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

发布时间:2020-12-06 07:10:03

A.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四节 读后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四节 读后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往往都是因为现实成了发展的桎梏,当发展超越了现存的条件,变革就是必然的、不可抗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四节 读后感,读后感《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四节 读后感》。

含奶嘴的时候可以穿裤裆,叼香烟的时候就该穿西装。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第四节 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B. 《马克思的20个瞬间》读后感

《马克思的20个瞬间》读后感:

第一章讲述的是童年的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凌晨时分,出生在德国的西南部的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特里尔布吕肯巷644号住宅。

当时的特里尔,因为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普鲁士的殖民地,这个地区由于关税同盟的建立和外部的竞争导致工业不发达,经济萧条,社会治安不稳定,外出移民加剧,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似乎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用批判的眼光观察社会的种子,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的欢乐时光,马克思出生的家庭在特里尔当地算得上是条件很好的中产阶级。

但伟大的马克思没有上过小学,对,你没听错,马克思没有上过小学,他的父亲是个思想开朗的犹太律师、学识渊博,精通各种语言,对古典文学和哲学都颇有研究,良好的家教,优渥的生活条件,加上从小就机智过人,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小卡尔马克思从小就想法独特,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与众不同的择业观,你们猜到是什么吗?

第二、三、四章节,叙述了马克思的求学生涯,1835年到1841年,短短6年时间,从中学到哲学博士,放到现在,也是个标准的学霸级人物,也许伟人的人生就是与众不同,中学时的马克思就对以后的择业观和人生目标进行了认真的权衡。

他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就显示出他惊为天人的宽广胸怀,树立了为人类的伟大目的而献身的远大理想。马克思的大学时光既有“衣马轻肥”,又有“书香醉人”。

开始,马克思听从家人的安排选择了波恩大学法律专业,过上了“衣马轻肥”的文艺青年生活,马克思意识到他的大学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偏差。

后来,他转学到柏林大学的哲学专业,这里有思想巨人黑格尔,哲学家费尔巴哈,在这里,年轻的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思想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之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他的耶拿大学的博士论文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系之间的差别》,这篇论文在马克思人未到场的情况下,获全票通过,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后来的社会政治学说就初见轮廓了。

一方面,马克思要追求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的社会便是共产主义;另一方面,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构想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盲目运动,而是建立在科学、严谨的分析基础上的,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真理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从事革命的事业,目标就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建立理想与社会制度,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五到第十八章,写了马克思进入职场,走上社会后所面对的种种变化,伟人的人生与平常人一样,一开始啃老,被母亲赶出,后就职《莱茵报》,在这里,他通过关注和研究莱茵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可以观察到一个真实的德国社会,他心心念念的愿望就是研究、批判和改造德国社会,《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等等文章的发表,使马克思的才能被广泛认可。

这期间,他辞职、和他爱人燕妮结婚、被驱逐,甚至穷困潦倒,都没有改变马克思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

1844年在巴黎,马克思遇到了与他“势均力敌”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这期间马克思也埋头于不为人知的艰苦写作之中,这些创作的手稿在八十多年后连同其他一些手稿被运往了苏联,通过后人的翻译整理。

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二本书《德意志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并号召年轻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现,也同样高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实践思想。1848年,马克思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许多有志青年正是通过这篇宣言走上了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爱不释手。

尤其是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成了表达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最经典文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等等,这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明了人类发展的道路与历史发展的方向。

1862年,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1866年,马克思执笔的《资本论》第一卷完工,《资本论》的第二卷第三卷是由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接着写成,资本论的伟大,并不仅仅是因为马克思为它倾注了半生的心血,以及艰苦卓绝的写作经历,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关切人民疾苦的社会情怀、理论思想的光辉和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也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个人革命友谊的伟大见证。

现代人对资本论产生过疑问,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实现,但资本主义这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依然存在,尽管如此,《资本论》的出版依然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十九到第二十章,1883年,这个伟人与世长辞,他并未离场,只是永远的睡着了,而且永垂青史。1917年,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逝世200周年。

现在不论我们是否赞同马克思,他都已经塑造了我们对于社会的观念,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2)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扩展阅读:

肖鹏著的《马克思的20个瞬间》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中的二十个经典瞬间,在他一生的某个特定时刻,他经历了什么?他在思考什么?他的经历和思考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些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回答。

本书以青年人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选取了马克思一生中的20个经典“瞬间”,细致刻画了他在某个特定时间点,所经历和思考的事务;同时,启人心智:马克思的经历和思考对当代中国的年轻人有哪些启示?

本书所呈现出的马克思,不仅仅是那个高高在上、深谙理论、学术渊博的伟人,而且更像是我们信得过的大朋友,他那平易近人、接地气的一面,仿佛给了普通人一股力量,让大家相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马克思能帮助我。这是一部“青年人写给青年人看的青春版马克思传”。

C.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读后感 1500字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后感

金融实验

张帆

1857
年,爆发了席卷欧洲各国和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促使马克
思加快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写作进程。
马克思利用过去积累的材料
,

1857

10
月至
1858

5
月间写出了总标题为
《政治经济学批判》
的手稿,
《导言》是这部未完成手稿的一部分。
1859
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时
,
马克思没有利用这篇《导言》
,
另写了一篇《序
言》
。他在《序言》中说:
“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
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
,
从个别上
升到一般”
《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未发表
,1903

3

,K.
考茨基首次把它刊登在《新时代》
杂志上。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开篇就指明了物质生产的重要性。
然而,
当时的人们还没有很
清晰地认识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活动着的物质生产。
没有认识
到生产是历史的、具体的生产。人们紧紧把生产局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去进行研究和分析。
马克思针对当时存在这样一种不够客观实际的观点就指出了在研究一个时期的生产方式和
经济形式时应该客观地去加以分析。
应该把生产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
他在
这里批判了那种孤立个人观点的肤浅性。马克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的“生产是一般,
分配和交换是特殊,
消费是个别”这种三段论法的肤浅性。随后就具体的、
分别地分析了生
产和消费、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流通之间的复杂关系。

《导言》
认为,
社会生产是一个整体,
它是由生产、
分配、
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
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这一节中,
马克思主要阐明了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的观点。
即生产直接
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在阐述生产直接是消费时,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第一,
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也在生产行为中支出、消耗这种能力。
第二,
生产资料
的消费,生产资料被使用、被消耗、一部分(如在燃烧中)重新分解为一般元素。因此,生
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
在阐述消费直接是生产时,
他也是从两个方
面进行解释。
第一,
生产者通过劳动将其劳动行为主要是指其在劳动过程中消耗掉的体力和
脑力物化为劳动成果,即产品。
第二,生产者所创造的物人化。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产
品,
然后这些产品又为人们消费掉来维持消费者最基本的生活和再生产的需要。

除此之外,
他还进一步深刻的解释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种具体的解释:

①生
产决定消费,生产什么才能消费什么;

②消费同时也反作用于生产,
如果没有消费,
没有
消费对象,
那么也就不会有生产这种消费对象的生产了。

③只有用于主体消费的产品才能
发挥其固有的价值,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称其为商品。

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同时生
产又为消费提供了对象,
没有生产就无所谓消费。

⑤生产决定消费,
同时决定消费的性质、
方式。
生产对消费产生了限制。
人必须在生产的范围之内进行消费,
脱离生产的消费就是一
种空想。

⑥生产创造出了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同时生产创造出来的产品也选择了消费
该产品的消费者。

在生产和分配这一节中,马克思也是首先批判了那种把分配作为独立领域,从而把二
者并列起来的错误观点。
他在这一节中着重阐明了生产是先于分配而出现的,
分配不能独立
于生产而孤立的存在。
他指出生产的前提不是分配,
而是生产要素本身这样一个观点。
我们
不能把分配当做是和生产并列的两个孤立的领域。
分配应该是生产的附属物才对。
分配存在
于生产的过程之中,
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始终。
过程中的分配表现为生产工具的分配和社会成
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

D. 读 马、列 原著 后有感 字数3000 谢谢!能是自己的最好!

学马列经典原著有感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结晶,是马克思、恩格斯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研究极为详尽的材料,经过非常严密的论证,用工人运动的实践加以检验,从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作为当代大学生,虽然不需要我们把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著统统读一遍,但却有必要把重要的经典著作认真地读一读,否则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学期马列原著课的学习,不管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储备和理解上,还是在学习的具体方法上,感觉自己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篇文章我主要想谈谈自己在学习马列原著过程中的一点小体会。

一 学马列原著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马列原著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充分的马列理论知识。作为一名马列专业的学生,我深知马列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现在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生活,它的影响都将是重大的。只有当我们认真阅读了原著以后,才会深切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充分吸收这一思想理论宝库的“养分”。

其次,通过原著的学习,我们才能够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做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现代社会,许多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旗号,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到处招摇撞骗。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所以我们只有在真正读了马列原著的基础上,才能够分清那些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那些是鱼目混珠的假马克思主义,最终才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再次,只有掌握了马列原著的精髓,才能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实践。回顾历史,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我们就不会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因为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不联系中国的实际,只是教条式的照搬马列理论,最终使革命遇到重大的挫折。比如: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差点让中国革命断送了“性命”。可见,只有在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并把它用于实践,与现实相结合,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最后,通过马列原著的学习,我们才有力量与错误的思潮作斗争。现代社会,许多人以批判马列原著为荣,千方百计的寻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漏洞,对原著提出质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了。比如:对于“两个必然”的认识。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现状,就有许多人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现在不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而是社会主义面临着灭亡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对马列原著的深入学习、研究,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去探讨这一论断,就会发现其实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不断的爆发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得不到调和的情况下,提出这一论断是符合现实依据的。 所以只有拥有充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才能与“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做斗争。

二 学马列原著的现状分析

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淡化和漠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这些都是已经过时的东西,是僵死的教条。学马列的人都是观念陈腐,思想保守的书呆子。虽然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我们都没有停止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但是又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学懂了马列思想,真正的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呢?除了形式上的学习以外,收获其实很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之所以在高校被忽视、淡化,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马列原著已经过时。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我们所讲的马列原著写于一百多年以前,无论从历史背景上看,还是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看都远离现在。近百年来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造成了巨大的差异,使学习马列原著失去了现实主义,不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学习一些新兴学科的知识上。比如:计算机、英语……

其次,马列原著晦涩难懂,不学也可。当代许多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原著无论在背景材料还是在论证方式上,甚至包括所使用的词汇、语法、引用的典故,对我们说来都很生疏,难读难解,尤其哲学原著更是如此,即使下功夫学也学不懂。我们学了原理课就够用了,没有必要学原著。另外,马列原著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大部头”形象,更是增添了学生的畏惧和厌倦心理。

再次,马列原著内容空洞,现实意义小。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现在讲原著是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有种“无的放矢”的感觉。我们所讲的马列原著中大部分属论战性著作,现在论敌本身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的理论,如杜林、马赫等人的理论对我们本无影响,只是通过学原著才对其有所了解。我们现在学习这些著作是虚设论敌再去批判,不能解决现实间题。

三 学马列原著方法探讨

对于如何学习马列原著这个问题,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一直都没能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通过这学期马列原著课的学习,感觉收获不小。老师教给了我们不少学马列的方法,弥补了我在大学过程中的不足。其中,我的深切感悟就是在方法上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具体说来主要有一下几点体会:

首先,马列原著的学习,必须要在内容上完整准确的加以理解,同时要将理论紧密的与现实相联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着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能从理论到理论。我们主要要学习的是革命导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而非断章取义,背几条结论性的理论总结。同时学习过程中既要了解正面的观点,还要了解反面的观点,最后站的客观的立场上来加以评判,也就是用对比联系的方法加以学习。

其次,在泛读的基础上,做到精选与精读相结合。马列原著内容众多,对于我们来说不可能全部涉猎,所以就只能选择经典的马列文章来加以学习、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就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积累,根本区分不出那些是适合我们精读的文章,那些是适合泛读的章节。而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就可以在这个方面给与我们指导,从我们的实际出发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这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通过这几篇文章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方面的内容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不再只是泛泛的知道几条结论了。另外,对于比较经典的文章,我们还需要反复的研读,理解其精髓。比如:《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这些文章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性表述,且与当今现实关系紧密,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再次,具体的方法上,面对一篇马列原著文章,以前的我一般都习惯于只读文章的正文部分,读完后总是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通过这学期老师的指导,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第二手资料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站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去理解他的内容。第二,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读提要、读目录、读序言、后记,然后翻阅全书。在此过程中,还必须读索引、注释、备注等。此外还要做好读书笔记。对于不懂的地方要做好记录,然后向老师、同学请教,互相交流沟通。这些步骤一步也不能少,否则就很难全面的理解文章内容。第三,对于要精读的章节,我们还必须充分的加以理解阅读,且要客观、不带任何偏见。

最后,学习完一篇文章以后,我们还必须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将文章的内容和方法与现实相联系。尤其是对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我们还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将理论用以实践,指导实践,这样的学习才后有意义。这点也是我们现在很难做到的。

马列原著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想任何马列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都不敢说自己已经将马列原著完全学懂、看透了。所以这就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把读马列原著当成我们“毕生的事业”。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有所收获,才能真正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最后,我想用老师上课时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来结束全文—— 多读、多看、多写!

E. 资本论读后感哪位大神帮个忙,要原创的,拜托了!

资本论读后感

记得以前看到某个西方政治著作家的话,说集权和极权内的区别在于,集权只容是一种形式上的专制,而极权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制,因为它深入人心,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从心里认同这种专制独裁。而现代社会,正是一个资本所统治的极权社会。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看作一种历史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资本家用一定量的预付资本,购买雇佣工人的劳动;雇佣工人为资本家劳动,从而以工资的形式取得自己劳动的报酬。这一过程表面看起来是非常公平的:资本家和工人,分别作为劳动力的买方和卖方,平等的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的交易;资本家可以选择雇佣这个工人,也可以选择雇佣那个工人,工人可以选择受这个资本家雇佣,也可以选择受那个资本家雇佣。表面上看来,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完全符合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

阅读全文

与读政治经济学批判有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