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了解经济学有什么作用
经济学培养抄的其实是一种袭思维,一种态度。它让人能够从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各类经济现象,从本质上去分析人与人,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活动,从根本上去理解企业利润的产生与经营模式。
学习经济学会用到很多方法,其中一些来自其他学科。数学有助于经济学原理的表述和推理,不需要复杂的代数,几条曲线图在很多情况下就足够了;历史为经济学原理的发展和验证提供了大量的经验;计量经济学(对经济数据的统计)对经济原理的检验也是不可或缺的。实验经济学包含了实验室试验和计算机实验,也是理论发展和验证的方法之一。最后,只需对经济现象进行思考和诠释,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经济学的方法。
㈡ 学习经济学的作用
你好:
我觉得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注意“经济”二字,即抓住一个重点:“成本”(花费的劳动、精力、时间、货币、财物、资源等等)。
在自然界里,一个过程发生或者不发生、这样进行而不那样进行,取决于这个体系的“总能量”的变化,总能量降低,过程就进行,反而就不进行。例如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的势能降低了。
在经济学里,对应这个“能量”的就是“成本”,一样东西能够使人们做某件事情的成本降低,人们就愿意使用、购买,愿意向生产者支付“消费者酬谢”(详见黄佶《资本异论》第五章),生产者就愿意生产,反之则无人问津。例如因特网可以大大降低交流信息的成本,假设你用传统方法认识我、给我写信需要一百元成本(实际上高得多,因为我不是名人,传统报刊也不会刊登我的文章),现在用因特网只要一元钱,使你节约了九十九元成本,于是因特网就得到人们的欢迎。
经济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学习了力学和热力学,可以知道自然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而没有那种现象;学习了经济学,就可以知道人类社会为什么有这种现象而没有那种现象(这种说法稍嫌绝对,但是基本正确)。
学习经济学,首先要知道人类真正的经济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其次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例如人们为什么相互交换?表面上看是为了互通有无。但是,既然没有所需物品,人们为什么不自己制造?为什么要先生产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再找陌生人交换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在买不到所需商品时,人们排队、托人、出高价,但是不动脑筋自己生产?为什么抱怨商品价格太高时,仍然要去买,而不是自己制造这些东西?
显然,这些问题无法用“互通有无”来解释。原来,人类进行交换的本质动机是“节约劳动(降低成本)”,即使商品标价很高、购买紧俏商品要花费很多额外的“成本”,但是总的代价仍然远远低于自己生产所需的成本,购买商品仍然比自己生产同样的物品合算,所以他们仍然选择购买,而不是自己制造。
现在的人们极少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而制造所需物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忘记或者忽视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制造的原因,就拒绝研究这一原因。就好象我们不能忽视黄河水不向天上流的原因,否则就无法理解黄河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
学习经济学和学习其它任何学问一样,要多问为什么。权威和老师比你强的地方仅仅是他们先走一步,已经学习和研究过这些东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研究结果是正确的。因此,对前人的东西,不应该“敬畏地、无条件地接受”,而应该是“尊重地审视、平等地质疑”。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体会,不是“指教”,也应该用独立的眼光去审视和检验它。
祝好!
㈢ 宏观经济学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回民总收入等经济总答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而“宏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㈣ 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的作用是什么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是: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认为:
“(原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亚当·斯密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之后的100年,自由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渐渐显露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和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贫富悬殊的弊端。德国人卡尔·马克思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的代表是其劳动力,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马克思在其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剩余价值”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理解经济学含义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
1.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所谓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们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的。
2.选择行为是经济学分析的对象。带约束条件的选择行为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
3.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分析的中心目标。这里的有效是有效率,不是有效果,比如皮洛斯的胜利——接近失败的胜利。经济学考核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看收益是否大于机会成本。
㈤ 经济学中模型的作用和意义
便于我们将抽象的东西化简成具体的东西,就象大楼的模型一样。
㈥ 经济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1、根据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政治经济学突出了某一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一定方面自发地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 科学经济学有意识地研究经济法的价值或整体。 对称经济学是科学经济学。
2、在我们的生活中,经济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周围发生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政策和人性;
(2)我们可以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科奠定理论基础;
(3)帮助增加个人财富。
3、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
在对称经济学的视角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化只是经济法的发展和具体体现。
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化背后的经济法和经济学本质。 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优化再生水平。 保持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优化再生水平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经济学。
(6)经济学的作用与功能扩展阅读:
1、经济学核心思想: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通过研究、把握、运用经济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最大限度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经济本质:
经济本质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
3、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经济本质的展开。
4、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
5、经济趋势:
经济趋势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经济规律的展开。
6、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经济发展趋势中周而复始的重复性现象。
㈦ 经济学家的作用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分析现在和将来的经济运行状况,提出保持经济良性循环的对策和措施。
㈧ 微观经济学的功能与作用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功能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满足;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作用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
㈨ 学经济学的好处是什么
经济学培养的其实是一种思维,一种态度。它让人能够从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各类经济现象,从本质上去分析人与人,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经济交往活动,从根本上去理解企业利润的产生与经营模式。
学习经济学会用到很多方法,其中一些来自其他学科。数学有助于经济学原理的表述和推理,不需要复杂的代数,几条曲线图在很多情况下就足够了;历史为经济学原理的发展和验证提供了大量的经验;计量经济学(对经济数据的统计)对经济原理的检验也是不可或缺的。实验经济学包含了实验室试验和计算机实验,也是理论发展和验证的方法之一。最后,只需对经济现象进行思考和诠释,这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经济学的方法。
㈩ 经济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地世界,帮助我们了解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政策及人间万象 。
可以打造在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进一步深造的理论根基 ,有助于增加个人财富。
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
(10)经济学的作用与功能扩展阅读:
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范式是与一般经济学、人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特殊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不能成为科学的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之所以不能成为科学的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
政治经济学之所以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参与经济活动的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逻辑和历史的结果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互对称、生产力功能最佳发挥的经济系统。
在这个经济系统中,公有制不是只有一种形态,某种特定的公有制形态不是其中必要的环节。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区别开来的最本质特征,不是经济系统中的某一个要素,而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对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