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区别
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强调要用有形的手 其实凯恩斯主回义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弊端答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符合实际水平 要因时而异
非凯恩斯主义大概强调国家不要过于的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要适度的进行宏观调控 还有就是利用市场本身的调节 不要出现供求矛盾
❷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算是初级还是中级
判断经济学教材难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书中数学模型的难度。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有不少数学模型都达到了中级难度,有极少数甚至是高级难度。但是,高鸿业那本教材对于中、高级的数学模型大多没有数学过程推导,只有结论的介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算是一本处于初级和中级之间的教材。国内的经济学教学跟国外有差别。国内高校西方经济学通常只学习一次,而在国外需要在大一和大三分两次学习。大一使用的是入门教材(初级),大三使用中级教材,到研究生以后再使用高级教材。(后有教材列表)( c& D. z& ?; d) r* P' y
至于”谁抄谁的“这个问题实际是不存在的。教材毕竟不是专著。这就象无论谁来编写微积分教材,最后的结果必定都大同小异。 $ @6 B& p" e: M$ t
以下的教材我都翻过一遍,也是以前学习是老师推荐过的。有一个感觉是:国外的教材才是真的罗嗦。( t" b, m" ]+ `% k/ A2 X
一、入门教材
. x) @6 k8 X/ p5 X# T4 T# F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梁小民教授翻译。曼昆属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研究范围偏重宏观经济分析。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自创归纳出“经济学10大原理”,适合于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阅读。阅读此书,可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和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2、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市面上的第16版是与诺德豪斯合写,由萧深教授翻译,并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单行本出版。读完该书,可对经济学有一个完备的认识框架,尽管该框架在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仍有断层,但不失为一个好框架。
3、斯蒂格里茨的《经济学》
此书可作为前二者的补充,前二者所涉及经济学内容主要是以价格理论及边际分析为基础,不包括不对称信息经济学、不确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里茨之《经济学》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二、中级微观教材
4、《管理经济学》,有版本数种,特点各不相同。此类教材多为MBA系列教材,是针对生产过程决策而设,目前数种版本中,以人大版《工商管理经典译丛》难度最低。 ! y/ ^4 s+ | a V" A9 Z$ q, N/ P( ^
9 O# p; Q% G; ^, d% e
5、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人大版,此书是标准的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在美国多个大学供MBA采用,国内英文版有清华版,中文版有人大版。此书内容适中,主题广泛,均是各部分理论之要点,不旁及其他分支内容。图形清晰,语言流畅。所采用数学工具甚浅,有函数但不涉及微分。# j& |! }+ [# @$ p0 U @! @
6、《国外经济学教材库》系列之《应用微观经济学》,32开,经济科学出版社。此书有大量案例及微观经济原理之运用,所用数学甚少,读此书可补充平狄克教材案例的不足。
7、《微观经济学: 现代观点》,瓦里安著,费方域翻译。此书是极规范的经济学专业的中级微观教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本科指定教材,易懂而深刻。5 v1 k3 E0 [/ o+ I4 h% l; o/ q
三、中级宏观教材 S+ B+ V( p! T5 }) r
若无意进一步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则可同时学习宏观经济学。微观的特点是精深,宏观则是驳杂。因为宏观流派很多,观点各不相同。
8、曼昆的《宏观经济学》,人大版。此书秉承曼昆《经济学原理》的优点,以简单浅显为特点。虽只有很少量的数学,但对原理及内容均提炼得甚为简洁。此书前半部分写得相当清晰,可读完萨缪尔森《经济学》并略懂一点微观经济学后直接学习。; b) J8 {% t d U# N
9、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中文版有人大版,东北财大出版社有影印英文版。此书是标准的中级宏观教材,属正统教材,体系清楚,描述准确,通行于美国各大学多年,对各个流派评价及描述相当公平。3 S" d9 V; ] f( [& |, f0 [
四、中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3 H1 b4 K+ n) @$ `* n8 Q0 m
10、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此书微积分运用、数学运算简洁明晰,全书难度、体系一致,排版清楚,内容重点突出。此书除北大、复旦等处书店有少量可见外,其他大学及城市似甚少见。
11、蒋殿春的《高级微观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此书主题基础部分已达高级水平,难度甚大。至博弈论以后部分,则难度甚浅。对传统的价格理论的数学描述相当清楚。数学证明部分也十分清晰。) Q8 {& F; I. o4 A+ T
12、范里安的《高级微观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这是范里安在《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的基础上编写的标准高级教材。此书每一章均相当简短精要,阅读时需要对中级教材有比较深入的学习。但翻译质量不佳。建议直接读英文版。# L! @; \- l8 C$ \4 l
13、《微观经济学》由安德鲁、格林等著,中文版为北大翻译,必读性较强。
五、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5 P6 d/ r2 a+ R
14、《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作者:美国奥利维尔.琼.布兰查德,斯坦利.费希尔。
❸ 宏观经济学的书哪里有
一般网上就有啊;比如亚马逊,京东,当当,都有的;宏观经济学
国外:
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又是曼昆?对。这本书写的很好,不比下一本差,或许表述还更明白,虽然推荐的人不多,袁志刚给MBA写了一本宏观,在高教出版,基本上以这本为蓝本。中级宏观最好的也许就是Macroeconomics(4/e,1999),by N. Gregory Mankiw。思路清晰,讲解简明。这两本教材几乎都覆盖了中级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哈佛大学也采用)
多恩布什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的多恩布什和费希尔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翻译的不好,好象东北财经大学出有英文影印版,建议结合英文版看或者直接读英文版.
——体系也比较清晰,只是过于偏重理论的论述,而且没有其他流派的内容。建议参考其他有关宏观经济流派的书籍及文献来阅读,再深入学习,可以读一下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
——有人要问了,怎么尽推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写的宏观,那好,推荐一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的:
罗伯特.巴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此外,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
国内
欧阳明和袁志刚,《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如果还想挑战一下自己的实力,就看看David Romer的《高级宏观经济学》吧。这本书上财出了第二版,第一版是商务出的。要我说,第二版和第一版最大的区别,就是价格,翻了不止一番。因为国内经济学专业本科数学很多学校不讲微分方程,建议先补习一下--不是很难的,只要静下心来做。
其实我认为萨缪尔森《经济学》就不错,宏观和微观都有了,是本经典教材.
当然,其他教科书也各有侧重点,可供参考,且各人偏好不同,不一而论。
❹ 新凯恩斯主义的历史背景
为答复本世纪70年代所谓“凯恩斯主义理论危机”, 80年代一个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新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学术界出现了, 便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7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学者们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是不恰当的,他们断言,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厂商微观经济的基础上;他们主张,应当用建立在市场始终出清和经济行为者始终实现最优化的假定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理论来取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已寿终正寝了!事实上,这种诊断是极大地夸张。早在70年代后期,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 Fischer)、 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约翰·泰勒(John Taylor)就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立基础。费希尔发表了《长期合同、理性预期和最佳货币供应规则》一文(载《政治经济学杂志》1977年2月号), 费尔普斯和泰勒发表了《在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力量》一文(载《政治经济学杂志》1977年2月号)。他们吸收了理性预期假设。80年代,美国一批中青年经济学者致力于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组成部分提供严密的微观经济基础。因为工资和价格粘性往往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题,所以他们努力的目的在于更多表明这些粘性如何由工资和价格确定的微观经济学而引起的。即是,他们试图建立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微观经济基础。
80年代以来, 就形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Keynesian Economics),以与其对立的研究方法, 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Classical Macroeconomics)相并立。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亦称为新凯恩斯主义,它以“neo”表明“新”的意义,因此, 是对旧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新古典综合”(neoclassical synthesis),现在,标名“新凯恩斯主义的”,英文原文为“new—Keynesian”,此词是迈克尔·帕金(Michael Parkin)所创造的,他于1984年出版的《宏观经济学》一书,始创“新凯恩斯理论”(new—Keynesian theory )这个术语,而未用“新凯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最先使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这一称号的, 是劳伦斯·鲍尔 (LawrenceBall)、格雷戈里·曼奎(N.Gregory Mankiw)和戴维·罗默(DavidRomer)。他们于1988年发表了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产出量—通货膨胀交替关系》(载《布鲁金斯经济论文集》1988年第一期)。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主要的还有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Stiglitz)、 本·伯南克(BenBernank)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并非关于人们实际生活世界的理论。它的研究方法实质上是真正未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一种数学上的构思。对比而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决未想成为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要成为解决起初世界问题的实际政策模式。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是凌乱的,他们认为,经济理论应当切合于真实世界、真实世界的制度和现实行为。因此,必然发生凯恩斯主义复兴。正如阿兰·布林德(Alan Blinder)说道:“宏观经济学已处于另一次革命之中,这次革命等于凯恩斯主义的再现,但是具有更加严密的理论风格。”(注:以上论述, 参见:曼奎和罗默主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一卷,1991年英文版)第1页。戈登著:《什么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文献杂志》1990年9月号第1115页。布林德:《凯恩斯主义复兴》《挑战》1992年9—10月号,第18页、51页。)
❺ 宏观经济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例如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卢卡斯批判。谢谢 好的加分!!!
1、古典宏观经济学
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
货币中性MV=PY——费雪货币数量方程
0工资、价格、利率充分弹性,供求自动均衡
2、新古典综合学派
代表人物:汉森、希克斯、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
继承并发扬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特别强调工资刚性;
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肯定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理论),并把均衡方法引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
3、货币主义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布伦纳、安德森、罗宾斯、 沃尔特斯、莱德勒和帕金等。
理论特征: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全面恢复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4、供给学派
代表人物:
拉弗、费尔德斯坦、巴雷、罗伯茨、芒代尔、伊文斯和吉尔德等。
理论特征:
否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肯定萨伊“供给创造需求”的定律。
5、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代表人物:
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巴罗、泰勒和普雷斯科特等。
理论特征:
在引入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全面恢复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6、新凯恩斯主义
代表人物:曼昆、罗默、萨墨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费尔普斯、斯蒂格利茨、格特勒和伯南克等人。
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理论
与新古典认为企业是“价格接受者”的观点相反,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企业是制定价格的垄断竞争企业。
在此基础上,新凯恩主义主要致力于解释工资和加强各的粘性或刚性的原因。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所以相当繁杂。
7、新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当今西方经济学舞台上,该学派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另一个是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school)。
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它着重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制度就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
—— 舒尔茨
主要论点
交易费用理论
产权理论
企业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
❻ 关于宏观经济学里对"S-I=预算赤字+NX"的推导有疑问
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TA中包含TR,而TR是YD的组成部分,在减去TA后需要重新加回来。也就是说专TA分为TR和TA-TR两部分,其中属TR是YD的组成部分而TA-TR不是,所以YD=Y-(TA-TR)=Y+TR-TA.
❼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曼昆,和 宏观经济学(第十版)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的区别
多恩布什的这本偏深一点。。他的这个是我们中级宏观经济学的课本。曼昆的更适合初学者
❽ 格里高利·曼昆 (N.Gregory Mankiw)的宏观经济学(第6版) 与多恩不什费希尔的宏观经济学(第七版)哪个更值
虽然都是经典,但个人推荐曼昆的那本。
研究内容大同小异。
如果对宏观经济学内容有一定了解且又有比较好的英文基础,还是可以读英文版的。特别要说明的是多恩布什的中文某版翻译质量似乎并不太好。
❾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政策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财政政策,另一个就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变动税回收答和支出一边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只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而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及中央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改变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等。
我觉得首先要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通论》,再去读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名著。
从目前来看,我觉得世界经济不好说,当我们可以借用我们国家目前的政策来看,第一就是我们国家已经连续五次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强货币的流动性这属于货币政策,第二就是4万亿的大手笔投资,同时运用政策以扩大内需,这属于财政政策。
❿ 新凯恩斯学派的产生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中期出现“滞胀”以后,长期占据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来自不同流派的攻击。新自由主义不但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而且一度取代凯恩斯主义而成为备受瞩目的“官方经济学”。虽然新自由主义很快衰落,但它对凯恩斯主义的不少批评是合理的,揭示了凯恩斯主义的真正缺陷和致命弱点。为了摆脱理论和现实上的困境,80年代,凯恩斯主义阵营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它的主要成员有:哈佛大学的格雷戈里·曼昆和拉里·萨墨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和朱利奥·罗泰姆伯格,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的艾德蒙·费尔普斯等人。新凯恩斯学派一方面坚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凯恩斯主义的某些旧框框,吸收和借鉴了包括新古典宏观学派在内的其它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新凯恩斯主义的青年经济学家们刻意求新,建立起复杂的数学模型,以一种严谨的形式,建造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弥补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一些缺陷,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为答复20世纪70年代所谓“凯恩斯主义理论危机”,80年代便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70年代兴起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学者们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是不恰当的,他们断言,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厂商微观经济的基础上;他们主张,应当用建立在市场始终出清和经济行为者始终实现最优化的假定基础之上的宏观经济理论来取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早在70年代后期,斯坦利·费希尔(StanleyFischer)、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Phelps)、约翰·泰勒(JohnTaylor)就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建立基础。费希尔发表了《长期合同、理性预期和最佳货币供应规则》一文,费尔普斯和泰勒发表了《在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力量》一文。他们吸收了理性预期假设。80年代,美国一批中青年经济学者致力于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组成部分提供严密的微观经济基础。因为工资和价格粘性往往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题,所以他们努力的目的在于更多表明这些粘性如何由工资和价格确定的微观经济学而引起的。即是,他们试图建立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微观经济基础。这样,80年代以来,就形成新凯恩斯主义经斯蒂格利茨济学(New—KeynesianEconomics),以与其对立的研究方法,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ClassicalMacroeconomics)相并立。事实上,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亦称为新凯恩斯主义,它以“new”表明“新”的意义,因此,是对旧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古典微观经济学的“新古典综合”(neoclassicalsynthesis),现在,标名“新凯恩斯主义的”,英文原文为“new—Keynesian”,此词是迈克尔?帕金(MichaelParkin)所创造的,他于1984年出版的《宏观经济学》一书,始创“新凯恩斯理论”(new—Keynesiantheory)这个术语,而未用“新凯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在一篇学术论文中最先使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一称号的,是劳伦斯·鲍尔(LawrenceBall)、格雷戈里?曼奎(N.GregoryMankiw)和戴维·罗默(DavidRomer)。他们于1988年发表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产出量—通货膨胀交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