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IS-LM模型中两条曲线如何理解
IS LM是一种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模型。这种模型同时把两个市场的均衡用Y 和r之间的函数关版系反映了权出来。
IS反映的是产品市场的均衡。在产品市场上,GDP(一般用Y表示)可以分解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产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Y=C+I+G+NE,这时候可以得出Y 与r之间的关系。由于利率高的时候,投资减少,从而Y减少;利率低的情况下,投资增加,Y增加。所以通常IS曲线Y与r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LM反映了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供给等于货币实际需求,货币市场才能达到均衡。通常用L表示货币供给,M/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L=M/p可以得出LM曲线。由于利率高的情况下可以吸引更多的货币资本,从而产出Y增加;利率低的情况下吸引的货币资本较少,从而产出Y较少。所以LM曲线通常Y与r是正相关关系。
把IS LM同时放在Y r坐标系中,就把第一象限划分为四个区域,通过分析每个政策落在哪个区域,就可以推测政策实行以后经济走势。因此这个体系为宏观政策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实证工具。
B. 西方经济学的问题
由于需复求曲线为正双曲线制(渐近线互相垂直的双曲线),结合需求量Q与价格P的反方向变化关系,需求曲线的方程大概应该为Q=a/P,a为常数。
因此,当价格由P1上升至P2后,需求量会由Q1=a/P1下降至Q2=a/P2,但总花费分别为P1*Q1=a,P2*Q2=a,因此,买家在商品上的总花费是不变的。
关键点在于弄明白正双曲线的特性。
C. 西方经济学常识——飞利浦斯曲线
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W·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此后,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尤其是萨缪尔森和索洛将原来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如下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联系了起来。
第二,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是可能并存的,这是对凯恩斯观点的否定。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0。因此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为0时的失业率。
第四,由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就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D. 西方经济学IS-LM曲线问题1
对于两部门经济抄,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袭,y=c+i 这就是总需求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y=c+s 这就是总供给
收入=支出,IS曲线正是从这里推导出来的.
IS曲线意味着产品市场的均衡,由上也可以看出,总需求=总供给
C选项就不用说了
所以,选D
E. 西方经济学 边际收益 和平均收益曲线图长什么样 y轴x轴分别代表什么呢 能画图解释一下吗 谢谢啦
上面那个同学的边际收入曲线是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曲线----平行于横轴的。完全垄断条件下的边际收入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F. 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函数图与数学函数图有什么区别
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函数图与数学函数图最大的区别在于需求曲线的纵轴为自变量(价格P),横轴为因变量(需求量Q)。而一般的数学函数的纵轴为因变量,横轴为自变量。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
需求曲线:
G. 西方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又如何解释滞胀的
总供给曲线分为三种:
凯恩斯的供给曲线:
假设:
(1)货币工资W和价格P具有“刚性” ——不能调整。即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提出背景:经济大萧条,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和生产能力。当产量增加时,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但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均不发生变化。
(2)凯恩斯研究的是短期的情况:没有时间来调整货币工资和价格。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政策含义:
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H. 西方经济学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曲线图问题
大兄弟,你不能用变化快慢理解,总产量越陡峭是表示边际产量越大,而不是变化得越快内,从图可以看容出边际产量0到L0这段大部份点的值明显比L0到L1这段大部份点的值小,所以0到L0这段比L0到L1这段的图要平缓。
I. 西方经济学中供给曲线的几个特例
一个是供给弹性为无穷大的情况,这个时候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曲线。
另一个是供给弹性为0的情况,这个时候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