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可以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三个视角分析的问题
给你推荐几个吧,自己想的.
1.资本主义的兴起 参考书目有:马克思<资本论> 韦伯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答义精神> 亚当斯密<国富论> 霍布斯<利维坦> 洛克<政府论> 卢梭<社会契约论>等
2.宗教 参考书目有:亚里士多德<理想国>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弗雷泽<金枝> 斯塔克<信仰的法则>(此为经济学) <周易> <礼记> 老子<道德经> 庄子<庄子>等
3.女性主义 参考书目有:波伏娃<性契约> 曼海姆<文化社会学> 帕特曼<性契约> 费伯和纳尔逊<女性主义、客观性与经济学> 柯伊伯和珊普<来自边缘:女性主义经济学视角>
4.社会互动 参考书目有:韦伯<经济与社会> 斯梅尔瑟<经济与社会> 米尔斯<权力精英>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5.社会问题 参考书目有:齐美尔<货币哲学> 凡伯伦<有闲阶级论> 涂尔干<自杀论> 布迪厄<经济的社会结构> 罗宾逊和格兰德<社会问题经济学> 鲍曼<废弃的人类> 鲍曼<被围困的社会>
② 经济学现象和规律有哪些角度
您好:
未来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有关问题从宏观上看,信息经济就是信息产业经济,它具有知识性、刨造性、整台性、互联性、紧迫性及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从微观上看,信息经济也就是信息产品经济,它具有综合性、集约性高增值性、高技术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总体而言,信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部门构成,以信息活动作用的强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将不断深入,并集中致力于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研究信息产业和信息市场的结构、发展规律。它既包含对正在变化的职业和就业模式、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地位所直接进行的实证研究,又包括对经济基础结构的变化及社会长期发展的理论所作的更一般的分析。泼拉特创立的信息经济测度范式,用信息产业产值占GMP的比重和信息产业劳动者占全体劳动者的比重两项指标来测定信息经济规模,为信息经济学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方法。然而,这套范式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还需相应地改进,这是信息经济学研究有待完善的。第二,信息的经济成本问题研究。信息成本包括信息生产成本信息传播成本,也包括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信息的成本。在不同环境中,信息成本会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这也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第三,信息商品问题。把信息当作一种生产要素来考察其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挤系统的作用备件、作用规律,主要探索信息商品的价值产生、转移和消费以及信息关系经济效益问题的客观规律,社会在信息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客观规律。从经济角度研究信息系统活动和信息系统经营管理,以及与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有关的经济活动。目前,信息商品和物质商品的区分仍有争议,有形的物质商品是传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基础,由此对信息经济范围也就有着不同的界定。第四,信息经济分析问题。首先,经挤学上的古典主义框架是否适台于信息的经济分析,始终是有争论的问题。尽管修正后的新古典理论在一些领域中容纳信息现象,如在生产理论、市场行为和技术变化中已经出现“搜寻”和“信号”等概念,但缺乏系统组织研究和偏重专业知识。这种方法下的经济分析,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实证性工作。其次,信息在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在企业系统和市场环境中的作用,一直被视为可能弥补新古典理论缺陷的分析主题。这个主题集中于揭示非完全信息的一个特殊类型一一不确定情况下决策的本质,试图让决策者有能力处理减小不确定性下的信息;以及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活动及经济行为的特征及规律。第五,信息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问题。信息经济学既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继承,也有现代信息价值分析方法的剖新,是一门经济学与信息学的交叉学科。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分支,是对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相应的经挤模式的描述与运行规律的揭示。它涉及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因此深刻理解其间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挖掘信息经济中有价值的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东西。第六,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及人们信息经济意识的提高,我国信息经济恬动发展迅速,许多堀起的信息服务业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信息经济学理论成果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也促使着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向应用性和实用性方面转化,如信息商品的定价原则和定价策略问题、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和政策问题、信息服务中的区域台作问题、信息技术及其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问题等。第七,信息资源的有救利用问题。信息资源是信息经济学之本,信息资源能否产生经济效益以及产生多大经济效益,涉及信息资簿计划、组织、使用、协调等多方面的工作。由于信息资源与其它的社会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使得人类无限的需要难以满足。因此信息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会信息资源组织生产括动,研究如何将社会信息商品分配给社会成员以供消费,使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燃料和动力。尽管信息资源的台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政府协调和相关的信息政策,然而,研究如何确定最优信息系统,选择对于决策者具有最大价值的信息系统,有助于解决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便于掌握经济运转规律,在改革与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即将到来的2l世纪,随着人们信息经济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家信息港的建设和信息产业的推进,以及人类社会将由工韭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过渡,信息将成为人类社会不可分的基本经济资源。因此,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经挤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信息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也将随着研究的深化而丰富和完善。尽管信息经挤学在本世纪还尚不成熟,相信其前景是乐观的。
谢谢,高搜易掌富宝为您解答!
③ 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抄象不仅在铸币流通时袭代存在,在纸币流通中也有。大家都会把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镍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齐、干净的货币。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
譬如说,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
再比如,在有些大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于是,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敷衍了事。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
再有,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只能吃苦受穷。而且,在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常被视为异己分子,无处容身,被迫同流合污,否则被排挤出局。最后廉吏越来越少,越来越无法生存。
这些都是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在起作用。
④ 什么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经济学分析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J·熊彼特从经济分析史的角度,将它定义为“人类为了认识经济现象在心智方面所作的努力”。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心智方面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三种大的范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
(4)关于经济学视角扩展阅读:
一、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经济学家看来,所谓经济,就是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动,所谓经济学就是教人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学问。
但随着后来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出现、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出商品经济,发展出市场经济,提升为知识市场经济,衍生出虚拟经济。
随着产品的逻辑逐步演变为货币的逻辑,衍生出金融的逻辑,最后产生出金融泡沫,虚拟经济也就演变成虚幻经济。当金融泡沫破灭,虚幻经济就酿成金融危机。
二、经济学基本原理是作为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出发点的公理、由科学的经济学公理推导出来的经济学定理。不同的经济学范式有不同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但只有科学的经济学才有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一般均衡论,对称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对称平衡论,对称平衡论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分析
⑤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市场是指什么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对稀缺的经济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问题。由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从而产生了机会成本的概念。在衡量东西的机会成本时,必须要记住的经济学原理之一,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你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上大学,你就无法参加工作得到相应的收入,而且还要缴纳各种大学费用。当然,上完大学后,可能让你找到更好的工作,从而给你带来更多的收入噢!比较:假如不上大学:18~60岁工作,共42年,平均每年收入1万元,共42万元;假如上大学:22~60岁工作,共38年,平均每年收入2万元,共76万元。扣除上大学的经济学成本(如4+4=8万元?),剩下68万元,比不上大学多得到26万元。
⑥ 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可以分析什么
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
王见定
【摘要】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政府的各种预测、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
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
1-0.9: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
0.9-0.8: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
0.8-0.7: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
0.7-0.6: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
0.6-0.5: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
0.5-0.4:建筑业.地质堪探
0.4-0.3: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务
0.2-0.1: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
0.1-0: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注释:
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
自然资源的投入
计算公式:N(A)=——————(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总投入
(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
(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烟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
(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价格。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
{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
{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墨西哥.
{9}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⑦ 经济学角度“经济”意思
经济指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实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
⑧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本阶段义务教育规模迅速普及,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并取得一定成就,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缓慢。
2、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到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并成熟,中等教育由盛转衰,高等教育大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前教育开始兴起。
3、二十一世纪近几年。九年义务教育虽然普及,但问题重重,并有日趋严重之势;部分中等教育转向职业教育,但发展缓慢;部分中等教育通过合并等方式扩大规模,转向高等教育,但毕竟是中等教育水平;少数中等教育转向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大规模,但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教育仍占少数;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但发展之初便问题重重,就像一出生就有先天疾病的婴儿。
如果仅从教育规模和一些数据来看,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成果足以让人欢欣鼓舞,但我们着实高兴不起来,广大教育界同仁在各种成就和各种问题之间迷茫、思考、探讨,从教育理论到教学方法不断寻求改革尝试,然而问题却更多更棘手。需要举例子吗?德育缺失、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班额过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幼儿教育步应试教育后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上学无用论兴起、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如火如荼……
与此同时,很多教育界同仁,教育学者们,各级门,都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之道,然而形势并不乐观,很多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似乎我们永远追不上时代的步伐,以至于很多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失去信心,变得得过且过,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就像本文开头讲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就得到迅速发展,出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不应失去信心,我们只有一条路——抱着必胜的信念去追赶时代的步伐,所以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去讨论我们的教育发展,是不是真的如字面上这样成就斐然,有没有发展的必然和人为的失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方面一些经济学理论是体现物性和工具性的,然而教育学更多的是研究人,本文一些地方并非把人等同于工具,仅仅是因为经济学理论的表述方式是这样的,而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个问题再造一种表述方式或进行过多的解读;再者,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人也是工具的,因为一个社会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而实际上,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