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量经济学没有抽样为什么要做假设检验
随机扰动项在计量经济学模型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也是计量经济学模型区别于其它经济数学模型的主要特征。将影响被解释变量的因素集进行有效分解,无数非显著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用一个随机扰动项(stochasticdisturbanceterm)表示,并引入模型。显然,随机扰动项具有源生性。在基于随机抽样的截面数据的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中,这个源生的随机扰动项满足Gauss假设和服从正态分布。在确定性模型中引入随机扰动,并不是为了掩盖确定性模型的不足之处。因此,如果所谓的未被解释的随机扰动并不是真正的不能被解释的因素,模型就是不适当的。牢记这一点对计量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统计推断的理论不像确定性理论那样,会被仅仅一个不符实际的观察否定。引入随机要素后,对预期结果的描述从确切的表述转化为可能性的描述,除非有占优证据(占优本身则是很难清楚界定的),很难否定随机模型。当然,如果未被解释的随机扰动并不是真正的不能被解释的因素,即使这样的模型难以被否定,也是建模者自欺欺人。不幸的是,Greene的担忧在很多情况下成了现实:在很多计量分析中,随机误差项成了确定性模型不足之处的遮羞布。在大部分计量经济学教科书中,在第一次引入随机扰动项的概念时,都将它定义为“被解释变量观测值与它的期望值之间的离差”,并且将它与随机误差项(stochasticerrorterm)等同。一个“源生”的随机扰动项变成了一个“衍生”的误差。而且在解释它的具体内容时,一般都在“无数非显著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之外,加上诸如“变量观测值的观测误差的影响”、“模型关系的设定误差的影响”等。将“源生”的随机扰动变成“衍生”的误差,有许多理由可以为此辩解。如果不对数据生成过程的理论结构作出假定,即进行模型总体设定,就无从开始模型研究。但不幸的是,相对于物理学,经济学家对经济现实所知较少,模型总体被研究者有限的知识所确定,因此误差在所难免,只能将总体原型方程的误差项设定为衍生性的。问题在于,关于随机扰动项的Gauss假设,以及一般未包括于Gauss假设之中的正态性假设,都是基于“源生”的随机扰动而成立的。如果存在模型设定误差、变量观测误差等确定性误差,并将它们归入“随机误差项”,那么它很难满足这些基本假设,进而进行的统计推断就缺少了基础。补救的方法是检验,对于实际应用模型的随机误差项进行是否满足基本假设的检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正态性检验。但是,在实际上,人们最容易忽视的正是最重要的是正态性检验。为什么?一方面是主观上的,认为正态性是由中心极限定理所保证的,无须检验。另一方面是客观上的,如果进行了正态性检验,而检验表明确实不满足正态性假设,又能怎么样?要么放弃研究,要么视而不见。
2. 计量经济学 有什么分析方法
1、最小二乘法
这是最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只要有一个参数、一个误差项就好了。但是它存在很多弊病,比如无法消除内生性(endogeneity)问题,因而经济学界很少直接用它。如果要直接用最小二乘法,需要满足几大假设,条件非常苛刻。
2、工具变量法
工具变量法是现今经济学界很流行的一种计量方法,它采用一种和自变量X无关的外生变量Z来作为一种“工具”,从而解决了内生性的问题。
3、双重差分法
双重差分法用时间和实验、对照组两个维度的变量,进行双重差分,这种方法分析非常有效,不过数据收集量大,对数据质量要求高。
(2)对计量经济学模型作统计检验扩展阅读: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1、研究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
即从研究确定性问题转向非确定性问题,其对象的性质和意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方法的思路上、方法的性质上和方法的结果上,都将出现全新的变化。
2、研究方法发生根本变化
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基础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一种新的数学形式。学习中要十分注意其基本概念和方法思路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认识其方法与其它数学方法的根本不同之处。
3、研究的结果发生了变化
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 理论计量经济学(Theoretical Econometrics)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理论与方法的数学证明与推导,与数理统计联系极为密切。
理论计量经济学除了介绍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学理论基础和普遍应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与检验方法外,还研究特殊模型的估计方法与检验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量经济学
3. 如何对计量回归模型进行检验(计量经济学)
我当时就是按这个格式答题的
4. 结合经济实例说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先要取得数据,然后根据公式拟合方程,然后是对方程进行检验(包括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如果有异方差,序列相关,自相关。。。。。。先要剔除,让后再拟合,得到一个好的模型,最后是预测
5. 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统计报告
我不玩了(ノಥ益ಥ)
6. 模型的检验包括哪几个方面
模型的检验包括哪几个方面,具体含义是什么?模型的检验主要包括: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模型的预测检验。
①在经济意义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是否符合经济意义,检验求得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大小、参数之间的关系是否与根据人们的经验和经济理论所拟订的期望值相符合;
②在统计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即检验模型的统计学性质,有拟合优度检验、变量显著检验、方程显著性检验等;
③在计量经济学检验中,需要检验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性质,包括随机扰动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④模型的预测检验,主要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以及对样本容量变化时的灵敏度,以确定所建立的模型是否可以用于样本观测值以外的范围。
请采纳~
7. 下列各项中,( )属于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答案】ACE
【答案解析】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通过四级检验,即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模型预测检验。BD两项属于统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