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没有什么简单易懂的经济学书籍
入门?意思就是不是经济研究.那就是《国富论》《资本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三大巨回著要答求太高,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也要求过高。
1、那就学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分宏观和微观两册 还有就是《政治经济学》《国际金融》 这是最基本的理论 必须会
2、《货币战争》《石油战争》《反热钱战争》《粮食战争》《财富战争》《大灾难后的金融变局》这些书可读性强 生动不枯燥 通过这些学习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 伊拉克战争 人民币升值 欧盟及欧元的产生 大国关系 地缘政治等等的现象你都会很明白
B. 高分求正确答案经济学一些题,为了证明你的答案是正确最好有解释,让我信服
1.对2.不是凸回去.是退回去或者停止,也有很小的可能继续扩大(要是你有疑问,准备回200分我和你答讨论)3.对4.对.5对
简答.1.因为在社会退步的情况下,我们要等待社会退步的结束,才开始重新计算.比如战争期间破坏非常大,可实际上战争期间经济资源是充分调动为战争服务的,退步一定是因为战争,即使像文革那样的社会动乱,社会经济仍然是有些微发展的.也就是说,在战争期间,和平年代的生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回归成一个点(就是原点),而武器粮食这样的战略物资则尽一切可能放大,无法构成一种平衡,也就是说不能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计算了.
2.是向外移动,原点是内,原来的曲线是外和内的界限
为了200分,我在给你解释下第一题:我说你是对的,因为经济学的确研究社会利用稀缺资源生产人们需要的货物和劳务 ,同样的,并不稀缺的资源,经济学也是研究利用丰富资源生产人们需要的货物和劳务的.(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人们需要的货物和劳务,是科学工作者的事情)
我想你应该有问怎么样利用稀缺资源来致富的想法,这是有经济头脑,不意味着经济学,经济学的范畴不仅仅在个人如何发财上
C. 什么是美国的“战争经济学”
战争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战争的发生对交战国双方各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负作用。所谓战争经济学,实际上从战争对经济的影响角度来看,一个就是尽量减少战争对经济的影响,另一个就是从战争中获利。
美国的战争经济学可以说就是“从战争中获利”的经济学。为美元而战,基本就是美式战争的全部秘密。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完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国向金融业大国的转型,并逐渐完善了自己的一套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可见一斑,这个体系实质就是全世界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国毫无疑问记取了这个历史教训:如果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要从老牌殖民帝国那里虎口夺食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战争,而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后徒使他人得利。美国就是两次大战最大的获利者。在这样一种历史的判断下,美国人希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帝国模式,这种帝国一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帝国,而又能尽享帝国之利。。在这个体系下,美国人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生存。这个体系可以把它叫做金融殖民体系。
但美元锁定黄金,由于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黄金越来越少,多印美元没有可能时,美国采取失信于世人的做法,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这一失信之举意味着美国可以不受黄金的羁绊,随意加印美元了。但美元跟黄金脱钩,可能是双刃剑,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影响?对世界经济又会有什么影响?研究结果是美国认为维持美元霸权最重要的是两根支柱,一根是美国强大的科技创新力。另一根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有了这两根支柱,就能确保美元的信用,美元就可以作为硬通货在全世界畅通无阻。美国人也就可以在全世界更加随心所欲地玩纸币转移实物财富的魔术。
美国毫无疑问记取了这个历史教训:如果一个国家的崛起,一定要从老牌殖民帝国那里虎口夺食的话,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战争,而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最后徒使他人得利。美国就是两次大战最大的获利者。在这样一种历史的判断下,美国人希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帝国模式,这种帝国一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帝国,而又能尽享帝国之利。
PS:霸权国家的设计如此精心,如此阴险,如此厚颜无耻!
D. 求经济学中货币常识 最近看了本货币战争 因为不是读经济学的 逻辑上很多都不懂 可以解释一下吗
我刚高中毕业,有谬误请包涵。因为这时的货币是由债务产生的。例如,国家政府需要100元的。由于货币发行权在私有的央行手里。就必须发100元的国债给央行。央行出100元买下,然后把100元的债券拿来支付原材料费用,发工资之类的。由于这些流通的银行券被国家认可,因此它们就是货币。就是可以当钱用。后来人们习惯了用这种债券交易,它们就成了真正的货币。如果国家要还清债务,就必须用100元(应该是用贵重金属计量的)还给央行,央行就要把这100元的债券全收回来给政府,那就大家都没钱(纸币)用了。在还清之前就会造成通货紧缩,经济萎靡。而且由于利息,政府要还的可能是120元,但没有那么多钱,所以不可能还清。但随着生产发展,货币需求越来越大,就要不断借债。所以永远无法还清,只能还利息。
不是每个人都能带那么多金银上街买东西的。最后人们还是更喜欢纸币,这是历史规律
E. 战争经济学的战争与经济关系的论述
赫斯特关于战争与经济关系的论述相当广泛。除了1914年出版的《战争的政治经济学》之外;以后又有大量的著述。其中最重要的是战争与时政、战争与工业、战争与经济的关系等方面的理论。
一、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战争给经济带来的繁荣,只是暂时的。其次,战争带来的债务,是一种最可怕和最有害的非生产性债务。
二、战争与财政的关系
第一,仅就经济意义而言,所有用于陆军、海军和毁灭性武器方面的财政支出,都是浪费。第二,在全世界普遍的、永恒的和平确立之前,为实现这样的和平而支出一些费用,是绝对必要的。第三,军事开支的数量,只限于保卫国家的安全,使之免受侵略。
保罗·波斯特的《战争经济学》 书 名: 战争经济学
作者: 保罗·波斯特 (卢周来译)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2-1
ISBN: 9787300111766
开本: 16开
定价: 39.00元 战争改变着生命,同时塑造了历史。战争使学者们着迷,使普通人关注。但人们却往往忘记了战争还是一项经济事务。史学家和军事家们指出:“战争中开支比装备重要,有了钱才有装备”,“金钱是战争的力量源泉”,“谁拥有最后一块钱谁就总是胜利”。是的,人们为金钱而展开战争,而金钱使得战争得以进行。
本书提供了战争经济学的全面介绍,使所有对经济学、政治学以及相关社会科学感兴趣的人能够理解经济与战争、国防的关系,帮助人们学会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运用到纷繁的现实生活中。 第一单元战争的经济影响
第1章战争经济理论
第2章现实中的战争经济:美国几场主要战争的案例研究
第二单元军事经济学
第3章防务开支和经济
第4章军事劳动
第5章武器采办
第三单元安全问题的经济学
第6章发展中国家的内战
第7章恐怖主义
第8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参考文献
索引 8231
F. 战争经济学的庇古的《战争经济学》
庇古(1877-1959)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是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高足,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授,并担任过国际经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与外汇委员会委员、皇家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庇古不但在一般经济理论研究中颇有名气,他的研究目光还每每投向经济学的分支领域,成为两门新学科的开创者。1920年,庇古写成了《福利经济学》一书,首创福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紧跟此书之后,庇古于1921年出版了《战争经济学》一书,这本书又使他被后人称为“战争经济学的先师”。
庇古的《战争经济学》,以战时经济为中心,全面探讨了战前、战时和战后的战争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他的战争经济理论从总体上看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庇古作为“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在基本倾向上,承袭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他的战争经济理论,深受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并以此为主要标志形成了战争经济学的一大流派。其次,庇古的战争经济理论,也受其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主张的影响,他的战争经济理论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即尽量减轻国民福利的牺牲,为此就要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例如,他之所以强调用征税筹集战费,就是因为在这种方法下,富人担负的战费比例较大。他之所以强调国家对物价实行统制,一个重要原因是制止一些人攫取战时利润而“牺牲一般社会的利益”,“引起社会的嫉恨”。这些思想同他的福利经济学的一些论点是一脉相承的。
G. 战争经济学的萨伊的战争经济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把他关于人力资本的思想带进了战争经济回理论。萨伊认为,答一个战士投人战争之前,社会(包括他的父母)对他进行了大量投资。从出生之后的衣食住行,到成长阶段的训练教育等,花去了社会大量费用。他独立之后,社会应收回这笔投资。可是当他在战争中阵亡或致残,则不仅不能偿还投资,可能要变成社会的负担。因此,战争耗费必须考虑伤亡者给社会带宗的无法挽回的损失。另外,萨伊不同意亚当.斯密把士兵称作非生产性工人的说法。他认为,士兵是“破坏性工人”。他们不仅消耗维持自身的产品。而旦,破坏别人艰苦劳动的成果,而自己又得不到任何好处。
H. 刚学经济学看什么经济类的书比较好 目前的教材是曼尼的经济学原理,有人推荐看货币战争,请问初学者适
不适来合。金融方面《金融的逻辑自》比《货币战争》更好。
适合初学者的经济学书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自私的皮球》《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一转念》《被掩盖的经济真相》《自由选择》
当然,要系统学习还是看教材,曼昆的很不错,之后可以看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
I. 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我不是写论文,只是兴趣)
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
利比亚曾经是意大利的殖民地。在意大利殖民统治时期,利比亚由三个自治邦组成。东部地区和班加西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治的。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卡扎菲在1969年的一场军事政变中掌权后,依靠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还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裏。报道认为,卡扎菲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他还通过定期改组整个政府,使潜在政治对手失去支持基础或威信,从而成功地抑制了其他政治权力中心的生长。作为其伊斯兰革命意识形态招牌的体现,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而路透社的评论认为,卡扎菲对于利比亚长达40年的领导并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成为一个人民的国家。相反的,利比亚是目前全世界贪污腐败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原油产量占全球份额2%的国家,利比亚所创造的石油财富并没有惠及其600万人口。 据利比亚知情者说,卡扎菲自己的部落“卡扎法”(Gadhafa)控制著部分武装部队,他们花费数年时间摧毁了对手“瓦尔法拉”(Warfalla)的基地。瓦尔法拉曾被认为是该国最大的部落联盟,但这已成过去。
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瓦尔法拉的几位部落首领日前就曾现身,号召人们推翻卡扎菲。来自利比亚东部的“扎维亚”(Al-Zawiya)部落也在周末加入了示威人群,一位首领曾威胁说,如果卡扎菲继续当权,就要切断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
事实上,持续的冲突和内战的可能性已经惊扰了全球石油市场,国际油价跃升到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外电分析称,利比亚动乱将影响整个地中海经济,而作为其前殖民统治者的意大利将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目前,利比亚内务部长奥贝迪、司法部长亚利等已宣布辞职退出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奥贝迪并号召军队支持反对派以及履行“公民法定义务”。此外,至少有7名利比亚驻外大使以辞职来抗议国内的杀害事件,一些高级外交官则呼吁卡扎菲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