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问题
这一观点抄是正确的。分析如下!
价值袭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由于受价值规律支配和其它因素影响,从某一次具体交换看,商品价格和它的价值往往是相脱离的;但从较长时间和整个社会的趋势上看,商品价格仍然符合其价值。
因此,价格和价值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关系可概括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还必须明确,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在不同社会形态里情况是不一样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价格更多地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外,还要受国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进行宏观调控的约束。
㈡ 如何理解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
自法国人蒙克莱田于1615年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个概念以来,政治经济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在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过程中,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曾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产生初期即商业资本主义时代,最先出现的是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后来,随着产业资本的逐步发展,为了破除封建特权对于产业资本发展的限制和束缚,出现了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为主要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与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只有生产劳动才是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根本来源,商业即贸易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显然,这是一个极富价值和重要的观点,这个观点后来被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下来。当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30年代的时候,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贫富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暴露无遗。于是,出现了以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为武器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运动。由于运动是以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为依据的,因此,对于当时的资产阶级及其理论家来说,如何“修正”甚至否定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成为头等重要的事情。于是,发生了围绕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所的大论战。由于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本身存在的缺陷,这场争论的结果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被庸俗化、被抛弃了。于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入以抛弃劳动价值理论为标志和特征的庸俗经济学时代。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现在问题不再是这个或那个原理是否正确,而是它对资本有利还是有害,方便还是不方便,违背警章还是不违背警章。”也正是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破产的基础上,在英法德等国家兴起的工人阶级武装斗争的客观形势基础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新哲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批判地继承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㈢ 政治经济学经济学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公共基础
政治经济学经济学价值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英语:Political economy),广义地说,是研究一个社会生产、资本、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第一个使用“政治经济学”这个词语的人是法国的A.de.蒙克来田,他于1615年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亚当·斯密认为是研究“国民财富的产生和分配”的科学,目前国际普遍用宏观经济学这个词来代替。
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科学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即社会生产关系运动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辩证地运动着的。“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但是,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研究。
希望能帮到你。
㈣ 政治经济学中对商品、商品价值和价格的理解,它们的定义和关系。急~!!!
商品是为交换来而生产(或用于源交换)的对他人或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一个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即由于每一个商品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若想衡量,其单位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此请注意一点,商品是由于交换才产生的,所以如果没有交换就不能被称作是商品。一个物品是有使用价值的,例如牛奶可以喝来得到营养,但是如果我自己喝了牛奶,则牛奶只有使用价值,因为没有被交换所以不能被称作商品。但是如果我拿牛奶跟别人交换得到了大米,那么其意义就是我将牛奶的使用价值转移给了别人,使牛奶实现了其交换价值,则牛奶成为了商品。因此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就是商品,如果是商品一定是要有交换价值。但是交换价值又是无形的,是人与人直接交换形成的,其衡量标准正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最后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由商品的价值所决定,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㈤ 政治经济学中使用价值的质和量定义
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来考察:
1.不同种类的商品,具有不同的自然属性,回因而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答
(1)从质上看,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其效用是不同的,可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 例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等。
(2)同一物品往往有多方面的自然属性,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加以利用的。例如,木材既可以作燃料,也可以作建筑材料,还可以作化工原料等等。发现物品的各方面的使用价值,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从量上看,任何使用价值都可以用一定单位来衡量,用数量来表示其大小、多少。计算不同使用价值的量时,往往用不同的计量单位,如粮食用公斤、衣服用件等。物品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取决于物品的性质和社会习俗。
㈥ 谁能通俗清楚的说一说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价格、使用价值的定义呢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你为了创造这东西要付出,以任何形式
价格:就是价签,标价
使用价值:将商品付诸使用/水的使用价值是喝,火柴的使用价值是点了它,总之就是给用了
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价值范畴与政治经济学上的价值范畴有何区别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马克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都有不同的价值评价。
政治经济学上价值一般用于物品。
㈧ 政治经济学中货币的概念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个定义是建立在金属货币基础之上的。马克思认为纸币是货币金属的代表,是一种价值符号,间接发挥货币的职能。问题是现在流通中的货币已经与贵金属脱离了关系,这一解释就落后了。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说明了,货币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
三点理由:第一,货币是一种商品,这是商品世界经过千百年进化选择的结果,与其他商品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即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第二,货币具有以自身的使用价值形态表现商品价值的能力,即一般等价物;第三,交换领域之所以接受货币,首先因货币是一种商品(注意,马克思的理论是建立在(1)劳动价值论;(2)马克思的时代是金属本位制流通时期)。
货币共有五个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一、价值尺度 . 定义: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或多少.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以价值为基 础。价格与价值的背离。 特点:观念中的或想象中的。价格标准: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 二、流通手段 定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货币流通规律: (1)影响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 (2)一定时期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即: G=P*Q/V
㈨ 价值在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等于什么
价值在政治经复济学里给制的定义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应从三方面来理解:①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否则,同种商品就不会有同一的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②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以简单劳动为尺度。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各种商品,其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③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相关。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从而平均到单位产品内的价值量就越少;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所以我觉得并不能只是单纯的认为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商品的价值的决定还是很复杂的。饿··有点绕,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啊··不一定对,嘿嘿~~~~~
㈩ 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中价值,价格货币三者之间的关系
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回币是在商品交答换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联系:在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是用货币来表现的,把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我们就叫做商品的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价格的高低与商品价值的大小成正比,货币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