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教的是啥啊
微观经济学主要讲的是企业、居民、产品市场和市场要素以及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Ⅱ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是稀缺的。一方面,一定时期内物品本身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同时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稀缺是由生产要素的稀缺所决定的。个人期望得到许多商品和追求许多目标。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第一原则,一切经济学理论皆基于该原则,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人类的经济及一切活动需要面临选择问题,经济学理论则围绕这一问题提出观点和论证。
(2)什么是角解微观经济学扩展阅读
资源特点
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需要的无限性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
1、人类生存发展总是需要生活资料,人们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和无限性。它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的,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需要,如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或者经济需要、政治需要,精神文化需要等等,这些需要形成一个复杂的需求结构,这一结构随着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人们的需要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不断扩充其规模。旧的需要满足了,新的需要又产生了。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
2、资源具有有限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资源的有限性也叫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或者说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不平衡性有两层涵义:相对于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和多样化的需求而言是不平衡的,人们不得不做出选择,分出轻重缓急,在满足需求时分出先后顺序;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群体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总之,结构和分布失衡导致每一个体和群体都面对着资源稀缺性难题。显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便形成矛盾。为了解决矛盾,人类世世代代奋斗不息;为了解决矛盾,人类研究、探索、创立和发展了各门科学。
Ⅲ 微观经济学中的“角点解”是什么意思
角点解是指来这样一种情形自,预算线在位于坐标轴上的点处达到最高的可获得的无差异曲线.(在生产者理论中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各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有时称预算
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
课本上有一个例子,面对预算线,一个人选择只购买冰淇淋 不购买冰酸奶 这被称为角点解
被选择的市场篮子中某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的情况.
Ⅳ 微观经济学 角点解
课本上有一个例子,面对预算线,一个人选择只购买冰淇淋 不购买冰酸奶 这被称为角点解
被选择的市场篮子中某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等于预算线的斜率的情况。
Ⅳ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有哪些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 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 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 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 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7. 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8.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19. 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20. 互补品
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21. 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2. 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它则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23. 效用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24. 基数效用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作效用单位。
Ⅵ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解释
你问的这个问题,给你个非常Perfect的答案,来自茅以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我觉得挺好的,可以参考看看:
小说中关于君子国的描写,提供给我们两点思考。
第一, 双方让利和争利都会引起争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争都是由各方偏袒自己的利益引起的。因此,我们常常错误的认为,如果关心别人的利益胜过关心自己的利益,争论就不会发生。而君子国里发生的事情,说明了以别人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原则同样会引起争论,结果我们仍然得不到一个和谐的,协调的社会。
进一步的观察还可以发现,在现实世界的商业往来中,虽然双方都以牟利为目的,通过讨价还价却都可以达成协议,而无私的君子国里的讨价还价则不可能。小说里不得不借助于两个路过的老翁,用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矛盾。这里包含着一个极深奥而且非常重要的道理:以自利为目的谈判具有双方同意的均衡点,而以利他为目的谈判则不存在能使双方都同意的均衡点。所以利己是可以达到和谐的,而利他却不可能达到一致意见,其结果是一个纠纷不断的社会。这确实大大地出乎人们的意料。由于君子国内不能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均衡,从动态变化来看,它最终必定成“小人国”。因为君子国是最适宜于专门利己,毫不顾人的“小人”们生长繁殖的环境。当“君子”们吵得不可开交时,“小人”跑来使君子吃亏自己得利的办法解决了矛盾。长此以往,君子国将消亡,被“小人”国代替。
从这一点来看,人是自利的生物实在是人类社会的大幸。由此,人类才有了最终的大同世界的理想。如果人是利他的,则任何理想都不可能建立起来。
第二,君子国里每个人的动机是什么?首先要问的是人们为什么要交易? 不论是原始的以货易货,或是现代社会的用货币换取商品,交换的动机都是改善自己的处境,使自己的生活更方便些,更舒适些。如果没有这一点动机,人们为何不辞辛劳的参加交换呢?我们每个人所得到各种物质享受,从针头线到冰箱彩电,都是通过交换才得到的。如果绝对避免交换,每个人就只能到农村去种粮种棉花,用土坯房子,向土地索取自己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了,当然这样也可以勉强生存下来,我们的祖先曾经一这种方式生存了几万年。但他们绝对不可能享受任何现代文明所提供的最起码的成果。
君子国里的人已经有了国家,又有了市场,这就说明了他们已经摈弃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选择了通过交换来改善自己物质生活的道路。既然如此,他们又何以要在交换的时候拒绝考虑自己的利益呢/当然,如果交换一开始就是为了减少自己的利益增进他人的利益,“君子”们的行为或许还可能发生。可是每一个参与过交换,有过交换经验的人都知道,交换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参加交换,另一方面在交换进行的过程中却反对自己的利益,这种前后不一贯的动机是矛盾的。”
虽然我也知道,很多人鄙视这个观点~但是,在此特别说明的是,我个人对茅老并没有特别的偏爱或是反对,即便有的话也认为在学术问题上不应该以个人感情去评价某些人的观点~其实日本有非常多经济学家的个性都不是很kind那种,但是大牛就是大牛,没必要以为人或是个性来评价他们的学术价值,我比较不欣赏那种偏激地将个人性格特点与学术论点相联系的人吧~不过提供上述分析也只是让你参考一下而已~其实亚当斯密他们所提倡的理性人假说,个人追求自身利益能够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此处的利益并非是狭义的金钱~就像今天的CSR研究中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所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使自身整体绩效提升,因此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私人的利他行为可能正是利己的需要~所以应当拓展对经济人自利这一概念的理解~我觉得上述的观点还是i有一定道理的,值得参考看看。
至于楼上说的,有一点不认同的就是:之所以说其“罕见”,是因为这个市场没有达到均衡的状态,也就是说不够稳定。其实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不太对~经济中的均衡才是罕见的,而不稳定才是常态~所谓的“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才是常态,而均衡只是存在于平均数当中。这就是为什么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Ⅶ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定义,谢谢。
物以稀为贵,简单来说,资源的局限性导致了稀缺,资源的需求大于了供给,就形回成了这种稀缺性。答
机会成本一般是讲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选择其中一个而导致失去选择另一个可能形成的收益。比如说今天我可以选择卖苹果和卖梨,卖苹果一天赚100,卖梨一天赚200,那我选择了卖梨,我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了卖苹果所能产生的收益,100元。
Ⅷ 求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替代复品吧,就是可制以相互替代的商品,比如吃面包和吃油条可以相互替代
互补品就是相互补充的,比如汽车和汽油,
总效用就是你消费某种商品能得到的满足。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你消费一种商品的时候,数量越多,你从商品里获得的满足(效用)就越低。比如你吃第一个面包时候效用很高,可能你迟到第三个的时候已经很饱了,再吃一个就会不舒服了,此时第四个面包的效用就是负值了
Ⅸ 关于微观经济学角点解的问题 在B点处的MRS是不是这条预算线的斜率,如果不是,该如何计算,谢谢
无差异曲线U1的切线与预算线重合,切点上代表的斜率的绝对值符合边际替代率的要求,b处的边际替代率当然依然是它所在那条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答题不易望采纳
Ⅹ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在一时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须为这一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