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区域经济学 考研 专业课 考哪几门
区域经济学实际上到读硕士时才学一门 空间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基本和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关联不大,主要研究城市经济,区域规划,城乡统筹发展等等。
至于就业嘛,最近几年招生才开始火暴,以前毕业生少,由于区域开发目前是经济热点,所以就业上比较乐观。
考研的初试科目都是西方经济学为多,很少学校考区域经济学的,个别学校会考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综合。当然还考数学政治英语。
复试涉及区域经济学的也少
我空间有其他详细内容,楼主有空可以看看。
㈡ 区域经济学非均衡增长理论的要点及现实意义
区域经济学非均衡增长理论的要点: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内部门,通过这几容类部门的发展,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 现实意义: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更有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将有限的资源 首先投向效益较高的区域和产业,以获得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带动其他区域、其他产业的战略。使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体化,各区域优势充分发挥,经济获得全面发展
㈢ 国内区域经济学有哪些大牛
你好,还是很多的,李大霄,李迅雷等,都比较有威望。
㈣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
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
一、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之间,还有几个中间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间上的转移,高梯度地区首先应用新技术,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的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随着经济发展,梯度推移加快,区域间差距可以逐步缩小,最终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二、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一)现代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辐射理论 辐射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是指能量高的物体和能量低的物体通过一定的媒介互相传送能量的过程。辐射有这么几个特点:(1)辐射是一个双向的过程;(2)辐射的结果是随着能量的传递而逐渐拉平物体之间的能量;(3)一个物体的能量只要高于周围其他物体,净辐射出去的能量就大于自然吸收的能量;(4)两个物体距离越近,能量辐射越大;(5)两个物体的能量落差越大,辐射越强烈;(6)辐射的速度和程度与辐射媒介有关,辐射媒介越有效,辐射越充分。
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的辐射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辐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进行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信息(辐射媒介)等的流动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通过流动和传播,进一步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以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取代与现代化相悖的旧的习惯势力。我们把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称为辐射源。辐射的媒介是交通条件、信息传播手段和人员的流动等。 原理:
(1)辐射源和被辐射地区间是双向辐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技术、人才、资金、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向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扩散,前者对后者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而后者也会对前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取决于辐射的媒介和辐射方式。 (2)辐射从辐射源向周边城市或地区逐步推开,范围大小取决于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水平越高,辐射范围越大,带动能力越强。如在辐射中实现优势互补的话,辐射源也能够得到增强。
(3)辐射媒介包括道路、交通、通信等,它们所决定的市场一体化水平,直接决定着辐射的有效性。当市场一体化水平较高,市场分割现象不显著时,地区间的经济交易和其他交流就会高效率的进行,辐射效率就高。反之,亦然。
(4)辐射的内容是所有影响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包括技术、资金、人才、自然资源、市场信息、文化、环境和法律制度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 形式:
(1)点辐射:以大中城市为中心辐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扩散,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 (2)线辐射:以铁路、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这里,这些铁路、公路干线和河湖航道及陆地带称为辐射干线,处于辐射干线上的城市和地区是辐射源。线辐射不同于点辐射的重要特点是不仅包括辐射干线向两翼的辐射,而且包括辐射干线上下游之间的辐射。上下游的纵向线辐射和向两翼的横向线辐射同时向两个方向推开,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线辐射体系,辐射的范围和程度都比点辐射宽广。
(3)面辐射:点辐射和线辐射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这些地区形成的辐射源,进一步和周边落后地区进行相互辐射,称为面辐射。面辐射又分为摊饼式辐射和跳跃式辐射两类。摊饼式辐射是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周遍地区进行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的交流。这种辐射导致的发展时间是渐进的,空间是连续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没有出现盲点。跳跃式辐射是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相对较高的地区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区相互辐射,使后者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这种辐射从空间上来看是跳跃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出现盲区。
㈤ 区域经济学的特点
区域经济学的特点 ①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系统,它不仅涉及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区域的管理、政府的效率等。②区域经济除了是一个产业系统以外,还是一个地域系统,是一个由区域内具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地理单元,如城镇、乡村和道路,和由具有不同产业分工的地理单元,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运输枢纽等构成的地理空间。③因为区域经济是一个产业系统和地域系统,所以它必然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地理环境发生必然的关系,区域的气候、地形、矿物资源、地表植被、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④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条件、水平、产业结构、发展障碍和发展道路等许多方面差异是必然的。⑤区域经济由于是一个小于国民经济的尺度系统,所以它不可能具有国民经济的全部功能和内容。
㈥ 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目前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对象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专观点主要有:属
(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无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范围是区域而不是国家,持此种观点的多为初学者。
(2)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区域的主要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里查森、胡佛、艾萨德(被誉为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周起业和刘再兴等。
(4)研究区际差异和联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贝。
(5)研究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敦富。
(6)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关系的决策性科学,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栋生、李京文、郝寿义和安虎森等。
㈦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向都有哪些
经济学研究生对数学要求都比较高。因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往往是定性+定量,定性这版种权需要有一定水平了才做的出,研究生一般就做做定量研究,一般涉及到统计、计量、建模。三高是为了训练你的经济学思维,是方法论的训练。区域经济学有很偏文科么?没有,绝对没有,你可以看看一些C刊的区域经济学的文章,里面用的模型、。怎么学好,这个太难回答了。学好一门经济学学科无非三方面,理论、方法、历史。对这三方面有一个系统把握,我觉得对这个学科就学的很不错了。你的理工科背景对跨考经济学还是有一定帮助的,研究生导师都比较喜欢有数理背景的学生。不知道你选好导师了没有,选好的话,你就把你导师的文章看看好了。尤其是近三年的文章,更是要好好拜读下。建议的话,不大好给。若你要考博的话,研一扎实基本功,三高好好学,多看看好期刊的文章,如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研二开始跟随导师的方向,做一些研究,努力发几篇论文出来。研三的话联系博导,准备下英语。若是要就业,一般银行随便去去没问题。想要档次高一点,比如去地方发改革委、金融、中国人民银行或是其他研究院所的话,那你也是需要几篇论文傍身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若还有问题请追问。
㈧ 请问区域经济学研究生,哪些学校好
开设区域经济学的高校,国内目前有170多所。
拥有区域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有中版国人民大学、权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述四所系应用经济学覆盖区域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兰州大学(区域经济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纯粹从本专业实力看,区域经济学做得突出的国内当属兰州大学。该校在国内率先开展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7年,在政治经济学硕士专业中增设了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方向,并连续培养硕士研究生。1995年,在国内首批申请到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较大幅度地招收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为我国区域经济学学科独立地位的确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98年获得区域经济学博士学位授权,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同年被评定为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以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为基础,申请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并获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