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爆魔鬼经济学怎么样
文/落潇 经济学,人群中十个人有九个人都会说,知道,喜欢。那么《超爆魔鬼经济学》中的观点,估计知之甚少。如果不信,可以依照书中的题目,测试一下你的“魔鬼指数”,相信结论就是:我们的思维总是那么的传统,即使90后的朋友已在穿着上标新立异。 在书中,你将会发现,史蒂文带来的观点是那么的匪夷所思,是那么的不近人情,是那么无情的敲打人的直觉。就拿我们高考的必考题,二氧化碳是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但史蒂文却从另一个角度,用确凿的证据和实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如果将二氧化碳翻倍,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效益。再比如我们常常所说的: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绝对的真理,绝对的正确,绝对的让人意识到:这哥们儿够酷。其实不然,史蒂文通过统计各种真实的数据却道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酒后步行比酒后开车更危险。更为让人吃惊的是,电视、网络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丰功伟绩,却带来了难以置信的犯罪率的升高,原因就是全球化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的渣滓---暴力的传播,而印度女性地位的提高归功于印度电视的普及,而美国罪犯的增加也得力于网络的优势。 当牛顿从树上落下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从此牛顿从幕后走到人前,因为我们知道日常的小事都能用物理来解释。恰恰是我们思维的正统,使得我们开始认为物理能够解决几乎所有的东西,从而放弃了自己思想的独立性,当《超爆魔鬼经济学》带来了这么多炫目的不可思议的问题时,我能感到的唯有吃惊。更有甚者,在书的最后,还提到了作者对妓女的探讨。读过之后,我瞠目结舌,一句粗气都不敢喘,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妓女和百货商店圣诞老人何其相似,也想不通皮条客和房地站经纪人的身份又是如出一辙,更别说让别人也来看看此书,这也许恰恰说明我们真的太传统。 看过此书,我不再认为二氧化碳的传统论调,也更加相信全球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经济互利互通有无,自己的心中增加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另类想法。当然这本书的观点,我们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正如专家梁小民在推荐所说:这是一本引导思维的书。平铺直叙我们不难排斥,但匪夷所思正是我们读者的软肋,作者的手法极其巧妙,另类的观点渲染着整本书的色彩,勾引了读者的猎奇心。
㈡ 《超爆魔鬼经济学》txt全集下载
超爆魔鬼经济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给你一把改变世界的钥匙:超爆魔鬼经济学 作者:斯蒂夫·列维特 斯蒂芬·都伯纳
导言(1)
超爆魔鬼经济学=荒谬怪诞经济学?
生活中的许多决定是很难作出的。该从事什么职业?是否需要将年迈多病的母亲送进养老院?你和妻子已有两个小孩,现在是否该再要一个呢?
之所以难以决定,这是有诸多原因的。首先,作决定要冒很大风险。而且,作决定时还涉及大量的不确定性。最为重要的是,你不常面临这类决策的选择,也就是说,你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非常少。你十之*能从容应付日常生活用品的采购工作,因为你经常买,但是倘若你要购置首套住房,那么这就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
不过,话说回来,要作出这类决定真的也很简单。
想象一下你去朋友家参加聚会的情景。你们两家仅相距1英里。或许是因为喝了4杯酒的缘故,你异常兴奋、十分尽兴。现在,聚会接近尾声了。你一边喝光最后一杯酒,一边摸索着找到了车钥匙。突然间,你意识到这是一个愚蠢的想法,以你现在的状态,绝不适合自己开车回家。
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还要危险!
最近几十年来,关于酒后驾车的危害,我们备受极其严厉的教育。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正常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高13倍。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酒后驾车。美国所有致命的撞车事故中,有30%涉及至少一位酗酒的司机。在深夜时分这一饮酒高峰期,上述比例竟高达近60%。大体说来,每行驶140英里,其中就有1英里的路程是醉酒司机驾驶……
㈢ 哪里能下载全本的《超爆魔鬼经济学》
我现在也在找,看了你的问题后觉得我是不是暂时可以放弃了的样子……额,您的问题对我很有帮助……
话说请问楼主找到了嘛?如果找到了能给我发一个嘛?链接或者文件都行,谢谢
[email protected]
㈣ 《超爆魔鬼经济学》向我们阐述了怎样的经济理论急急急
最大启示:
1)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作为一名中国的大学生,由于特定的教育体制,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缺乏.很多学生只会背诵课本上和老师传授的知识,极度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而这一点正是科研上的大忌.要想在科研上做出突破前人的成果,在学术上做出一定的成就,我们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对现有的知识进行质疑和批判.
2)"不走寻常路".即以打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的方式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固定模式,在解决人类遭遇的诸如温室效应,飓风等问题时,遇到了不可跨越的障碍.这时,我们必须放开视野,努力尝试各种非常规的,不寻常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毫无疑问,作者的叙事风格是平易近人,并且幽默风趣的.但作者对待经济学科的态度,却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几乎文中提到的每个案例,得到的每个结论,都是作者在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之后得到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我们日后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须恪守的原则.
4)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除了供需法则,可能就是成本--收益法则了.人们在即将开始任何行为时,都会衡量该行为的收益和成本.如果一项计划的成本太大,而且过程繁琐复杂,那么