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穷人经济学的《穷人经济学》
作 者: 卢周来
出 版 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 : 753212397
原 价: ¥18 卢周来写作的是一种大多数人读得懂的经济学散文。与那些越来越臭名远扬的御用经济学家不同,卢周来作为当下中国非主流经济学家中的中坚人物,他关注的重心更多的是对社会公正的承担,他用良知和责任感来指挥手中的笔……
对捐款维修故乡小学校舍的抵拒和质疑、 “杀掉山羊,保卫北京”是一句转嫁沙尘暴肇首于牧民的可笑口号……卢周来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新的视角:它审视出众多社会现象中的不合理因素。
后记: 收入这本小书中的文字,是我自前年以来写作的部分经济学札记。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公开发表过,有不少文字除被一些学术媒体转载外,还被转载于《读者》、《报刊文摘》等多种大众媒体。为此,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据此我对我的这些小文字于读者的亲和力建立了一种信心。也正是这种信心,促使我一直将写这种小文字作为一种正业,不敢稍有懈怠。 但我的文字也自然招致了许多非议。有的人说,其实写这种东西对于一个经济学家来说恰恰是不务正业,尤其是搞国防经济学的专门家,更是有些过分了;还有人说,不仅写这些东面是不务正业,而且这些东西本身也不全是经济学的;即使是经济学的,因为其中包括了太多的价值判断,也有违经济学家的职业本性。对于这种批评,说我完全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我总有另外两方面的考虑:一者,经济学在中国如此年轻,通过写这些小文字,可以帮助这门十分年轻的学科走向普通民众,也凭此可以打破国人中对于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在中国与其地位及贡献不相称的一种迷信;二者,的确,包括著名的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思都说过:“经济学家不应该告诉人们孰好孰坏,不能够告诉人们他们应该做什么,经济学家只能揭示各种不同变量的成本与收益,以便使民主社会中的公民能够作出更好的选择。”因此理论上讲,我是不适宜在经济分析中糅进个人的价值判断。但我又想,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力量很不均衡,以致即使是通过民主程序也无法充分反映这个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的情况下,我不能只做一个纯粹的经济专门家,而要利用我仅有的一点话语空间,为社会中的底层百姓说说话。 也因为我基于以上思考后表现出的倔强,我很清楚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圭臬的精英经济学家们对我的态度。也因此,在以精英经济学家们为主组成的主流经济学家这个大家庭中,我是一个“搅梦者”。也许我如果稍微圆滑一些,出生与背景再雄厚一些,不定也能像某些同样被指称为“新左派”经济学家那样左右逢源,但可惜这又有违我的本性。于是,也就认了自己的边缘位置。这也是我为什么将几年前一篇读后感《何处是归程》作为本书结束篇的原因。 但我不是没有同道者。这些同道者,除了认可我文字的读者以外,也还有许多经济学界和思想界人士及媒体编辑。在写作这些文字过程中,崔之元、王绍光、温铁军、左大培、杨帆、韩德强、王小东、房宁、韩少功、韩毓海、程晓农、何清涟等等都给予过或多或少的支持,尽管他们也不是完全同意我文字中表达出的倾向;《经济学茶座》的詹小洪,《中国经济时报》编辑部赵明、陈大均、张剑荆、徐冰等,《中国改革报》的袁喜清,《深圳特区报》的毕敏,《博览群书》杂志社常大林、李炎,《粤海风》杂志社的徐南铁,以及《科学时报·读书》的王卉、傅婷等,《湘声报》的向继东,还有约请我为“经济茶座”专栏作家的《中国产经新闻报》的徐瑗与《惠州房地产》的何华,我要十分感谢他们对我的这些原本就无甚高论的文字的看重,我的文字大多见于他们编辑的版面。我更要感谢《书屋》原主编周实先生,哪怕是在自己因为维系一份知识界杂志而十分艰难困苦的时候,他还是始终不忘记表现出对我这个其实至今也未谋过面的作者的厚爱与支持。没有他的督促及力荐,我是无法完成这本集子的。最后,还要向为此书的出版与编辑付出极大心血的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赵南荣先生表达谢意。 卢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