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贱在田头,贵在案头”的不利影响经济学知识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不正确的就业择业观,会导致劳动力供需不平衡。具体分析如下:
一、包含内容
不正确的择业观包括:对就业形势不明,对未来工作期望过高,不能科学选择工作种类和就业地区等,以及对自身能力素质的认识不清,等等。
二、不利影响
不正确的就业择业观会导致劳动力供需不平衡,主要表现在:
1、行业分布不均,在国家政策和新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景气程度最高,但传统服务业、制造业、能源、矿产等行业的招聘需求持续低迷。
2、就业机会的地区分布不均,目前东部地区的在线职位数量最高,占全国总量的73%,而人口大省多为中西部地区。
3、城市分布不均,一线城市的就业人数最多,新一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上升,但二三线城市人才外流的现象比较突出。
4、企业规模分布不均,微型企业的就业景气程度最高,人才需求最旺盛,但受到雇主品牌、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制约,人才供给面临不足,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较多,竞争也最激烈,大型企业的招聘需求放缓,竞争同样激烈。
未来劳动力市场需要拥抱就业新业态,鼓励多元化就业,并让人才合理地流动起来。“对于就业形势较差的地区,可以由政企联合,携手打造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最终实现人岗的最佳匹配。”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2、把握机遇,理性选择
3、克服不足,提高内功
4、做好生涯规划与就业准备
(1)城市经济学知识网扩展阅读
在一份有效样本达到93420份的《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报告中,对于理想工作,有55.9%的毕业生选择了“不断学习新东西、获得成长”,居于首位。
其次是“待遇好”和“行业/公司发展有潜力”,比例分别为52.2%和34.9%,这是该报告历年来在大学生就业调查中,自我成长首次超过对待遇的关注,成为大学生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
在《2017年大学生求职指南》中,大学生希望到成都、杭州、武汉、天津等15个被称为“新一线城市”的城市就业的比例达到37.5%,高于希望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29.9%),愿意在二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也达到21.3%。
在95后的大学毕业生眼中,无论是去大城市还是二线城市,无论是选择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找个工作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还有一些95后,毕了业不着急就业,选择在工作中认识自我、了解社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坚持紧紧围绕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这三个方面来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力争使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都实现就业或者参加到就业的准备活动当中。
参考资料
中新网-95后就业观:自我成长、乐在其中成择业关键词
『贰』 高一政治题目 结合经济学知识,谈城市发展。
要进一步发展,抄国家要贯彻落袭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贵阳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i,推动贵阳的经济发展水平。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增强人们的消费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交通运输有利于加强贵阳与外界的联系,有利于引进外来资本,发展经济。
……
『叁』 城市管理学专业
城市管理学专业面向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主要培养具有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和城市建设技术与知识,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城市综合管路能力、城市建设能力、城市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能在文教、体育、为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城市史、土木建筑工程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房屋建筑学、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法规、现代城市景观、城市土地价格评估、运筹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社会经济统计学、房地产经营管理、经济地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专业外语、城市社会学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