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经济学中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具体含义
直接效应一定要在受惠者身上体现,本题是使得贫困家庭的孩子获得了教育。
简介效应不直接在受惠者身上体现,本题是提高了整个国家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降低犯罪率等等。
❷ 请教,经济学里的效用收益是什么意思
效用理论是用来描述不确定条件下决策行为的一种理论,其核心内容是效用及效用函数。通常用效用函数来反映决策人对风险的态度。
3.1 效用的含义
一般意义下的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在经济领域,是指决策人对特定风险事件的期望收益(或期望损失)产生的独特的兴趣、感觉或取舍反应。
3.2 期望收益、期望效用和期望收益的效用
3.2.1 期望收益
即收益的期望,设收益为Z,则期望收益为E(Z)。
3.2.2 期望效用和期望收益的效用
假定某决策人所面临的一种彩票具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这两种结果不会同时发生,第一种结果以概率p(0<p<1)发生,此时拥有的货币收益为x ;第二种结果以概率1-p发生,此时拥有的货币收益为x 。
(1)期望效用
假定决策人的效用函数为u(ω)。
则以上模型的期望效用为:E(u(x))=pu(x )+(1-p)u(x ).即期望效用就是各种可能的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注:若Z的分布函数为F(x),则E(u(x))= )
(2)期望收益的效用
彩票的期望收益的效用为:u(E(x))=u(p x +(1-p) x )
即期望收益的效用是决策人所拥有的货币收益量的加权平均数的效用。
❸ 西方经济学中效用是什么意思
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经济学家用它来解释有理性的消费者如何把他们有限的资源分配在能给他们带来最大满足的商品上。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曾经轻率的将效用当做一个人整个福利指标。效用一度被认为是个人快乐的数学测度。
❹ 微观经济学: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因为边际效用递减,所以MU的值是一直在变小的,所以曲线越来越接近于水平,之所以只是中间点,是因为单个边际效用递减的数值对总体效用影响有限。离散其实不用太在意,离散和连续对立,而连续的意思是曲线上的每个点都有自己的意义,某一点的数值代表什么。离散则不具备这种性质,而所谓离散,是因为这些点都是曲线上的一个点,因为商品是一件来算的,所以效用都是整点的,不会出现3.2件或者1.3件商品的效用(没有意义),而效用曲线是把所有的点连起来的,所以是离散的。
❺ 请教,经济学里的效用收益是什么意思
效用理论是用来描述不确定条件下决策行为的一种理论,其核心内容是效用及效用函数。通常用效用函数来反映决策人对风险的态度。
3.1
效用的含义
一般意义下的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在经济领域,是指决策人对特定风险事件的期望收益(或期望损失)产生的独特的兴趣、感觉或取舍反应。
3.2
期望收益、期望效用和期望收益的效用
3.2.1
期望收益
即收益的期望,设收益为Z,则期望收益为E(Z)。
3.2.2
期望效用和期望收益的效用
假定某决策人所面临的一种彩票具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这两种结果不会同时发生,第一种结果以概率p(0
评论
0
0
加载更多
❻ 经济学 效用的三个角度
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思想渊源也许可以追溯到以边沁(Bentham,1789)和密尔(Mill,1848)为代表的英国功利主义哲学1,但其直接奠基却是产生于19世纪50~70年代的“边际革命”。在此期间,德国的戈森(Gossen,1854)、英国的杰文斯(Jevons,1871)、奥地利的门格尔(Menger,1871)以及法国的瓦尔拉斯(Walras,1974年)等人差不多同时但又都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学说建立在效用可以直接计量的假设之上,因此也被称为“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学说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一,它是马歇尔创立新古典经济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而现代西方经济学则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第二,它通过边际方法把微积分引入经济分析,从而为现代西方经济理论成功地运用数学工具奠定了基础。
❼ 扩散效应的经济学意义
冈纳·缪尔达尔和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Otto Hirschman)对增长极的运行机制作了补充。缪尔达尔(G.myradal)在其《进退维谷的美国: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中提出“循环的或积累的因果关系”原理,即“累积的地区增长和下降”理论,并在《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1957年)和《亚洲戏剧:各国贫困问题考察》(1968年)等著述中,使用“回波”和“扩散”概念,说明经济发达地区(增长极)对其它落后地区的双重作用和影响,因此而形成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论以及相应的政策主张,丰富和发展了区域经济和增长极理论。
缪尔达尔认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各种因素(其中包括产出与收入,生产和生活水平,制度和政策等六大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循环积累的非均衡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因素“起始的变化”会引致其它因素相应变化,并促成初始因素的“第二级强化运动”。如此循环往复的累积,导致经济过程沿初始因素发展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出两种循环积累因果运动及其正负效应:
一种是发达地区(增长极)对周围落后地区的阻碍作用或不利影响,即“回波效应”,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产生一种扩大两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运动趋势;
另一种是对周围落后地区的推动作用或有利影响,即“扩散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从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的扩散,从而产生一种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运动趋势。
同时,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回波效应总是先于和大于扩散效应,因为一个区域的发展速度一旦超过了平均发展速度,这一地区就获得了连续积累的竞争优势,市场的力量通常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经济差异,即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而落后地区则不断积累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因此由于循环积累因果的作用使经济在空间上出现了“地理二元经济”结构:即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同时存在。
缪尔达尔寄希望于政府采取积极地干预政策(不应消极等待发达地区或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来刺激增长极周围落后地区的发展,填补累积性因果循环所造成的经济差距。后来的学者把这种情况归结为国家干预主义占上风的“诱导的增长极”现象,这是缪尔达尔增长极理论的精髓。
❽ 经济学中,偏好与效用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经济学上的效用不可以两个人之间比。
效用,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效用的两个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二阶导数小于零。
2.最大效用原理
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大期望金额值。
其他概念: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 :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约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3、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限制条件:P1X1 +P2X2 + ···+PnXn = M均衡条件:MU1 / P1 =MU2 / P2 =··· = MUn / Pn
4、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如X)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X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X1X2=X1X3+X3X2 类别。
❾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有哪两种效用理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用的研究方法也不相同.前者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后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基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欲望——消费的动机;满足——消费的结果;效用——满足程度的度量.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费效果的综合指标.
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1、是中性的
2、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
二、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