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曼昆经济学原理的一道题
边际成本 英文叫做Marginal Cost
指的是边际增量。
LZ你没有理解“边际”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是单位增专量的意思
这里意属思就是说,使人们花在医疗保险上的成本等于滥用医疗获得边际利益,这样子大家就不会故意去滥用医疗保险来获益了。
但是反对这个理论的理论也说,这样子的话,医疗保险的意义就大幅度削减了。
经济学当中,最基础的理论之一就是MC=MR,即Marginal Cost = Marginal Revenue,单位成本增量(边际成本)= 单位收入增量(边际收入)。
当MC<MR时,人们会倾向于继续做这件事。放到这个医疗保险的案例上,就是说当边际成本低于边际利益时,即人们从滥用医疗获得的利益大于人们付给医疗保险公司的钱的时候,人们就倾向于更加滥用医疗保险,这是大家不想看到的。
当MC>MR时,人们则会倾向于减少当前做的事情。本案例上,就是说人们付给保险公司的钱比从医疗保险中获得的利益多,人们就不愿意保险了。这也是管理者不想看到的事情,因为这会增加人们患上重症而没钱治疗的风险。
而只有当MC=MR的时候,这是一种平衡的状态,人们愿意投保,又不会去滥用医疗保险。
『贰』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上几个问题
问题1:市场均衡时的价格代表了完成交易的消费者中对该商品的最低评价,也代表了厂商在均衡产量下生产最后一单位的边际成本。事实上你可以将供求达到均衡看作一个消费者和厂商相互谈判出价的过程,厂商会首先将产品卖给评价最高的消费者,而消费者会首先选择生产成本最低(也即可以卖出最低价格)的厂商。考虑到生产的边际成本递增和消费者评价逐渐降低,市场将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即最后一个完成交易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恰好等于厂商售出这最后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这就达到了均衡,产生了均衡价格。所以在均衡价格下,除了最后一个消费者和生产者外,其他完成交易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剩余,总剩余不为0。问题2:如问题1所述,总剩余最大化只是表示在这个市场中所有可能进行的交易所达到的剩余总和最大,不管买者评价和卖者成本如何,只要最高的消费者评价不低于最低的卖者成本,均衡总能达到。问题3:数量大于均衡数量时,你可以在供求两条线之间画出四个直角三角形,即作出斜向上的供给线、斜向下的需求线、水平的均衡价格线和竖直的数量线(是完成交易的数量,不是均衡数量)。消费者剩余等于左上方的三角形面积减去右下方的三角形面积,生产者剩余等于左下方的三角形面积减去右上方的三角形面积,那么总剩余就是左侧两个三角形面积和减去右侧两个三角形面积和。之所以要减去右边是因为超过均衡数量的部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剩余都是负的。
『叁』 曼昆微观经济学关于垄断竞争中的问题,求高手
完全竞争P=MC是短期均衡,因为价格固定,所以边际需求就是P
垄断竞争和完全竞争类似,只要售价高于MC,就会降价,长期上由于竞争降价,价格会无限趋近0,也就没有利润了。
『肆』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章中关于税收的问题
那并不是价格本身的变化,卖者不可能对买者说因为要收税,所以要多卖你一块钱。 价格的变化应该是指其他条件(包括税收水平)都不变的情况下,只有价格一个变量变化。
『伍』 关于曼昆《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个问题
是供求机制。正如原文所说的,第一句相当于一个引起句,然后作者内举出一些例子用以说明,最容后得出一些结论,诚然,最后一句相当于对前面所说的一个总结,所以并不存在什么前面已经强调过,后面就没有必要再强调了的问题,因为他讲的就是同一个问题。
『陆』 关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生产可能性边界的问题
斜率=(y2-y1) / (x2-x1),y是计算机数量,x是汽车来数量,斜率衡量了一个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反应有多大,也就是说,你可以根据斜率,来看当汽车数量发生变化时,你要牺牲多少电脑(机会成本)来替换汽车
『柒』 求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中文版)!!
这是「学霸笔记」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在里,聚集了高顿ACCA F9学霸考神,小姐姐们精心总结了学习考试中,你应该注意的知识点,定期更新。Follow ACCA学习帮,助你在ACCA之路,好风景~戳>>>2019年ACCA备考资料免费领
作为把经济看做一个整体的宏观经济来说,有4个目标:
1) Economic growth
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它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增长,狭义指GDP增长。此处增长不考虑通货膨胀。
2) Low unemployment
低失业率(或者叫做充分就业):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该目标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3) Low inflation
低通胀:通胀率保持在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状态。通货膨胀可以分为: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产生一些成本,比如:鞋底成本(Shoe-Leather Cost)。当发生通货膨胀时,资金贬值,假设没有获得更高的资金回报的途径(没有其他渠道保值增值资金)的话,人们更倾向于把钱存入银行,以便获取利息收入来抵消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削弱。为了尽可能把钱放入银行、减少手上持有的货币,办法是每次尽量少取钱,虽然这样会增加取钱的次数,但可以使存在银行的钱尽可能的多。 由于频繁地光顾银行,必然使鞋底磨损得较快,所以将这种成本称为鞋底成本。
4) Balance of Payment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即: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衡量一国对所有其他国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货币的流入大于流出,国际收支是正值。此类交易产生于经常项目,金融账户或者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被视作一国相关价值的另一个经济指标,包括贸易余额,境外投资和外方投资。丨文:财管超人——肖春燕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捌』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第四版和第五版区别
第四版和第五版没有直接的大的改动,主要就是其中的例子和一些相关的信息有所更新就是了。我现在已经将第四版看完一遍,内容上面还是不错的。除开关于美国经济的一些论述可能对中国学生没太大帮助以外,核心经济知识完全涵盖在其中,而且相比之下比中国人自己编的经济学著作更加简单易学,没有太多复杂的内容。
『玖』 曼昆经济学原理问题!
所谓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自发调节价格,某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时,生产者增加,供应量增加,价格回归价值。反之亦然。
市场本身有自发调节价格的功能,这正是市场经济制度的理论基础。但市场自发调节也有先天不足:价格反馈的滞后、生产过程时滞导致市场调节滞后,使价格波动频繁,幅度较大;完全的市场经济必然形成垄断,而市场无法调节垄断商品的价格等等。
政府阻止价格自发调整有两种情况:1、政府引导价格回归价值,这是对市场机制的校正,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价格调节。但做到这一点很难,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研究还要有及时的信息支持。2、政府想引导价格回归价值,但方法不对,导致价格调节机制紊乱,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价格调节。
税收对资源配置具有计划性,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看不见得手只能调节同一时间的价格,不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假如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资源产品价格,资源会以很低的价格(略高于开发成本)卖出,但资源贫乏时,价格又会很高,高到等同于经济生产的所有收益。当然税收有一个合理性,这需要系统的经济理论指导。根本的是不能违背价值规律。
租金控制这类直接控制价格的政策是不对的,会扭曲价格调节。租金是租用房产、设备所附带费用。而房产设备是不能创造价值的,知识一种资本得利。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资产公有来剔除租金这一块,经济发展会更健康。
现在还谈不上共产主义的失败,因为还没有出现过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失败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详尽的价格信息以及人人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意识。
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既需要看不见得手,也需要看的见的手,但要用好看到见的手,不使其违背价值规律,使看不见得手和看的见的手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