主流派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在有关经济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上,持有与新古典学派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关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性质和根源,激进学派就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

⑵ 请高人推荐有关西方经济学流派的书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作 者: 缪一德,杨海涛 主编
出 版 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
内容简介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众多,内容庞杂,许多理论十分晦涩难懂,所以本书只能择其主

要流派进行介绍。而且在有限篇幅内如何能较为完整、深入,同时又能准确地阐明各流派

的基本理论观点及最新发展,梳理各流派之间的分歧和争论?这是这门课程和教材普遍面

临的困难任务。本书根据作者2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篇章结构、体系安排、内容取舍

方面都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努力,以尽可能符合本书编写任务的目标。当然,先行了解和

学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学好本课程

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编辑本段]目录
绪论
思考题
第一章 凯恩斯经济学
第一节 凯恩斯革命
第二节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第四节 凯恩斯经济学的历史评价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二章 新古典综合派
第一节 新古典综合派概论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经济理论
第三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三章 新剑桥学派
第一节 新剑桥学派的形成
第二节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
第三节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四章 新凯恩斯主义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概述
第二节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理论
第三节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五章 非均衡学派
第一节 非均衡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克洛沃和莱荣霍夫德的非均衡理论
第三节 非均衡理论的拓展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六章 货币学派
第一节 货币学派概述
第二节 现代货币数量论
第三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四节 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七章 理性预期学派
第一节 理性预期学派概述
第二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八章 供给学派
第一节 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条件
第二节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
第三节 里根经济学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九章 弗莱堡学派
第一节 弗莱堡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弗莱堡学派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主张
第四节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实践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十章 公共选择学派
第一节 公共选择学派的产生和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节 公共选择学派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公共选择学派的经济政策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十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派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形成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产权理论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交易费用理论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十二章 瑞典学派
第一节 瑞典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瑞典学派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瑞典学派的经济政策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十三章 新制度学派
第一节 新制度学派的形成及现状
第二节 新制度学派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新制度学派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 国际经济二元结构论和国家干预思想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十四章 激进政治经济学派
第一节 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形成和主要特征
第二节 激进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经济学的区别
第三节 激进政治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第十五章 独立的重要经济思想
第一节 希克斯的重要经济思想
第二节 哈耶克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熊彼特的主要经济理论
第四节 罗斯托的重要经济思想
简要评论
本章基本概念
本章思考题
后记
参考文献

http://ke..com/view/2018942.htm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ISBN:781049844
作者:杨培雷编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书特点: 1.理论的视角——重在剖析其理论 毫无疑问,任何学说都有其特

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种学说的立场往往脱离不了它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但是,如果

把当代西方经济学说的阶级属性任意扩大,往往会忽视其理论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从理论

本身而言,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流派都有其比较系统的理论,对理论的系统研究,有助

于我们探索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深化我们对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 2

.动态的方法——注重追踪理论动向 当代西方经济学各种流派都在发展变化。就凯

恩斯主义而言,20世纪 30年代的凯恩斯经济理论到今天已经经过了几代人的充实、完善

、发展和更新,期间经历了新古典综合派、剑桥学派和2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新凯恩斯主

义,即使当前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仍处在变化和发展之中。生动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变

化要求用动态的理论去诠释,也只早动态的理论,才能指导不断变化中的社会实践。本书

注重跟踪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变化,以了解当代市场经济的新发展。 3.发展的观点—

—客观而非偏颇的评价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理论需要与时俱进,

然而,理论体系一旦形成往往会落后于时代或部分地落后于时代。因此,我们不能苛求一

个学派的理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正确和完善的,而关键是要看这一学说在它所处的历史背景

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这一学说对理论思维的贡献以及它可能引致的启迪。

4.借鉴的目的——取长避短的理论汲取 学习的目的在于借鉴,在某种意义上,

由于西方的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对市场经济的研究“源远流长”,当代西方经济

学流派是基于丰厚的理论土壤和发达的市场经济的现实社会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理论之花,

朵来争艳。从中汲取些什么来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们研究西方经济学派的最

终目的。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导论: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源流/1
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西方经济学说/2
第二节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西方经济学说--重商主义/9
第三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西方经济学说/15
第四节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学说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形成/53
第二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 上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63
第一节 凯恩斯及其经济理论与研究方法/63
第二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68
第三节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主张/88
第三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 中 --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93
第一节 两个剑桥之争/93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101
第三节 新剑桥学派/131
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 下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142
第一节 新凯恩斯主义概略/142
第二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147
第三节 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主张/162
第五章 货币学派/167
第一节 货币学派的思想渊源和基本思想/167
第二节 现代货币学派的基本理论/171
第三节 现代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187
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学派的简要评议/194
第六章 理性预期学派/199
第一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产生和发展/199
第二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01
第三节 一般预期及其三种类型/203
第四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206
第五节 理性预期学派的政策主张/216
第六节 对理性预期学派的评价/217
第七章 供给学派/220
第一节 供给学派的兴起/221
第二节 供给学派的基本经济理论/224
第三节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240
第四节 供给学派的经济实践及其影响/246
第五节 对供给学派的简要评价/254
第八章 新制度学派/257
第一节 新制度学派的产生和发展/257
第二节 新制度学派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260
第三节 新制度学派的主要理论/264
第四节 新制度学派的政策主张/277
第五节 新制度学派的新发展/279
第六节 对新制度学派的简要评价/284
第九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289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概述/289
第二节 伦敦学派的经济理论及政策主张/294
第三节 德国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经济理论. 政策主张及实践/312
第四节 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简要评价/324
第十章 福利经济学派/331
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派的形成与发展/331
第二节 旧福利经济学/335
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342
第四节 相对福利学说/357
第五节 福利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360
第六节 对福利经济学派的简要评价/366
第十一章 比较经济学派/369
第一节 比较经济学派的产生和发展/369
第二节 比较经济学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76
第三节 比较经济学派的主要理论/379
第十二章 发展经济学派/398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生成背景. 研究对象. 兴起与演变/398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409
第三节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Ⅰ --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增长问题/455
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Ⅱ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优化问题/480
第五节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Ⅲ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497
第六节 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Ⅳ --经济发展中的宏观政策与管理/508
第十三章 西方行为科学学派/5ll
第一节 行为科学学派的形成和发展/511
第二节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520
第三节 行为科学在西方管理中的应用/536
第四节 对行为科学的简单评价/54l
第十四章 激进经济学派/543
第一节 激进经济学派概述/544
第二节 激进经济学派的主要思想/553
第三节 对激进经济学的简要评价/568
第十五章 东欧国家转型经济学派/572
第一节 东欧国家和俄罗斯转型经济学派的形成背景/572
第二节 东欧国家转型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理论及其政策主张/573
第三节 东欧国家转型经济学派的实践:东欧国家经济改革/594
第四节 前苏联. 俄罗斯经济转型思想与实践/598
第五节 对转型经济学派的简要评价/602
参考文献/606

⑶ 求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方福前.pdf

转到电脑下载


下载链接手机可能不可见

⑷ 经济学的分类标准中的“古典”“庸俗”是什么意思

1、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一般说来、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认为一切物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

2、庸俗经济学其实只是观点与学派的差异。庸俗翻译自单词vulgar,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源于古典经济学却又不同于古典经济学,主要有亚当·斯密。
庸俗经济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大约同时代产生(19世纪初中期)古典经济学是对凯恩斯学派出现以前;

20世纪出现的凯恩斯主义更加强调了国家干预,因此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相对立,主流西方经济学的称谓,而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立最严重的庸俗经济学也被黑得最惨,因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坚持政治经济学,对除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外的几乎所有西方经济学各个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称呼这一学派时于是用了带有强烈主观色的“庸俗”二字、新古典经济学等)都持批判和反对态度,统称之为古典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内容是经济运行的内在自发规律、凯恩斯主义。因此为了区分,庸俗经济学的学者主要为资本主义辩护,崇尚不干涉的自由主义、李嘉图等人的贡献,后来把凯恩斯主义之前的西方经济学(不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并为之提供了理论基础

⑸ 二战后有哪些比较重要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和主张有哪些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1929年10月24日,以纽约股市暴跌为起点,爆发了持续7年之久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1882-1945)在1933年3月4日就职后,立刻大规模干预经济,史称“罗斯福新政”(Roosevelt New Deal)。在此背景下,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一书,严厉批判新古典经济学,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原理,主张由政府干预来拯救资本主义,人称“凯恩斯革命”(Keynesian revolution),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试图弥合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之间的分歧,遂形成所谓“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 synthesis),认为新古典经济学适用于经济繁荣状态,属于微观经济学;凯恩斯理论适用于经济萧条状态,属于宏观经济学。1948年萨缪尔森出版《经济学》(第1版)是这一学派形成的标志,1961年《经济学》第5版开始使用“新古典综合”一词。至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个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波尔丁1948年版《经济分析》一书第2版中。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因此政府应根据“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实施干预,以促进充分就业和国民收入增长。该学派的理论核心是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1937年在《凯恩斯先生与古典学派经济学家》一文中最早提出,后来为美国经济学家汉森1953年在《凯恩斯学说指南》中推广的IS-LM模型,又称“希克斯-汉森模型”(Hicks-Hansen model)。 直到1980年代以前,新古典综合派一直占据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但由于不能解释1960年代通货膨胀和1970年代“滞胀”(Stagflation),受到了许多非凯恩斯主义流派的激烈指责,催生了“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 school)。非凯恩斯主义流派基本情况如下: (1) 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 又称“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急先锋,其创始人及主要代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1950年代就开始反对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内存在“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中达到均衡时,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实际因素决定的固有的失业率,包括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和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等。自然失业率是保持零通货膨胀率的最低失业率,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短期内由于货币幻觉,实际工资(Real wages)暂时下降,厂商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但长期内,由于“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工人会要求提高名义工资(Nominal wage),引起实际工资和失业率回升,结果仅仅是通货膨胀(Inflation)。 弗里德曼还提出“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of consumption),认为消费者不是根据现期收入而是根据“恒常收入”来安排消费,因此短期内扩张性政策不可能刺激消费,再次否定了干预政策的有效性。 弗里德曼认为“唯有货币最要紧”,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Single-rule policy of money),即每年根据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按某一固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以稳定货币,稳定经济,根除滞胀。而要稳定货币,就必须放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纳(K. Brunner)在《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中首次袋子使用“货币主义”一词。 (2) 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expectations school) 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穆思(John F. Muth)1961年发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Rational Expectation and the Theory of Price Movements')一文提出“理性预期”概念,1970-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卢卡斯(Robert Lucas,1937-2001)进一步阐述,受到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华莱士(Neil Wallace)、巴罗(Robert J. Barro,1944-)等人重视。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能够根据相关信息对经济发展作出正确预测,即所谓“理性预期”。在存在理性预期并且工资与价格具有弹性的前提下,人们将会预料到政府的经济政策并采取相应对策,使之无法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失业,即所谓“政策无效性定理”(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主张政府放弃干预经济,或实行公开的永久不变的政策。 该学派还提出自然率假说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自然率假说(Natural rate hypothesis)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一种内在的动态平衡,外力可以暂时打破这一平衡,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平衡。“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s theory)由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朗恩(John Long)、普洛塞尔(Charles Plosser)等人提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随机波动现象,由技术、战争、人口、自然等实际因素对供给发生冲击引发,市场能够自动调整适应,无需政府干预。 (3) 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 又称“里根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刺激总需求,使人们过度依赖政府,另一方面导致高税收,抑制企业家的积极性,影响供给,结果导致经济滞胀。该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Say's law),主张减税节支,减少干预,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企业家精神,促进供给。但实际执行时,“减税容易节支难”,造成高赤字、高利率、高汇率、高外债等一系列恶果。 供给学派又分“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给学派”,前者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院教授拉弗(Arthur. B. Laffer,1940-,又译“拉弗尔”、“拉菲尔”等)为主要代表,用“拉弗曲线”(Laffer curve)描述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关系,为减税提供理论依据。后者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尔德斯坦(Martin Stuart Feldstein,1939- )为代表,提出“费尔德斯坦曲线”(Feldstein curve),认为:在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条件下,财政赤字的增加会引起资本形成率下降,即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存在替换关系;在保证资本形成率不变的前提下,财政赤字的增加将导致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率呈正相关关系。强调要靠资本积累和市场刺激而不是利用政府干预来减轻社会弊病,代表作《美国税收刺激、国民储蓄与资本积累》。 (4)新自由主义学派(Neo-liberalism) 广义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狭义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仅指以英籍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为主要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要阵地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等,故又称“新奥国学派”、“新维也纳学派”、“伦敦-芝加哥学派”和“弗莱堡学派”等。 该学派崇尚个人自由,认为自由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强调个人无需服从任何人,只需服从法律,法治的关键在于保证个人自由。反对人治,认为人治导致权力被滥用,即使权力被思想高尚的人掌握,也会给社会带来祸患。主张思想自由,认为思想国家化是“真理的末日”。主张经济自由和私有制。对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认为是由于货币供给不足或投资过度造成的,市场能够自行调节,无需国家干预。对于1960-1970年代发生的失业和通货膨胀,认为是由于国家垄断货币发行权,使市场机制受到干扰,以及政府扩大财政赤字造成的。因此,主张“货币非国家化”,由私营银行提供竞争性货币。 (5) 新剑桥凯恩斯学派(Neo-Cambridge school) 又称“凯恩斯左派”、“李嘉图学派”,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Joan Robinson,1903-1983)。从收入分配角度着手,认为经济增长率取决于投资率,而投资率取决于储蓄率,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分为工资和利润两部分,储蓄率也分解为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与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两部分,当利润占的比重提高时,整个储蓄率上升,促进经济增长,因此经济增长必然伴随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既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的财政干预政策,也反对自由放任政策,认为前者只强调充分就业,不问就业的具体内容,导致“繁荣中的贫困”;至于后者,则认为市场机制是个效率极差的调节器,1930年代的大危机就证明了它的失败。对于货币主义者推崇备至的货币嗤之以鼻,认为货币与产量之间仅存在微弱的联系。最后,该学派主张通过税收和补助来消除社会收入不均等和阶级差别等改良主义措施。 (6) 市场非均衡学派(Unequilibrium school) 以法国经济学家贝纳西(Jean-Pascal Benassy)等人为代表,认为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经常的。在非均衡条件下,经济运行遵循“短边法则”,即由最短缺的一边来决定经济变量的取值。现代宏观经济既可能由于总供给不足,导致“新古典失业”,也可能由于总需求不足,导致“凯恩斯失业”,新古典政策和凯恩斯政策都有用。 (7) 新制度学派(Neo-system school) 该学派主张研究整个社会制度,实际上囊括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也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该派主要有两个分支,一支以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 )和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1898-1987)为代表,主张政府干预;另一支以美籍英国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Harry Coase,1910- )为代表,主张自由放任。 加尔布雷斯1973年出版《经济学和公共目标》一书提出“二元体系理论”(Dual economy system theory),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由少数大企业组成的计划体系(Planning system)和大量小企业组成的市场体系(Marketing system)组成,计划体系实力雄厚,能支配环境,市场体系则只能受制于环境,政府通常偏袒计划体系,导致市场原则让位于计划原则,企业不再追求最大利润,而代之以稳定和增长。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统统失灵。主张扶持小企业,抑制大企业,实现收入均等化。希望科技教育界培养一批有新观念的人进入国会,通过立法施行改革。 缪尔达尔1944年发表《美国的困境:黑人问题与现代民主》一文提出“循环累积因果原理”(Theory of circular and accumulative causation),认为:社会经济诸要素之间不是均衡关系,也并非趋于均衡,而是一种循环累积运动,“富者越富,穷者越穷”。据此解释美国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和黑人的生活水平低下,认为二者互为因果,累积循环。后又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原因,提出改良主义政策主张,包括权力结构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教育的改革等。 科斯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解释企业形成的原因,1960年发表《社会成本问题》,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认为一旦假定交易成本为零,则只要产权明晰,无论产权归谁,都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来消除外在性现象,实现资源最佳配置。 (8) 公共选择学派(Public choice school)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1919-),1962年他与图洛克(Gordon Tullock,1922- )合著《同意的计算》一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政府行为,认为:政治家是理性经济人,旨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政治活动就是许多不同利益集团出于自利动机进行的交易。政治交易通常通过一定的投票规则进行决策,在民主前提下,政府的决策会反映“中间投票人”(Median voter)的利益,但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政府的决策往往倾向于某些特殊利益集团,而特殊利益集团则会有意识地影响政府决策,从中谋取好处,即所谓“寻租”(Rent seeking)。政府的职责本来是代表公共利益,弥补市场机制不足,提供公共物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导致“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或“公共失灵”(Public failure)。因此,对现行民主制度表示怀疑,主张按市场机制思路,完善政府规则,防止滥用权力。经济方面,主张有规则的经济政策,反对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政策干预。 6.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 199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进入新发展阶段,帕金(M. Parkin)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Neo-keynesian school),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蒂格利茨,哈佛大学的曼昆和萨墨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布兰查德和罗泰姆伯格,哥伦比亚大学的费尔普斯(Edmund S. Phelps,1933),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阿克洛夫(George A. Akerlof,1940-)和耶伦,威斯康辛大学的格特勒,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伯南克等。主要特点:(1)强调政府有用;(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宏观经济现象;(3)加强了对市场垄断势力、价格歧视、信息不对称、外在经济、博弈论、委托-代理关系、公共物品等现象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取代IS-LM模型;(5)各流派融合发展。(资料来源:张建华著《经济学-入门与创新》,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8月)

⑹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能写什么论文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这个我是可以写的

⑺ 西方经济学萌芽时期的代表流派是

《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目录信息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一.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思潮与流派 二. 科学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流派 第二章理论的革命——凯恩斯主义 一. 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 “凯恩斯革命”的实质 3.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二.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1.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2.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 3. 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 4.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 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 1.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2.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3. 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4.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四.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 现实的选择——如何对待凯恩斯主义 2. 历史的回顾——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 3. 实践的总结——立足国情, 灵活运用 第三章自由的复苏——现代货币主义 一. 货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货币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 货币主义的思想渊源 二. 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 1. 现代货币数量论 2. 名义收入货币理论 3. 通货膨胀理论 4. 失业理论 5. 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 三. 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 1. 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2. 提倡“收入指数化”的政策 3. 负所得税政策 4. 就业政策 5. 取消固定汇率制, 实行浮动汇率制 四. 货币主义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 有效的尝试——货币主义理论在中国经济改革和 发展中的运用 2. 积极的影响——货币主义与中国的货币政策 第四章短暂的影响——供给学派 一. 供给学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 1. 供给学派的形成 2. 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 1. 减税理论 2. 经济发展理论 3. 就业理论 4. 通货膨胀理论 三.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及其实践 1. 供给管理政策 2. 反对国家干预的政策 3. 财政政策 4. 货币政策 5. 供给学派的政策实践 四. 供给学派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1. 供给与需求——该选择哪一个 2. 减税是否能真正地刺激经济增长 3. 增加储蓄是罪恶还是美德 第五章观念的兼容——弗莱堡学派 一.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和主要代表人物 1. 弗莱堡学派的形成 2. 弗莱堡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弗莱堡学派的经济理论 1. 经济秩序与“理想类型” 2. 竞争秩序理论 3.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三. 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政策 1. 促进竞争的政策 2. 政府干预的政策 3. 社会平衡的政策 四. 弗莱堡学派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1. 弗莱堡学派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 2. 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核 心问题 第六章极端的自由——伦敦学派 一. 伦敦学派的产生和主要代表人物 1. 伦敦学派产生的背景 2. 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 伦敦学派的主要经济

⑻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要的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伦敦学派:爱德温·坎南、T·E·G·格雷高里、莱昂内尔·罗宾斯、哈耶克,伦敦学派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货币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认为:对通货膨胀的要求不同于一般商品的需要;物价水平并非只受货币数量的影响;通货膨胀管理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恢复金本位制有助于稳定经济;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资过高,资本供给不足。现代货币学派:弗里德曼,他认为利率的变化对人们持有货币量的影响微不足道理性预期学派:小罗伯特·卢卡斯,罗伯特·巴罗,托马斯·萨金特,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根据过去价格变化的资料,在进入市场之前就对价格做出预期,这样,他们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市场会发生一些偶然情况,成为干扰因素,但可以事先计算它的概率分布,因此可以选出最小风险的方案,以预防不利后果的侵害。例如在确定房租,债券利息,议定工资,规定供给价格时,都可把未来价格波动估计进去,订的高一些,以防止因通货膨胀而降低实际收入。因此合理预期起了加速通货膨胀的作用。同时,由于政府对经济信息的反应不如公众那样灵活及时,所以政府的决策不可能像个人决策那样灵活,因此政府的任何一项稳定经济的措施,都会被公众的合理与其所抵消,成为无效措施,迫使政府放弃实行。因此,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要保时经济稳定,就应该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所以,一般认为理性预期学派是比货币学派更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供给学派:费尔德斯坦、埃文斯,供给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报酬或利润。因此,对报酬和利润的刺激会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实际工资的刺激将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对储蓄和投资报酬的刺激会影响资本的供给和利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能够使生产要素供需达到均衡和有效利用。应当消除不利于生产要素供给和利用的因素。
弗莱堡学派:瓦尔特·欧根、弗兰茨·伯姆、汉斯·格罗斯曼、卢茨、艾哈德、罗布凯,此学派反对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实行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张国家采取措施,实行自由竞争和价格自动恢复均衡的机制,政府的职能限于为企业创造自由竞争的环境。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保障生产效率、自由和人类文明生活的理想体制。因其反对国家干预或过多干预经济,一般被视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右派”。公共选择学派:布坎南, 主张经济市场中的主体标签是消费者和厂商,而政治市场中的主体标签是 政治家、政客、选民和利益集团,但他们的行为目标并无差别,区别仅在于,在经济市场交易的私人物品,而在政治市场交易的是公共物品;前者的最大化目标表现 为效用和利润的最大化,后者的最大化目标表现为公共物品利益和政治支持的最大化。

⑼ 厉以宁是中国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代表吗

是。
厉以宁是和吴敬琏老先生齐名的经济学家,他们俩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出名的。当时中国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经济改革,厉以宁和吴敬琏当属经济改革的先锋,吴敬琏因主张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被称为“吴市场”,厉以宁因主张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而被称为“厉股份”。在当时他们的主张是非常前卫和大胆的,因为市场经济和股份制都是西方经济学所倡导的经济制度,而中国当时还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一统天下。
PS:吴敬琏和厉以宁是老一辈的西方经济学代表了,其实现在很多年轻学者已经超越他们成为中国西方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了,比如林毅夫、许小年、邹恒甫、钱颖一、田国强、樊纲、张维迎、陈志武、李稻葵、胡鞍钢等等。
个人感觉现在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是学习西方经济学出身的,而且他们所谓的政策措施几乎都出自西方经济学,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除了被国家奉为正统外没什么影响力了。

⑽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你现在看见的即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学派

阅读全文

与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的观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